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农村教育在改革开放以后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与城市教育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并且面临着许多新的困难。采取必要的措施,促进城乡教育协调,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社会结构的日益分化、网络化发展以及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整合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坚持以和谐思维为指导,注重层次性整合,促进社会整合过程与结果的统一,积极创造社会整合的新形式,才能为社会发展营造一个良性和谐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陈兴龙 《理论前沿》2007,511(22):31-32
宗教领域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既要开展和谐宗教建设,又要积极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感恩是中华民族,也是整个人类的一种精神美德。感恩教育属于伦理教育范畴,也归思想道德教育之列。进行感恩教育,有利于人格建设,改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5.
宗教的社会作用历来具有两重性,这就要求我们应当科学认识宗教产生、存在和发展的自然根源、社会根源、认识根源和心理根源,以历史的眼光、辩证的思维正确看待宗教的社会作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的积极因素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具有独特作用。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当从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促进宗教关系和谐的重大意义,从宗教工作的思想理论、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工作机制等方面着手,努力开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发展的新境界,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从国外内环境新变化、新趋势出发认真探索正确处理宗教问题的新思维、新方式,充分挖掘宗教内在的积极功能,努力提高宗教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6.
和谐文化,是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的,以和谐精神为灵魂,以“和而不同”为理论核心,能够全面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文化形态。和谐文化在价值观、思维方式、社会心理、伦理道德等各个方面都把整合社会力量、实现社会和谐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和谐文化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目标定位功能、人才培育功能、经济发展功能、社会整合功能和美的塑造功能。  相似文献   

7.
当今时代在呼唤和谐社会的诞生。汉高祖建立西汉江山后,采取了一系列与天下同利的政策措施,无为而治,与民休息,协调了各阶层集团的利益关系。惠帝、文帝、景帝三代相袭,并不断加以完善,西汉前期,社会逐渐呈现安定和谐的繁荣图景。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这一论点明确了教育公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社会公平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而教育公平是促进社会公平的“最伟大的工具”,是公平价值观念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和延伸,已成为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的基本价值追求之一。我国教育领域中的不公平现象仍然存在,我们应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益的统一,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9.
和谐不只是事物与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之间关系的范畴,即外在的和谐,更体现出“质”或“力”的属性,是确证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内在的和谐。在社会领域中,社会和谐也表现出和谐的这种属性。依据这一属性在社会各个历史阶段的特点及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可以得出新的社会和谐历史观,即从“自然的和谐”到“制定的和谐”最后到“自在的和谐”社会。通过对“自在的和谐”社会的展望与分析使我们能看到一个与共产主义美好愿望相比较更加可望可及的人本化的社会。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的内在联系所决定的,也是党的工作经验的科学总结。党内和谐包括党的思想和谐、党的制度和谐以及党员之间、党组织之间关系的和谐等方面的内容。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就要大力强化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健全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加强以反腐败为重点的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转变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的内在联系所决定的,也是党的工作经验的科学总结。党内和谐包括党的思想和谐、党的制度和谐以及党员之间、党组织之间关系的和谐等方面的内容。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就要大力强化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健全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加强以反腐败为重点的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转变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相似文献   

12.
秩序是人类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二者具有统一性。基于二者的统一性,宪法秩序作为秩序的一种,对于实现社会和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建构宪法秩序,实现社会和谐,须建设其外部环境,加强宪法自身建设,进行相应的制度安排,规范社会主体的宪法行为。  相似文献   

13.
建设和谐教育必须依法治教,努力推进教育公平,树立人本理念,强化教育服务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
积极的社会和谐强调稳定基础上的社会协调,是中国共产党必然的理性选择。民主党派要加强自身建设,强化作为政党意义的实际存在,体现参与积极社会和谐构建的重要价值,并借以实现与社会的和谐契合。  相似文献   

15.
论经济法的社会和谐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法的理念涵括经济法理想和信念两个方面,社会和谐作为经济法的基本理念,有其特定涵义。经济法社会和谐理念产生的背景依赖以及和经济法价值、宗旨、原则的契合,说明了社会和谐是经济法理念的应然性,经济法及其社会和谐理念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具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6.
董兵团  叶萍 《理论前沿》2007,492(3):37-3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特别是要处理好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实现党群和谐。为此,除了要树立良好的党风外,还要实现三个方面的和谐: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和谐;党委关系和群众意愿的和谐;管理社会事务与服务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社会和谐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又是新时期党领导人民为之奋斗和追求的社会表现形态。科学发展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又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拓展和创新,又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8.
通过建立社会和谐度以及非政府组织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变量关系,人们可从两个视角获得对非政府组织促进社会和谐作用机制的认识:在非政府组织的分类层面,各种不同种类的非政府组织具有各自独特的作用机理;而在非政府组织的一般层面,不同种类的非政府组织又存在统一的机理即效用值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党内和谐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应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主要是,以党员干部之间的和谐来促进社会公民之间的和谐;以党组织之间的和谐促进社会组织之间的和谐;以党政领导班子的和谐促进社会各层领导班子的和谐。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新命题。科学理解党内和谐、社会和谐以及辩证地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至关重要。探讨从党内和谐走向社会和谐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