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周景明 《湖湘论坛》2003,16(5):58-59
城市化是指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下降 ,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 ,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表明 ,只有城市才能满足工业社会化大生产人口、资金、资源相对集中的要求 ,才能带来显著的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 ,凡经济发达的先进国家 ,无不是城市化水平高的国家。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落后于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 15— 2 0个百分点 ,明显滞后于我国的工业化水平。因此 ,加快城市化进程 ,是实现工业化的必然要求 ,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选择。一、城…  相似文献   

2.
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农村人口将逐步减少,非农业人口将逐步增加,城市经济的地位和比重将逐步上升,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个过程,人们称之为城市化过程或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3.
对失地农民来讲,城市化不仅是一个农业人口不断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并向城市集聚的过程,也是一个从传统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不断转变、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并逐步融合到城市社会之中,实现城市化的过程。被征地农民的城市化,不仅是指农民由居住在农村转变为居住在城市,从农村户口转变为城市户口,从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转变为从事非农产业劳动;而且更重要的是其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社会组织形态等由农村范式向城市范式转  相似文献   

4.
在实践中深化对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认识,理顺推进江苏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思路,十分必要。一、城市化的重要性。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是历史潮流。21世纪是城市大发展的世纪,它的前期是我国城市化加快发展和城市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期。城市化将成为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动力,城市现代化是新世纪我国城市普遍追求的目标。结合江苏实际,研究推进江苏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对策,具有迫切性和现实意义。二、城市化内涵丰富。城市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包含:(1)国家和地区的生产方式工业化,非农业经济比重上升;(2)国内人口由分散的农村向城市集中;城市人口增加,农村人口相对减少;城市人口在国家总人口中的比例不断提高;(3)城市空间形态变化,新城市产生,旧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体系逐步形成和完善,城市布局趋向合理;(4)城市功能强化,城市在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提高;(5)城市生活方式日益普及,农村人口生活城市化。由于在统计时,以按户籍统计的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计算城市化率,故容易只重视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这一数量指标,而忽视城市化的其它内涵和要求。  相似文献   

5.
一、几个需要说明的问题1、关于城市化的判定一般来说,城市是一个人口、经济在地理空间上的集合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即称为城市化。城市化的程度一  相似文献   

6.
一、城市化是中国经济跨世纪发展的关键城市化是指乡村转变为城市的过程,也就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变、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第二、三产业转移、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化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城市化对中国经济跨世纪的发展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1、城市化是世界潮流。联合国提供的资料表明,全球正在迅速城市化。1950年,全世界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29%;1995年则上升到45%;2025年将达到65%以上。在世界城市化的大潮中,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比发达国家更快。从1950年到1995年,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由4.47亿增…  相似文献   

7.
实现湖北城市化的历史性跨越──2000年湖北城市化研究报告湖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联合课题组所谓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乡村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化、人们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社会历史过程,是伴随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工...  相似文献   

8.
工业化与城市化一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人口流动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人口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繁荣了城市社会经济,又提高了农村人口的素质。  相似文献   

9.
<正>邓小平同志在谈到农业和农村问题时曾经表示过,真正走社会主义道路,要逐步缩小和消除城乡差别。什么时候建成社会主义?建成社会主义要到本世纪中叶,也就是2049年,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建成社会主义,消除城乡差别。现阶段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些滞后,我们要奋起直追。城市化的标志之一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上升。从日本来看,日本是从1955年开始经济起飞,大批农民开始进城,然后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移,城市人口比重越来越大,到20世纪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卫锋  李军鹏 《前进》2006,(1):27-28
城镇化可以理解为是城市化的另一种表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术语》的定义,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一般认为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人口集聚、财富集聚、技术集聚和服务集聚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生活方式转变、生产方式转变、组织方式转变和传统方式转变的过程。如果说城市化过程主要是一种内向式的引力过程,不应忘记城市化过程还必须包括诸如城市影响、城市传播和城市带动的外向式的扩散过程。  相似文献   

11.
华彦玲 《群众》2009,(6):60-61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城市化的快速推进.逐步打破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加速了农村融人城市,带来了农村的组织结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的深刻变革,带来了农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利益诉求的深刻变化。面对城市化带来的新变化.如何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是当前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在石景山区实施整建制农转居后,农村行政建制将被撤销,社会行政工作将全部纳入属地管理,农民转居后的养老、医疗等纳入城市社会统筹,但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仍保留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并且继续经营管理农村土地,农村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尚未改变,因此形成农村向城市过渡的新的社会形态特征。农村城市化是一个客观的发展过程,解决农村城市化中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均需要以经济的发展做支撑。所以在由农村向城市的过渡中,如何推进我区农村集体经济的再发展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蒋飞云 《创造》2019,(7):29-32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和失地农民逐步成为城市新兴社会群体新市民。受农村教育、科技、文化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新市民文明素质相对较低,与城市文明发展严重不相协调。  相似文献   

14.
陈传康 《中国发展》2011,11(2):86-89
农村城市化,不等同于城市建设,也不等同于新农村建设,它更关注农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身份的转变,更关注农村经济社会结构转型;农村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是农村发展的两个方向,两者应统筹推进。在实践中,中国一些省市积极尝试推进农村城市化,或因遭遇各种阻力而无功折返,或因农民利益受损而饱受诟病。一些地方以城市化或统筹城乡为名,实质上仍是以农村补贴城市的方式推进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是乡村人口向城市聚集以及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一种社会现象。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正如列宁在本世纪初  相似文献   

16.
邓小柱 《政策》2011,(8):46-47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城市党建"这一新概念。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社会经济结构、组织结构、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原来企事业单位的社会职能逐步剥离,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大量产生,城市公益性事务日益繁重,给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崭新课题。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目标、对象、内容、方式随之变化。新的形势下,切实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与时俱进地做好联系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各项工作,对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和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卢建明 《前进》2010,(8):8-9
<正>一、城镇化的基本概念城镇化或城市化,是指第二、第三次产业在城市的集聚,农村人口不断向非农产业的城市转移,使得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城市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农村扩散、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向农村普及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世界上许多国家镇的人口规模比较少,有时甚至没有镇的建制,"Urbanization"往往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是工业革命的伴生现象,一般是指工业化过程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地域空间上城镇数量的增加和城镇规模的扩大;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流动和集聚;城镇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成为社会前进的主要基地;以及城市的经济关系和生活方式广泛地渗透到农村的一种持续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群众》2019,(17)
<正>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流动人口不断进入城市生活,居民人口结构逐步多元,新环境、新生活方式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传统的街道社区党建已很难满足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要求及基层社会治理需要。中办今年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强化街道党工委统筹功能,充分发挥街道党工委领导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20.
熊思远 《创造》2003,(8):4-5
“大昆明”城市构划的提出,实际上可能意味着云南省城市经营理念和实践模式必须实现革命性变化。城市化(也即城镇化)是现代化的社会特征,是21世纪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城市化是人类生产方式由农业型向工业型转化、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也就是说,城市化一般是伴随着工业化以及由工业化引至的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而发生的;并且又反过来推进工业化以及由工业化引至的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两者相辅相成。早在“十五计划”的酝酿过程中,关于“城市化”的提法就曾引发过很大的争论,争论的结果是采纳了“城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