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形式解释与实质解释的论争中,实质解释在中国特色罪刑法定原则下的出罪功能往往不被重视.实质解释是对犯罪成立所有条件的解释,它更注重严格控制解释的尺度,要求行为必须达到值得刑罚处罚的法益侵害性才能被认定为该当于客观违法构成要件,必须达到值得刑罚处罚的非难可能性才能被认定为该当于主观有责构成要件.对于挪用公款罪的认定,在客观上应当实质地解释“国家工作人员”,反对形式解释之身份论,应实质地解释“公款”并论证其公共属性;在主观上,应当实质地理解犯罪故意,独立地考察行为人对“国家工作人员”、“公款”等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的明知,查证其违法性认识.根据实质解释的立场和方法,能够否认教职工挪用尚未交付学校的“点招费”行为的客观违法性并阻却主观有责性,显示实质解释的出罪功能.  相似文献   

2.
知识产权权利客体析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既保护智力成果、也保护非智力成果,既保护创造性的智力成果、也保护非创造性的智力成果,既保护劳动、也保护投资,而许多创造性的智力成果并未纳入知识产权法的保护范围。今天“知识产权法”已经名不副实,它保护的对象并不是“知识”,而知识产权的权利客体也不完全是“智力成果”。  相似文献   

3.
陈克 《华中电力》2020,(1):118-136
以公司融资的不完全合同属性为分析框架,通过对公司融资活动诸要素的考察,以及对融资交易类型与合同条款的梳理,用以厘清融资中所存在的交易不确定性、资产专用性、信息不对称、投机主义等因素,以及与融资协议中常见的条件条款、声明与担保条款、互锁等条款之间形成的匹配性关系。同时,以此为分析范式,探求该匹配性关系中蕴含的“无形法律的秩序”,即商业理性,并明确裁判者应尊重市场主体对特定事项的商事安排。尤其在司法处理争议的具体法律适用之前,应强调经济逻辑在融资合同解释中的运用来探求真意。审判实践要从“融资不完全要素—治理对策—具体条款”的分析路径,拼接出商业安排的对策全景,以遵循融资安排之真意。以公司融资协议的性质归属、名股实债两个实务问题为例,重点从商业理性与合同解释衔接的视角进行研判。  相似文献   

4.
刑法伦理解释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武举 《现代法学》2006,28(1):52-59
刑法解释问题的关键是依照什么价值原则和指导思想来理解和适用刑法条文,对此,迄今为止的各种刑法解释理论都没有给人们以正确、简单的指导。本文提出的“伦理解释论”认为,最好的刑法解释应当在刑法文本用语的最大含义范围内选择、适用最符合公众善恶观念的含义。“入罪解释论”和当下流行的“出罪解释论”都是荒谬和错误的。与“合乎伦理地解释刑法”相比,由谁来解释刑法、用什么方法来解释刑法并不重要。  相似文献   

5.
义务、法律义务内涵再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鉴于义务、法律义务概念含义的丰富性、复杂性 ,有鉴于中国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仍然普遍存在着对义务、法律义务的轻视、蔑视 ,笔者以为 ,为深化认识、纠正偏见 ,对义务、法律义务概念含义作进一步的辨析 ,仍然是必要的。一 “应当”的含义既然说义务的含义就是应当 ,那么 ,更进一步的问题是 ,“应当”本身是什么意思 ?“应当”一词的含义问题在学界尤如金苹果 ,引起无穷的争论。可以说 ,对“应当”的解释是对人类的智力的真正的挑战。(一 )西方伦理学家对“应当”的解释“应当”首先被伦理学所关注。一些伦理学家试图从表达主体的主观心…  相似文献   

6.
我国婚姻法的发展经历了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改革开放前期、后期几个阶段,由最初的“六礼”“七出”“三不去”逐渐演变到如今的新婚姻法解释三,不仅经历是时代变迁的考验,也日趋走向完善与成熟,本文对婚姻法的发展历史简要进行概述,在此基础之上,探讨新解释的立法宗旨,并提出了一些个人意见和看法.  相似文献   

7.
试论徇私枉法罪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刑法第399条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这种“出人于罪”的徇私枉法,是徇私枉法犯罪的主要行为方式,也是目前一种多发性的渎职犯罪,本文仅就有关问题加以探讨。 一、关于“徇私、徇情” “徇私、徇情”作为枉法行为的主观动机,修订前刑法仅表述为“徇私”,现行刑法进一步表述为“徇私、徇情”,最高人民检察院1996年《关于办理徇私舞弊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高检院96年解释”)将“徇私、徇情”解释为“贪图钱财、袒护亲友、泄愤报…  相似文献   

8.
引言模仿,是指“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1)。从法律角度而言,为了保护智力劳动者的利益,以回报其创造性的智力劳动对社会所作出的贡献,有许多特别法(如专利法、商标法)禁止任意模仿受保护的智力劳动成果,也即知识产品,除此之外,原则上是准许模仿的(2)。通常也认为,模仿是技术创新的起点,只有先进行模仿,通过借鉴、消化、吸收前人创造的知识财富作为技术支撑,才能创造出更为先进的技术来。正因于此,技术的发展一般遵循着“模仿→创新→再模仿→再创新”的规律(3)。但是,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经营者,如果仅仅是模仿同业竞争者的智力…  相似文献   

9.
所谓“定罪处罚”规定 ,指刑法典中含有“……依照……的规定定罪处罚。”字样的条款的整体。它在刑法典中计有38个条款 ,可以说已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条款体系。但“定罪处罚”规定中的许多条款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 ,此中原因可以从不同层次进行分析 ,但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修订旧刑法时缺乏用以指导“定罪处罚”条款的文字和逻辑设计的相应理论。为此 ,笔者拟从“定罪处罚”规定条款的解释不能入手 ,探求其背后的法理和其它成因 ,并最终构建出可资用以指导完善立法和司法的“定罪处罚”规定理论。一、解释不能与“定罪处罚”规定的立法…  相似文献   

10.
廖鸣卫 《河北法学》2002,20(3):94-99
发生在 1997年至 1999年之间的香港“无证儿童案”之所以具有重要意义 ,不仅在于它所包含的一系列重要法律问题本身 ,更在于人们希望藉此预测香港法制的未来发展趋势。“无证儿童案”中的核心问题是基本法的解释问题 ,法律解释将在中国内地法律和香港法律可能的融合中扮演重要角色 ;而另一方面 ,在现阶段 ,对《基本法》解释的一项重要任务却是要保持中国内地和香港经济、社会和政治制度之间的界限。通过对中国内地和香港法律解释体制的比较 ,分析如何从九七回归以前香港和内地不同的法律解释体制中协调产生出香港新的法律解释体制 ,并藉此说明对于回归以后香港法制的变化所应持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中国法制建设的几十年问,行政法解释工作是伴随着行政法体系的急剧建立而逐渐生成.但是我国行政法规范解释仍然处于“粗放型”时代,并没有形成较具普适性的法学思维方法与法律解释方法.而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其不仅为其他一切法律法规的合法性依据,同时可作为阐述法律之目的、法律之基础的依据,直接影响法律的适用.本文依据行政法解释的特点,推导合完性解释之必要性,从而探索出合宪性解释在行政法解释中具体应用之道.  相似文献   

12.
刑法解释的实质化,使得目的解释成为刑法解释的“桂冠”,目的解释为类推解释开了一个口子,而类推解释又为目的解释提供了足以伸展的舞台.类推解释作为一种法律解释方法,具有独立的品格,学界对类推解释的禁止并不合理.类推适用、类推解释、类比推理三个概念相互缠绕,使得对类推解释的曲解和误读不断.通过对司法实例的检讨,可以发现当前对扩张解释与类推解释模糊地带的处理表现欠佳.类推解释独立品格的确立,需要依赖于两条至为重要的线索:形式逻辑和实质立场.前者在于解决类推解释在形式逻辑上的障碍,基于此,传统“禁止类推解释”命题被重新表述为类推解释内部“允许的类推解释”与“禁止的类推解释”命题;后者在于为类推解释提供实质的理论支撑,并回答类推解释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蔡道通 《北方法学》2024,(2):91-108
对于注水猪肉或注水牛肉,只要符合前置法所要求的质量标准,就不应当被认定为刑法中“掺杂、掺假”或“以次充好”的伪劣产品,并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但司法实践中却存在大量引发争议的有罪判决。主要问题在于刑事司法忽视了刑法条文体系解释的运用。条文体系解释是避免司法合法与个案正义相冲突的第一道防线,其合理性与正当性的基础与指向为同类解释规则与法益保护目的。同类解释规则的基本内容是同等情形同等对待,参照的是刑法列明的最严重行为或后果,功能在于作为出罪或刑轻的理由。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法益内核为消费者权益,其次才是市场秩序。按照法秩序统一性原理,前置法或前置规范中属于合格产品的,不应被解释为刑法中的伪劣产品。合格产品是构成本罪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解释的限度条件。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上海自贸区和中美BIT谈判堪称中国涉外投资中最重要的两件大事,两者都涉及了“负面清单”。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一经公布,不仅引发许多争论,也引起了与中美BIT“负面清单”混同的误解。本文将在上海自贸区外资管理体制变革的背景下,对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的性质进行明确界定,通过对比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与美国2012年BIT范本中的“不符措施清单”、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与区外“混合清单”,对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周详 《法学研究》2010,(3):57-70
在我国刑法学领域,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的实质分歧不在于要不要法律的实质判断标准,而在于在什么理论范畴中、以什么方式讨论实质判断标准,主要体现在犯罪成立模式构造、形式判断与价值判断的位序、解释原则三个方面的差异。从实际效果看,和形式解释论相比,当前学者主张的实质解释大体上是一种入罪的扩张性解释而非出罪的限制性解释。我国现有刑法文化生态环境决定了学界大部分人在客观上不可能抛弃实质解释论的立场,但从社会理论的现实批判功能以及学派意识的角度出发,主观上则不宜提倡“实质解释论”,而应提倡“形式解释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法律解释的方法智慧——关注解释的合法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独断体解释、问答体解释、注释体解释和判例体解释构成中国古典法律解释之四种基本方法,也从中彰显着中国古典法律解释的方法智慧。独断体解释注重解释主体、解释权力等的“适格”问题,从而为寻求法制统一提供着方法路径;问答体解释则表现着古典中国“上级”对“下级”如何理解法律的教示,它完全不同于现代解释学上的对话机制,在一定意义上乃是一种“训话”机制。注释体解释关注法律解释中的文法机器运用;判例体解释则使人们大体能够了解古代中国的“判官”们是如何在实施中“发现”法律的。  相似文献   

17.
当下我国刑法应对日益严重的网络犯罪,采取的主要手段是通过“探究社会秩序的客观精神”以谋求对“社会现实的客观评价”,在所有刑法解释方法中,刑法客观解释轻易获得了优位权。然而,法律的形式主义与概念主义传统固然有其缺陷不能否定,以扩张为导向的刑法客观解释导致“客观解释等同于扩张解释”,形成了网络时代刑法网络治理的入罪化,并造成法律公权力对技术性网络空间自由的伤害,对网络时代公民自由权利的忽视。针对网络空间层出不穷的新型违法犯罪行为,应警惕客观解释论的过度使用;结合主观解释论的法治基因优势,宜以“主观的客观解释论”重新塑造网络时代刑法的客观解释论,即在网络犯罪的解释适用中,以客观解释为基础,同时其解释不能超出“刑法条文的语言原意”之范围,以主观解释作为客观解释之限定。  相似文献   

18.
九妹子叶永梅出生在四川省资中县城一个普通市民家庭。1997年32岁的她便登上了当时资中县相当有名气的“九鑫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的宝座,拥有“小康美食广场”、“金梦歌舞厅”、“名人居大荼楼”等集餐饮、娱乐、休闲一条龙服务的经济实体,九妹子的名气在资中县如雷贯耳,尽人皆知。  相似文献   

19.
2015 年《民诉法解释》第338 条规定的民事上诉审撤回起诉规则具有“填补空白”的意 义,但该规定及关联规则的结构和表述存在缺陷或含糊,适用时应注意作出合乎民事诉讼法原理和逻 辑的解释,并考虑未来适时进行规则调整。应将作为裁定结果的“可以准许”解释为“应当准许”;将 形式上“并列关系”的“经其他当事人同意”与“不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权益”两项 条件,解释为“一般性”与“排除性”关系;上诉审撤回起诉规则应视为重构一审撤回起诉规则的“排头 兵”,事实上除“不准再起诉”外,二者不应有实质差别;将《民诉法解释》第339 条后半段的“和解而申 请撤诉”解释为“撤回起诉”和“撤回上诉”均可。  相似文献   

20.
对烹饪表演的著作权或邻接权的保护  某音像出版社根据其与某酒楼出版川菜光碟的约定,将酒楼厨师谭某的烹饪表演制成光碟出售。厨师谭某遂以音像出版社侵犯著作权为由起诉法院。审理中,就烹饪表演是不是作品、表演烹饪的厨师是否享有表演者权等问题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二条将作品解释为“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而烹饪表演本身只是处于公有领域中的若干简单动作的连续,铲几锅铲而已,并不是任何智力创作成果,不具有独创性,故不是作品。但是,也有人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