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我国社会现代化的转型与变革中,人的精神生活获得了巨大进步,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矛盾。这些矛盾集中体现在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平衡性、与社会公共生活的协调性,以及精神生活系统自身发展的全面性上,表现出来就是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失衡、与社会公共生活的冲突,以及精神生活系统自身发展的片面性和不协调性。引导与调适这些矛盾需要物质生活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价值取向的全面与协调、法律与道德的双重调控和个人精神生活发展的自觉。  相似文献   

2.
《党员干部之友》2007,(5):64-64,F0003
随着矿井经济效益的持续提升,员工收入逐年大幅增长,生活设施,工作环境不断改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文化生活、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3.
精神生活质量的衡量标准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小琴 《探索》2007,20(2):124-127
如何衡量人的精神生活质量相当困难。我们不可能制定出一套普遍而万能的精神生活质量衡量标准,但可以从质和量两个方面用描述性的语言来说明。从质的标志看,高质量的精神生活表现为先进的、积极的、主动的、长远的、自觉的、现代的精神生活,低质量的精神生活表现为落后的、消极的、被动的、眼前的、自发的、传统的精神生活;从量的标志看,精神生活的广度和深度、科学健康的价值的认可程度、精神生活层次的高低、精神生活各要素发展的全面与片面、协调与不协调,与物质生活发展的平衡与不平衡等可以表示出精神生活的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4.
论现代生活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环境革命、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等催生了现代生活方式。现代生活方式具有时代性、创新性,更加追求精神消费、共生性、个体性、多样性等特点。要从营造消费文化、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和优美的生活环境、全面完善生活方式内容等方面创造现代生活方式,与此同时要摒弃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秉承了这一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理论渊源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思想与实践探索。在不同时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都有丰富的特定内涵及要求。革命党建设阶段,毛泽东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党内政治生活有新发展,但后期曲折;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丰富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思想,习近平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有新思想新实践。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对党员、党组织、执政党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员干部的生活方式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共产党人的生活方式要适应社会发展阶段,并始终保持其先进性和纯洁性。共产党人要有高尚的理想追求与生活情趣,要做民众生活方式的楷模。其生活方式要始终严格处于党的纪律、国家法律以及社会公德的规范之中。在总体上,应在继承共产党人传统生活方式的基础上,不断丰富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倡导和实践既能体现市场经济给人们带来的丰富利益和竞争意识,又能体现共产党人以人民利益为重、无私奉献、拼搏进取、廉洁简朴、生动活泼、健康向上、情趣高雅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7.
申林 《理论文萃》2008,(2):9-20
一、职业咨询的概念界定及其产生背景 1、职业、职业生涯、职业咨询与职业指导的概念 职业决定着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决定着一个人在哪里生活、怎样生活、和谁生活、与谁合作。  相似文献   

8.
邹韬奋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新闻记者、出版家,以创办《生活》周刊、《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及创建进步书刊出版社——生活书店而闻名。而作为著名的政论家,抗战时期,邹韬奋反对消极抗日、争取民主自由的思想,不仅体现在他  相似文献   

9.
中国政治文化是一种“文化中轴的政治文化”,即政治文化本身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道德生活和伦理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政治文化弥散在更宏大的社会文化之中。社会通过一定的文化机制和一定的文化形态下形成的主体文化沉淀作用于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伦理生活的展开便是政治生活的实现。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变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廖小琴 《求实》2007,1(7):72-75
小康社会建设是一个在社会经济、科技、政治和文化等各个领域全面展开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但促进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彰显精神生活的价值,而且已经为并将继续为精神生活的发展创造各种优越条件,不断促进人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协调发展,以及精神生活自身的多样化发展、开放式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所谓生活方式,是人们生命活动模式的总和。它包括劳动生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艺术生活、精神生活、家庭生活、娱乐生活等等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与体现,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与体现,是人们自身发展的要求与体现。消极、颓废的生活方式,则是生产力发展的阻力,社会进步的阻力,人们自身建设的阻力,是腐朽没落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体现。分清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同消极颓废生活方式的界限,有助于社会的稳定,有助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助于改革开放的深入,有…  相似文献   

12.
魏泳安 《探索》2022,(5):177-188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刻度表现为“三个层次、两个维度”,即“三个层次”为物质生活层、公共文化层和精神生活层,“两个维度”为空间维度(纵向差异性)和时间维度(横向发展性)。“三个层次”体现于空间差异性和时间发展性两个纵横坐标之中。基于刻度,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短板主要表现为空间和时间维度下物质生活的现实掣肘问题、公共文化的效能不足问题、精神生活的模糊认识问题。着力于补齐短板,需要从发挥物质生活可行能力的基础功能、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侧改革、增强精神生活问题的价值和制度回应等三个方面着力,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基础夯实、供给优化和需求导引。  相似文献   

13.
现代人的精神生活质量是指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人们利用其所拥有、选择、追求和创造的精神资源.不断满足与超越自身精神需要所呈现出的文明程度和精神状态.精神生活质量的现代内涵必须反映精神生活的全面性,凸现精神生活的有序性和研究精神生活的不平衡性.这样才有利于打破个体精神生活中地缘关系和血缘关系的阻抗,进而克服精神生活的依附性.提升现代人的精神生活质量,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提升广大农民生活质量的必然选择。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农村老人的生活困境问题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由于农村老人社会适应能力不强、农村老人子女外出流失、农村养老模式单一、农村养老设施缺乏、农村老人关爱照料缺位等原因,当前农村老人生活困难重重,面临数字生活不适、物质生活拮据、文化生活单调、精神生活空虚、健康问题突出、社交生活受限等困境。对此,应提升农村老人社会适应能力、化解农村老人留守问题、开发农村养老新模式、营造农村爱老孝老氛围、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从而逐渐破解农村老人生活困境,不断改善农村老人的生活条件,全面提升农村老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相似文献   

15.
王海兵 《唯实》2018,(4):51-52
在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生活"一词引人入胜,出现47次之多。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必须深刻理解、系统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生活、政治生活、组织生活、绿色生活方式以及党员干部生活作风、生活纪律等一系列重要论述的精髓要义和内在逻辑。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生活中一言一行都处于"聚光灯"和"放大镜"之下。  相似文献   

16.
<正>为应对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社会生产向低碳经济转型、人类生活向低碳生活转变,已是大势所趋。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指人们生活作息时所  相似文献   

17.
生活方式是人类的基本社会活动方式,它会影响到生产方式甚至影响到整个社会生活,落后的生活方式会妨碍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变革西部农村落后的生活方式,建立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西部农民的生活质量,成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黄任远 《奋斗》2004,(11):53-54
黑龙江少数民族长期以来过着渔猎生活、游牧生活和农耕生活,这种生活构成了他们民族的文化,创造出了他们种种鲜明的生产文化。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13,(12):52-52
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爱好,都有各具个性的生活情趣。说没有爱好,其实就是爱好,即工作之余喜欢漫无目标、轻松自然、随意安闲的生活。比如,喝喝茶、聊聊天、散散步、看看电视、陪陪家人……每天的业余时间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过去了。这也是一种生活情趣。这样的爱好是绿色的,这样的生活是健康的。这样的业余生活,比胡吃海喝更有益于健康长寿,比泡酒吧、歌舞厅更令家人放心,比打牌赌博更合平公民要求,比交狐朋狗友更具政治安全性,比盘算权钱交易更合乎职业身份。这样的生活是平安生活、和谐生活。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与农民生活方式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是党和政府十分关注的一项工作,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及完成都离不开农民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新农村建设应该重视农民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民生活方式中现代文明因素日趋增多,表现为消费方式日趋城市化、闲暇方式日趋多样化、社交方式日趋开放化。不过,目前我国农民生活方式还存在许多问题,表现为发展水平相对不高、不平衡性比较突出、不良风俗顽强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民生活方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抓好教育,灌输现代生活方式理念;发展经济,夯实现代生活方式基础;创新制度,营造现代生活方式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