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公共领域是政治、社会哲学思想中的重要范畴,是指介于公共权力领域与私人领域之间的自由交往空间。公共领域以日常语言为交往手段,以“理解”为交往前提,以“开放”为交往取向,旨在通过自由、充分的商谈形成高质量的公共意见,并以此为载体实现反映社会问题的“信号”功能和对政治系统的批判功能。当前,我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大力培育公共领域的参与者、自由的交往空间和独立于政治权力的传媒,从而保证我国公共领域的成长。  相似文献   

2.
李三虎 《公共管理学报》2005,2(2):55-62,94-95
就科学技术发展来说,“和谐社会”这一概念不仅直接强化了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而且在其涉及新型工业化道路、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网络伦理等问题方面又显现出了对科技发展的公共价值的相应反思。这意味着可以通过公共领域来把握科技与社会的协调关系问题。科技进步无疑推动了公共领域的兴起和发展,但科技发展及其生态和社会效应本身也可以作为公共问题在公共领域层面获得政治伦理考量。也就是说,在公共领域中通过建构科技公共交往机制,确保公众最大程度地参与科技发展的公共决策,进而推动权力、资本和知识精英围绕着科技与人、自然和社会之间的持续协调发展问题,提出适合公共利益的解决方案,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逐步生成。  相似文献   

3.
郭晓明 《学理论》2012,(1):33-35,117
中国共产党建党已满90周年,追忆过去,展望未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排除万难,不断前行。回顾市民社会发展的西方路径,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不断深入到当今中国发展的各个角落的背景下,中国市民社会的构建,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在社会生活中的其他领域,都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按照立足于本国的中国路径,作出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4.
"公共领域"虽然是一个舶来词,但它在当代中国社会已经成为一种现实性存在。从社会政治功能来看,公共领域具有独特的作用:它培养了民主政治所必需的参与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义务意识和公共精神等公民意识。因此,培育和壮大公共领域是建设民主政治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分野是现代生活的一个基本状态,健康发展的公共领域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它对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政治文明建设、公民文化形成意义重大。在现代社会,公共领域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实体性公共空间、社团、大众传媒和社会运动。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与各类公共危机频繁遭遇,如何预防和化解公共危机,实施高效的公共危机管理就成为和谐社会构建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同时也成为政府部门必须承担的时代重任。  相似文献   

7.
公共管理创新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体现为:增生社会和谐因子的“孵化器”,为和谐社会的有机生命体增生和谐基因;推进社会民主法制建设的“加速器”,将和谐社会的民主法制建设推进到新境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调节阀”,调控社会发展的节点和关键部位;注入社会活力之源的“给水池”,活化公共管理的供给功能,使其输出功能符合社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除了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之外,还需要有一定的思想道德基础。公民的公共精神正是其最为重要的思想道德基础。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障碍就是公民精神的乏弱,具体表现为公民主体意识缺乏、公共意识淡薄、公共责任缺失等,这就要求发展公共领域、提高公民素质,鼓励和推动公民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实践,以此来培植和促进公民的参与、合作、团结、责任等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9.
以近代自由主义理论为基础的自由主义宪政民主模式,虽然通过代议制、多党制、三权分立等间接民主的建制化制度安排而实现了对国家权力的有效制衡,从而保障了公民的个人权利与自由,但却由于公民参与政治的途径、方式的有限性而拉大了公民与国家之间的距离,从而难以持续地调动公民对政治的普遍参与,难免导致政治冷漠症.而公共领域理论的提出,则为修补自由主义宪政民主思想的缺陷提供了一个新的规范性方向:公共领域作为介于私人领域与国家权力领域之间的一块中间地带,它能够在国家和公民之间架起一座理性沟通的桥梁,从而缩小公民与国家之间的距离,增强公民的民主参与热情,进而对自由主义民主所无法克服的公民的政治冷漠症起到某种医治或纠偏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具备社会、政治、思想三个重要基础,其基点是人与人的和谐,关注点是合情合理合法地调整利益关系,关键在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1.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关键是通过培育理性社会主体来承接政府职能转变而让渡出来的社会管理权力,进而才能激发社会活力,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因此,通过社会公共领域培育理性社会主体和理性社会力量是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共和主义民主模式强调公民对政治平等普遍参与的重要性,这似乎使政治权威的合法性基础厚实了起来,但却由于在民主的落实和对公权的限制方面难以独立地建制化而存在着走向乌托邦和导致极权主义暴政的可能性。那么,积极的普遍的政治参与又该在哪里落实呢?公共领域理论所彰显的话语交往民主模式则为之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3.
许鑫 《理论导刊》2012,(5):51-54
互联网对民主和公共领域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谁在使用、为何使用、怎样使用。网络媒介在公共领域建构中具有突出的技术优势,但也难以摆脱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现状的影响。不仅如此,由于技术与社会的动态变迁,网络时代的公共领域亟需理论和概念的重构,相关研究范式也应转换。  相似文献   

14.
社会的健康运行依赖于体系中各种要素的相互调适与共生,冲突中包含着统一,变化中体现着秩序,差异中实现多样性,是和谐社会应有之义。它要求全社会公共舆论的争鸣与对话,而不是一种声音。公共舆论的适度自由、相对独立等精神品格,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而公共舆论引导、监督、批判、警示等功能的发挥,对现阶段良好社会生态环境的建设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应当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构建和谐社会,包括实现经济和谐、阶层和谐、政务和谐、文化和谐等等。构建和谐社会,当前必须解决几个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16.
杨仁忠教授的《公共领域论》一书,至少从三个方面推进了对公共领域问题的探索。首先,该书试图祛除繁多的领域壁垒和复杂的历史演变对公共领域基本内涵的遮蔽,而运用规范性与经验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对公共领域进行描述性意蕴、分析性意蕴和价值性意蕴分析的基础上,予以政治哲学的界定,从而还公共领域以普适性的本质,使它成为一个适用于不同学科和理论领域的范畴。其次,该书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公共领域的外在结构、现实形态、运行机制及其价值性特征。再次,该书运用结构功能分析方法,从政治哲学层面挖掘并论证了西方语境下公共领域的宪政民主功能。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新时期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理论创新重要成果和现实政策设计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丰富的学理内涵和强烈的现实意义。现在最迫切的任务除了继续完善和丰富理论外,更为关键的是要通过配套的政策落实变为现实的蓝图。毫无疑问,以公共价值为基本取向的公共决策是其重要内容和现实途径。因此,必须在系统梳理既有理论学说的基础上,找寻其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8.
新社会阶层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社会阶层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形成的新兴社会现象,一方面,它是顺应社会发展的产物,另一方面,它又反过来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新社会阶层虽然存在消极因素,但总体上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群体,是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力量、支持改革开放政策的力量,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以及社会发展的促进力量。因此,应积极引领新社会阶层发挥和谐功能,共同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自古及今,公共领域与公共精神都是既相互联系又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封建社会,公共领域的缺失导致公共精神的压抑与异化,公共精神沦为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内,公共领域对私人领域的越位导致公共精神的扩张与虚化,脱离于物质层面而沦为纯粹的"精神革命"。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现代公共领域健康发展,公共精神的现代意蕴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20.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运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其广度、深度、难度是非同寻常的。从运行机制来说,只有着力构建科学的和谐社会运行机制,才能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一步步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