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众中心论的理论基础与时代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众中心论是指,媒介的一切传播活动均以受众为中心,受众是传播系统的主体,传播系统的其它要素均围绕受众展开.受众中心论的理论基础是使用与满足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当前我们所主张的受众中心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传播事业发展的需要,也顺应了媒介产业化、国际竞争以及媒介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传播过程,借鉴传播学受众理论的研究成果,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受众角度深入探究,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视角和新思路,有利于优化整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活动,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教育实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活动的价值目标是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有机统一,要提高教育实效必须在正确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受众的个体差异性、接受主体性、意见气候易感性等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创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路径:完善教育内容,扩大受众的信息择取面;革新教育模式,尊重受众主体性地位;优化教育环境,利用群体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3.
试论农村信息传播缺失问题及其解决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信息技术使信息的取得和传播更加快捷和便利,信息已成为人类社会密不可分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就在信息"泛滥"的当今社会,农村信息传播的各个方面仍存在缺失,因而处于被动地位。这一问题的解决,亟需政府、媒体和农村受众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受众是信息传播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传播过程得以存在的前提和条件。但是20世界40年代以前,受众在信息传播中的地位没有引起研究者的注意,认为受众只是信息传播中的靶子。靶子论一方面过分夸大了大众传播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将受众视为不相联系的个体,同时也割裂了传播者与受众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许亚荃  滕勇前 《求实》2003,(7):47-49
在市场经济的社会现实中和传媒体制的改革进程中,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地位较以往有很大的提升.受传统的思想观念、惯性的思维方式等诸因素的影响,我们在研究考察受众的行为特征时,常常忽略和缺失了受众经济地位这一重要构成,从而导致传受过程产生某种程度上的偏离.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人的解放学说将人置于社会发展的核心地位,在当代社会发展的现实中,体现出了强烈的实践意义: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是人的需要的满足与更新,人的需要是人类从事一切活动的动机,也是社会发展的源泉;人类通过创造活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人的需要的满足过程。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传统传播环境下,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在很多情况下是政治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中国政治过程的一部分,一直占有"主旋律"的特殊地位,有政治范畴的意义,也遵循着传播学的规律,从实践上看,也符合吸引注意力的要求。从传播内容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内容围绕党和国家的执政理念和政策主张,形成了中国特定的政治文化,成为中国受众注意力的焦点;从传播的主体看,传播主体的"喉舌"和"守门人"角色,保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旋律"地位和注意力的优先排序;从传播的受众看,"传——受"单向的传播环境,最广泛地获得了目标受众的注意力;从传播渠道看,传播渠道的易主导性和可控性,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传播格局及受众注意力的忠实度和持久性;从传播效果看,有效获得了中国最广大受众的注意力,成为政治社会化的主导力量之一。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网络技术已渗透到经济、社会乃至人类思维活动的各个方面,对社会生产力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正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特别是21世纪,网络技术将是决定一个国家政治地位与经济实力的关键,是决定一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税收作为一国综合国  相似文献   

9.
从传播社会学视角审视红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红色文化的传播经历了萌芽、形成和发展三个阶段。当前要为红色文化传播创造良好的"拟态环境",为红色文化传播的受众"塑型",从而营造良好的红色文化传播氛围。通过开辟红色文化的自媒体传播路径,发挥流行歌曲在红色文化传播方面的积极作用,使红色文化传播适应社会需求,从而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谣言传播链是以信息传播链为基础,剖析谣言在传播过程中所经历的各个主要环节,反映谣言自产生至发送、最终被受众接受并再传播的过程。具体指在信息源、传播媒介、受众这三个要素的相互作用下,谣言所历经的产生、传播、再传播的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刘一鸣 《世纪桥》2007,(4):67-68
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观念已在我国的新闻理论界广为流行,但在实务界此传播理念的运行成效并不显著。本文试图以“受众参与式”节目为例,对受众在传播活动中所处的尴尬地位进行了解析,并针对如何超越“演播室受众”的尴尬性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广告作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作为人类一种特殊的商品信息传播手段,其生存、发展与演进无不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科学技术尤其是传播技术的影响。工业革命使广告形态从原始演进到现代,今天,数字化的浪潮也必将对现代广告的生存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其现有的生存形态  相似文献   

13.
从传播社会学视角审视红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红色文化的传播经历了萌芽、形成和发展三个阶段。当前要为红色文化传播创造良好的“拟态环境”,为红色文化传播的受众“塑型”,从而营造良好的红色文化传播氛围。通过开辟红色文化的自媒体传播路径,发挥流行歌曲在红色文化传播方面的积极作用,使红色文化传播适应社会需求,从而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客观的自然过程,形成了自己的历史决定论。基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与资本主义生产规律,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灭亡的历史依据,论证了其灭亡过程,使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走向了科学;他坚持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内在于人类实践活动中,将支配人类历史进程的本质力量归位于人自身,给予了人类掌控自己命运的现实可能性,从而赋予人类“积极的自由”以现实的基础。因此,马克思历史规律观在其唯物史观理论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相似文献   

15.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本质特征。合规律性预示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发展演变的一般过程,而合目的性则揭示了在人类社会发展演变过程中人的主体自觉意识和主观能动性。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社会主义以其先进的生产方式发展特征体现了这种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辨证统一。  相似文献   

16.
文化能够从贵族的殿堂逐渐走向大众生活,这是传媒的功劳文化是人类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共同创造的,他理应为社会成员所共享,然而在传统型社会中,文化长期被上流社会视为自己的特权,普通大众则被排挤到边缘地带,文化的延续成了只在上流社会内部进行的单线遗传但是,随着传媒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大众传媒兴起之后,先进的传输技术拆掉了文化延伸的障碍,大众不再是被忽视的边缘人在获得了与上层社会成员同等的地位和机会时,普通大众逐渐占据了文化消费的中心地位,并宣布了一个大众化时代的到来传媒的发展推动了文化向大众靠拢麦克鲁汉认为,媒介的发展是人体的延伸在麦克鲁汉笔下,媒介的概念是广义的,包涵了许多能够促进人类信息传播发展的新技术因此,在机械时代,凭借分解切割的机械技术,我们的身体实现了在空间范围内的延伸人体的延伸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文化传播的过程,正是借助于这种延伸,文化才  相似文献   

17.
在以互联网为标志的当代传播技术条件下,传播全球化在市场和技术的推动下成为一种现实,即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的各个民族国家之间全方位的沟通、联系和相互影响。在市场经济的交换机制推动下,传播全球化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打破空间和时间障碍的实施手段和操作程序,甚至模糊或打破民族国家的传统界限,强化了各个民族国家在国际合作背景下相互合作的关系。从当今信息传播的社会实践过程来看,在信息传播的文化诉求中,核心是信息传播的受众,这涉及到三个方面。首先是知识的扩散。当今时代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离不开知识增长的背景。以学历教育和职…  相似文献   

18.
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的,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我们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也必须坚持这一观点。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我们只能根据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来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它既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中间环节,而且社会主义社会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恩格斯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列宁在他晚年曾提出过"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发达的社会主义"、"完全的社会主义"等概念。毛泽东在60年代也曾说过,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作为社会主义的内在本质,也必然有一个表现的过程。社会主义本身只有在社会主义社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高度契合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与富国强民的现实需要、中国文化及"双重超越"的时代要求、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潮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深刻改变了中国的思想状况和话语体系、领导力量和政治方向、历史走向和国际地位。推进国家崛起和民族复兴伟大事业,必须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传媒发展历史表明,传播技术的每一次革命都引起传媒业在传播观念、传播手段、传播渠道上的深刻变化。在纵观新世纪以来传媒发展的进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数字技术引领下的新媒体“井喷式”发展,更是对传统媒体形成了一轮又一轮的冲击波。这种冲击一是表现在对传统媒体受众市场的冲击,对受众市场份额的掠夺和分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