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有一个人想学医,可是又犹豫不决,就去问他的一个朋友:“再过四年,我就44岁了,能行吗?”朋友对他说:“怎么不行呢?你不学医,再过四年也是44岁啊!”他想了想,瞬间领悟了,第二天就去学校报了名。我的一个朋友,几年前跟人合伙做生意,运货的船突遇风浪翻了,他们所有的财产和梦想也随之坠入了海底。他经不起这个打击,从此变得萎靡不振,神思恍惚。当他看到另一个跟他一起遭遇变故的人居然活得有滋有味时,就去问他。那人对他说:“你咒骂,你伤心,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你快活,你欢乐,日子也一天天地过去,你选择哪一种呢?”人就是这样,当你以一种豁达、乐…  相似文献   

2.
吴可  孙博 《小康》2004,(2):74-74
人类社会自从有了部落,就开始有了大大小小不同的官。社会总是要有人搞政治的,搞政治就得想办法当官。对一些人来说,当官升官是他们的最大利益所在。但相对于人的需求欲望来说,社会上的官职总是太少或太小了。因而,想当官就得跑官,就得先让人家认识自己。什么动作都不搞,突然有人让你当一个官,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如果抛开价值判断,只用经济学分析,跑官现象的出现,实在是事出有因,合乎情理。握有选票或有决定权的人,假如不了解你,或压根儿就不认识你,你不跑,不向他们传递你的信息,他们如何选你做官?所以,跑官本身并没有错。不论哪朝哪代、中国外国,做官都需要"跑"的。不过体制不同,跑官的路径也不同。有的往上跑,有的则往下跑。  相似文献   

3.
最不像警察的警察   户丑只说,如果谁要选一个最不像警察的警察,他有信心“光荣当选”。   户丑只的确不是在夸“海口”,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有三个“硬条件”:一是名字老土;二是成年累月的着装打扮跟警察根本就不沾边;三是一天到晚灰头土脸的净往人多的地方挤,一点儿都没个警察的样子。有一次,在公交车上,老户曾专门为自己做了一次“民意测验”——请车上的乘客猜猜他的职业。有人说他像个机关门卫,有人说他像个炸油条的,有个小伙子显然想夸他,说他“怎么看怎么像个退休的工人师傅”,一车人硬是没有一个人说他像警察…  相似文献   

4.
买票     
胡昌清 《人民公安》2011,(22):63-63
一大早他就要去车站买票,他要离开这个城市。“你往哪里跑啊?还是投案自首吧!”8年前媳妇的声音又在他的耳边响起。这些天这个声音总是在耳边响个不停。自从公安机关开展“清网行动”以来.他的心总是放不下来。他有种预感,  相似文献   

5.
我曾说,无论教育如何“现代”,都别漏掉一点:培养孩子的“身世感”。即在精神、文化、情怀和风物记忆上,做一个有“祖”的人。具体地说,即做一个有祖国的人,做一个有故土的人,做一个有家传的人。你从哪里来,你是谁,你到哪里去?一个人,只有打通了时间,找到自己与历史、个体与族群的联系,他的生命方可定位,方有“来龙去脉”和坐标系,他对自己的生命角色才有完整感受,才能“立身”,并持有生命的身份证。  相似文献   

6.
下岗者说     
我是一名刚从县化肥厂下岗的工人,父母住在离县城有近百里的一个小山村里。下岗了,心里苦闷又沉重。首先面对的是“人往哪里去,找点啥活干P”翻翻手边的报纸杂志,看着附近的求职信息,则多是些‘下岗者,快到农村发财去”的宣传和‘下岗者,你总是心太高”的谆谆教导,很少有“看以致用”的东西。所以说,下岗了,光指望别人是靠不住的。首先要说的是,刚下岗的我并不想“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打道回府,滚回老家。虽然很早以前人们就对“无脸见江东父老”有过批驳,虽然年迈的老父老母会很宽容地接纳我,乡里乡亲们也会很传统地误…  相似文献   

7.
青年的选择空间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社会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结构、人与社会关系的问题。在我们由过去较为封闭的体制转变为现在的开放社会的过程中,青年选择的自主性似乎越来越大,但成功的道路也“越来越挤”。“越来越挤”以各种形式表现在现实生活中。青年人要想  相似文献   

8.
幸福     
偶有一天,朋友来找我谈心,问了一个问题:“幸福是什么?”我沉思片刻,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他:“你认为我幸福吗?”朋友想也没想,对我说:“我认为你幸福,因为你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有一位漂亮的妻子,有一个聪明伶俐的儿子,还有……”我笑了笑,又问他:“你认为拥有这些东西的人就都很幸福吗?”朋友点点头说:“是的。”我又笑了笑:“那可不一定,一个拥有豪宅名车的富翁不一定比一个在大街上捡垃圾的人过得幸福;一个身份显赫地位高贵的人不一定比一个乞丐过得逍遥自在。说到底,幸福纯粹是个人的感受,它无法也无需由一把公用的尺子去衡量。其实,每…  相似文献   

9.
在我们郑州人的方言里,管住监狱叫“喝稀饭”。谁被撺进号里去了,人们就说他“喝了”。那一年我就喝了,而且这个喝稀饭的地方现在想起来仍然令人难以置信,是在大洋那头的一个叫做澳大利亚的国家。那一时期整个国内都流行着一种叫做“洋插队”的传染病,几乎是个人都捋胳膊挽袖儿地要往外走,有的人为了能出去甚至不惜嫁个老洋人,就好像外国有的是钱包可以随便检一样。而我也因为自小就被称做有志青年,不管干什么都不甘人后,恰巧又有个哥们儿是倒腾澳大利亚签证的,而且跟我说如果我要可以给我批发价,我便也一时被鬼迷住了心窍,仿佛…  相似文献   

10.
若孤立地看方舟子的某篇或某些篇文章,你会觉得他的确言之凿凿,而且知识渊博,才思敏捷,鞭辟入里,但是,如果将他的另一篇或数篇同样是言之凿凿,而且知识渊博,才思敏捷,鞭辟入里的文章,两相对照,便会产生困惑——他究竟站在什么立场?到底想坚持什么观点?就好像是你说乌鸦是黑的,他就引经据典地说乌鸦是白的;若另一个人说乌鸦是白的,他立即又引经据典地说乌鸦是黑的。使我想起老牌修正主义者伯恩斯坦的一句名言:“目的是没有的,运动就是一切。”当然,其最终的目的恐怕还是有的,大约就是成为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武林霸主”——辩倒所有对手的“真…  相似文献   

11.
《传承》2006,(Z1)
志愿军司令部扎脚后,美军根据电台信号密集很快判断出司令部的位置,多次对司令部进行轰炸。毛泽东、周恩来多次来电“:你们的指挥所应该建筑可靠的防空洞……请你们千万注意机关的安全。”但彭德怀始终把统帅部设在前线,一直坚持靠前指挥。他在战场上,从不考虑个人安危,甚至哪里危险他就往哪里跑。其他领导让他到防空洞去,他反而质问:“来朝鲜是来躲飞机的吗?”1950年11月24日清晨,天刚刚亮,志愿军党委根据敌机活动情况,做出志愿军司令部机关干部全部上山的决定,只有彭德怀不上。洪学智叫他走他却说“哪个要你多管闲事”。洪和几个战士又拉…  相似文献   

12.
藏富于民的“老百姓经济”在我国经济改革大潮中,敢为天下先的温州人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哪里没有市场,哪里就出现温州人”。20年改革开放,温州人走出了一条富有区域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一“升米恩、斗米仇”。此话怎讲?它的意思是:如果你接济一个人,逢年过节时,送给他一升米,他会非常感谢你;如果你给他一斗米,以后你给不起了,只给他半斗米,那么你就等着挨骂吧。那个人会想:去年一斗,现在为什么只给半斗了,是交情不好了,是看不起我了。慢慢的,他不但不再感谢你,反而会恨你。这就叫“升米恩、斗米仇”。  相似文献   

14.
桃人 《楚天主人》2008,(9):26-26
有人说,他有着一个吉祥的名字,是一只扶摇升腾的白鹤,无论走到哪里,哪里就能带来快乐、幸福和吉祥;有的人说,他是一个富了不忘乡邻的人,一个敢说敢为的人,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一个用言行诠释着人大代表职责的人。他,就是荆州市人  相似文献   

15.
直言 《中国保安》2003,(7):21-23
丈夫到各省市火车站候车室套取旅客家中的电话号码,岳父和妻子扮演医生、护士往受骗旅客家中打电话,称其得了“非典”,从而实施诈骗。这是一个组织严密、分工明确、反侦察能力极强的诈骗家族,在短短的18天内就诈骗近20000元。5月25日,这个诈骗家族的3名犯罪嫌疑人被哈尔滨铁路运输检察院批捕……4月26日早7时,在延吉做生意镜”问:“有固定电话吗?”郭井龙说没有。“眼镜”又问:“这个手机你带在身上了吗?”郭井龙说,现在没有,给岳父用着呢。“眼镜”听了这话后,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诡笑。过了一会儿,他谎称出去吸烟,离开了候车室,用手机打了…  相似文献   

16.
一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有位幼儿园的一个4岁女孩在花园里摘下一朵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他俯下身子,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呀?”小女孩害羞地说:“我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校园里有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儿不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了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牵着小女孩,从花园里又摘下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奶奶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相似文献   

17.
网耕 《中国减灾》2005,(2):59-60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天一个男孩送给他的女朋友一台汉显传呼机,温柔的对她说:“我以后再也不怕找不到你了。”女孩调皮的说:“如果我离开这座城市,你就呼不到我了。”男孩得意的摇摇头:“我可是办了漫游的,无论你走到哪里我都会呼到你。”女孩问他,传呼号是什么,男孩说:“  相似文献   

18.
海峡两岸,哪里是统一和独立的对决?哪里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相冲?哪里是民族主义和分离主义的矛盾?对大部分的台湾人而言,其实是一个生活方式的选择,极其具体,实实在在,一点不抽象。连战在北大,就从自由主义谈起。他谈蔡元培“循思想自由的原则,取兼容并包之意”;他谈台湾大学“争自由、为民主、保国家”的校风;他指涉杜威的实用主义,“以渐进、逐步的、改良的方式,来面对所有的社会的、国家的问题”;他提出三民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分岔,又问,“我们要选择的到底是哪一条路?”他介绍了台湾的经济发展,可是不忘记说,台湾的成就来自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尚友     
申徒嘉是一个断了腿的人,他和郑国的子产一起从师伯昏无人。一天子产对申徒嘉说:“若是我先出去,你就留下;若是你先出去,我也留下。”第二天,他们又合堂同席而坐,一起问学。当子产要出去时,他又重复昨天讲过的话,还轻蔑地责问:“你见了我这样的执政大臣还不回避,难道是想与我平起平坐吗?”申徒嘉不卑不亢地回答:“在先生这里,怎么还有这种执政呢?你来到这里进德修业,竟说出这样的话来,不是有点过分吗?”子产有恃无恐地说:“你现在既成这种样子了,确还想和尧争善,思量一下你的操行,该可以自省过失了吧?”申徒嘉从容地…  相似文献   

20.
原人 《人民公安》2006,(22):10-10
一位西部地区的警察说:“你想让我儿子吃二遍苦、受二茬罪啊?如果他就剩两个选择了,当警察还是到沿海地区的血汗工厂打工,我就让他抓阄儿,抓到哪个算哪个!”你会让你的孩子当警察吗?我曾经把这个问题提给不同的人。一位是北京的出租车司机。这位的哥快人快语,且文采斐然:“为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