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诉讼费收费标准下调,导致法院受理案件数增多。在既定财政拨款制度下,法院应采取一种对各方诉讼当事人有激励的规则进行“帕累托改进”:如提高审判的透明度,使诉讼当事人对其预期诉讼收益有大致预计,这样可使相当部分的简单纠纷自行和解;支持胜诉方关于要求败诉方支付合理的律师费的请求,使诉讼当事人的律师费成本内部化,可提高律师的介入率,这样不但可以提高诉讼当事人诉讼能力,而且有助于法院的审判工作;法院在“当事人主义”审判模式下节省了取证成本,故应降低审判的错误成本、杜绝超审限结案,增追诉讼当事人的诉讼收益。  相似文献   

2.
民事诉讼收费制度改革的理念及路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榕 《法律科学》2006,24(1):138-148
民事诉讼收费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国家的人民享受法律保障的程度。但我国自开始实行诉讼收费制度以来,所有有关诉讼收费的规范均由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在我国目前各级财政尚不能全额支付法院全部所需费用的情况下,法院本身与诉讼收费有着直接的利益关系,诉讼收费成为支撑审判成本的主要来源。这种制度安排不但使当事人承担了高额的诉讼成本,而且可能直接阻却当事人行使诉权。因此,诉讼收费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我国应当理性地确定国家和当事人各自应承担的审判成本,并应将诉讼收费制度纳入民事诉讼法的调整范畴。  相似文献   

3.
知识产权诉讼中被告胜诉时应获得律师费赔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侵犯知识产权民事诉论中,被指侵权人在胜诉时要主张律师费,这在我国还没有直接的法律依据。这种状况使被控侵权人胜诉时仍难免遭受直接的诉论成本损失,使双方当事人在诉讼成本负担风险上的差距很大,不符合TRIPs协议的精神。可借鉴美国的做法,规定被控侵权人在胜诉时可以得到律师费赔偿,这不但能够在一定程度减少侵权诉讼,而且有利于更多的律师参与到诉讼中来,平衡当事人的诉讼能力,从而提高审判质量、和解和调解结案的比率。  相似文献   

4.
明代拟话本反映了其时作为不同身份的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所支付的不同“隐性”诉讼成本及其作用,从中不仅可以了解其时诉讼活动、审判活动的一般情况,还可追一步透视当事人与审判人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5.
完善我国民事诉讼收费制度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榕  曹发贵 《法学评论》2004,22(6):146-152
我国对民事诉讼实行收费制度以来 ,所有有关诉讼收费的规范均由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在我国目前各级财政尚不能全额支付法院所需全部费用的情况下 ,法院本身与诉讼收费有着密切的利害关系 ,因而在制定诉讼收费政策方面的趋利动机已日益明显。它不但使当事人承担了高额的诉讼成本 ,而且可能直接阻却当事人行使诉权。合理规制法院收费 ,是《民事诉讼法》修改中应统筹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民事诉讼成本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为了实现民事的目的所需消耗或预期消耗的费用支出。对诉讼成本的研究,有其自身的重要意义。一定的诉讼成本是程序正义的必要保证,是衡量司法功能的重要指标,也是法制民主化的必要前提和主要标志。首先,民事诉讼成本的大小,对于当事人在遇到民事纠纷时是否选择通过诉讼途径来解决的影响至关重大,因为根据经济学原理,人们在为某一行为的时候总要考虑成本和收入的关系,如果估计成本会大于收入的话,那么人们一般是避免为这样的行为的,即“两害相衡取其轻,两利相衡取其重”,这是由一般人所具备的趋利…  相似文献   

7.
蒋超 《政法学刊》2009,26(4):63-67
通过界定权利意识和诉讼意识的概念,指出纠纷发生后,当事人为谋求纠纷的实质性解决,倾向于援引规范作为他们说服的根据,从而使纠纷衍化权利纠纷,权利纠纷使当事人具备权利意识。此.后当事人经过对成本的权衡,并得到国家诉讼政策的允许,选择进行诉讼,将权利意识转化为诉讼意识。结论认为,诉讼意识范畴小于权利意识范畴,具有权利意识的纠纷当事者并不必然选择诉讼作为其权利实现的手段。因此,国家所要做的,就是为当事人之间适于通过审判解决的纠纷提供便利,使其接近司法、接近正义。  相似文献   

8.
司法活动是受到成本与效益原则支配的经济活动.在成本效益原则的指导下,当事人和法院都希望降低诉讼成本,并实现司法效益的最大化.在我国现阶段,合理配置司法资源,就是要求降低个案的处理成本.成本效益原则要求,在理念层面上,需要改变对司法公正与司法成本关系的认识;诉讼制度的设计应当更加便利当事人提起诉讼;改变"真实主义"的诉讼价值观;保障诉讼的效率等.在制度层面上,则需要根据上述观念重新设计我们的程序和审判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9.
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建立有一种刑事诉讼成本分担制度,由国家和诉讼参加人对刑事诉讼成本进行合理分担。我国的刑事诉讼成本虽然也是由国家和当事人进行分担,但都是固定的,不会随着诉讼程序结果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为合理补偿诉讼造成的损失,有效控制诉讼总成本,抑制任意诉讼行为,有必要对我国的刑事诉讼成本分担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杨锦炎 《法学杂志》2016,(6):117-124
以经济分析方法研究虚假诉讼的成因,可以在微观层面剖析虚假诉讼行为的成本与收益.虚假诉讼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失败的风险成本,收益则以经济利益为主.直接成本较低、失败的风险可控,有利于行为人达到成本最小化目的,从而提高了虚假诉讼的成本与收益之比,且这就是虚假诉讼多发的主要原因.提高虚假诉讼被发现的几率、加重对虚假诉讼的惩罚、提高虚假诉讼失败的风险成本是遏制虚假诉讼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举讼与息讼     
近年来,部分媒体赞扬当事人“打索赔一元钱官司”,实际上是鼓励诉讼。从当事人的诉讼动机、诉讼成本、诉讼心态、诉讼引导、诉讼指导思想诸方面来说,“举讼”与“息讼”各有利弊。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尤其是经济交往增多,但是同时也带来了比较多的经济纠纷和商业风险,公证不仅在预防纠纷、警示商业风险方面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且还能够为解决纠纷提供一定的依据,减少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  相似文献   

13.
陈亮 《现代法学》2016,(4):133-143
当事人结构对诉讼激励的法律构造有着决定性影响。诉讼当事人结构有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之分。在民事诉讼中,表层结构以当事人之间的对抗为其基本特征,决定着诉讼收益的有无;深层结构则表现为当事人在功能上的"三位一体",决定着诉讼收益的归属。二者共同作用,使得民事诉讼的激励机制内嵌于诉讼制度本身,激励着当事人的全部诉讼行为。环境公益诉讼当事人结构的差异,不仅表现在表层结构上从对抗走向协作,而且表现在深层结构上"三位一体"的破裂,从而形成社会公众、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以及原告律师三者之间的双层委托代理关系,环境公益诉讼的激励困境由此产生。双层委托代理关系中高昂代理成本的存在决定了原告律师应成为环境公益诉讼的激励对象,而"败诉方负担规则"因同时具备正诉激励、滥诉预防与行为矫正三重功能而成为激励律师的最佳举措。  相似文献   

14.
律师收费制度既涉及律师业的发展又涉及到当事人权益的维护。现行的律师收费制度存在以下问题:律师诉讼收费与当事人诉讼成本不对称、律师收费由政府规制缺乏合理性、由政府确定律师收费标准缺乏科学性、律师收费方式规定不完备、律师收费保障规定不周全。  相似文献   

15.
诉讼成本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本是经济学的基本用语,其基本含义是指产品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需要的全部费用。用成本来分析司法活动,就产生了司法成本、诉讼成本的概念。司法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需要支付一定成本,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社会事实。以司法成本投入的主体为标准,司法成本可以分为国家成本和私人成本。国家成本是指国家财政为维持司法活动运作所支出的全部开支。私人成本主要是指当事人在诉讼活动中投入的诉讼成本。比较而言,国家成本的投入相对固定明确,私人成本的投入与  相似文献   

16.
根据媒体报道,北京市各级人民法院近来开始实行“诉讼风险告知”制度,就是指司法人员在庭审前可以告知当事人具体诉讼中可能存在的败诉风险,并提供类似案件的处理结果供当事人参考。当事人在权衡利弊后,往往可能撤回诉讼或在审判人员的主持下调解结案。客  相似文献   

17.
周涌  谢志坚 《中国司法》2004,(11):65-66
随着我国民事立法的发展和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民事诉讼无论是在实体还是程序上都日趋复杂化。对当事人及诉讼代理人而言,诉讼的复杂程度和风险是成正比的,诉讼越复杂,风险就越大。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民事诉讼风险提示书》的发布,使社会更加关注诉讼风险这一问题。如何避免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不同的诉讼模式奉行不同的价值理论,对于保障社会和公众的权益有不同的权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诉讼证据及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举证责任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本文就举证分配制度及当事人的诉讼成本、诉讼资源的合理配置逐一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意在提示我们:简易程序或者简化审理,是现代社会司法实践中为提高诉讼效率,缩短诉讼周期,降低诉讼成本,以有效应对现代社会中民事案件纠纷上升的有效举措。这些举措表明了成本、周期、效益等来源于市场经济的意识形态对于司法实践的渗透。  相似文献   

19.
刘朔 《天津律师》2004,(3):56-57
当事人到法院立案从而引起一个民事诉讼程序的开始.如果因所提交的材料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而造成诉讼时机的延误,往往会给当事人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所以如何正确向法院提交立案时所需要的材料是不容小觑的问题。而涉外民事诉讼.因为其具有涉外因素.往往会面临所提供材料需按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涉外民事诉讼的特殊规定办理额外的证明手续.如果不能正确掌握这些特殊规定,更容易造成诉讼过程冗长,诉讼成本的增加。在此.笔者按照立案当事人的不同情况.就如何正确向法院提交涉外民事诉讼案件立案时所需要的材料,作出如下说明:  相似文献   

20.
三鹿奶粉事件为研究群体诉讼优越性衡量原则提供了极佳范本。其对我们的启示如下:第一,增强代表人诉讼的可操作性。在我国代表人诉讼中增设优越性衡量机制,对程序耗费、诉讼成本、法院资源、当事人人数及地域分布有无信息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