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商业的发展,网络侵权行为越来越多,但现行法律对网络商标侵权诉讼管辖地规定的缺失导致权利维护困难。本文拟从传统商标侵权诉讼管辖地规定入手,参照网络著作权侵权诉讼管辖地的法律规定,提出网络商标侵权的诉讼管辖地确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互联网广告业的蓬勃发展,为网络平台的持续繁荣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同时也导致了侵权网络广告的滋生,以及知识产权网络侵权行为的扩张。网络平台在侵权广告发布过程中应当承担何种责任,本身属于一沖典型的平台间接侵权问题。但是,随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以下简称《广告法》)和《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这个问题开始变得复杂。  相似文献   

3.
吴灿 《法制与社会》2013,(19):19-20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及其应用的普及产生了一些网络侵权行为和网络犯罪活动,为了净化网络环境,实名制开始得到推广应用。网络实名制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便于侵权等的确认,但由于网络技术自身的原因以及相关信息数据管理者的个人道德等问题会导致该种信息的泄露等,从而造成对于实名制网民隐私权的侵犯。本文从隐私权入手,在分析网络实名制环境下隐私权保护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探索有效的民法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4.
肖瑶 《法制与社会》2015,(3):246-247
伴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隐私的途径越来越多,信息隐私泄露的几率也大大增加.本文主要针对目前我国个人信息隐私权侵害形式的现状,分别从网络运营商的侵权形式、网络用户的侵权形式、网络运营商与网络用户共同侵权的形式这三个角度进行叙述分析,由表及里地指出我国个人信息隐私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纪东 《法制与社会》2015,(3):174-175
互联网的产生和普及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在为人类带来无数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复杂的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匿名的环境使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实行经济犯罪;再者,网络约束的乏弱为现实中受道德约束的人提供了一条发泄渠道,从而在网络中毫无忌惮地肆意谩骂,甚至发展成网络暴力。本文运用具体案例分析、经验总结、论文参考等方法,综合了关于网络实名制的观点,探讨实施这一制度所面临的各方面的问题。笔者认为,网络实名制在法律依据、隐私权、言论自由、技术难题等各方面都存在着相应的问题。若是真正实施网络实名制,这些问题则无法避免。  相似文献   

6.
网络侵权与新媒体法制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使人类社会生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根据第22次中国互联网调查,我国已有网民2.53亿,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博客用户也已达1亿。同时,我国的手机用户也已达到5.75亿(2008年3月国家发改委统计数字),网络、手机、数字电视已成为多种传播方式的复合体,中国已成为新媒体使用大国。但是,随着新媒体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并逐渐应用于国家管理、商业往来和人类信息交流与传播各个领域,以网络侵权为代表的网络侵权的日益严重与版权保护的有效性也逐渐成为阻碍信息产业发展的严重问题。为了有效防治网络侵权和网络犯罪,世界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7.
赵娟 《法制与社会》2011,(14):147-147
随着计算机的的不断发展,网络空间侵权案件越来越多,但是网络侵权案件的管辖却成为当下各国法律界的难题,对于如何准确及时的找到网络空间的地域管辖国家,笔者从侵权行为地和侵权结果地两方面分析。  相似文献   

8.
房佃辉 《法制与社会》2013,(16):268-269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侵权案件的频繁发生,网络服务提供者往往在其中承担间接侵权责任,主要包括共同侵权责任和替代责任。而我国侵权法主要规定了共同侵权责任并规定了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形。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普遍,“网络名誉权”也成为了各国法律关注和规定的对象,网络侵权行为具有国际性、传播范围大、速度快、侵权责任者更难以确定等特点,通常包括个人对个人、多人对多人以及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等方式.目前我国关于名誉权的立法已经比较完善,网络名誉权可以比照名誉权进行规范.同时,国家还应该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来鼓励网络自律,净化网络环境,尽量减少网络侵权问题,而这也将会有利于整个网络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国的网民人数不断增加,在网上搜索和挖掘他人的信息变得日益简便。最近几年频发的、以"人肉搜索"为代表的侵犯网络隐私权的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将于今年7月1日开始实施《侵权责任法》对网络侵权行为进行了有关的规定,但规定有些原则化,在具体的实践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以"人肉搜索"为例,结合《侵权责任法》的有关规定,对网络隐私侵权行为从侵权责任主体的认定、侵权成立的标准、侵权责任的承担以及此类案件的管辖法院与证据保全等方面进行更进一步的论述,以期更好的规范网络隐私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的发展和成熟,不仅诱发了信息交流方式的革命,而且导致许多网络侵权的发生。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行为是现代侵权行为法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网络侵权行为,在网络时代如何规范该类侵权行为,如何建立一套制约相关各方权利、平衡各方利益的法律制度,合理保护权利人的利益.对纲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行为进行有效的制裁,同时又能够保证网络产业的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笔者根据不同的情况对网络内容提供商和网络服务提供商的着作权侵权责任加以分析.进而提出建构我国网络环境下着作权侵权责任的相关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电信     
《科技与法律》2007,(3):I0003-I0004
菲律宾逮捕7名网络黑客据称其曾侵入世界上的2500多个电信网络,印尼政府称将加强互联网监管,手机实名制有关法规目前仍在制订中。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分析了21世纪我国首例互联网侵权案“《大学生》杂志社诉263首都在线案”中被告网络服务商应否承担间接侵权责任,并在对个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当前我国网络服务商应承担的责任范围及形式。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以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侵权案件呼唤着人们对虚拟世界的侵权行为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规制。网络服务商,作为网络活动的重要参与者,赋予其以善良家父的一般注意义务不仅有利于推动我国在相关问题上的司法实践,也能真正地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实现法律的公正。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网络信息业的快速发展,法院受理的涉及计算机网络的著作权纠纷案件呈不断上升态势。有效规制该类侵权行为并建立合理的法律制度以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行为进行合理有效的制裁,同时又能够保证网络产业的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笔者在回顾我国网络著作权侵权立法与司法实践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情况对网络内容提供商和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著作权侵权责任等加以分析.进而提出构建我国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责任的相关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6.
网络舆论具有舆论的本质特征.同时由于互联网的特性和网络传播的特殊性.对其进行法律规制应由传统的重视人管和机构管理转变为重视技术措施管理和信息渠道管理.注重法律管制措施和技术措施的藕合效应.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法律规制制度。实名制可以解决主体身份虚拟问题.但同时会限制网络自由.普遍推行网络实名制并不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服务提供者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伴随而来的是层出不穷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平台上的知识产权侵权现象.侵权责任中如何区分、确定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责任,在保护权利人合法权益的同时合理确定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成为今后知识产权立法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避风港原则的相关规定,指出当前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法,力图完善我国避风港原则相关规定,平衡权利人、网络服务提供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相似文献   

18.
论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版权侵权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丛立先 《时代法学》2008,6(1):61-70
网络版权侵权现象目前发生得非常普遍,针对这一问题,我国进行了相关的专门立法活动。但是,如何从根本上理清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责任,仍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概念和范围重新加以梳理,根据网络版权法律关系的要求,辩明了各种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基本属性,明确了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法律地位,并为实现网络版权侵权责任的明晰化,创见性地将网络服务提供者划分为网络技术服务提供者和网络作品传播者,分别阐述其应该各自承担的版权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19.
刘荣 《法制与社会》2013,(16):270-271
互联网的发展繁荣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问题,各种乱象层出不穷。权利与义务一致性的要求适应于网络世界,网络上的言行应当受到法律的规范。但这是否能说明实名制合法合理,实名制又能否根治互联网的各种乱象?会不会加剧个人信息的泄露,压制公民的言论自由?从法理的角度出发,实名制的推行应该慎之又慎。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产生越来越多名誉权侵权的问题。因此,探讨网络名誉侵权的课题也摆在了法学界面前。本文从网络名誉侵权的概念和方式入手,对网络名誉侵权的归责原则、免责事由等问题做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