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业秘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了避免因人才流动而导致的商业秘密泄露,企业纷纷选择与员工签订竞业限制协议或约定相关条款。本文在对竞业限制相关规定进行概述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我国相关立法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最后通过借鉴外国相关立法,对上述缺陷和不足提出完善与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离职后竞业限制法律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保护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却也限制了劳动者的就业权、生存权。要解决平等就业权与商业秘密保护之间的冲突,应遵循诚实信用、平等、合理原则,也应坚持基本生存权优先原则,利益平衡原则。目前,中国竞业禁止制度法律规定过于原则导致了司法实践的裁判不一和混乱。本文提出了竞业纠纷实践中经常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分析并且试给出了相关的具体法律建议,以期能为我国竞业限制法律制度的完善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郑爱青 《法学家》2006,(2):138-145
竞业限制问题是正在制定中的<劳动合同法>应规范的内容之一.单位对劳动者再就业进行的竞业限制行为和劳动者的忠实义务之间存在何种关系,他们各自和保守商业秘密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待,以及竞业限制行为的理由、合法性条件如何确定等问题,是<劳动合同法>正确规范竞业限制行为不可回避的考虑因素.本文提出,劳动者的忠实义务和竞业限制条款是两个含义不同的概念,两者来自不同的法律目标前者是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所要求的,而后者则是在保护公共利益、保护劳动自由权和公平竞争原则之间寻求平衡的结果.在区分了相关的基本概念的含义之后,文章结合英法两国劳动法判例的分析,对竞业限制条款的有效条件、履行和相应的违法责任进行了阐述,并对我国<劳动合同法>中的竞业限制立法和相关司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于晔 《法庭内外》2011,(4):36-38
2008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随着该法不断深入贯彻,劳动者的维权意识日益高涨,但是在保障、维护个人权利的同时,却很少有人关注《劳动合同法》第23条、第24条关于竞业限制的规定,对自己是否应该签署、是否签署过竞业限制条款、签署过的竞业限制条款应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毫无所知。近几年,用人单位保护商业秘密意识的逐渐增强,通过竞业限制义务限制企业高管离职后的职业选择,成为用人单位维持竞争优势、保护公平竞争权的重要手段,并逐步发展成滥用的手段。那作为竞业限制的人员,在离职前,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是不是都应该要自问一下,竞业限制条款,你注意了没?  相似文献   

5.
竞业限制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护用人单位商业秘密,尽管《劳动合同法》明确了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的可以适用违约金条款,但劳动者违反保密协议的情形却未有明确规范;在职期间的竞业限制以及竞业限制协议中补偿约定不明、用人单位未依约支付补偿时的违约责任争议不断.应当通过立法对在职期间竞业限制的违约金约定予以确认,允许约定违反保密协议的违约金,对竞业限制补偿的金额和支付方式完善,明确竞业限制协议的解除权.  相似文献   

6.
<正>竞业限制制度是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维护企业竞争优势、规制市场运行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它的运行机制和方式是通过约定违约责任(包括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等)限制劳动者自由择业的权利,例如要求职工离职后两年内禁止入职竞争对手企业或者禁止经营、从事与本企业同类型或相似的产品和业务,从而降低因职工离职而导致本企业商业秘密外泄的风险。竞业限制作为法律明确规定的一项保护商业秘密的制度,相对于其他保护方式,具有简单、便捷、灵活等特点,可以适用在高新技术、商业服务、制造业及教育等行业领域,能够起到合理和必要的商业秘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竞业限制     
李凝未 《法制与社会》2011,(20):107-109
文章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明确竞业限制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商业秘密和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分析并阐明竞业限制与竞业禁止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指出我国竞业限制法律规定的缺陷,进而结合案例提出竞业限制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建议。其目的是促进人们对"竞业限制"的正确认识,在实践运用中,学习运用不同的法律取得更加公正合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在劳动关系中运用竞业限制,是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的有效手段,可以防止技术、经营信息被不正当利用,鼓励企业对技术、经营进行大规模投入,保护资本和技术。但不正确地运用竞业限制,却可能侵害劳动者的合同法权益,破坏人才市场和一般技术、经营知识合同法扩散。正确处理劳动关系中的竞业限制,是我国商业秘密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王林清 《人民司法》2011,(17):10-15
近年来,在审判实践中出现大量劳动者离职后带走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给用人单位带来经济损失及名誉损害的案件。企业商业秘密的保护和劳动者自主择业权的维护成为法律和劳动政策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在市场经济较为成熟的国家,除采取在劳动合同中订立保密条款外,竞业限制成为解决这一问题、平衡劳资双方法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商业秘密竞业限制合同探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业秘密竞业限制合同是指单位或雇主为保护其商业秘密,利用劳动合同条款或劳动合同形式的契约与员工约定的限制员工在任职期间或离职以后与本业务竞争的协议。此种新型合同已成为我国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中急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此种合同具有从属性但又不同于一般的从合同。我国应该在劳动法或合同法中对竞业限制合同条款的合理性作出明确规定。在此类合同纠纷处理中应确立过错推定责任原则、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制度、申请财产保全和颁发禁令制度  相似文献   

11.
与职工签订竞业限制合同是企业保护其商业秘密常采用的手段.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对竞业限制合同的效力认识不一致,对于哪些因素能影响合同的效力存在争议.这导致裁判标准的不统一,使企业在与职工签订竞业限制合同时倍感困惑,无法在签订合同时就清楚其合同效力以及合同能否受到法律的保护.以法经济学为视角,衡量合同各方的经济利益,并确定判断合同效力应考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竞业限制合同公证成为当前一项重要的公证业务。办理竞业限制合同公证时,重点要从合同的主体和内容两方面对其有效性和合法性进行把关。作为竞业限制合同的权利主体,应存在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作为竞业限制合同的义务主体应严格限制在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的范围内。在办理竞业限制合同公证时,对其内容的审查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竞业限制的范围,竞业限制的地域,竞业限制的期限,竞业限制的补偿,违约责任条款。  相似文献   

13.
竞业限制合同公证成为当前一项重要的公证业务。办理竞业限制合同公证时,重点要从合同的主体和内容两方面对其有效性和合法性进行把关。作为竞业限制合同的权利主体,应存在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作为竞业限制合同的义务主体应严格限制在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的范围内。在办理竞业限制合同公证时,对其内容的审查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竞业限制的范围,竞业限制的地域,竞业限制的期限,竞业限制的补偿,违约责任条款。  相似文献   

14.
新劳动法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日益加大,人才流动成为引起商业秘密丧失的重要途径,为加强商业秘密保护,完善商业秘密竞业限制制度势在必行。基于此,结合立法现状对竞业限制规定进行探讨,分析其产生的理论基础,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刘俐 《法制与经济》2008,(10):7-8,16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围绕人才展开的竞争愈发激烈,出现了越来越多因人才流动引发的泄露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现象和争议。商业秘密是现代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商业秘密的泄露不仅严重侵犯了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削弱甚至毁灭了用人单位的竞争力,更重要的是侵蚀了劳动力市场的环境,使人才流动陷入了无序状态,知识产权难以得到相应的保护和尊重。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用人单位意识到了保护商业秘密的重要性,并利用各种手段保护自己的商业秘密,其中与劳动者签订保密协议和竞业限制协议就是使用最多的方法。新的劳动合同法已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涉及商业秘密和竞业限制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重视,本文就商业秘密的内容、商业秘密的法律属性、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等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竞业限制的合理范围、期限、补偿金、违约金、诚信原则等若干方面,对海峡两岸有关商业秘密保护与竞业限制的法律机制、审查标准、司法实践进行了比较研究,希冀为大陆商业秘密保护与竞业限制立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章法 《法庭内外》2008,(4):12-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23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竟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24条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相似文献   

18.
竞业限制的实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向曙 《政法学刊》2002,19(2):39-41
作为中小企业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尽可能的限制不正当竞争,引进了竞业限制制度保护单位的商业秘密,维护同行业的公平竞争。竞业限制制度是公司通过契约的方式对劳动者就业权限的某种限制,有必要就竞业限制协议的诚实信用、自愿平等、等价有偿的基本原则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我国竞业限制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才竞争日益剧烈并导致人才流动加快。许多用人单位通过签订保密协议和竞业限制条款,要求员工在职期间的保密义务和离职后的竞业限制义务,来保护本单位的商业秘密。但这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劳动者的权利,特别是竞业限制,由于其关乎劳动者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利,甚至关乎劳动者的生存权,所以商业秘密和竞业限制应纳入劳动法讨论的范畴。  相似文献   

20.
郭思佳 《法制与社会》2013,(13):246-247
近年来企业高管频频跳槽成为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我国学界对竞业限制的研究成果丰硕,但对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这一群特殊的劳动者的竞业限制问题研究却并不深入。本文从劳动法视阈下对我国企业高管主动离职现象进行法律分析,针对我国高管竞业限制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关法律规制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