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社区建设面临着各种新问题,因此,在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应重新认识社区自治理论,因为城镇化的关键是人的市民化,居民的社区意识是社区自治的动力和源泉.所以,只有将宪法中的民主、法治理念和精神及价值导入社区的宏观治理结构中,建构社区自治的新模式,才能有效地提高居民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社区冲突解决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据和谐社会建设对城市新型社区建设的要求,分析了城市新型社区居民参与的形式、参与的途径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和谐社会视角下城市新型社区居民参与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提出培育和增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意识、培育和发展社区自治组织、扩展居民参与渠道、实现监督方式的多样化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社区自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给环境维权意识下了定义,明确了其确切的含义,分析了居民环境维权意识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抽取北京市三个社区,对社区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居民环境维权意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现在居民环境维权意识还有待提高,政府应该在其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社区教育作为政府大力倡导的一种教育模式,可以在提升居民环境维权意识方面有所作为,因此提出以社区教育为切入点来提升居民的环境维权意识,对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在教育形式上要多样化,教育内容上要多元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近年来社区建设的发展,城市社区成为许多学者心目中基层"社会"发育的重要场所,而居民社区参与的发展是"社会"发育的应有之意。因此,本文分析了个案社区不同居民群体社区参与的具体过程:首先将社区参与分为了制度性参与和突发性参与,然后通过分析各类型社区参与的合法性来源、动员与组织方式、利益表达渠道、行动策略等,了解居民社区参与的特征,以期"窥视"到中国城市基层"社会"发育的一些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社区社会组织是一种优化配置社区资源和社区居民需求的有效载体,是推动社区居民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积极力量。本文在对昆明市五华区苏家塘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当前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和谐社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和完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吕立波 《刑警与科技》2014,(23):138-141
居民社区常用的技防手段及安装使用要求 居民社区的安全技术防范,是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通过采用各种安全技术的器材设备,达到居民社区防入侵、防盗、防破坏等目的,保护社区居民人身及生命财产安全的综合性多功能防范系统. 一个完善的居民社区安全技术防范体系,应包括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周界防范报警系统、住户报警系统、楼宇对讲防盗门系统、保安巡更系统和出入口控制系统(含门禁及停车场管理系统)等.  相似文献   

7.
汤艳红 《政治与法律》2012,(12):110-118
相对于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形式和管理模式的多样化和新的发展要求,我国城市基层居民自治组织不独立、自治活动的自主性程度低,应从确立居民委员会真正的自治地位、明确居民会议在居民自治组织中的地位、完善居民个体的自治权利与义务等方面推进居民自治。针对居民委员会行政化问题,应明确居民委员会的职权,变政府指导居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协助政府关系为引导和平等协商关系,强化居民委员会的自我决定权,增加居民委员会政务公开、财务公开、民主理财、接受工作成效评议等具体的义务和责任;针对居民会议组织主体地位不明确的问题,应明确其城市社区全体居民自治组织的独立主体的身份,并配置相应的职权;针对现行法律对社区居民个体的自治权利义务规定得过于粗糙、模糊的问题,应在居民自治法律中对个人居民自治权利和义务作出抽象的概括性规定,也要对相对具体的个人居民自治权利作出列举式规定。  相似文献   

8.
于洪生  闵晓东 《犯罪研究》2001,(1):47-48,,F003,
无固定常住居民的社区是一种特殊社区,其警务工作的特殊性体现在社区成员"复杂化"、地理环境"窗口化"、警民关系"抽象化"、警务效果"社会化".特殊社区的警务工作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提出了加强特殊社区警务的方略强化社区警务意识,拓展社区警察服务,发掘社区警务资源,完善社区警务机制.  相似文献   

9.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城市社会建设、管理和服务的基本单元。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社区在居民、社会.政府之间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对长沙市K区城市社区建设的考查,发现该区城市社区建设在社区基础、组织建设、管理体制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同时也发现了社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队伍建设上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朱萌 《行政与法》2013,(7):15-20
城市社区居民政治参与状况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主流研究将参与不足归结为体制原因.但笔者通过对长春市G社区和L社区的调查发现,在同一地城环境和相同的制度建构下,社区政治参与情况依然不同,主要原因在于社区政治文化,即居民对社区的认知、情感和评价以及他们在社区中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是影响社区政治参与最为直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从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视角来看,社区矫正内在地蕴含着国家与市民社会在罪犯矫正中的协同配合关系。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目前我国市民社会尚未发育成熟,在社区层面主要表现为社区居民的自治精神和自理能力较弱,对社区公共事务参与有限。这乃是社区矫正社会参与不足的深刻根源。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通过社区建设发育市民社会。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社区群众的自治精神和自理能力,提高其对社区矫正的参与意识和参与水平;加强社区文化尤其是现代法文化建设,培养社区包容精神,更新刑罚观念;扶植建立民间罪犯帮教组织,发挥其在罪犯再社会化过程中专业化程度高、资源整合能力强、非标签化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2.
城市社区自治建设是我国基层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而我国当下的城市社区自治建设中呈现的问题较多。本文选举了中部地区比较具有典型性的社区即河南省安阳市太行小区社区自治建设为视角,采用了走访调查、问卷调查的方法,分别对社区自治组织的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数据对比分析,总结出该区基层自治建设中症结所在,并提出了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3.
治安防控体系是城乡结合部社区治安的"保护伞",在预防、打击犯罪,培养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改善社区治安环境,建设和谐社区等方面将会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治安主体、客体和治安环境等因素分析了这一地区社区治安的现状,建构了社区治安的防控体系(PCN),分析了这一防控体系的保障机制,对于改善这一地区的治安环境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落脚于基层的实施,加强社区保障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成为进一步深化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一项新目标。本文通过研究城市中的社区保障现状及理论,以合理划定政府责任,引导社区组织和居民参与,整合社区资源,实现社区保障的规范发展,进而推动社区保障及社区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意 《法制与社会》2012,(29):184-185
本文通过对浙江T村社区的考察分析,揭示了城郊村社区公共组织非城非村、亦城亦村的两栖性特征,其社会根源在于社区治理的实际需要、群众的戒备心理、政府的消极懈怠等.城郊村社区公共组织的两栖性特征,是当前村庄城市化过程的必经阶段.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根据司法部、广东省司法厅提出的法律服务要面向基层、面向社区、面向群众、坚持服务的公益性、便民性的要求,广东省各地司法行政机关在开展法律服务进社区的活动中,积极探索和实践律师为社区提供法律服务工作,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和经验.为探讨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充分发挥律师的职能优势,更好地推进社区法律服务工作,我们对深圳、佛山、东莞、湛江、茂名等市特别是深圳市宝安、龙岗区律师法律服务进社区活动进行了调研,通过组织司法局、司法所、律师以及街道办、社区居委会和居民等多层面的座谈会,并到社区实地考察,对律师法律服务进社区活动的做法、成效和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并受到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目前的城市社区,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在党领导下的社区居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群众性自治组织。社区是以“地理区位”为单位的居民自治区域,是城市基层管理组织的基本单元。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 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在新的形势下,社会成员固定地从属于一定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已被打破,大量的“单位人”转为“社会人”,同时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这就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新的社区式管理模式,以改进和加强城市基层的管理和服务。因此,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我国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全面落实《四五普法规划》,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今年,余姚市将在西北街道进行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进“法律进社区”工作。此项工作以服务社区建设、规范社区管理、参与社区服务和保障社区稳定为宗旨,以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为切入点,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律素质和民主意识,全面推进社区居民自治和社区法治化管理水平,为全市社区建设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和服务。“法律进社区”活动以广大居民群众为服务对象,以点带面,突出重  相似文献   

19.
刘佳 《行政与法》2007,(11):15-17
社区治理的主体既包括政府部门,也包括社区自治组织和居民个人。在以往的社区治理模式中,都过分强调政府的作用而忽视了居民个人对社区公共政策的参与,这就造成了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中居民参与水平低下、参与机制缺乏的状况。因此,采取积极稳妥的政策措施,转变政府治理理念,改进治理模式,全面理顺政府与社区关系,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创造有利条件,大力构建和谐有效的社区治理体系乃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日前,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建设创新促进条例》。该条例涵盖社会事业、社会保障、社会组织、社区建设、社会管理等不同范畴,在公众参与机制、非户籍居民平等参与社区自治等诸多方面都作出探索性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