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法上的个人究竟处于何种地位,理论界一直众说纷纭。但近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人都逐渐接受个人可以成为国际法的主体的观点。本文主要从对人权的保护方面,分两个部分对个人的国际法地位做一下简单的论述:第一部分,从对传统主权观的批判来说明人权与主权的关系;第二部分,从国际或区际公约入手来说明为了保护个人的权利,应当使个人在有限的范围内享有主体的资格。  相似文献   

2.
国际视角下的人权问题已经由国内管辖范畴逐渐递升到国际领域范畴,不得不说这是人类历史进步的成果表现.此外,随着目前主权、人权问题的国际政治化的深入倾向愈演愈烈,人权、主权问题、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等也颇受人们所关注.一部分人的观点较倾向于“人权不分国界”,还有部分人对“主权过时论”比较支持,但随着“人权胜于主权”的观点提出,似乎也撼动了国际主权原则及其政治地位.基于此,本文以国际人权与主权作为切入视角,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3.
美国《国别人权报告》纯粹是美国国内法的产物,它只谈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避而不谈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它片面强调人权的普遍性,而否定人权的特殊性;它坚持人权高于主权,认为美国可以对任何国家的人权状况予以横加指责;它肆意干涉别国内政,否认人权在本质上是一国的内政。《报告》无中生有、颠倒黑白,大量捏造、歪曲事实;而自身人权状况糟糕的美国,根本就没资格、也无权对他国的人权状况进行评判。  相似文献   

4.
论国际法上的人权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尊重和保护人权是各国应负的国际义务 ,各国均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护人权。作者指出 ,保护人权与维护主权二者并不相悖 ,各国只有在平等、相互尊重主权的基础上 ,才能促进人权保护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国际法的理念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古祖雪 《法学评论》2005,23(1):42-48
国际法的理念是国际社会结构及其规律的反映 ,它表征着国际法的价值目标 ,凝聚着人类对国际法的终极寄托 ,对国际法不仅具有构成作用 ,而且还有评价与调整功能。作者认为 ,和平作为国际法的根本目的 ,是国际法的基本理念 ;人权作为国际法的最终追求 ,是国际法的终极理念 ;正义作为国际法的内在要求 ,是国际法的工具理念。这些理念在国际法中的实现 ,是国际社会和谐、健康、稳定发展的法律保证。  相似文献   

6.
沈敏荣  桁林 《法学杂志》2003,24(6):12-14
“人权”已经成为现代国际法的基本概念,对这一问题进行历史的、系统的考察实属必要。人的权利不是单独存在的,它是与物质条件、传统观念、政治传统联系在一起的,同时,个人权利的实现是有层次的,有阶段的。在国际人权问题上,各国的自主发展仍然是主流。  相似文献   

7.
苏文博 《法制与社会》2013,(12):176+180
由于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气候变化所导致的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等现象正在威胁着一些国家和地区,甚至可能会造成某些国家的领土完全消失。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国家领土的完全消失是否将导致国家资格的消失,以及当这些国家一旦完全失去领土,国民的迁徙、法律地位、人权保障等问题也愈发成为国际社会讨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个人是不是国际法的主体,是一个复杂的争议问题。我国主流看法是否定个人是国际法的主体,但在国际法学界有一部分学者对此持肯定态度。从广泛和务实的观点来审视,国际法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决策过程,若将国际法简单地界定为"国家间法",则可能限制其自身的发展。我们不应排斥个人成为国际法的主体,也不能消极地予以认可和接受,而应以"合法、合理"为原则,适时、适度地接纳个人成为国际法的主体。  相似文献   

9.
张涛 《法制与社会》2011,(7):266-266
人权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概念。在联合国及有关国际人权组织的推动下,人权国际保护的内容在不断扩大。中国对人权国际保护的立场和态度以及中国的人权状况如何,经常成为世界注目的焦点和中心。只有将人权的普遍性原则与各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严格区分人权的国内法属性和国际法属性,在尊重国家主权和不干涉内政原则的基础上,国际人权保护问题才能获得解决。  相似文献   

10.
李婕 《法制与社会》2011,(1):191-191
国家主权与人权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国家主权在一定程度上受人权的制约,而主权是人权保护的基础和保障。只有坚持国家主权,人权才能得到保障;只有尊重他国的国家主权,人权才能得到更好地保障。  相似文献   

11.
蒋慧玲 《法律科学》2005,23(2):104-112
俄罗斯现行刑法以俄罗斯联邦宪法和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和规范为依据 ,确立了优先保护人权的刑法价值取向 ,并通过规定合法性原则 ,构建遏制、处罚侵害人的权利和自由行为的刑法制度和规范 ,给予犯罪人人道待遇 ,以及将反人类和平与安全国际犯罪纳入国内立法 ,实现刑法人权保障的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利比亚卡扎菲政权的倒台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安理会决议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主权的内涵及其与人权关系的广泛讨论。主权概念从起源到发展,以及近来在"保护的责任"方面有了新的发展,而主权与人权并不是对立的,而应是辩证统一的。我国应明确表明一国主权不容他国恣意践踏的立场,并在促进人权保护的合作与交流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跨国资本的全球移动,也给人权保护带来了负面影响。有必要将公司责任与人权挂钩,并协调经济全球化与人权全球化的目标和实践;在将国家承诺的国际人权义务诠释为跨国公司的人权义务时,应注意跨国公司国际法地位的特殊性;目前国际上的人权责任制度,无论是具有“软法”性质的自愿性模式,还是具有“硬法”性质的拘束力模式,都各有利弊,这也反映了当前人权全球监控机构的匮乏;在加强国家间对话与合作的前提下,应当解决跨国公司人权案件的管辖权问题、建立跨国公司人权遵守年报的审查制度和正式或非正式的处罚程序、设立自由贸易的人权例外条款等。  相似文献   

14.
浅议网络战中的国际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战作为现代高技术战争的重要作战样式,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几次战争中已崭露头角,并在战争权、作战的手段和方法、人道主义保护、战时的中立及战争的犯罪和惩处等方面都对现行国际法提出了挑战。我国在坚决遵守国际法规条约的基础上,要积极参与适用于网络战的国际法条款的制定,并要严厉谴责别国违反国际法基本原则的网络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15.
以人权看待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权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主要是因为观念和制度上的障碍与误解。从将发展权界分为国际社会的主张与人权体系的重新分类来看,狭义的发展权意味着人权谱系的拓展,意味着需要以开放的方式理解人权。以人权看待发展,意味着对发展问题和人权问题的双向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6.
国际人权与国家主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洪永红 《法治研究》2010,48(12):30-36
国际法从产生以来一直没有中断过其人文关怀,本文从国际法的起源、国际法的发展、近代国际法学的产生和国际法的内容四个方面来具体论述国际法所体现的人文关怀。格老秀斯将国际法从神学中解脱出来,以人文主义作为其法学基础,创立了国际法学。当今社会,人文主义已贯穿于现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领域。在未来的道路上,国际法将继续以其人文关怀进一步完善国际人权立法,更全面、具体地保护世界人民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18.
2006年出台的《保护所有人免受强迫失踪公约》,既使国际人权保护机制在内容上实现扩展,又为以往缺乏体系、充满交叉的保护所有人免受强迫失踪体系提供了新的统合机构——强迫失踪问题委员会。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相关国际法规范文件归纳出界定"强迫失踪行为"的四个关键要素。在回顾强迫失踪问题发展进程后提出检视现存保护体系的运行困境:《保护所有人免受强迫失踪公约》正式生效的进程迟滞;区域人权保护机制的不平衡发展;具有法定普遍管辖权的国际刑事法院作用甚微。这些问题不仅是有关强迫失踪规制体系需要面对的,也是国际人权保护机制的积疾体现。本文借助国际法与国际关系互动理论,剖析上述困境的起因。最终透过困境展望国际法规范的发展趋向,一方面致力于加强国际法规范设计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引导国家树立"国际社会人"的正确利益观念,两者相结合才能走向共进的国际法。  相似文献   

19.
跨国公司人权责任的规制及其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玮敏 《行政与法》2008,(4):114-116
在追究跨国公司的国际人权责任方面,目前主要有三种规制方式:国家对跨国公司的管制;来自非政府组织和其他国际组织的监督以及跨国公司的自律。但这些途径尚不足以成为跨国公司承担人权责任的有效保障.因而必须采取措施强化跨国公司国际人权责任的规制。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际社会对人权的关注程度也在日益上升.本文从人权的发展及国际人权保障谈起,进而将眼光凝聚在我国,试着论述我国在人权保障的上取得的进展,以及不足;并试对部分国外舆论对我国人权保障的无端指责进行驳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