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领域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入查处新农村建设领域职务犯罪案件(简称“涉农案件”)是检察机关贯彻与实践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新时期的涉农职务犯罪具有新特点,根据涉农职务犯罪主体(主要包括乡镇站所人员和村干部)的不同个性,分析探索其发案规律,从而构建长效防治机制。  相似文献   

2.
群众呼声     
要管好“七所八站”赵贞才县级有关职能部门派到乡镇的站所(简称“七所八站”)是农村基层工作的前哨。最近,我们对湖北省嘉鱼县基层站所党风廉政情况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的情况看,基层站所的工作人员为促进城乡经济繁荣与发展、服务群众生活,做了大量工作。但也发现一些站所廉政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不容忽视。基层站所的工作直接与农民打交道,发证、征收税费、罚款、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等都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群众反映,站所工作人员“官不大,权不小”。因此,有些站所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便利用职权谋私、受贿。据统计,嘉鱼县近年…  相似文献   

3.
李玉明  李英燕 《法制与社会》2013,(31):217-217,219
派驻乡镇检察室是2011年以来检察机关实现检力下沉、服务民生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各项检察职能延伸发展的有力平台.近年来,村镇职务犯罪尤其村干部职务犯罪逐步增多,正从最基层腐蚀着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村镇尤其村级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已被提上议事日程.派驻乡镇检察室与村干部和群众直接接触,正是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良好平台.  相似文献   

4.
王烁 《犯罪研究》2012,(5):29-37
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与职务犯罪并非同一概念。国冢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应当指,国家工作人员违反法律法规,利用职权或者亵渎职权,给国家、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犯罪的总称。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与其说是“权力异化”,不如说是“角色冲突”的结果。从角色冲突角度出发,应当通过减少角色量,促进自觉的角色的出现来预防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高薪若成为对国家工作人员角色的领悟的内容,将会刺激角色冲突的产生,所以不应当宣扬高薪养廉。  相似文献   

5.
当前村委会等基层组织是农村的自治组织,其协助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管理本村的公共事务。本文结合近几年来笔者所在市统筹城乡发展及各项诸如生态林补偿、征地补偿等政策,村委会担负着管理本村财务的重要职能,引发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也随之增多现状,分析村委会等基层组织工作人员涉农职务犯罪的法律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来,沙坪坝区检察院结合发生在国土行业、建设工程领域和机关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案件,通过认真分析引发这些职务犯罪的原因、特点和规律,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推动了国土、建设工程和机关工作人员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7.
陈擎苍 《中国监察》2011,(15):24-24
近年来,浙江省金华市积极探索乡镇(街道)监察室建设,赋予乡镇(街道)行政监察职能,加强对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基层站所及村干部的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8.
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论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论孙谦尹伊君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是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实施的与自身职务有关的犯罪行为的总称。以现代民主政治和法制的观念看,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在本质上是一种滥用权力、亵渎权力的行为,是权力运行过程中发生的权力异化和失控现...  相似文献   

9.
职务犯罪,是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实施的与自身职务有关的犯罪行为的总称。犯罪心理的形成是犯罪主体与社会环境的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相互影响的主客观过程。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都经历了对社会环境的消极因素的内化、外化、强化三个阶段。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心理特征的形成亦不例外。当国家工作人员的“犯罪需要”形成欲望和动机,在外界信息刺激和诱因的影响下,即转化为职务犯罪行为。只要我们加强研究社会环境和社会矛盾对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心理的影响,就能更好地在侦查过程中突破其心理防线,矫正其犯罪心理,更好地打击和预防职务犯罪,把社会危害性降低到最小限度。根据笔者有限的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实践,仅以此文,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就最高法院近日发布的《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答记者问。记者注意到,意见对公职人员职务犯罪做出了严格细致的规定,明确将严惩涉黑犯罪以及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制售伪劣食品药品所涉及的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  相似文献   

11.
正一、主要特点第一,从犯罪主体看,具体经办人员犯罪案件突出。所查涉农职务犯罪案件中,行政领导干部涉案相对较少,而具体经办人员达21人,占总数的87%。其中,农业畜牧系统人员9人(含1名正科级干部),均为站办负责人,占涉农职务犯罪总人数的43%;乡镇站所、机关涉农部门负责人员8人,占38%;村干部4人,占19%,这些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侵吞、截留和挪用社会优抚、畜牧补贴、农资补助、拆迁补偿等涉农资金。第二,从犯罪类型看,主要表现为贪污和挪用公款  相似文献   

12.
田娜 《法制与经济》2010,(12):74-74,77
金融系统是职务犯罪案件的高发地,又是职务犯罪预防的重点区。本文从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的角度入手,结合笔者所在院反贪局最近查处的一起某银行普通工作人员贪污、挪用公款案,对银行内部一般性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试图提出预防建议。  相似文献   

13.
职务犯罪主要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中依照法律、法规或者组织章程从事公务的人员在履行职务过程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条件,或者滥用职权,或者不正确履行职权所实施的违背职责要求的依照刑法规定应受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其本质特征是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如何预防职务犯罪,是目前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而如何利用犯罪成本分析预防职务犯罪也是近年来受到关注的一个问题。文章试图通过分析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近年来职务犯罪案件的审结情况,对职务犯罪的犯罪成本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其对预防职务犯罪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经济组织工作人员不宜成为职务犯罪主体刘华长期以来,我国刑法学界的传统观点认为,职务犯罪主体既包括国家机关与社会团体的公职人员,又包括国家与集体经济组织的工作人员,而且将后者作为职务犯罪的打击重点。随着市场经济逐步建立,这一认识的局限性业已显露。当前,...  相似文献   

15.
二、强化检察机关侦查职务犯罪案件的外部监督,赋予检察机关履行侦查职能所必要的侦查手段 检察机关对职务犯罪的侦查,实质上是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是否依法履行职责的法律监督。特别是对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侦查,不仅表现为检察机关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活动的监督,同时是对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的重要保障。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宪政体制下,检察机关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具有独立宪法地位,决定了由检察机关行使职务犯罪侦查权,不仅从检察机关的职能性质上讲是适宜  相似文献   

16.
作为准国家工作人员的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是土地征用过程中的重要参与方,其拥有的广泛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导致在土地征用过程中职务犯罪多发。本文指出通过对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所从事事务的性质、土地征用补偿费用的构成以及土地征用补偿费用的管理过程做具体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在土地征用费用管理过程中的职务犯罪。  相似文献   

17.
范江波 《法制与社会》2010,(12):176-177
腐败是我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其主要表现就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手中的职权所进行的犯罪,主要是贪污、受贿等经济犯罪,还包括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等渎职犯罪。近年来,职务犯罪一直呈高发势态,并有蔓延的趋势,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危及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因此,深入研究其发展趋势,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是遏制职务犯罪发生,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8.
职务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共同打击的严重犯罪现象。职务犯罪一般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它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或者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和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私利的行为,以及国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过程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职务犯罪是典型的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19.
将职务犯罪的主体界定为国家工作人员,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使职务犯罪的主体发生了较大变化,国家工作人员这一概念从内涵到外延都已不适应这种变化,有必要重新界定职务犯罪的主体及职务本身的含义。企业虽有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之分,但均是市场经济主体,其成员均为企业工作人员,当处于企业中相同的职务地位时,便享有相同的权利,同时应履行相同的义务;只要以单位组织的名义进行活动,则应视为法律上的“公务”。因此,应由公务员取代国家工作人员而成为职务犯罪的主体。  相似文献   

20.
黎德才 《法制与社会》2012,(25):223-224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显著增加.本文从近几年来查办的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分析入手,探讨加强对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监督与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