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民事非诉执行案件中存在的“执行难、执行乱”问题是法院执行工作中的难题。对民事非诉执行开展检察监督是解决“执行难、执行乱”现象的重要方式,也是检察机关全面履行检察监督职能的需要。一,民事非诉执行检察监督存在的问题(一)案件数量偏少1.申请监督的案件较少。  相似文献   

2.
朱彦 《法制与社会》2012,(8):150-151
本文指出要解决"执行难"的问题,就必须建立良性的民事执行长效机制,而建立这一机制的关键有赖于执行思路的转变,即从法院被动执行、应付执行向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判决债务人主动履行转变。  相似文献   

3.
论国家民事执行威慑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家民事执行威慑机制是我国为了综合治理解决执行难问题而探索建立的一项新的工作机制与法制机制,它通过对被执行人的生产经营、社会生活乃至名誉、人身自由的严格限制和严厉制裁,造成强大的社会威慑效应,迫使被执行人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建立国家民事执行威慑机制具有现实必要性。国家民事执行威慑机制正处于初创时期,需要从各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胡媛 《法制与社会》2012,(24):118-119,121
我们知道,民事执行制度是法治国家不可缺少的重要制度之一.判决一经生效,就面临着执行问题.我国自1991年颁布《民事诉讼法》后,虽于2007年对《民事诉讼法》进行了较大程度地修改,特别是在执行方面填补了许多法律漏洞,但是民事“执行难”问题从来没有解决过,长期困扰着法院工作.本文将从民事执行概念的界定着手,通过阐述“执行难”问题现状,分析当前“执行难”产生的原因,从立法、法院自身建设、信用减等制度等方面浅议“执行难”问题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
雷运龙 《法学杂志》2006,27(6):91-93
一、民事执行听证的概念和分类(一)概念听证(hearing),意为听取申辩意见、接受举证质证。听证制度肇始于司法领域,体现公平和救济原则。后来,美国将其移植到行政和立法领域,作为增加立法和行政民主化及获取信息的主要方法。①缘于此,根据其所适用的领域,听证一般分为立法听证(legislativehearing)、行政听证(administrativehearing)和司法听证(judicialhearing)三大类。笔者认为,民事执行听证属于司法听证的范畴,②是指在民事执行程序中,当事人或者案外人对执行行为提出异议,或者当事人向执行法院提出某种申请涉及案外人利益的,执行法院通过…  相似文献   

6.
颜萌 《法制与经济》2010,(16):64-66
在民事执行阶段,民事检察监督立法的缺位导致民事执行案件在执行程序上和适用实体法上产生诸多瑕疵,基于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立论基础,提出了建立民事执行程序检察监督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检察机关能动履行民事执行监督职责,对于监督、支持法院依法规范文明执行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全国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案件的总体情况进行梳理,可以发现民事执行监督工作存在依职权监督比例畸高、能动履职亟待规范,个案监督数量庞大、类案监督明显不足,瑕疵类问题监督居多、深层次违法监督不足,各地发展不平衡、上级检察机关对下指导有待加强等问题。为此,应当准确把握依法能动履职的着力点,充分发挥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效能;准确把握精准监督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提升民事执行监督总体质效;准确运用数字化思维方式,实现大数据赋能民事执行监督工作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机制建立的正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机制建立的正当性即有法律依据又有理论根据、更有现实需求。部分学者对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合法性的怀疑是基于对民事执行和民事审判概念的错误理解。而且,即使目前检察机关无法对执行裁定提起抗诉,也并不意味着检察机关无法对民事执行工作进行监督,检察机关还可以通过纠正违法、检察建议等其他监督手段来履行自己的监督职责。  相似文献   

9.
完善听证制度,确保行政处罚的公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听证主持人独立的法律地位、行政处罚的听证范围、申请人听证的程序性权利、听证笔录对行政处罚决定的制约功能、听证瑕疵及其后果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完善我国行政处罚的听证制度,以促进行政处罚的公正和合法。  相似文献   

10.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造成"执行难"、"执行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缓解"执行难",解决"执行乱",一方面要通过完善立法、完善执行体制、提高执行人员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建立和强化对执行活动的内部和外部监督机制来予以改善.加强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就是重要的外部监督途径.对民事执行活动进行检察监督既有法理依据,也存在现实必要性.构建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需要明确其原则,确定合理的范围、可行的监督方式,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1.
造成民事"执行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诚信理念的缺失是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分析诚信缺失对民事"执行难"的影响,提出建立社会信用体系解决民事"执行难"问题,并加强民事强制执行与社会信用体系的互动。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监督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对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促进公正执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遇到很多问题,对开展民事执行监督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那么,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活动能否实行监督,如何依法开展监督,如何保障监督的良性开展,则是我们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民事执行实践中,“执行难”、“执行乱”的现象较为突出,究其原因,除执法的社会环境、执行体制等存在问题外,执行活动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有必要在法院系统外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监督机制。本文通过对当前民事执行监督现状的剖析,指出检察机关和法院在民事执行问题上的冲突,分析在我国建立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的法理依据,并探讨了完善民事执行监督机制的相关做法,以期加强民事执行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目前一些地方存在的执行难、执行乱的问题,立法和司法已经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改革和实践,但是缺乏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内容,这也是产生执行难执行乱的原因之一。本文试通过对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的完善提出见解,以期对民事执行的检察监督制度的建立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民事强制执行程序中,对夫妻一方的个人债务,能否用夫妻共同财产来予以执行、如何执行,都是困扰法院民事执行工作的难点问题。本文通过对个人债务性质的认定、共同财产的性质来论述个人债务对夫妻共同财产的民事执行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听证工作规定》《民事检察部门诉讼监督案件听证工作指引(试行)》,修订《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从四大检察、十大业务的高度对民事检察听证制度进行了明确规定。新时期,如何顺应诉讼化改革趋势,以民事检察听证制度为抓手提升民事检察精准监督质效是当务之急。本期策划,将从多维度探索民事检察听证制度的发展与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17.
物业纠纷已经成为群体性纠纷的主要类型,在审理中存在送达难、举证难、调解难的问题.物业纠纷类型多发,与物业公司的管理、服务瑕疵有关,也与业主委员会运转不畅维权难有关.本文认为解决物业纠纷,不仅要通过司法巡回审判解决,还要创新路径,建立联动机制、第三方评价机制、风险防控机制.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关于保障民事执行的基本法律除民事诉讼法外,还有刑法的规定。执行工作实践证明,执行中没有用准、用足刑法保障民事执行方面的条款,导致惩治犯罪不力,成为造成“执行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执行难”问题,许多学者提出了诸如建立执行法院、重构执行管辖制度等设想,目的是在人财物方面实现法院的独立,进而摆脱司法的地方化和行政化,摆脱当前执行工作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本文试图通过探讨刑法对民事执行的保障,从一个侧面寻找解决“执行难”的良策。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执行难”是指具有执行力的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不能得到实际和充分的履行,造成权利人的权利无法付诸实现,极大地损害了法律的权威与尊严。在我国,主要是指民事执行。刑事案件不存在执行难。执行难在各国司法实践中不具有普遍性。执行难存在的原因复杂,它与经济发展水平、法治建设程度、社会文明状况、公民法律意识等密切相关;又与执行力量和装备不足、执行队伍素质不高等诸方面因素相联系;民事执行理论研究薄弱、民事执行制度尚存缺陷、民事强制执行立法滞后等也是其重要的原因。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可从对执行权的本质的分…  相似文献   

20.
执行能力是指执行案件中被执行人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能力(本文主要探讨有财产给付内容案件被执行人的执行能力问题)。确认执行能力应把握哪些标准?如何查证被执行人的执行能力?这对案件能否得以顺利执行至关重要,但民事诉讼法。最高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及《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均未作详细、明确的规定,法学理论界也鲜有探讨此问题的。本文试从解决执行难出发,就此问题提一些观点。正确查证和确认执行能力的意义首先,从执行工作的程序和过程来看,正确查证和确认被执行人的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