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民工教育与培训运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在为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自身也面临着素质低、技能差、合法权益受侵犯等诸多问题。因此,加强农民工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是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的重要途径,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构建和完善农民工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对于提升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增强农民工的职业适应性,增加农民工收入和提高就业竞争力,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司法》2007,(11):110-110
为加强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建立农民工法律援助长效机制,江苏省司法行政机关在农民工集中的企业、行业、居住地,聘请优秀农民工代表,建立了4500多人的农民工法律援助联络员队伍,旨在拓宽法律援助机构和农民工的联系渠道,有效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作为弱势群体,他们从事的往往是繁重的体力劳动和高危职业,农民工在工作中发生危险事故导致工伤的概率相对较高,工伤事故赔偿问题、职业病困扰着农民工群体。但是在我国目前农民工工伤保险问题没有专门的法律来保护,在实践中农民工工伤保险权益维护存在诸多问题,农民工维权困难重重,因此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解决农民工工伤赔偿、职业病医疗问题是该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关于完善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志先 《法学杂志》2006,27(6):49-51
农民工问题集中起来主要是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农民工社会保障差强人意,不仅有观念上的原因,也有体制和法律上的原因。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必须从制度创新入手,加强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律机制,把农民工社会保障落实到法治层面上。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下达后,农民工维权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通过对江苏省太仓市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的调研,分析了太仓市农民工的现状、特点、农民工法律援助需求以及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的改进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农民工维权重在推进制度建  相似文献   

6.
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直接关系到农民工养老权益的保障和我国“三化”进程的实现.从目前河南省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实际情况来看,现有政策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公平的原则,但仍存在诸多制度困境,阻碍了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实现;同时,农民工主体性实现面临自我约束和社会约束双重困境,影响了农民工参保的积极性.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制度建设,创建农民工参与养老保险主体性实现的条件,以便提升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问题的核心在于农民工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问题。具体到法学语境考察,承认并正视农民工承受的不平等待遇,挖掘出农民工权益缺失的深层原因,以富有人文价值的法律来保障当代中国农民工的平等权利,乃是中国社会全面进步和稳定和谐之关键所在,亦系亿万农民工福祉所求。  相似文献   

8.
刘佳 《法制与经济》2008,(14):50-51,80
从就业、子女教育、劳动权益、医疗保障、户籍制度等方面给予进城农民工平等的权利和待遇,全面实现农民工市民化,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根本途径。政府在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处于关键地位,通过分析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现实意义、探讨阻碍农民工市民化的政府因素,进而提出促进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政府职责,以期为“三农问题”的全面解决提供理论依据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论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政府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就业、子女教育、劳动权益、医疗保障、户籍制度等方面给予进城农民工平等的权利和待遇,全面实现农民工市民化,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根本途径。政府在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处于关键地位,通过分析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现实意义、探讨阻碍农民工市民化的政府因素,进而提出促进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政府职责,以期为"三农问题"的全面解决提供理论依据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试论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罗志先 《现代法学》2006,28(6):114-121
农民工是指具有农村户口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它具有农民与工人的双重身份。农民工为城镇的发展和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由于农民工与城镇居民身份的差别,带来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起来主要是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等问题。农民工社会保障权保护差强人意,不仅有观念上的原因,也有体制和法律上的原因。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权保护问题,必须从制度创新入手,加强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律机制,把农民工社会保障落实到法治层面上。  相似文献   

11.
本文指出农民工政策要达到预期效果需要与农民工组织建设同步。文中认为农民工所处阶段和现实决定了农民工组织建设应该多样性,农民工自组织的内因应发挥重要作用,农民工自组织合理合法发展的出路是在多中心合作治理的框架下参与到公共治理网络。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得到江苏沿江农民工的基本情况.农民工中男性占六成,20-39岁这一年龄段的农民工占了近70%,六成多为已婚者,四成的农民工孩子与父母一同出来了.一半多一点的农民工是初中文化程度.农民工的高频率流动并未根本改变,跨区域流动农民工构成农民工群体的主体.农民工的就业情况是,有工作的占97.5%,分布在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分别为36%和54%,60%的农民工在私营企业和个体企业工作,71%的农民工在本企业工作时间在2年以内.农民工个人月经济收入平均为1205元,个人开支平均为373元.参加社会保障的情况不理想,应是今后需要着力予以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3.
基于阜新市100名农民工就业现状的调查,得出阜新市农民工对政府就业的公共服务比较满意。但也从农民工就业主客体基础上,发现农民工就业存在很多问题。为此本文也提出了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健全社会保障体制;建立统一城乡户籍制度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等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此进一步提高阜新市农民工就业质量和就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农民工问题已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所谓农民工权益,是指农民工享有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等基本权利,及其依法获得的利益。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根本出发点,要以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劳动者的劳动权为核心。本文从我国法治建设的角度阐述了农民工问题,剖析了农民工权益受损的深层次原因,并根据自己的观点提出了一些维权措施。  相似文献   

15.
霍科 《法制与经济》2009,(20):13-14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农民工问题已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所谓农民工权益,是指农民工享有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等基本权利,及其依法获得的利益。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根本出发点,要以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劳动者的劳动权为核心。本文从我国法治建设的角度阐述了农民工问题,剖析了农民工权益受损的深层次原因,并根据自己的观点提出了一些维权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经济取向、城市取向和家庭取向都在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发展取向和个人取向的增强。本文论述新生代农民工个人的主体意识和上升愿景、闲暇文化的时尚化与多元化、新老农民工层级流动的区别、社会结构特征区别,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认同等问题,并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有关新生代农民工文化供给机制的构建问题进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的生活状态、社会对他们的态度等等都是农民工犯罪的诱因。农民工的身上揉和了农民和工人的双重特点,他们拥有强健的体魄,旺盛的精力,期待被关注的脆弱心灵和沉重的生活压力。少一些淡泊和不屑,农民工犯罪问题需要全社会予以关注。本文结合作者的检察工作实践,从法律角度认真地思考农民工犯罪问题,对农民工犯罪问题的特点、原因和对策进行归纳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对农民工和谐家庭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农民工和谐家庭建设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及产生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进而从农民工的劳动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农民工家庭生活环境(住房、医疗和子女教育等)、农民工的权利维护和利益诉求等三个方面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为城镇的发展和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由于农民工与城镇居民身份的差别,带来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起来主要是农民工的平等权问题。农民工的平等权保护不尽如人意,不仅有观念上的原因,也有体制和法律上的原因。本文指出,解决农民工平等权保护问题,必须加强农民工平等权的法律制度建设,把对民工平等权保护落实到法治层面上。  相似文献   

20.
唐斌 《行政与法》2012,(3):64-68
我国农民工的数量极其庞大,广州地区是我国农民工重要的集散地。广州地区农民工的政治信任呈现出三大特点:政治信任的水平与信任客体的层级正相关、政治信任的认知基础比较模糊和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信任度较低。这一状况容易导致广州地区农民工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为此,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来提升其政治信任度: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水平,拓宽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渠道,加强对农民工信任网络的整合,发挥电子媒介的政治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