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正为了预防贿赂犯罪的发生,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检察机关自2006年起开展了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随着此项工作的逐步推广及国有企业工作人员成为贪污贿赂犯罪案件高发主体之一,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在国有企业廉政风险防控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了更进一步做好国有企业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必须将其与检察机关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相衔接。  相似文献   

2.
卞传山 《法人》2024,(4):52-53
<正>3月1日,刑法修正案(十二)正式实施,进一步加大行贿犯罪的惩治力度,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在保持惩治受贿犯罪高压态势的同时,对于反商业贿赂合规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公司法也规定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有利用职权贿赂或者收受其他非法收入、接受他人与公司交易的佣金归为己有等行为。国有企业在预防和惩治贿赂犯罪工作上,需及时调整刑事合规关注的重点领域,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反腐败合规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牟晓雯 《检察风云》2023,(S1):85-86
<正>国家监察体制机制改革以来,正确界定监察对象范围是监察制度健全运行的基础。2018年3月,《监察法》第一条、第三条和第十五条明确规定了监察对象的范围,第十五条第(三)点将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纳入监察对象,为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职务违法犯罪监察活动提供了法理依据。  相似文献   

4.
张志婧 《法制与社会》2013,(36):82-82,90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不少市场主体铤而走险,通过行贿争取商业机会或竞争优势。由于单位行贿的实行行为由个人完成,单位利益与自然人利益也常呈现交织状态,导致单位行贿与自然人行贿界限认定出现难点。本文从赵某行贿案出发,试剖析承包关系下行贿行为性质的认定。  相似文献   

5.
完善国有企业领导体制的立法思考郑冬渝改革十余年来,对国有企业领导体制方面已作了一系列改革,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领导体制仍然存在着若干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势必会影响国有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从完善立法的角度探讨和研究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6.
行贿与受贿是一对畸形的连体毒瘤。与受贿一样,行贿所产生的腐蚀性和消极后果不可低估。在体制转型和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时期,行贿案件的不断发生将对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构成危险,并成为腐败滋生、蔓延的温床。社会舆论称其为须症,也就说明了这一点。 作为一种社会综合症,行贿是由多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反行贿必须立足于标本兼浩、法制、  相似文献   

7.
论行贿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行贿犯罪日渐突出,已成为侵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肌体的一种严重的腐败现象。行贿犯罪的滋生和蔓延,不仅扰乱了市场经济“正当竞争”状态,而且腐蚀了国象工作人员,败坏了国家机关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近年来,实践中出现了对行贿罪打击不力的苗头,失其原因有方方面面,其中,理论上研究不够,没有为司法实践提供好执法的理论依据,也是很重要的原因。笔者现就行贿罪的有关理论与实践进行一下探讨,旨在抛砖引玉,引起理论界对行贿罪研究的重视。行贿犯罪由来已久,在《…  相似文献   

8.
本文立足于对我国行贿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行贿现象存在的危害性及其原因,而后根据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治理行贿的对策,以期为有效治理行贿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
行贿犯罪档案是指检察机关运用计算机对行贿犯罪信息进行分类录入、存储和管理而形成的档案。各部门、各单位在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向检察机关进行个人行贿、单位行贿、对单位行贿、介绍贿赂等犯罪档案资料查询,从而了解和审查有关单位和个人在经济活动中的诚信度,并进一步作出限制或禁止市场准入等相应处置。自去年以来,该院先后和县城建局、煤炭工业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的实施意见》,正式启动了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  相似文献   

10.
在信息化、数据化的大环境下,面对传统的行贿档案现场查询模式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查询需求的矛盾,行贿档案网上查询作为拓展查询方式的新渠道应运而生。文章通过分析行贿档案网上查询的重要性、实践困境后认为检察机关有必要实行网上查询与现场查询相结合的模式,实现查询服务的便捷化并对完善网上查询平台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论行贿犯罪行为张天虹研究行贿犯罪的行为特征,对于正确认识行贿罪的社会危害性,准确认定和处罚行贿犯罪,以及完善我国行贿罪的刑事立法,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一、行贿犯罪行为的特征从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看,行贿犯罪行为一般均具有如下特征:1.主动性。即行贿人总...  相似文献   

12.
今年3月.曹建明检察长在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到“加大惩治行贿犯罪力度”并公布了2009年检察机关查处行贿犯罪的具体数字;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查办严重行贿犯罪力度的通知》,这是破解查办行贿案件难题,对行贿犯罪进行有力打击的一个良好契机。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社会各界要求严厉打击行贿犯罪的呼声甚高,究其原因,是因为行贿犯罪给社会造成多方面的危害,而其最直接的危害是严重腐蚀国家公职人员,从而引发一系列社会矛盾甚至社会危机。世界各国刑法普遍对行贿犯罪作了规定,力图将行贿犯罪的发生控制在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4.
这里所说的“公贿”,是指一些企业、事业单位或地方政府为了本地区、本单位的利益,用公款向有关领导或机关管理人员送礼行贿的行为。这种行贿行为的出发点虽然是为了本地区、本单位的公众利益或经济发展,但它所侵犯的是国有资产,腐蚀的是国家公务人员,污染的是社会风气,同其他贿赂行为一样,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公贿”的特征“公贿”与私贿行为相比较,具有以下特征:———行为的集体性。一些单位的“公贿”行为是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的,不是个人行为,责任分散,风险共担,相对而言,行贿人更加有恃无恐。有的“公贿”还…  相似文献   

15.
云峰 《内蒙古检察》2007,(4):25-26,20
1999年“两高”联合发布了《关于在办理受贿犯罪大要案的同时要严肃查处严重行贿犯罪分子》,要求全国检察机关进一步加大查处行贿案件力度。在打击行贿犯罪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情况下,加强对行贿案件侦查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羊春乔 《检察风云》2011,(23):14-15
“行贿笔记”及“行贿清单”的大量存在,暴露了行贿受贿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反腐败斗争形势的严峻性。贿赂犯罪与贪污、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都是反腐败的重点,行贿与受贿是相伴而生的一对,在惩治受贿犯罪的同时,也应加大对行贿犯罪的查处力度。要双管齐下,严加惩治,更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贿赂是一种共同犯罪,我国极为严重的受贿现象是与十分猖獗的行贿行为互为因果的,而司法实践中对行贿犯罪的处罚十分宽容,这是我国腐败现象得不到有效遏制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提出要充分认识行贿犯罪的危害性,严惩行贿,净化政治空间,为国家工作人员营造一个良好的从政环境。杜绝行贿才能遏制受贿,从而在源头上控制腐败现象的蔓延  相似文献   

18.
《天津检察》2008,(6):62-62
1974年,美国国会以压倒性的优势通过《海外腐败行为法》(Foreign Corrupt Practices Act),禁止美国公司向外国政府公职人员行贿或者提供任何有价值的东西,旨在制止腐败行为,维护规范的商业体系。直到今天,美国海外反腐败法都是惩治美国企业对外行贿最厉害的长鞭。  相似文献   

19.
据报道,效仿印度网站“我行贿了(I paid a bribe)”,国内已出现“我行贿了”、“我行贿啦”、“我贿赂了”等多家民间反腐网站。“我行贿了”网站创办第二天就有近5万人访问。  相似文献   

20.
在贿赂犯罪案件中,行贿犯罪是衍生腐败的“犯罪链”,是腐败温床上一个最容易扩散的“毒瘤”。但是,源于立法、执法以及人们认识等因素,对行贿犯罪的查处处于弱势状态,严重影响了贪腐犯罪的有效惩治。因此,在研究如何有效打击受贿犯罪的同时,加大对行贿犯罪的查处力度,对有效遏制受贿犯罪势头及控制犯罪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客观分析当前对行贿犯罪查处不力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大打击行贿犯罪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