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侗族婚姻习惯法包括恋爱习俗、通婚范围、婚姻的缔结、婚姻的中断与再婚、惩戒及罚则等五个方面。梳理侗族婚姻习惯法的历史状态及内容,有助于彰显其在法人类学和法社会学上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沙沙 《法制与社会》2010,(14):164-165
唐中后期妇女在贞节观、择偶、离婚再嫁权及家庭地位等方面都出现了与前期截然不同的表现,妇女婚姻地位由先前的相对较高转为之后的比较低下。本文认为唐代妇女婚姻地位的变迁主要受经济政策、思想文化、女性教育和统治者民族渊源、心态等四个方面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费孝通先生在其著作《江村经济》中,创造性的将只研究异文化的简单部落社会的传统人类学方法用来研究本文化的现代中国农村社会,它以小见大,通过对中国江南一个村庄农民的"消费、生产、分配和交换"等实际生产和生活过程的调查来探讨中国基层社区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过程,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把握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宏观社会变迁过程以及可能的应付对策,被人们公认为是我国社会人类学实地调查研究的一个里程碑,开创了中国社会学与人类学相结合的学术传统。本文主要从这部书中所映射的地理环境、经济体系与社会结构的关系入手,抓住土地利用和文化变迁两个主题,来分析地域经济与社会结构之关系的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当代人类学法哲学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学法哲学,又称法人类学。它是人类学与法哲学结合的产物。在欧洲大陆、苏联和中国,人类学通常狭指体质人类学;在英美,人类学则包括文化人类学。法人类学就是英美人类学家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法律的起源、定义和功能等法学一般问题的理论。在这个意义上,法人类学是文化人类学的分支。当代英美法哲学家则将它视为法哲  相似文献   

5.
《婚姻法》的变迁与社会价值观念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姻的现状往往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文化与价值观念。而作为婚姻关系的约束和保障的《婚姻法》,则又从制度的角度折射出社会在婚姻问题上的主流文化与价值。三部《婚姻法》的内容显然会因历史时期的不同而不同,但一方面始终贯穿和体现了个人自主与自由的精神,另一方面也不同程度地注重了法律对社会文化与价值的导向与整合的作用。《婚姻法》的变迁,无疑是另外一幅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文化与价值观念演变的图画。  相似文献   

6.
在罗马法中,夫妻的贞操义务与罗马法上先后经历的两种婚姻形态紧密相连,本文主要分析了在有夫权的婚姻下与无夫权的婚姻下夫妻贞操义务的变迁,展现了夫权对夫妻贞操义务的影响和妻子在婚姻中地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1.弹指五十年,奏响三部婚姻法律变革交响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是时代的镜子。婚姻家庭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历史。近半个世纪以来,共和国沧桑巨变的风雨历程中~道不可缺少的风景,正是婚姻观念和家庭领域的深刻变迁;见证、推动着这些历史性变迁的,则是先后影响和改造了几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马洒壮族村为调查个案,深入当地,运用教育人类学的观察、访谈、问卷等方法对马洒自清代以来的学校教育进行调查。以此来说明学校教育是随社会文化的变化而发生变迁的,这是教育变化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宋珂 《法制与社会》2014,(3):174-176,183
从古至今,中国女性受到了封建传统观念和礼教的强烈束缚,这些束缚最直观地体现在其婚姻家庭生活的地位上。中国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的变迁也是当时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基本价值观念在婚姻中的体现。从汉代开始,"男尊女卑"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成为中国女性几千年来的束缚。但经过唐、宋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中国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虽然过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在自由和平等的观念没有进入中国之前,并不会产生根本性的变化。直至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民主、自由和平等的观念进入中国并发展到今天,"男女平等"才最终取代了"男尊女卑",中国女性在婚姻中,包括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才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现实生活中一直存在事实婚姻的概念。由于我国对于事实婚姻的认定经历过时间的变迁,在处理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时又适用不同的认定标准,在学术界和司法实践中引起争论。本文从事实婚姻的历史沿革、法律规定、责任形式及构成类型等方面阐述了事实婚姻的认定问题。  相似文献   

11.
黄荣 《法制与社会》2010,(33):199-200
彩礼是我国农村地区婚姻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积极社会功能,但是,彩礼所引发的婚姻纠纷案件不在少数。本文是基于对此问题的既有研究基础上,试运用社会学、人类学相关知识分析彩礼的社会功能及引发的社会问题,并提出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几十年来,在社会文化结构性变迁的背景下,土家族习惯法在协议观念、劳务形式、婚姻仪式、宗嗣继承、宗法制度方面发生了变化,导致其变化的原因是政治法律的实施、社会组织构成的变化、价值观念的转变等因素的影响。在变迁过程中,土家族习惯法的当代价值日益显现,与国家法的衔接与互动日渐成熟,作为承接国家法的制度基础它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会继续发挥行为指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法律人类学(legal anthropology)属于一个跨越法学与人类学的交叉学科领域。相较于其他社会科学而言,人类学是一门相对晚近的学科,主要包括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以及考古人类学等分支。目前,人们通常所说的人类学主要是指文化人类学,具体而言,就是通过采用整体的、跨文化比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变迁,彩礼之风越来越盛行,似乎在现代的婚姻中已经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在婚姻的过程中彩礼纠纷也形形色色的出现,过去的婚姻简简单单,人们不会像如今这么现实,任何事情都与金钱有关,因此"离婚"在过去的婚姻上似乎是个陌生的词语,然而现代的婚姻,到处弥漫着金钱的气息,大家都很现实,没有金钱,似乎就没有婚姻,笔者旨在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旨在分析我们该如何看待彩礼与婚姻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婚姻制度的发展历程中,印度的婚姻制度的发展是比较独特的,它随着印度社会的变化而演化,先后经历了从古代的种姓婚姻到中世纪的伊斯兰教婚姻,从近代英国统治下的婚姻变革到独立后的婚姻制度现代化,其发展道路坎坷曲折,其转变的过程既反映了印度时代的变迁,也明示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6.
社区矫正的法律人类学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人类学是一个生僻的字眼,它是人类学和法学结合的产物。有一则法律谚语云:“如果你的学科是法律,便有了一条通往人类学的平坦大道。”法律人类学“旨在立足于人类学视点,对传统法学的法的概念、研究方法进行批判,试图建立全新的科学体系”。〔1〕法律人类学所关注的是法律问题,但它的研究方法采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它对社会法律问题的关注是用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去审视。法律人类学萌芽于法律史学家梅因(H.S.Main)和人类学家摩尔根(J.Morgan)对原始法的发现。“18世纪对人类学研究和进化论的热情导致了新的法律研究分支的产生,其中以亨…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婚姻法关于禁婚疾病的规定混淆了结婚自由权与生育权,它违背了私法自治理念,与婚姻自由原则相悖,忽视了婚姻生育功能的历史变迁,误读了婚姻的本质和内涵,亦与现行法律法规不相衔接,致使婚检制度名存实亡,故理应废止。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历史上,在各个文化中,同性恋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一种行为模式。虽然同性恋现象从古到今都客观存在着,但在人类数千年历史上,其法律地位却经过了复杂的变迁。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世界上有2/3的社会默认同性恋活动。本文指出在当前中国社会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同性恋婚姻,对于贯彻以宪治国,保障人权等都具有重要理论和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起自中世纪早期,开篇于婚姻的起源与遗产:收笔在现代,聚焦婚姻的同居。一部两千多年的西方婚姻史与各时期的重点,交织眼前。与史论结合相伴的,是一幅社会风情变迁发展的图画。 布洛涅告诫道:“在决定接受还是拒绝历史的遗产之前,必须先看看历史留给人们的是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韩国的国际结婚呈现急速增加的趋势,出生于多文化家族内的新生儿的比例也越来越大,韩国已经跨越了所谓的单一民族和纯血统的时代,而迈入多文化时代。因婚姻移民中女性占绝大多数,且大部分来自发展中国家等原因,产生了对婚姻移民的偏见和歧视,进而出现了许多对婚姻移民的权利侵害的现象。本文主要围绕女性婚姻移民来考察婚姻移民中存在的权利侵害问题及其成因,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善的方案。期待韩国有关婚姻移民的人权立法更好的朝着多文化社会的要求的方向发展,使婚姻移民的权利得到切实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