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念 《法制与社会》2014,(3):172-173
目前建筑工程劳务分包用工管理中存在许多乱象。全面了解建筑工程劳务分包用工的特点,厘清相关概念,分清建筑工程劳务分包用工的法律责任是规范用工的前提。为建筑工程劳务分包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才是规范用工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2.
《建筑法》对工程分包的规定比较粗略,分包的细节问题没有做出说明,导致工程实践中出现许多问题。本文主要从分包招标、肢解发包和劳务分包三个方面展开研究,指出法律中的缺陷,并对《建筑法》的完善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劳务派遣的雏形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大量国企实行改革,为了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政府鼓励国有企业等设立劳务派遣组织或劳务公司,为下岗职工提供再就业服务。在此背景下,劳务派遣被作为安排下岗工人的一项重要措施得以推行。随着立法的发展,法律对劳务派遣的规制进一步严格,企业面临的劳务派遣用工法律风险也随之增大。文章对劳务派遣用工的法律风险进行了研究,并探索相应的防范措施,以降低或转移劳务派遣用工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4.
2008年1月1日起《劳动合同法》开始正式实施,它是一部新时期调整劳动用工关系的法律,具有更加侧重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对企业用工进行较大限制特点。它的实施对电力企业用工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做出了重大修改,扩大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适用范围,同时细化了对劳务派遣用工的规定。因此,在劳动合同法全面实施以后,企业为回避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对本企业一些辅助性岗位大范围的引入劳务派遣用工,这就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新的课题,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法律风险。本文就结合企业实际,简要分析了劳务派遣制度本身存在的一些局限性和企业在使用劳务派遣用工后存在的一些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5.
吕惠琴  罗熙 《政法学刊》2011,28(4):32-35
建筑工程施工中,劳务承包大致可分企业自带劳务承包、成建制的劳务分包、零散的劳务承包三种情形。在这三种形式的劳务用工中,有些施工工人与其直接雇主只能建立劳务关系,无法建立劳动关系,并无法享受需要建立劳动关系才能享受的社会保险待遇给付以及最低工资标准、加班费等有关劳动福利。  相似文献   

6.
案情:甲建筑工程公司与乙劳务公司签订了一份工程劳务分包合同,约定乙方为甲方承担部分建筑工地上的劳务分包工作,合同并未就乙方所承担的具体工作量进行详细划分,只是写明了合同项下劳务的性质,并约定双方据实结算。在工程劳务工作完成之后,双方签署了工程量的确认单,并进行了结算,但甲方并没有依约付给乙方分包劳务款,乙方在催讨无果的情况下不得已提请了仲裁。  相似文献   

7.
肖湘 《天津检察》2008,(4):54-54,68
当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一些施工企业为获得工程不得不垫资施工,这几乎成了建筑行业的惯例、“行规”。然而,这样的“行规”,却带来了很多问题。一方面,施工企业的资金压力过重,资金经常无法及时回笼,因而陷入资金困境不能自拔:另一方面,施工企业会将垫资风险向劳务或单项分包单位及大宗材料的供货商转嫁,造成债务缠身、官司不断,甚至可能触犯刑律。笔者拟通过实践中遇到的一个典型案例,对建筑行业中这种复杂的“经济纠纷”进行分析,以期对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我国各企业的发展迅速迈进了全新的时代及市场环境中,使得其自身各项活动的开展面临着来自于市场经济的各种风险,其中法律风险是较为凸显的一类。积极主动地做好法律风险的有效应对与控制,已经成为新时期企业健康发展极其重要的保证,因此,企业针对法律风险有意识地对员工进行风险意识的培养刻不容缓。本文便是以法律风险为主题,通过分析企业管理中法律风险意识具体的内容,着重探讨了培养法律风险意识可采用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劳务派遣、工程承包、分包、转包中,要结合劳务关系的具体情形认定犯罪主体。不构成劳动关系也可以适用该法条进行救济。在客观表现方面,涉及本罪罪状的叙述、劳动报酬的范围、"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以及"数额较大"、"造成严重后果"等法律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张浩 《行政与法》2021,(3):121-128,F0003
我国的国际工程法律服务是伴随着国际工程业务的开展而发展变化的。国际工程业务从最初的劳务分包、施工分包到后来的工程总承包,一直到现阶段的EPC+F、BOT、PPP投资,法律服务内容与主体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合同或法律服务人员囿于单一专业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培养更高层次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已迫在眉睫。应改革现有的专业学位制度,设置符合国际工程业务发展的专业法律博士学位,以高校为依托,充分发挥全国律师协会的作用,培养以实践型为主、以学术型为辅的复合型国际工程法务领军人才。  相似文献   

11.
施工合同承包人应以自己的设备、技术和劳力完成工程。转包含肢解转包、视同转包应当认定为非法。施工分包应受严格限制,分包标的只能是非主体、非关键的专业工程(工序)或者劳务作业,必须征得发包人的同意,分包人必须具备相应资质,且不得再行分包。无论从合同法、劳动法还是建设行政法视角分析,劳务分包都是应予废止的制度。审理施工合同转包、分包纠纷,除了个案公平,还须考虑裁判的社会效果,应当让当事人为其违法行为付出代价。适当突破合同相对性,也是防范治理非法转包、违法分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邢素波 《法制与社会》2012,(8):59-60,65
建设工程活动十分复杂,极端重要,存在各方面的法律风险。一旦风险发生,建筑企业的损失是巨大的。因此,建筑企业必须从各方面严格防范法律风险的发生,做到以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为主,事后补救为辅的全过程严格认真的管理与监控,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合法、规范、有序,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或减少风险损失。  相似文献   

13.
本文指出劳务派遣用工方式被广泛使用,是基于通过劳务派遣用工方式达到既节约成本又规避风险的考虑。这种在西方也仅占很小比例的用工方式,在我国很多企业被作为主流用工方式,这其中势必产生一些不可回避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李芊 《法制与社会》2012,(24):191-192
目前国内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导致建筑企业利润水平低下,而建筑企业由于自身法律意识淡薄或者施工现场管理不到位,极有可能会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亏损.建筑企业为进一步降低法律风险,应建立健全建筑企业法务部门、建立和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增强履约意识、在施工合同履行过程中加强工期、质量及签证管理,慎重订立补充协议或会议纪要,并及时行使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通过采取各种手段防范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5.
鲁宏 《中国律师》2008,(5):90-91
风险是市场经济永恒的话题。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建筑市场带给建筑企业许多不同的风险。而相对于其他行业,建筑企业还有自身特有的一大风险.即来自建设单位的风险。从法律的角度研究如何规避和防范这一风险对于建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着重讨论通过律师对建设单位进行尽职调查规避和防范这一风险。  相似文献   

16.
从全国范围看,建筑业市场尚不规范,建筑企业内部大量存在非法转包、违法分包、挂靠等现象,以建筑企业"内部承包经营合同"为切入点,对"内部承包经营合同"、转包、分包、挂靠行为等四类行为的性质、效力进行分析,尝试有效区分几者之间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17.
姜爱丽 《法学论坛》2002,17(4):83-88
我国的外派劳务合作业务存在着许多问题 ,亟待进行法律调整。为使我国外派劳务合作业务健康、有序地发展 ,应扩大外派劳务法律关系的主体范围 ,明确外派企业的权利和义务 ,加强外派劳务合作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8.
谭吉丽 《法人》2011,(11):88-89
意大利最大的时装集团古驰曝出了虐工事件,让人惊呼不已——"高档、豪华、性感"的时尚品牌是如何与"血汗工厂"连在一起的?面对汹涌的舆论,这个著名的奢侈品牌竟然拿起劳务派遣制度当"免责金牌",这凸显了法律的缺陷还是企业责任的丧失?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国家安全审查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活动的日益增加,投资目标国以国家安全为借口的审查成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法律障碍的情况凸显,况且我国仍缺乏完善的海外并购法律保护体系,缺乏完善的风险防范和救济机制。因此,本文拟从研究欧美发达国家对外资并购在国家安全审查方面的法律规制入手,提出了我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中防范投资目标国国家安全审查风险的具体措施,以期为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20.
建筑企业中的挂靠问题比较严重,一定程度上造成建筑市场的混乱。本文从建筑企业挂靠的特征与形式入手,分析了挂靠产生的原因及可能造成的法律风险与后果,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治理挂靠现象的对策,深入探讨了被挂靠人在挂靠过程中如何采取措施进行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