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我国高职英语形成性评估过多地依赖于终结性评估,更多以英语考试成绩来评判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高低,很少关注学生的平时表现和学习过程.这样的评估方式与当前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不相适应,严重阻碍了高职英语教学的发展.实证研究表明,只有采取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成绩考核系统,才能更为全面综合、多角度地考察学生的英语水平,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主能力,提高英语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
步入21世纪,人类逐步进入信息社会。在"知识爆炸"的严峻挑战面前,我们必须要做出的积极应对则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即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和信息发布能力。正如多萝茜.D.比琳顿所说:"我们今天知道的东西,到明天就会过时。如果我们停止学习,就会停滞不前。"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成为必然。因此,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更胜于教给学生具体的知识,学校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之具有自我获取知识与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具备了学习能力的人,才不会被未来社会的快速发展所淘汰。为此,教学中应该转化教学模式,变被动的、接  相似文献   

3.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信息传递和获取越来越快捷,新闻舆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  相似文献   

4.
文明高效地获取、鉴别、加工和利用信息,将是包括中职学生在内的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我国中职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是:信息意识淡薄,信息能力较差、信息道德较低.增开信息素养系列必修课,营造良好的信息素养培养环境,加强教师信息素养教育,加强课程整合及信息道德教育,严格校园网络监管,是培养中职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人格因素作为个体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外语学习有着重要影响。已往的研究只考察了学生现有英语水平与人格因素的关系 ,而忽视了学生英语基础的差异。我们运用心理测量的方法 ,对大学生人格特点进行了测查 ,并分析了学生高考成绩、人格因素与英语专业四级成绩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对英语专业四级成绩具有较好的预测力。人格因素与英语专业四级成绩有密切关系 ,在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做事认真负责 ,有毅力。在大学阶段 ,英语成绩提高较大的学生与其他学生相比 ,在稳定性、怀疑性、恃强性、自律性等多种人格特质上存在显著差异。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对于我们开展因材施教 ,提高外语教学效果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澳大利亚高等院校教育模式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知识增长成几何级数发展的今天 ,试图拥有所有的知识已完全没有可能。怎样获取知识 ,无疑要比拥有具体知识更为重要。澳大利亚高等院校的教育 ,从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成绩考核等方面都体现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宗旨。  相似文献   

7.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河北省高校中的大多数英语专业在读学生的信息素养状况大体上呈良性发展态势,大部分学生都初步具备了有效的检索、获取、分析、处理和生成信息的能力。但此次调查活动也同时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部分学生信息协作能力、信息免疫能力不强等。要改变这些问题需要广大师生一同根据所面临的具体情况,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在课程中设置专向训练任务,以求取得教学双赢。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经济的发展和网络技术开始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同时也直接改变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信息获取和收集的方式和方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不再仅仅局限于从图书馆方面获取,更多的喜欢借助互联网以及手机网络等新兴的媒体来进行知识的获取。而高校内的图书馆作为一种知识和信息的集散地,在这种网络环境下,要想真正满足学生们对于信息的追求,就必须要建立起全新的信息服务模式,并不断的深入研究和发挥出高校教学以及科研工作当中的信息服务的作用,以此来构建全新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格局。  相似文献   

9.
目前公安院校英语教学中,学生普遍对学习英语不感兴趣,英语水平较低,暴露了教学上的一些弊端.为此,必须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在英语课程教学目标设计、英语教材、授课模式、成绩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0.
目前,利用计算机对数据信息进行管理已经成为主流。基于VFP的学生成绩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可以使高校工作人员摆脱手工管理学生成绩的方式,加快成绩查询速度,提高高校的成绩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大学生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进行分析,发现大学生在身高、体重方面,近六年没有明显差异.学生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下降的趋势依旧较大,尤其是台阶指数和立定跳远的成绩下降显著.其影响因素主要有社会方面、高校体育教学方面和学生自身意识等方面.应加强宣传和营造社会氛围;落实中央7号文件精神,全面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等,遏制学生体质下降的趋势并促进学生体质状况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面对知识经济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开拓全方位的创新教育,以达到适应社会、学会生存、创新知识的目的,已成为21世纪教育的重要使命.文章分三个层面具体论述了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创新教育问题1.学会学习新知识.学会获取、选择、利用、交流和开发信息的本领,将自己改造为"信息人".2.培养创新能力,提倡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品格,培养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积累创造知识的方法,培养自学、研究、思维、表达的能力.3.通过智能教育、终身教育、通才教育、素质教育的深化发展,开拓创新教育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基于Web2.0的教育研究正从纯粹的技术应用探讨转向复杂的人文素养实证研究。调查发现:高校青年学生已经熟知Web2.0,认识到了Web2.0环境下信息评价与信息伦理的重要性;但主动贡献内容的较少,没有充分体现Web2.0的内容生成性;年级对信息获取、信息创造、信息评价水平有显著影响,年龄对信息创造水平有显著影响;年级越低的学生,更倾向于将Web2.0视为交流通信工具,而非信息获取途径。  相似文献   

14.
侦查专业实践性教学活动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宗旨。模拟现场勘查作为侦查专业实践性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在组织实施时应当注意:1.以真实的案件为原型来设计现场,以利于做到案情的逼真、环境的逼真、涉案人员的逼真;2.教师应当临场予以指导;3.注重讲评以使学生获取学习反馈信息;4.动态评价结果,即注重勘查过程的形成性评价。  相似文献   

15.
知识产权制度是信息产权化设置中的核心法律制度,但知识产权将知识信息私有化后形成了一对基本矛盾:信息自由传播与知识私有控制的矛盾,特别是当知识产权在现实发展中出现不合理的扩张后,信息自由和知识产权的冲突愈发明显.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是对知识产权基本信息达成公共开放、公共获取的重要机制,其建设内容应着力于信息自由与知识产权之间冲突的化解,使公众的信息福利得到实现,信息权利得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马传国 《工会论坛》2009,15(4):167-168
信息技术教育已经逐渐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普及,它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信息技术课上实施“任务驱动式”教学,通过学生信息获取、信息共享、信息处理和分析,将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造性地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7.
李玉文 《工会论坛》2011,(2):144-145
药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使药学专业英语能够真正融入到所学的专业课中,成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获取药学相关信息的工具,培养适合二十一世纪发展的药学专业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在全球的迅猛扩散,网络化的特征已经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大中专院校的青年学生,尤其高年级学生,越来越多地把互联网当作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生活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已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认知、情感和心理,成为影响他们理想信念、道德素养、行为规范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这种情况下,青年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强弱,将直接关系着他们身心发展的趋向。互联网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  相似文献   

19.
用视觉表象清晰度问卷(VVIQ)考察了不同因素水平下青少年视觉表象清晰度的发展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视觉表象清晰度的发展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呈“倒V形”曲线变化.14岁,或初中一年级,是视觉表象清晰度发展的“转折点”,14岁前视觉表象清晰度逐渐上升,14岁后逐渐下降.女生的视觉表象清晰度随年龄逐渐发展,男生的视觉表象清晰度发展的波动较大,男女生分别在14岁和16岁达到各自发展的高峰,女生的视觉表象清晰度分数和峰值均比男生高.总体来讲,语文、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其视觉表象清晰度均高于差生,尤其是小学五年级,达到了显著的差异.学习成绩优秀组,尤其是语文,其视觉表象发展得更早更快些,其高峰值也更高些.  相似文献   

20.
网络已发展成为公安机关一个重要的情报源,它具有信息涉及领域的广泛性、信息存在形式的公开性、情报素材的多样性、情报获取方式的合法性、情报获取的便捷性等特征。公安机关广泛开辟网络情报源,可以利用网络收集犯罪情报,查找社会各部门的管理信息,获取专业知识。网络情报源主要包括网站、搜索引擎、信息系统和网络数据库等。网络情报源的开发可采用网页采集技术、网络信息挖掘技术和网络信息过滤等技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