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三、血统证明:由姓氏探源在远古社会,一个姓是作为一个部族(或部落)的旗号(或标记)而存在的。之后,随着子孙繁衍的增多,一个部族(或部落)又分为若干个分支,每个分支又都散居各地。这样,每个分支就需要  相似文献   

2.
胡迌 《台声》2008,(10):66-69
丰年祭是台湾原住民最隆重、规模最大的传统祭典,和汉族的春节地位相当。为庆祝丰收而举办的丰年祭,各个部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成为民俗文化的窗口,尤以花莲、台东一带与台中阿里山一带的丰年祭最为热闹。丰年祭大多集中于七八月份,大大小小上百个部落,每个部落都会错开时间举办。  相似文献   

3.
民族迁徙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体或部分,由于某种原因离开原有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进入另一生存环境居住的民族分布变化过程。整体的迁徙在远古的部落或部族时代较为普遍,民族形成之后的迁徙多为部分人口的迁徙。民族迁徙不同于某些个人或家族在其民族文化区域内的随意人口流动,它是一种有规模的集体迁徙,这种迁徙可以引起一个民族人口和文化重心的移动。譬如傈僳族.明代主要分布在碧罗雪山以东的丽江,宁蒗、永胜、维西等地,到清代中期,傈僳族的人口和文化重心已移到碧罗雪山以西的怒江峡谷。古代北方草原民族“逐…  相似文献   

4.
在喀麦隆和尼日利亚接壤的海拔1800米的阿朗蒂卡山脉的密林里,有一个远离现代文明的部族,非洲科玛人。这个部族由四个部落组成,他们各讲各的方言,但生活方式基本相同:女人不穿衣服,只用树叶遮住下腹处。裙子容易破损,姑娘们一天要换上几次。和女人  相似文献   

5.
蒙兀儿人有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都格拉特部”的蒙古人。“都格拉特”(Dūqhlat),中文又译作“朵豁拉惕”或“秃忽刺”、“朵豁刺歹”、“朵忽兰”,皆系波斯语“Duq(u)lat”或“Dūkilat”的同音异译,这是元明时期蒙古中一个部落的名称。  相似文献   

6.
论部族     
根据斯大林关于民族形成和民族四要素理论,我把人类历史中的民族共同体划分为三种形态:民族共同体原始形态——部落、民族共同体中级形态——部族、民族共同体高级形态——民族。民族共同体一词的含义,相当于传统广义的民族。部族不同于氏族、部落,也不同于资本主义上升时代形成的民族,但是它与它们共处于民族共同体这个体系中,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属于民族共同体中级形态。在一般情况下,没有它,氏族、部落无发展出路,没有它,资产阶级民族也没有产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统一论坛》2010,(3):74-75
卑南族 卑南人主要居住在台东平原上,目前还存有历史悠久的八个部落,分别是知本、射马干(建和)、吕家望(利嘉)、大巴六九(泰安)、卑南(南王)、槟榔、阿里摆、初鹿(北九尻),又称为八社,最近又增加了宝桑、斑鸠和龙过脉三座新部落,都位于卑南溪以南的台东平原上,是台湾少数民族的第七大族群。  相似文献   

8.
公元258年,东汉晚期,一个拥有二十万人的游牧部族来到了古敕勒川,建立了以盛乐为中心的鲜卑部落联盟体系的国家,这就是鲜卑拓跋部,自此他们开始了长达一百四十多年的创业。最终统一了中国北方建立了北魏王朝.也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历史积淀和许许多多传奇的故事。更兼有数不清的千古之迷。  相似文献   

9.
妈妈的季节     
安第斯山区有两个对立的部落。一个是平地族,另一个是高山族。有一天,两个部落又打起来。结果高山族成为胜利者,并且带走了平地族的一个小孩。  相似文献   

10.
古代靖州侗“款”组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款”是原始社会农村公社的组织形式。它的基层组织体系是以家族、村寨分小款、大款,亦以男性为本位并由男性系统的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或部族组成,构成一个较为紧密的共同体,它是部落联盟的躯壳。宋时洪迈著《容斋随笔·四笔·渠阳蛮俗》记载:靖之地“各有门款,门款者,言伍籍也。”说明了它由若干个同一父系血缘小家庭组成1个房族,再由若干个房族组成1个家族,往往是1个家族共居一寨。清时徐家轩撰《苗疆闻见录稿》卷下说:“聚种而居,窟宅之地皆乎为寨,或二三家为一寨,或百数十家为一寨。”  相似文献   

11.
翻开历史,我们清楚地看到,山西在我国古代史上是少数民族活动的大舞台。居境的氏族、部落、部族和方国十分揉杂。据殷代甲骨文、西周金文和先献秦文的记载;大约在陶唐虞夏时有“唐人”,殷商有鬼方、土方、(工口)方、沚方和羌方等。西周时期有玁狁,入春秋多为戎狄。这些氏族、部族或方国,在境内活动的地域,古今学者多有所议论或考订,然多尚无定论。我曾在《晋文化初探》一文中,根据夏商时期的考古文化的  相似文献   

12.
信息     
恩格尔定律与恩格尔系数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恩格尔定律的公式:食物支出对总支出的比率(R1)=(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总支出变动百分比)或食物支出对收入的比率(R2)=(食物支…  相似文献   

13.
关于“赔命价”“赔血价”问题的法律思考和立法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藏区部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复杂的演进和积淀而形成的一定的观念,与约定俗成的社会生活行为规范渗透结合而成的习惯法,是青海藏区部落的一个重要的法律渊源。在藏族习惯法中“赔命价”、“赔血价”就是解放前藏区统治者头人、(千百户、王公)活佛、牧...  相似文献   

14.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之所欲,乐施于人”,我们的祖先,以及全球各部族的先贤们,在所谓的“大轴心时代”(大抵是起于夏商而止于战国时期的千年.其间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和文明规则被形诸文字)就确立了这样的法则。它们于现代社会,又有怎样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早期国家形态为以统治部族为中央、臣服部族为地方的"酋邦式"部落国家,地方部族实行完全的自治,宗族尚未正式形成。西周的全面分封制实现了统治部族对被征服部族的武装殖民,统治部族的贵族宗族组织及其自治制度基本形成,被征服部族原则上不再被允许保有其宗族组织。战国及秦朝,贵族组织及其自治制度暂时被废除。汉代在短暂地恢复了皇族、王族与军功贵族的自治之后,又很快将其废除,开始扶持官僚宗族与文化宗族。魏晋南北朝,士族作为文化贵族的最高形态,其自治权达到鼎盛后开始转衰;官僚宗族的自治权亦通过家庙制度开始崛起。唐代士族的法定自治权被取消,官僚宗族通过家庙制与荫族制进一步发展。晚唐、五代时期的战乱毁灭了士族的族谱乃至肉体,官僚宗族的世系也被完全破坏,宗族自治势力对国家上层政治的威胁被最后解除。宋代开始将原仅适用于贵族、官僚的宗族自治制度下移至普通平民,终于在明代形成了在县政府控制之下,由宗族自治辅助国家官治的农村社会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母爱的力量     
一天,生活在山上的部落突然对生活在山下的部落发动了侵略,他们不仅抢夺了山下部落的大量财物,还绑架了一户人家的婴儿,并把他带回到山上。可是山下部落的人们不知道怎样才能爬到山上去。他们既不知道山上部落平时走的山道在哪里,也不知道到哪里去寻找山上部落,甚至不知道如何去发现他们留下的踪迹。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派出了他们部落中最优秀、最勇敢的战士,希望他们能够爬到山上去,找回孩子。他们尝试了一个又一个的方法,搜寻了一个又一个可能是山上部落留下的踪迹。尽管他们用尽了所有他们能想到的办法,但几天的艰苦努力也不过才前进了几…  相似文献   

17.
《统一论坛》2014,(1):11-18
五、在青藏边境大量空投特务,妄图破坏公路交通运输 1960年,美国中央情报局获悉在青藏交界地区有一大股叛乱武装在活动,立即准备在这里建立另一个“游击根据地”。这一地区集结了西藏聂荣地区和青海玉树一带的30多个叛乱部落,总计上万人,其中有战斗力的6000余人。此股以聂荣的索德部落头人罗布次仁、青海玉树龙卡寺洛巴喇嘛(有的材料称老哇喇嘛)为叛乱首领。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经济活力之源陈伟(一)美籍奥地利人、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哈佛大学教授)于1912年第一个从经济学角度系统地提出创新理论。现在,创新经济学已发展成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两个基本分支。熊彼特认为,开发新产品、采用新的生产方法或新工艺、开辟新市场、取...  相似文献   

19.
《江西政报》2007,(2):41-41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2006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充分调动各地培植财源和壮大财政的积极性,财政实力明显增强,全省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为总结经验,表彰先进,推进工作,省政府决定,对2006年财政总收入或地方财政收入三年翻番的德兴市等12个县(市、区)、对2006年财政总收入迈人亿元行列的月湖区等10个县(区)予以表彰奖励,并给予每个受表彰的县(市、区)一次性奖励30万元。  相似文献   

20.
黄向 《思想战线》2021,47(3):45
情感空间是建构的空间, 既有社会空间属性, 也有观念空间属性。 拥有共同情感空间的情感共同体表现为新部落这种后现代的社会形态。 以新部落主义视角观察沙发客情感空间的社会建构, 可以发现: (1)沙发客新部落的社会空间是一个具有明显中心性特征的社会网络, 处于中心位置的沙发客成为网络中介质传递的关键节点。 (2)沙发客新部落的观念空间包括共同体精神、社会网络中流动的媒介和对新部落的身份认同及行为规范这三个方面。 沙发客共同遵循的价值观是资源分享和尊重朋友, 在沙发客社会网络中流动的介质是通过互联网的技术方式流动的信息流和以亲密感的流动为栽体的情感流。沙发客在新部落中找到归宿感, 形成身份认同, 同时自觉遵守相应的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