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勤 《中国公证》2007,(6):40-41
随着旧城改造工作的不断深入,房屋拆迁证据保全公证业务也不断增加。这对公证行业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房屋拆迁保全证据公证相对于其他公证事项而言,具有更强的政策性、时限性、复杂性,对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的影响较大。要办理好此类公证,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公证员在办理房屋拆迁证据保全公证过程中面临诸多风险。  相似文献   

2.
房屋委托书公证并不太复杂,但极易出现问题,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公证人员办理房屋委托书公证都要牢固树立责任风险意识.始终绷紧公证质量这根弦,千万不能麻痹大意,始终做到警钟长鸣.确保房屋委托书公证不出问题。  相似文献   

3.
笑飞 《中国公证》2009,(1):24-26
2008年8月伊始,为配合建设部新《房屋登记办法》实施,浙江省建设厅颁布《浙江省国有土地范围内房屋登记实施细则》,正式于房屋登记管理流程中引入公证机制,对房屋登记中必须经过公证的  相似文献   

4.
张浩 《中国公证》2007,(11):25-25
开拓的基础应是真正满足市场需求。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新现象、新事物对公证行业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如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落实私房政策继承权公证、九十年代的房屋买卖合同公证、近几年的房屋预售资金监管公证等.公证机构在不动产领域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现实需求。在现实的需求面前,公证机构应发挥其保障权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洪涛 《中国公证》2004,(4):58-58
房屋跑水、电器爆炸、发生车祸,碰到这些意外事件,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请公证员公证。记者从市公证处了解到,由于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证据保全公证越来越火,2003年全处办理此类公证4000多件,比2002年增长了近两倍。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办理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公证中,经常送到既不是拆迁入,又不是被拆迁人的“第三人”要求就房屋拆迁相关的有关协议进行公证的情况。对城市房屋拆迁中涉及第三人的公证事项进行总结和探讨,无论是对深入贯彻执行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确保房屋拆迁的顺利进行,还是深入研究这一领域办证规律,正确行使国家公证机关的职能,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办证中遇到的情况,就这一问题作初步的探讨,以求教于专家学者和同仁。一、第三人及办理涉及第三人的公证本文所称的“第三人”,指城市房屋拆…  相似文献   

7.
2003年8月,南京市鼓楼区一房屋产权人张和平持房产管理局于2003年6月20日颁发的"南京市鼓楼区××街××号房屋产权证"要求办理注销该处房产在民国三十五年4月20日设定的抵押权公证申请.公证人员在查阅其现有的房屋所有权证后发现,该附页明确记载:"产权来源:继承、赠与."经调查了解,该房产于1949年4月20日设定抵押权,权利人为刘某、陆某,权利范围为房屋8间四进16.66平方丈,地19.8平方丈,权利价值为中熟米30石,存续期未定.  相似文献   

8.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在去年实施拆迁补偿“公示制”的基础上,于今年7月在自治区首推房屋拆迁补偿“一户一室”公证制,并试用于小召头道巷拆迁改造中。该模式运行一个月来受到百姓的认可。  相似文献   

9.
刚入住新房就遇到了连日暴雨,结果房顶、墙壁发霉。在与开发商、物业协商未果的情况下,关城王先生找到公证部门为房屋现状进行了公证,这是秦皇岛市首例因“麦莎”台风带来的灾害而申请的证据保全。  相似文献   

10.
一、房产委托公证风险产生的原因近年来.随着房地产业快速发展,与房产有关的委托公证数量大幅攀升.成为公证业务的重要证源和稳定证源。该公证在节省委托当事人时间、提高办事效率的同时,也存在着巨大风险。由于房产这类标的物涉及的财产少则几十万元多则数百万元.具有较大的经济利益.一些当事人为了获取其中利益,无所不用其极:一是提供假产权证、假身份证明、假婚姻证明.安排他人冒名顶替产权所有人等方式骗取公证书;二是受托人与第三人恶意勾结,在委托人不明晰法律权利义务的情况下诱骗委托人授权后.低价、贱价销售房屋,或者私自出售、抵押房屋,一房二卖或者多卖,携款潜逃。这些给公证机构和公证人员带来巨大经济赔偿风险.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公证机构的形象和信誉。结合实践.笔者认为目前房产委托公证业务存在风险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秦小祥 《法制与社会》2013,(11):237-238
继承是公证中相当重要的一个公证事项,而房屋继承公证更是重中之重,如何完善房屋房屋继承的询问笔录,对于提升公证服务质量,提高公证的公信力,减少及预防纠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本人的工作经验,浅谈一下这方面的心得,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发布的《房屋登记办法》于2008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办法没有采纳长期存在的登记过程中某些事项需要公证的制度,只规定境外登记申请人委托他人代为申请时的委托书需要公证和认证。这一事实是对我国公证事业发展的一次考验,也向公证界提出了挑战,即在国家和政府规章没有强制公证要求的形势下如何发展公证事业。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要从公证的独特作用谈起。就房地产领域而言,要从公证与房屋登记的异同对比中寻求答案。  相似文献   

13.
(接上期).三、关于法国购买人知情权的保护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购房人的知情权指购房人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房屋真实情况的权利,购房人有权要求出售人提供相关信息。就购房人知情权的内涵而言,我国与欧美国家大体一致,主要包括下列三个方面:一是关于房屋的基本情况,包括房屋名称、坐落、开发商名称、开发建成日期等;二是有关房屋的技术情况。  相似文献   

14.
2006年4月,陈某、林某俩夫妻与其女儿来到公证处,申请办理赠与合同公证。当事人提供了房屋所有权证、国有土地使用权证、赠与合同书以及当事人的身份证明材料。经初步审查,该房屋所有权证上填写的是陈某的名字,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上填写的是林某的名字。赠与合同书内容是该夫妻将房屋所有权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全部赠送给其女儿。在与当事人谈话及事后到县国土资源局核实:该土地使用权证上的房屋与上述房屋所有权证上标明的房屋位置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出台的《房屋登记办法》已向社会公布,并将于2008年7月1日正式实施。公证从业人员看到后无不失望至极。2007年8月,笔者在中国公证网上看到《房屋登记办法(征求意见稿)》时,确实感到踏实、振奋,许多业内人士为此兴奋了近半年,谓之看到了公证的希望,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施行后,赠与合同由法律作出了一些详细、具体的有关规定,且对赠与可以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施行,房屋赠与中办公证的越来越多,本文拟对办理房屋赠与公证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以利于公证机构及公证人员规范办证。  相似文献   

17.
鲁嘉微 《中国司法》2009,(4):110-110
为更好地贯彻实施《物权法》、《房屋登记办法》和《公证法》,保障房屋登记机构及时、准确、合法、有效地实施房屋登记,维护登记的公信力,南京市房产管理局、南京市司法局日前联合下发了《关于在房屋登记管理中进一步发挥公证效力的联合通知》。其中明确,房屋登记中涉及的委托书等6类证明文件必须经过公证。  相似文献   

18.
李德金 《法制与社会》2011,(7):74+80-74,80
在社会生活中,房屋租赁关系普遍存在,由此产生的纠纷随之呈上扬趋势。出租人和承租人一般都会在租赁合同中约定,租赁期满后,承租人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承租权。而出租人为提高房屋的使用效益,一般在租赁期满后,选择将房屋向社会以招投标(此并非我国《招标投标法》意义的招投标)方式进行公开招租,以便获取更高租金。由于没有法律强制性规定合同约定的优先承租权的效力如何?这种情况下,如何认定承租人的优先承租权,在办理向社会以招投标方式进行公开招租公证中,又如何体现承租人的优先承租权。本文拟对这问题作一探讨,以期公证机构在办理原承租人享有优先承租权,出租人将房屋向社会以招投标方式进行公开招租公证实务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万勇 《中国公证》2003,(5):29-31
一、不动产公证的现状 1982年,昆明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市城镇房产登记发(换)工作的批复>.从1983年6月起,昆明市开始全面进行城镇房产登记发(换)工作,房屋权属登记逐步进入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20.
有位当事人于2003年与其母在我处办理了一份房屋赠与合同公证。内容是当事人的母亲将其本人所有的房屋赠与给当事人所有。前不久,当事人母亲去世了.她拿着赠与合同公证书到房产局办理房屋转移登记时。被告知要赠与双方当事人同时申请办理转移登记,鉴于赠与人已去世,要求先办理继承公证后再申请办理房屋转移登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