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名人广告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促进销售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必要手段。它是一种社会效应,其特殊效应来自名人的知名度、信誉度和吸引力。本文从以上几点浅析了中国的名人广告。  相似文献   

2.
名人广告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促进销售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必要手段。它是一种社会效应,其特殊效应来自名人的知名度、信誉度和吸引力。本文从以上几点浅析了中国的名人广告。  相似文献   

3.
万磊 《人大建设》2008,(10):36-37
当今媒体的新闻大战中,多做名人报道无疑是吸引受众眼球的一种有效方式。媒体热衷名人报道——不仅仅热衷于对名人的工作状态进行报道,更热衷于对名人的私生活进行报道,由此来增加阅读率和收听收视率。但是,这也引来了一些麻烦:不时有名人将媒体告上法庭,说侵犯了自己的名誉权或隐私权,或者名人与媒体记者发生直接冲突。前者有2002年范志毅诉《东方体育时报》等案,后者有窦唯j中击北京某报社编辑部、李亚鹏为护女掌扇记者等事件。  相似文献   

4.
杨超 《北京观察》2011,(2):60-63
名人广告是现代社会最常运用的一种广告形式。这种利用名人效应来做广告的形式,如今已成为广告业的一种最重要的业务模式。不过,请名人做广告并非源于现代,而是源自更久远的古代。  相似文献   

5.
止谤的奇方     
止谤的奇方高洪波近年间名人官司极多,有的是名人与名人之间的纠葛,如李谷一与韦唯;有的是名人与凡人的争执,如王国藩与古鉴兹;还有的是名人与传播媒介的龌龊,如名人与记者、名人与报刊、名人与某广告代理人等,官司的输赢与人心的向背,这都不是本文涉及的目的,我...  相似文献   

6.
李涵 《今日浙江》2002,(7):41-43
一些名人已经离我们远去。当我们踏进留下了名人生活气息和文化气息的名人故居时,我们看到的是一种精神的力量,得到的是一种人生感悟。  相似文献   

7.
马东文 《今日民族》2006,(10):49-51
走进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走在州府蒙自南湖畔,欧式风格的法式建筑与不远处的中式明清建筑成为吸引眼球的两大景观。蒙自县是云南省的南大门,一批批中外记者采访团、中外名人、作家艺术家、考察旅游人士,踏上滇越铁路,走近滇南的这所重镇时,惊叹它快速“长大”之余,也感慨它的  相似文献   

8.
名人尊师佳话尊★★★★★★天知识窗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孔子在山东曲阜开创第一所“学校”以来,尊师之风日兴。我国从古至今,被传为佳话的名人尊师范例,不胜枚举。我们的革命前辈更是尊敬师长。现摘编几个名人尊师的小故事,以飨读者。毛泽东向老师敬酒。...  相似文献   

9.
红尘本是名利场。赤子来到尘世,除了生命一无所有,尔后一路风雨一路拼搏,绝大多数依旧泯然众人,默默无闻,终其一生;极少数则成了闻人名人,拥有较高或很高的知名度。名人的后代在出名的起跑线上可能“领先一步”,但最终能否成为前辈式的名人,还得靠自己奋斗,因为名人的因子并不遗传。举几个不肖的名人之后做实证:  相似文献   

10.
籍贯指的是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是一种客观存在,对一般人来说,不会引起什么争议;但对于古今名人,“籍贯”也成了“宝”,某地出了某名人,当地人会引为自豪,外地人也会刮目相看。如若因某名人的祖辈几经迁徙,或因地域隶属关系的变化,或因典籍记载相互矛盾,抑或后人从典籍中寻章摘句找出某名人与本地能挂上钩的地方,就免不了出现一场名人籍贯之争。  相似文献   

11.
欧阳 《传承》2009,(21):53-55
扇子在我国已有近3000年的历史,它不仅是纳凉之物,而且是精美的艺术品,为历代名人所钟爱。他们在用扇之外,或将扇子作为文学描写的素材,  相似文献   

12.
时常在报刊上看到有些名人或自以为是名人的人,发些"名人难当"之类的慨叹.最近,读到一篇"名人专访",记者引用被访者的一句话作为标题,叫做<名人比坏人难当>.我不是名人,自信也不是坏人,当然无法了解当这两种人的甘苦,更无从比较当这两种人的难易.不过以常理而论,名人比坏人难当,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事;如果当名人比当坏人还容易,天底下的坏人们大概都去做名人了.  相似文献   

13.
提起画坛名人,无论从知名度、资历还是从艺术成就看,版画家力群是其中之一。他既是山西画坛名人,也是全国画坛名人,而且是世界画坛名人。这不仅仅因为他是鲁迅先生赞誉过的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元老之一;也不仅仅因为他的版画作品曾在世界50多个国家展出,并为英、法、俄、南斯拉夫等国家的陈列馆、图书馆和博物馆所收藏,同时名列英国路界名人辞典X《澳大拉西亚及远东名人录》及日本《大百科辞典》,而且他还被尊为‘俄国杰出的艺术大师”,“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版画家”;更重要的,也更应推崇的是他对版画事业的执著、坚韧不拔和他的艺…  相似文献   

14.
吴灿新 《岭南学刊》2014,(1):117-122
道德代价是社会代价中的精神性代价属下的一种社会代价,特指人类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为追求道德进步和社会进步所引起的道德的损害、损失和牺牲,即主要指正向的、舍乎道德的、善的价值和能够进行道德评价的活动、行为和事件等的道德价值的损害、损失和牺牲,以及为实现这种进步所承担的消极道德后果。从道德价值的特征来说,它本质上就是一种负面性、消极性、否定性的道德价值,是一种恶的价值,一种不应当的价值,一种消极内在性的价值,一种否定性的实践性精神价值。它不包含道德成本,它与道德成本成反比。它是对道德滑坡的深化认识,道德滑坡则是反映道德代价的一种表层形态。  相似文献   

15.
神秘的阿拉丁神灯正点燃激情的梦想,神奇的哥伦布探险船正驶向希望的港湾。在这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在这希望的港湾,忽然,吹起一阵狂风,掀起一排巨浪,一切悄然逝去……挫折就像狂风,就像巨浪,它是一次惨重的摔倒,是人生路上无处不在的荆棘,是酿酒时的一分酸涩……不论是伟人的你,名人的他,还是普普通通的我,都少不了与它交锋。朦胧中,我看到了大海中的石子,时而,它投身到无际的大海;时而,它奔向广阔的海滩。但是,它不因撞击而粉身碎骨,也不因沉入海底而失去力量。当人们从海滩把它拾起,交口称赞它的光泽华美时,它却说:…  相似文献   

16.
曾经是名人书法,如今成为书法名人的锡澄君儒雅平实,谦和诚笃。每次见到他,我总被他的微笑所打动。那微笑里深藏着一种大气的美,大朴的美,绚烂的美,一种从生命之根开放的人性的乐善、清净与尊严的美。一如他的书法艺术纯静、清蔚与大气,传递着锡澄君的艺术审美理想与现代人文关怀。他的睿智慧颖、沉毅执着使他经历过长期的"读书真事业,磨墨静工夫",终于完成了书法艺术追求的从临摹到创作的过渡,内质的嬗递和精神的飞跃。  相似文献   

17.
做人五则     
李建辉 《广东民政》2011,(10):48-49
一、成功后的警惕 不论办什么事情,都希望得到成功,这是人们共同的心理状态。成功是好事,但它容易滋生骄傲自满情绪。联系中外历史上的一些名人志士可以得知,大凡骄傲自满情绪的出现,都是在其成功之后。就一般而论,人们成功的次数越多,  相似文献   

18.
最近流传这样一种说法: 2005年是名人博客元年,2006年是名人博客息年,2007年将成为名人电子杂志元年。全球“博客王”徐静蕾在遭遇博客出书的滑铁卢之后,欲悄然隐退,另起炉灶,于4月16日正式出版电子杂志《开啦》,为2007年名人电子杂志元年拉开了帷幕。  相似文献   

19.
天安门前的华表天知识窗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孔子在山东曲阜开创第一所“学校”以来,尊师之风日兴。我国从古至今,被传为佳话的名人尊师范例,不胜枚举。我们的革命前辈更是尊敬师长。现摘编几个名人尊师的小故事,以飨读者。毛泽东向老师敬酒。1959年6...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省、龙岩市政协开展了《摩崖石刻》、《名人故居》、《名镇名村》等专题协作,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她无声地向社会呼吁,文物是历史发展的文脉,是前人留下的财富,是精神文明的宝藏,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我们必须重视它、珍爱它、保护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