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荐证广告是商业广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又称为代言广告、推荐广告或证言广告等,指任何以广告主以外之他人,于广告中以言词或其他方式反映其对商品或服务之意见、信赖、发现或亲身体验结果.制播而成之广告。凡是在荐证广告中以言词推荐、证明或以其他方式例如题名、题词、推荐信、证明书、感谢信等对广告商品或服务的质量、性能、功效进行推荐、证明的个人或组织皆为广告荐证者(以下简称荐证者)。祖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均存在大量的荐证广告,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名人荐证广告。近年来,许多荐证广告因内容虚假被曝光,而有关消费者与荐证者之间因虚假荐证而引起的诉讼纠纷也不时见诸报端。海峡两岸对于荐证者的虚假荐证民事责任规定各不相同,对其进行比较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黄婧 《法制与社会》2011,(31):163-165
随着我国的广告业的蓬勃发展,虚假广告也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近年来,国家对虚假广告的治理力度正在逐步加大,如何有效治理虚假广告,完善我国的广告法制和监管体制等成为了现实难题。本文从虚假广告法律规制的不足处入手,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明确虚假广告的认定标准、健全对典型虚假广告的法律规制、建立独立的广告审查制度以及建立并完善虚假广告公益诉讼制度等一系列建议,以期彻底的清除虚假广告这一溃堤蚁穴,促进我国广告业持续、健康、快速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智 《法律与生活》2012,(19):36-38
这是一起因悬赏广告而引起的民事诉讼案件。案件当事人按照该广告的要求进行举报,协助公安机关破获了一起特大持枪抢劫杀人案,但广告的发布者公安局却没有履行其作出的悬赏缉凶的承诺付给举报人50万元举报费,由此引发诉讼。这起诉讼的最终结果是什么?虽然事件早已过去、结果早有定论,但却因此事牵涉公安机关,当时并不为社会上大多数人所知。现在旧案重提,意在以此提醒各类悬赏者,在作出悬赏之前要慎重考虑,悬赏破案后要按悬赏履行承诺,以免引起诉讼纠纷。  相似文献   

4.
虚假广告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造成了市场秩序的混乱,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加强对虚假广告的打击和治理,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有必要运用法律手段对虚假广告进行有效治理,本文通过分析虚假广告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如下法律治理措施:对虚假广告的认定标准作出明确规定;加强广告监管机关对广告的监管;建立广告预审制度;加大对虚假广告的处罚力度;建立虚假广告公告制度;建立诉讼救济制度和完善悬赏举报制度等。  相似文献   

5.
论虚假广告侵权的归责原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虚假广告有广狭两层含义。广义的虚假广告不仅包括商业性的,还包括非商业性的,如公益广告、科普广告、征婚广告等等。狭义的虚假广告则仅指商业性的。本文采狭义一说。所谓虚假广告,是指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以及广告推荐者为牟取非法利益而在广告中采用欺诈性的手段,对商品或服务的主要内容作不真实的或引人误解的表示,导致或足以导致消费者对其产生高期望值从而做出错误判断的广告。生活中各种虚假广告层出不穷,因虚假广告侵权的案件越来越多,有关虚假广告的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拟从虚假广告侵权归责原则的“二元性”…  相似文献   

6.
虚假宣传的不正当竞争纠纷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涌现,广药集团和加多宝之间关于广告语涉嫌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诉讼引起媒体高度关注。文章归纳了我国知识产权法关于虚假宣传的规定,列举了虚假宣传的主要类型,并通过分析最高人民法院相关案例和司法实践得出关于虚假宣传的判断标准。在此基础上文章对“王老吉更名为加多宝”为代表的更名说广告语、“10罐凉茶7罐加多宝”为代表的销量领先说广告语是否违法进行深度分析,认为判断虚假宣传的标准在于认定“虚假”和“引人误解”,而判断虚假宣传的本质在于误导消费者。  相似文献   

7.
孙一岚 《法制与社会》2011,(31):118-119
每年经媒体披露出来的虚假广告数量众多,但由同行竞争者提出的针对产品本身虚假宣传的诉讼基本不存在,不少人认为在竞争法中规定l反虚假广告”的意义不大,是否应维持并加强其适用成为一个讨论的话题。本文将通过分析其适用度不高的原因、在同行竞争中加强适用的重要性来给予回应。  相似文献   

8.
孙丽娟 《中国律师》2009,(12):76-77
虚假陈述诉讼前置程序.是指我国的证券虚假陈述民事侵权案件的受理,必须是讼争事实经行政机关作出处罚决定或经刑事裁判认定构成虚假陈述后,投资人才可提起民事赔偿诉讼。最高人民法院在2002年初发布的《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第2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的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其虚假陈述行为.须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调查并作出生效处罚决定。当事人依据查处结果作为提起民事诉讼事实依据的,人民法院方予受理。”2003年初,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责任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6条将投资人提起民事赔偿诉讼的依据扩展为“有关机关的行政处罚决定或者刑事裁判文书”。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有关虚假诉讼的案件频频见诸报端,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虚假诉讼正在困扰着我们的司法实践。虚假诉讼的危害性正在越来越引起立法和司法界的重视,规制虚假诉讼的呼吁也越来越强,从理论上讲虚假诉讼滋生蔓延的原因固然复杂多样,但是还是有规律可循,比如说虚假诉讼多涉及财产纠纷,当事人之间具有特殊的身份关系,表现为伪造证据证言证词等等。虚假诉讼的发生具有违法成本低廉,法律法规规定不明确等漏洞,本文将重点从检察院的立场着手,分析虚假诉讼多发的原因、虚假诉讼的识别方法,最后提出若干解决虚假诉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边沿性广告”并非是一个严谨的法律概念,其含义主要是指违的公平竞争原则,以商业目的在广告中使用,虽然内容不虚假,但足以使人误解的广告及广告行为。这种广告手法经常被商家使用,引起了不少诉讼,但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规定,使律师和法官备受困扰。此文是一位知识产权庭的法官,根据他参与审理的案件进行的研究分析──编者现代企业竞争中的广告宣传在商业活动中的地位已经无法替代,而如何规范广告行为及内容、将其置于法律约束范围之内,已成为公平市场竞争秩序,促进市场经济体制正常运行之重要保证。近年,由于行政执法力度的加…  相似文献   

11.
周翔 《河北法学》2011,29(6):193-197
虚假诉讼在我国当前呈高发态势。因虚假诉讼行为人事先的恶意串通,若人民法院仅依诉讼常规程序审理之,必然不能探明事实之真相,必须采取常规程序外之特别手段方可应对。虚假诉讼变民事诉讼当事人"无奈提起诉讼"为行为人"刻意制造诉讼",对民事诉讼制度产生解构性侵害,是对整个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直接挑战。但作为解决虚假诉讼问题的首要问题——虚假诉讼的定义——仍然众说纷呈,没有统一的说法。此种现状导致虚假诉讼问题在实践中的诸多关注和探讨存在先天障碍。从实然使用、应然分析、与诉讼诈骗等相近概念的辨析以及案件的特点分析四个方面对虚假诉讼定义进行多角度解析,以期为虚假诉讼问题在实践中引发的关注和探讨进一步明确对象目标指向和精确界定探讨范围,并给相关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多元化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杨小敏 《法制与社会》2014,(10):123-124
虚假广告治理中的行政级别管辖是指在虚假广告治理中各行政执法机关的权限,而这种权限的划分应当以效率为原则,但现行政执法应有的效率优势却因跨区虚假广告不合理的级别管辖和地方保护主义之庇护而遗失殆尽,从而出现了虚假广告屡禁不止之现状。本文通过对美国虚假广告治理经验的介绍和借鉴,提出建立级别较高的全国垂直管辖的行政体系,以克服行政管辖的效率缺失之弊端,从而解决跨区虚假广告泛滥之现状。  相似文献   

13.
薛玮 《法制与社会》2010,(15):103-104
一些当事人为了自己的非法利益利用民事诉讼制度的不足进行民间借贷的虚假诉讼,危害了司法权威和司法公正。然而由于法律规定的模糊性和民间借贷虚假诉讼行为的隐蔽性,在实践中如何识别和防范民间借贷虚假诉讼行为,始终是一道难题,本文在此就民间借贷虚假诉讼案件的认定与防范作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潘志玉 《政法论丛》2023,(2):149-160
虚假诉讼在我国的典型存在,除了归根于我国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以及诉讼诚信原则的失范因素以外,与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以及调解制度的固有局限性也不无关系。检察监督对虚假诉讼进行规制和遏止具有天然制度优势。虚假诉讼检察监督权是兼有行政性质与司法性质的混合性权力。虚假诉讼打破了传统民事诉讼基本构架平衡,加强和完善对虚假诉讼的检察监督,应该参照权力制衡理念,以事后监督为主,兼顾事前和事中监督,坚持法律职业共同体理念,重在与各方协同,避免部门对立,并在司法谦抑与能动检察之间寻求平衡,推动虚假诉讼检察监督守正创新。要实现检察监督职能的理念更新和重新定位,检察机关应当在虚假诉讼治理中发挥先锋主导作用,通过立法进一步拓宽虚假诉讼案件来源机制,赋予检察建议刚性约束力,加强和完善检察机关调查核实权,构建“民事、行政与刑事”制裁三位一体的协同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民事诉讼领域虚假诉讼现象逐渐引起了法律界的关注。虚假诉讼行为人通过编造虚假民事法律关系、伪造证据骗取法院判决,严重扰乱了人民法院正常的审判秩序,极大地损害了司法权威。为有效预防和规制民事虚假诉讼行为,应该及时修改现行《刑法》,对该行为规定专门的罪名。  相似文献   

16.
虚假广告是指内容不真实,不可靠或虚构、编造事实以欺骗消费者的广告。近年来,一些不法生产经营者把大量假冒、劣质商品投向市场,并通过虚假广告大为宣传,危害社会和消费者利益。因虚假广告造成消费者人身和财产损害的案件屡有发生。陕西省商洛地区法院审判的“荷兰鼠案件”,就是一起震动全国的虚假广告损害案。诈骗犯董合成利用当地公证机关、报纸、广播、电视等大做虚假广告,鼓吹荷兰鼠是珍稀动物,养殖荷兰鼠是致富捷径。在广告的宣传  相似文献   

17.
论对虚假广告行为的惩治张春和虚假广告行为的概念与特征所谓虚假广告行为,是指以牟取非法利益为目的,利用不真实的广告损害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它包括虚假广告的设计、制作、编审、刊播、设置、张贴等。从本质上讲,虚假广...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虚假广告代言人民事责任,文章以虚假广告代言人民事责任案例为出发点,介绍了虚假广告和虚假广告代言人的具体含义,然后进行了虚假广告代言人民事责任研究,最后对虚假广告代言人承担侵权责任进行了分析,文章的研究可以作为完善我国法律和法律执行过程中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建议增设制作虚假广告罪张春和一、虚假广告行为的概念与特征。所谓虚假广告行为,是指以牟取非法利益为目的,利用不真实的广告损害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从本质上讲,虚假广告行为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所以,《反不正当竞...  相似文献   

20.
虚假广告的法律责任广告法在总则中明确规定,广告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合有虚假的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违反广告法的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的,即为虚假广告。虚假广告的法律责任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一、虚假广告的表现形式(1)商品广告中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