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占兴和耿玉英1995年从河南商丘来到二师二十九团九连工作。刚来的时候夫妻俩带着3岁的大儿子和1岁的小儿子,两手空空,家徒四壁地扎根在了九连。当时还没有土地承包,夫妻俩和其他职工一样按时上下班"吃大锅饭",每月收入甚微,日子过得紧紧巴巴。面对困难,夫妻俩团结一致,  相似文献   

2.
腾飞的翅膀     
<正>1997年,刚刚结婚的胡亚芳夫妻俩怀着美好的愿望来到农七师一二五团,听亲戚说在这里当职工能挣上大钱,可是接下来的日子却让夫妻俩非常失望,一年又一年,没有一年挣上钱,承包的80亩地年年亏损,年年都要经团工会补贴才能过上安稳日子,夫妻俩一度产生了回老家的念头。  相似文献   

3.
正在二师二十五团新团部的湖光社区,杨文军、梁季夫妻俩和他们的儿子杨浩然及杨文军的母亲一家四口人幸福地生活着。丈夫杨文军是团加工厂厂长,主管酒花加工、精米加工、集中供热供水和物业服务等工作,管理事项多,工作繁杂,所以工作很忙;妻子梁季是团财务科的主管会计,责任大,任务重,工作也不轻松,日常夫妻俩上班,照顾母亲,养育儿子,  相似文献   

4.
1990年,马孟全携妻子李碧青和两个年幼的孩子从四川来到了农二师三十一团六连,并在此安家落户。1991年初夫妻俩承包了110亩水稻和30亩棉花地。经过夫妻俩辛勤努力,在年底终于拿到了3000多元奖金。一家人沉浸在喜悦之中,憧憬着美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1999年,初到农三师四十二团的齐典兵承包了40亩棉田,由于是头一年种植棉花,不懂栽培技术,缺乏管理经验,尽管夫妻俩勤勤恳恳埋头苦干,早出晚归,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只赢利了几百元。妻子埋  相似文献   

6.
正1991年,王会碧与丈夫熊德万从四川天府之国来二师三十团七连投靠亲友,由于夫妻俩吃苦耐劳,对人和蔼可亲,很快就成了团场的一名职工。2002年,团场实行土地承包到户后,夫妻俩四处筹集了8万元钱,在七连承包了126亩土地。为了种好地,夫妻  相似文献   

7.
2003年,李永梅一家从甘肃老家来到二师三十六团一连,刚来到团场的夫妻二人靠着给承包户打工维持生活,2004年,李永梅开始承包土地,由于没有棉花种植经验,长出的棉苗长势总是不如同条田其他地块好,加之土地盐碱大,棉苗大面积死亡,这一年,夫妻俩付出很大心血不但没有为他们带来财富,反而亏损几千元。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1月16日,在七师一二九团七连养殖小区,职工李富喜和妻子高梅正忙着给养殖的大小羊羔添加饲料,这对李富喜夫妻俩来说是自己每天必做的工作,李富喜高兴地说:这几年通过多元增收致了富,年收入在50万元左右。李富喜是一二九团七连职工,多年来,一直在连队承包种植棉花,在率先运用新科学新技术,精细化做好田  相似文献   

9.
1990年,马孟全携妻子李碧青和两个年幼的孩子从四川来到了农二师三十一团六连,并在此安家落户.1991年初夫妻俩承包了110亩水稻和30亩棉花地.经过夫妻俩辛勤努力,在年底终于拿到了3000多元奖金.一家人沉浸在喜悦之中,憧憬着美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十师一八八团水产连职工王均看着自家羊圈里正在吃奶的小羊羔,乐得眉开眼笑。王均是一八八团水产连队的职工,自2013年起,由于渔业资源的减少,夫妻俩失去了捕捞工作。2014年,王均想利用现有的圈舍养殖小尾寒羊,但是由于缺乏资金,迟迟没有实施。团工会了解情况后,决定从工会自营经济发展基金中拿出5万元借给他,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48岁的周允是三师四十一团社区的工作人员,是团场里率先脱贫走上致富之路的名人,曾多次被评为团级的"三八红旗手""先进生产者",获得师级"科技致富能手""和谐小康家庭""最美家庭"等多项荣誉称号。勤劳敲开致富门1993年,周允夫妻俩毅然决然告别家乡,相互扶持来到当时发展比较落后但充满各种希望的四十一团。当时,所有的年轻职工在刚到连队时,每个人都分到几十亩地,但这些地都是荒地。一片荒凉的景象,加上艰苦的环境,陆续吓跑了  相似文献   

12.
正在七师一二八团十连提起张国旗家庭,没有人不投去佩服和羡慕的眼神。张国旗是90年代从河南老家投亲来到十连的,他团结邻里,遵守团规连约,带头参加土地承包,自觉履行和团签订的各项合同,带头走致富之路。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夫妻俩相濡以沫,把小日子过得滋滋润润。在家中夫妻俩特别注意用自己的言行教育一双儿女,如今女儿已在七师高级中学上  相似文献   

13.
每个人生活在世界上,都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追求,有的人追求名,有的人追求物质享受,有的人追求知识。农一师八团王玉鸿、齐玉贞夫妻俩在知识的海洋中一直不停地遨游,不懈地追求,取得了一些令人叹服的成绩,丈夫王玉鸿取得了经济师资格,妻子齐玉贞在丈夫的鼓勋下,于2004年也获得了国家注册棉检师执业资格证书。在团场,夫妻双方学有所成的家庭不多,像他们夫妻俩都通过国家级资格考试的更是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14.
<正>农七师一二三团六连职工李和民一家4口,夫妻俩都是连队的一线承包工人,儿子李世豪是团中学初一学生,父亲李宝珍今年已84岁了,一直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一家人三代同堂,生活非常幸福。他们家庭曾多年被团授予  相似文献   

15.
正在农二师二十七团四连汪贵军的辣椒地块,笔者看到夫妻俩正忙着除草、打药等田管工作,去年他承包的75亩辣椒纯收入19.8万元,被连队职工群众亲切地称为"辣椒手"。据了解,今年48岁的汪贵军,是农二师二十七团四连老军垦的后代,1981年4月他沿着父辈们的足迹,积极响应团场安排,参加了工作,当过砖厂工人、干过机务、植保,最后在四连当一名普通的种植职工。2003年到2006年,汪贵军在连队承包了30亩甜菜,夫妻俩起早贪黑,不怕吃苦,勤劳肯干,注重科学管理。他们承包的30亩土地从未亏损过,年收入都在2.8万元以上。2007年,连队4支条田中有一块45  相似文献   

16.
十师一八八团十二连工会主席王利永家庭,虽普通,但无数点滴生活,汇成幸福海洋。2003年夫妻俩正式承包了连队220亩土地后,王利永的干劲更足了,每天起早贪黑,在农忙季节,经常整天整夜地呆在地里,妻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饭都是由妻子做好送到地头。妻  相似文献   

17.
王川江,是农二师二十四团水管站的一名配水员,妻子邓莲芳是二十四团林业站的一名职工.多年来,夫妻俩相敬如宾,用勤劳和爱心铸就了一个和谐之家.1984年,王川江从四川来到农二师二十四团水管站落了户.1989年,王川江担任起水管站的配水员,并与老军垦二代邓莲芳喜结良缘.  相似文献   

18.
<正>2002年,农九师一六三团一连职工刘海龙经人介绍与同连的张凤珍相识、相爱;当年11月喜结良缘。2003年,夫妻俩为使家里能过上好日子,贷款5000元买回了30只羊,想靠羊财发家。由于市场羊价低,放牧难,加上自己养羊经验不足,养羊不到两年几乎没挣上钱。小两口为了能更快地过上小康生活,除自己辛勤劳动外,还积极参加团、连组织的各类技术培训,到  相似文献   

19.
正养殖、餐饮、装潢,这三个不相关的行业能集于一人,这对于团场职工来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可二师三十团六连职工岑少伟却通过这三个不同行业实现了自己的增收致富梦。岑少伟夫妇2002年从河南支边来到三十团,先后在七连、六连从事农业生产,夫妻俩吃苦耐劳,懂得科学管理,近几年,种植的100余亩棉花每年也有六、七万元的收入,生活上很充实,但岑少伟没有满足于现状。  相似文献   

20.
<正>胡安富、陈文英一家七口,一个女儿、两个儿子,两位老人。夫妻俩于2003年从云南到新疆拾棉花,虽然拾棉花很辛苦,但也有了五六千元的收入,夫妻俩就决定到新疆来安家,并在三十团煤矿参加了工作。一家七口就住在40多平米的小平房里,但一家人却过得有滋有味。2005年,三十团煤矿体制改革,工人开始分流,胡安富、陈文英夫妇被分配到园六连,他们向亲戚借钱购买了45亩枣园。建园初期条件非常艰苦,为了能早见效益,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