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富立波 《党建》2012,(7):33-33
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全区各级党组织按照中央的部署,深入贯彻省委提出的建设“八大经济区”和实施“十大工程”的发展战略,以“强组织、增活力、保生态、促转型,创先争优迎十八大”为主题,以创建“推动发展型、  相似文献   

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7年两会期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构建"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决策,这是江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对于促进江西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补偿机制进行分析和探索,进而提出建立和完善鄱阳湖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建议,将有助于实现环鄱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青岛市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确立了把青岛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奋斗目标,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确立“一园三区三线”为基本框架的对外开放格局。“一园”是高科技工业园,”‘三区”是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石老人旅游度假区,“三线”是沿济青、烟青、环胶州湾高速公路两侧的工业园区。新的开放布局对全市的经济建设起到了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二是确立新城市发展格局。把东部新区建成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城市政治、金融和文化中心,形成以老市区为依托,以东部新区和黄岛新经济区为两翼的大青岛总体发展格局。三是对外…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是“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还指出:“河南省是人口大省、粮食和农业生产大省、新兴工业大省,解决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问题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对此,我们要提高认识,加深理解,坚持“三化”协调发展不动摇,确保中原经济区建设起好步、开好局。  相似文献   

5.
富立波 《奋斗》2012,(8):21-22
大兴安岭地处祖国最北端,行政区划8.3万平方公里,下辖3县4区10个林业局,总人口51.2万人。全区有党委254个,党总支163个,党支部1950个,党员36300名。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全区各级党组织按照中央的部署,深入贯彻省委提出的建设“八大经济区”和实施“十大工程”的发展战略,以“强组织、增活力、保生态、促转型,创先争优迎十八大”为主题,  相似文献   

6.
肖锐 《唯实》2007,(4):72-75
环太湖地区苏州、无锡、常州、嘉兴及湖州五个城市的功能与优势各有所长,必然导致以互补为特点的城市群的出现,必然导致五个城市的功能与优势的有效整合。因此,推进环太湖地区五个城市建立环太湖都市圈经济技术协作联合会;构建环太湖地区都市圈统一的经济运行与管理机制;塑造以市场一体化为核心的城乡流动格局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随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项目建设正快速推进。作为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地税部门,在此大背景下,如何发挥地税职能,建立健全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项目建设服务机制,展现地税服务能力,是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期需要研究的课题。一、树立"服务项目建设"的责任意识要牢牢树立"服务地方党政创伟业、服务纳税人创企业、服务地税干部创事业"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坚定  相似文献   

8.
省委、省政府抢抓中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机遇.提出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从江西实际出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体现,是适应江西率先崛起的必然要求.鹰潭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相统一,明确鹰潭功能定位,提出了全面融入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大目标.……  相似文献   

9.
略论编辑的网络信息"拉出"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兴华  邓力 《探索》2005,(2):191-192
网络的出现,为编辑提供了一种新的信息获取渠道。编辑既是网络信息的接收对象又是网络信息的整合和再传播主体。网络信息包容了大量正效信息和负效信息,编辑对网络信息的接收整合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取舍选择,其选择的前提在于建立以“避害”与“趋利”为核心的“拉出”意识,在于建立通过网络信息获新、获真、获知、获乐、获利的意识。  相似文献   

10.
刘建芳 《唯实》2009,(5):58-61
改革开放以来,环太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也带来了诸如外来人口急剧膨胀、资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促进环太湖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时在转型过程中环太湖各市既要注意大产业间的同一性又要注意同一产业间的互补性和关联性,以最大化地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差异性竞争和互补性促进,尽可能地避免新一轮的同质化竞争。  相似文献   

11.
杨棣  孙金荣  康维波 《理论学刊》2005,(10):115-117
深厚广博的文化积蓄是山东省文化生态的“区位优势”,而其中“人的优势”是我省跻身国内外经济竞争行列并制胜的最重要的“文化底牌”。在中国“入世”的新形势下,我省要实现经济快速和持续发展,就必须借力于这种文化优势,确立文化生态自觉意识,正视并研究解决当前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实现我省文化生态环境的优化与创新。  相似文献   

12.
建立"一府两院"官员宣誓制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多数民主国家都以宪法或法律对政治宣誓作了明确的规定。政治宣誓制度在中华民国时期业已初步确立,1949年以后因受苏俄模式的影响而中止。近年来,大陆有很多地方出现了政治宣誓的实践,建立政治宣誓制度的建议也出现在2004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交的议案中。建立“一府两院”官员忠于宪法的宣誓制度,有助于树立宪法权威、推进“官德建设”、刷新政治人物与政府的公众形象、培养公务人员和公民的“尊宪”、“护宪”及诚信意识。建立政治宣誓制度也是人大任命与监督制度的充实和完善,并将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3.
刘军 《奋斗》2011,(6):20-21
近年来,鸡东县按照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建设“八大经济区”、实施“十大工程”的战略部署,以实施“项目建设决战年”、“招商引资决战年”为总牵动,围绕资源潜在优势,抓项目兴产业,上项目促开发,靠项目调结构,建项目保增长,促进了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三年来,  相似文献   

14.
杨臣华 《实践》2006,(1):23-2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一五”时期,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我区地跨“三北”,市场广阔,是环渤海经济区和东北经济区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和生态防线。“十五”期间,各盟市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抢抓机遇,  相似文献   

15.
李坤 《当代贵州》2014,(29):20-21
依托最具优势的战略资源——生态资源,铜仁市确立“四化同步、一业振兴”战略,规划建立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将旅游产业培育成全市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欲识铜仁近,奇山满眼生。”这是清代大儒郑珍沿锦江大峡谷乘舟进入铜仁境内后的咏叹。关于铜仁,贾平凹《说铜仁》这样解读:“美在有梵净山的蕴蓄,美在有锦江水的茂润。”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铜仁市将旅游业作为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支撑产业,以梵净山景区为龙头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6.
《当代贵州》2011,(19):54-55
近年来,贵阳国家高新区以“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为主线,以“建设生态科技之城,争当跨越发展先锋”为目标,结合“创先争优”、“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等活动,努力探索建立与高新区实际相适应的党建工作新模式,奋力推动现代化生态科技新城建设。  相似文献   

17.
“创建学习型社会”是一种新的社会发展理念。而“学习型社会”必须依托全社会学习型组织的普遍建立才能逐渐形成。图书馆作为文化事业组织,人类的终身学校,要创建具有持续学习力的学习型组织,即学习型图书馆,不仅具有独特的优势,而且意义深远且重大。为此,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四种意识,即“表率意识”、“危机意识”、“特色意识”、“发展意识”。  相似文献   

18.
邓宏图 《奋斗》2012,(7):44-45
巴彦是哈尔滨市的近郊县,处于“哈尔滨一小时经济圈”内。围绕省委实施“八大经济区”发展战略和“十大工程”的发展举措,为把科学的发展规划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今后一个时期,巴彦以建设生态宜居中等城市为发展目标,全力实施“兴工、强农、扩城、惠民”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新型工业、绿色农业、宜居城镇”等生态经济,  相似文献   

19.
国家批准实施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要成为生态良好的区域经济合作区。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瓶颈制约和生态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区域生态环境不协调问题逐渐凸显。因此,探讨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对北部湾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作用,对实现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读者来信     
我看《共产党员》要经济发展,也要环境友好最近,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对水源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重点搞好“三河三湖”(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等流域的污染防治。很巧,贵刊第3期“特别关注”《呵护母亲河》以较大篇幅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