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亚平 《党建》2012,(3):3-M0002
进入2月的美国德州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校园依然春寒料峭,但一口气读完中文网站上的《论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作者公方彬,《党建》第2期),心底暖融融的。我是一名80后汉语老师,常常收集一些体现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文章,讲给学汉语的美国学生听。公方彬教授的文章,让我认识雷锋精神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猪的福气     
寇研 《廉政瞭望》2012,(9):75-75
情人之间,中国式昵称经常是“猪”,或猪的延伸:猪猪,猪头。猪,起床啦!猪猪,吃饭没?猪头,快点!猫、狗,是理所当然的宠物,人见人爱,但猫、狗晋升到形而上,反而身价大跌,远远不如猪。  相似文献   

3.
刘洁亮 《学习月刊》2010,(6):125-125
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直都是英语教师努力探索的问题。众所周知,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培养学生交际能力。而且要在课堂上更好地创造条件,才能让学生的主体性焕发出来。  相似文献   

4.
《党课》2007,(2):45-45
“社区”是我国社会学者从外文翻译过来的一个名词。1887后,德国社会学家F·媵尼斯最早提出“社区”的概念,其后,美国人C.P.罗密斯将德文“社区”英译为Comlullity。Community有公社、团体、共同体等含义,后来,美国社会学家R·E·帕克等人又赋予了它地域性的含义。1933年,燕京大学一批青年学生翻译帕克的社会学论文集时,首次将Community译成中文“社区”。  相似文献   

5.
有感于“狗咬耗子”杨帆有这样一幅漫画:成群结队的耗子公然当着猫的面行窃,有的甚至站在猫的肩上盗取墙上挂着猪肉。而猫却视而不见.置若罔闻。这时,若从旁边猛地钻出一只狗来,将老鼠一一逮住,该多解恨!看了漫画,我这样想.多少年来,“狗咬耗子”这句歇后语使狗...  相似文献   

6.
2008年末,美国《人物》周刊,破天荒让一条狗登上了它的封面。“它是降临在浮躁的美国的一种力量:它是笃定而欢快地照耀在任何一位迷失者前方的一盏路灯……”严肃的《华盛顿邮报》,则用如此煽情的语言为这条狗作了引人遐思的注解……  相似文献   

7.
“设备这么重要,放开让学生用,这怎么可能?”“我有这么多科研成果。还是评不上教授,难道曾院长不知科研的重要性?”“这样的‘怪’学生也招,曾院长不怕砸招牌啊?”从1982年到现在,他倡导的教育“改革”一直走在前沿。  相似文献   

8.
“探究学习”是在50年代美国掀起的“教育现代化运动”中,由美国名科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j.jschwab)倡导提出的。他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我们的教育工作应引导学生像“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9.
下面的一段故事是真实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各战胜国在分享其战利品时,美国看中的不是金银财宝,也不是武器和设备,而是人。据说,当时有大批世界级的德国科学家去了美国。他们为美国创造了无法用数宇统计的财富。有人在研究了美国历史后得出结论:美国的富强在于集中了世界各国的优秀人才。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如今,一场没有硝烟的大战——经济竞争已在全球展开。中国入世后,要全方位参与世界的经济竞争。可以说,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所有的竞争都是人才的竞争。必须首先打赢了人才争夺战,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相似文献   

10.
上海医大某心理学教授在一次护士培训班上,讲到护理人员如何处理好与病人的关系时,现场做了一个游戏:他把班上的护士分为两队相对而立,要求护士们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将对面的护士弄到自己一方就算胜利。其结果只有一对护士相互交换了位置。教授当即对这两名护士的行为进行了肯定。他说:“他们双方都在为对方着想,  相似文献   

11.
我当班主任时,我班小陈同学,属留守学生,由祖父母照顾他上学,平常有些散漫。一天下午上课后,同学们都欢快地跑回教室.但我发现小陈没来上课,直到下午第二节课后10多分钟,他才急匆匆向教室跑来。我当时就想:“这小子旷课玩去了,这是我亲眼所见,一定得给他点颜色!”于是.我在教室门口拦住他.严厉地批评他旷课违纪.并要通知他父母来校对他共同教育。  相似文献   

12.
我当班主任时,我班小陈同学,属留守学生,由祖父母照顾他上学,平常有些散漫。一天下午上课后,同学们都欢快地跑回教室.但我发现小陈没来上课,直到下午第二节课后10多分钟,他才急匆匆向教室跑来。我当时就想:“这小子旷课玩去了,这是我亲眼所见,一定得给他点颜色!”于是.我在教室门口拦住他.严厉地批评他旷课违纪.并要通知他父母来校对他共同教育。  相似文献   

13.
吴非 《唯实》2009,(12):95-95
办公室重新装修,条件没有什么改善,特别是个人空间小,找学生谈话很不方便。然而一直让大家困惑的,是屋顶上的那几百盏灯,40多位教师,平均每人8盏。为什么会装这么多的灯?估计是被建筑承包商糊弄的。他可不管什么原则与理念,也不管装饰设计的美学,  相似文献   

14.
11月5日,澳大利亚环球校园管理集团旗下5所私立大学倒闭,导致3000多名学生失学。失学学生主要以亚裔为主,其中包括1265名中国学生。这是今年发生在澳大利亚的第10起私立教育机构倒闭事件。  相似文献   

15.
像阳光,把坚冰融化;像雨露,令小草发芽;像春风,让花朵绽放。传承知识,塑造心灵,无怨无悔,一往情深。爱就是神奇,爱就是力量。——题记人物记事她是2010年和2012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说课大赛上辽宁省唯一的评委她是2012年国家教育部选派到德国参加"建立与中国环境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能力项目教学法/方法论"专业培训的辽宁省唯一一名教师  相似文献   

16.
“学生见了老师,如同老鼠见了猫,马上静悄悄。”这是一个传统的经典比喻。而如今,不少“老鼠”不怕“猫”——上课看杂书、听音乐、讲话,甚至拍摄侮辱老师的视频在网上“发表”……  相似文献   

17.
周翔 《学习导报》2010,(10):24-24
爱是教育的主旋律,是教育的经典老歌。做班主任工作7年多时间,我一直揣着爱心,将爱深刻地融进每一个教育行为,7年来,我的班主任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也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和感激。  相似文献   

18.
近几天,我在互联网上读到了几篇文章:一是《中国的孩子比美国的孩子笑容少》;二是《据调查,20%的孩子患有抑郁症》;三是《近三分之一的中学生觉得自己不快乐》。读罢文章,颇觉震撼,小小年纪的中小学生,生活得竟然如此压抑、沉重。联系时下不时见之于传媒的有关中小学生厌学、逃课、泡网吧,乃至厌世自杀的报道,我深深感到:教会学生快乐地生活,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往往会青睐一些外向型学生,因为他们活泼开朗,易于交流,而常常忽略了另外一个群体——班级中性格内向的学生。他们在学校生活中,不愿主动和同学们、老师交流,常常一个人躲在被人遗忘的角落。对于这一类学生,我们必须付出更多的时间和耐心,不能过于简单和盲目,否则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自闭,使他们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教育并不是简单的复制,学生也不是一个模子里制出来的商品。因此,对待每一个学生.我们都需要精心培育,才能构画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对待内向型学生,我们更应该深入他们的心灵,为此,我投入了一定的精力,也取得了一些收获,这里略作表述。  相似文献   

20.
世声     
《党课》2012,(17):127-127
第一种在救熊、狗、猫,打拐,谈环保,谈“民国”,骂苛捐杂税……之后,风景美国独好,这是美籍华裔。第二种谈旅游、谈僧道、谈美食、谈创意家居……就是不谈工作,这是“富二代”。第三种讲创业、讲融资、讲成功、讲执著、讲不许千和必须干的N件大事,最后麻痹过冬,这是“穷二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