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突破中俄能源企业合作“瓶颈”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俄罗斯地理相邻,需求与供应互补,能源合作空间非常广阔。自20世纪90年代起,中俄能源领域便开始合作,但多年来,合作步伐非常缓慢,其主要原因在于缺少中俄能源企业间的合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经济社会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俄能源企业合作的水平决定了中俄能源合作的深度。中俄能源企业合作是深化中俄能源合作的重要途径。在中俄能源企业合作的进程中有成绩,也存在问题。突破能源企业合作的"瓶颈",是实现中国与俄罗斯在能源领域更深层次合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普京执政以来,中俄能源合作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中俄能源合作发展的动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两国要素需求的互补性是两国能源合作的基础;二是中俄之间的政治互信与经贸合作机制是能源合作的保障;三是地理位置毗邻是中俄能源合作的刚性优势;四是中俄能源合作是两国经济利益诉求的基本体现。乌克兰变局后,国际社会更加关注中俄能源合作的走势及其影响。未来10年,中俄能源合作保持发展是基本态势。从经济基础、政治利益以及区位优势等因素看,中俄能源合作是互利双赢的选择,中国政府和企业更需思考如何深化中俄能源合作的形式与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深化发展,加上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海啸肆虐与蔓延,中俄能源合作出现了新的发展形势:俄罗斯急需吸引外国资本开发油气资源、俄罗斯将愈来愈重视同中国和东北亚国家的能源合作、中国将积极开展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国际合作、中国能源开发利用的多元化国际合作战略将促进中俄能源合作的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石油合作是中俄两国能源合作和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尽管中俄石油合作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双方石油合作进程尤其是石油管道项目合作进程始终充满荆棘,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既有主要源自俄罗斯方面的因素,也有来自中国方面以友国际层面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为了应对全球能源安全问题,俄罗斯制定了能源外交多元化及向东倾斜战略,这对中俄能源合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中国而言,由于能源对外依存度高、石油进口渠道单一、运输渠道缺乏安全保障,使我国的能源安全面临严峻考验,实行能源多元化战略刻不容缓。基于中俄良好的政治关系、优越的地缘条件和互补的能源需求,俄罗斯将成为中国新的能源供应地,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合作前景广阔。但由于俄罗斯国内和国际因素,两国在能源合作过程中会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6.
中俄能源管道合作一直是中俄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但由于俄罗斯没完没了的各种考虑和日本的介入,致使这项合作迟迟得不到落实。2 0 0 3年10月,管线合作方俄罗斯尤科斯石油公司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入狱,这使一直搁浅的中俄石油管线合作前景更加不确定。国际舆论认为,中、俄、日三国能源合作背景复杂,不但有各自的经济利益,也有其深刻的地缘政治因素。一、中俄石油管道合作一波三折(一) 2 0 0 1年中俄政府正式签署输油管道可行性研究工作协议。1996年,中俄首次开始以能源为主的大规模经济合作,时任总统叶利钦在同年4月访华时,将与中国加强能源…  相似文献   

7.
自从1994年俄罗斯首先提出修建中俄石油管道以来,中俄双方签署了数项协议,准备修建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的安加尔斯克至中国大庆的石油管道——“安大线”。此后,中俄石油管道合作又经历了从“安大线”、“安纳线”再到“泰纳线”的曲折过程,很多人因此对中俄能源合作的前景产生怀疑。然而,俄罗斯能源外交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其不会轻易放弃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同时新线路的出现也更加证明了俄罗斯希望加强同中国能源合作的愿望。巩固和扩大中俄能源合作,符合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时也是两国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因此中俄能源合作前景是光明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俄罗斯对外政策的东移,中俄能源合作前景广阔。能源是俄罗斯与东北亚国家利益互补的领域,中俄能源合作是区域合作的基础,也是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地区安全保障的基础。双方能源合作既受制于各自的国家利益,还受到美国、日本、韩国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美国试图利用俄罗斯来压制中国并给俄罗斯设置障碍;日本为获得更多的能源利益将与中国进行竞争;韩国的能源多样化战略也将与中国发生冲突。因此,东北亚各国要克服民族界限,远离政治控制,实现能源合作的共赢局面。  相似文献   

9.
中俄能源合作的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世界,能源安全已成为各国优先关注的一个话题。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石油安全对保障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对中国来说,石油安全问题的解决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目前,围绕能源的国际合作与竞争不断加强。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既有有利因素,也存在着阻碍因素,进展得并不顺利。不过,由于两国均将对方视为重要的合作伙伴,从总体上讲,中俄能源合作的前景是光明的。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是能源生产大国,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加之两国地理上毗邻,能源合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和地缘优势,合作潜力巨大。中俄能源合作在过去十多年里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但两国能源合作的潜力与现实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能源合作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内容,加强和扩大两国的能源合作有利于增进两国的战略互信,扩大两国的经贸合作,加强两国的能源安全。石油和天然气是中俄能源合作的重点,中俄原油管道已经建成并正式运营,而天然气合作的谈判正处于攻坚阶段。目前推动两国能源合作的力量大于阻碍的力量,双边能源合作中的摩擦更多属于商业性质,中俄有望在深度磨合中持续释放能源合作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对外能源战略和中俄能源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对外能源战略具有一贯性,即使用"能源武器"开展对外能源合作。但与苏联和叶利钦时期相比,当前的俄罗斯对外能源战略更为灵活和务实。俄罗斯不仅要利用能源来壮大自身经济实力,还要运用能源武器提升自己的大国地位。中俄能源合作有着广阔的前景,但由于俄罗斯追求"国家利益"最大化,以及采取"捆绑式"能源外交,使中俄石油管线的修建一波三折,天然气合作依旧处在初级阶段。中国应加强对俄罗斯对外能源战略的研究,认清两国能源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推动双边和多边的能源合作。  相似文献   

12.
张磊 《东北亚论坛》2013,(3):108-114,129
中国西北能源通道与东北、西南和海上形成了我国能源进口四大通道格局,为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作出巨大贡献。中国西北能源通道构建对于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对接方利益关系至关重要,通道建设形成了以能源通道为纽带的资源与市场互补关系,促成了国际能源合作机制,具有国际能源合作的示范效应,推进了SCO能源一体化进程,是中国与中亚国家加强区域安全合作、促进周边区域政治稳定的重要内容,并将使新疆成为新亚欧大陆桥的枢纽。  相似文献   

13.
中亚石油地缘政治与我国陆上能源安全大通道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亚地区被称为“21世纪的战略能源基地”,在中亚围绕着石油为主的地缘政治竞争日趋激烈。积极拓展能源进口渠道,加快能源资源开发建设、建立我国陆上能源安全大通道已成为维护我国能源安全的当务之急。新疆毗邻中亚的区位条件以及辐射扇面宽广的地域几何形态,确立了中国建设陆上能源安全大通道的特殊地缘优势;中哈石油管道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建设陆上能源安全大通道时代的来临;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依托的能源合作为建设我国陆上能源安全大通道开创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与东盟的能源安全合作已从现实和制度层面展开,但是仍然存在能源产品出口受到限制、能源运输通道安全受到威胁、南海问题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等问题,应当注重国际法规范在保障中国与东盟能源安全合作中的作用,利用联合国条约体系、WTO协议和CAFTA协议,充分认识ECT和NAFTA协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工业与中俄能源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罗斯石油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3%,天然气占34%,石油和天然气已成为俄罗斯重要出口换汇产品。苏联解体后,由于投资下降、设备老化、运输成本及国内税率大大高于国际市场等特点,石油、天然气工业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引入外资,加强中俄能源合作是俄能源工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这也将有助于俄罗斯经济的发展,加快俄罗斯振兴的步伐。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石油年均进口递增34%,中俄能源合作将为中国未来的能源安全供给提供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16.
中亚里海国家具有相当的油气出口的潜力,并希望与我国加强油气资源及其他能源的开发、勘探与运输。这为我国发展与这些国家的能源合作提供了前提条件。但在里海油气的争夺与合作中,受美俄的能源战略和政策调整的影响,我国应从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的高度,加强政府对中国石油企业与国家能源合作的宏观战略指导,并注意规避在合作中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What impact does a shift in the global distribution of power have on the international order? According to the views of traditional realists,power transitions in the international order are usually accompanied by major wars,the best example being the two world war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China’s peaceful rise is conducive to the peace and stability of Asia and Pacific regions.The steady rise of China’s position and its role in dealing with international and regional problems have proved China’s success in...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在推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的作用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东北亚地区既是中国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重点地区,也是难点地区。鉴于东北亚地区各国的区域经济合作战略和经济实力,中国应该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发挥关键性推动者的作用。以地区多边安全机制建设合作促进经济合作、以深化双边合作促进多边区域合作、以次区域开发合作促进整体性的区域经济合作、以具体领域的合作促进全面的经济合作等,是当前中国推动该地区经济合作的最佳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东日本大地震、大海啸引发的日本核事故,对日本的核电事业乃至全球的核电事业造成巨大冲击,对我国能源安全也提出新的挑战。中日两国都是能源消费大国,在能源领域既有合作也有竞争。日本拥有世界一流的节能技术和新能源开发技术,还拥有包括能源储备等在内的保障能源安全的丰富经验,加强中日之间多种形式的能源合作对破解我国能源安全瓶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北周边的安全形势是形成中国西北周边安全战略的现实基础。当前,中国西北周边地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和价值不断提升,对中国的影响也越来越广泛而深刻。中国西北周边安全形势相对平稳,但也出现了很多新情况,呈现出新形势。基于理论和现实的需要,中国西北周边安全战略成为当下值得探讨的问题。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以来,在维护区域安全和促进区域合作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上海合作组织具有安全功能,其成立和发展一定程度上适应了中国西北周边安全战略需求,可以将其作为中国区域安全战略的支撑平台之一,但不能作为中国西北周边安全战略的独立支撑平台。这是由中国西北周边安全战略需求、中国西北周边安全形势以及上海合作组织自身状况和多边机制特点所决定的。中国在与周边国家打交道时,如果需要各国共同协作才能解决的问题,就在多边机制下进行合作;如果在双边条件下更有利于解决的问题,就拿到双边机制上来解决。为了更好地构建中国西北周边安全环境,应该以更高、更广的视野观察中国西北周边安全局势,以更加开阔的战略思维来思考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