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北京观察》2004,(9):14-16
北京是著名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发展中的大城市.保护北京古都风貌,进行危旧房改造、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已成为北京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重要任务.从现在起到2∞8年,将是北京城市建设规模空前发展的时期,也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最为关键的五年.  相似文献   

2.
王洪波 《北京观察》2021,(10):74-75
现在当我们提起北京,第一反应当是伟大祖国的首都,燕山脚下,永定河畔,"雄鸡"版图的咽喉部位.不过,严格地说,在历史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北京"应该算是一个通名,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春秋公羊传》上对"京师"一词解释说:"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京者何,大也;师者何,众也.天子之居,必以众大之辞言之."从此"京师"就成为国家都城的称呼.由于我们国家地域辽阔,历代王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在京师之外,往往还会设有陪都,这样就出现了多个都城.为了便于区分,通常会在都城前面加上方位词,于是就出现了"东京""西京""南京""北京"的称呼,意思自然就是东面的都城、西面的都城等等.  相似文献   

3.
北京的服装商业与"时装之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仄 《北京观察》2006,(2):47-48
提到时装之都,巴黎、米兰这些字眼就会伴随着T型台上的流光溢彩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一贯以它的古老与厚重示人,而要成为继巴黎、米兰、纽约、东京、伦敦之后又一新兴的世界"时装之都",除了保持它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之外,在各种现代硬件与软件方面都亟需更上一层楼.正如北京市政府的规划:在2010年前,首都将被建设成引导中国服装业的五个中心:设计研发中心、流行时尚展示中心、精品名品商贸中心、信息发布中心、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链集成中心.这五个中心是成为一个"时装之都"的重要实力体现,要想达成这五个中心的任何一个目标,北京似乎都有很长的路要走.离2010年只有短短的五年时间,我们要怎样实现它们,是摆在政府、行业甚至所有北京人面前的课题.为了完成它,我们要对现状以及其他各个方面进行充分的考察与了解,并找出可以努力的方向.本篇就北京服装商贸谈建设"时装之都"的管见.  相似文献   

4.
北京是一座驰名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古老的历史,众多的文物古迹,优美的风景名胜,宏伟辉煌的古建筑,灿烂的文化,多彩的民俗,神奇的传说,给古都北京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令人向往.门头沟区作为北京的组成部分,位于北京西部,是连接京城与河北、山西、内蒙古的重要通道,又是京城的西部屏障,永定河从西北至东南斜贯区境,孕育了京西儿女.  相似文献   

5.
申金升 《北京观察》2021,(12):34-35
今年7月,国务院批准北京成为首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城市,对北京来说意义重大.9月5日在服贸会首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论坛上,北京发布了《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市委市政府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工作高度重视,前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尽管如此,北京仍存在消费国际化重视程度低和消费复苏缺乏内生动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2001年,上海市房地产市场表现出的强劲势头令北京的同仁咋舌不已:全年实现销售1820多万平方米增量商品房,同时还实现了1422万平方米二手房的交易量,两项相加,为3240多万平方米.比北京两项总和整整高出了2000多万平方米,相当于北京的二到三倍.相比之下北京楼市的走势显得滞重而平淡.尤其是"二手房"市场,交易量为3000余套,合计约为20万平方米,仅相当于上海市的1.5%.  相似文献   

7.
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日益临近,"绿色低碳"的冬奥会的模样愈来愈清晰. "黑科技"打造冰上场馆 无论是2010年的温哥华冬奥会,还是2014年索契冬奥会,都出现了场馆赛后荒废的问题.为了降低对大自然的破坏、减少浪费、合理安排场馆赛后利用,北京冬奥组委与北京市、张家口市等主办城市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留下的现有场馆和临时场馆进行了充分利用.国家速滑馆是北京赛区5个冰上场馆中唯一一所新建场馆,为北京奥运会做出贡献的国家游泳馆、首都体育馆等四个场馆则进行了改造和修缮,承担冰壶比赛、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等赛事.  相似文献   

8.
北京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首,悠久的城市发展史,为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著名的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故宫、长城、天坛、颐和园和明十三陵已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并已成为我国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窗口.  相似文献   

9.
"北京大爷"     
部分北京人有一个不大雅的称号:北京大爷. "大爷"本来是晚辈对长辈的尊称;但是,如果长者称年轻人为"大爷",那就分明露出贬意了.部分北京人之所以被呼为"大爷",显然属于后一类.有人将这种"大爷"气息总结为"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我以为相当准确.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北京人都有"大爷"味儿.北京人关心政治,憎恨腐败等等,都表现得很好;但是,相当一批老北京人那种大事干不来,小事(特别是脏活、累活等被认为影响身份的活)不愿干,看不起外地人甚至欺侮外地人等等毛病,却是不时可以让人遭遇到的.就像民谣中说的"上海人什么衣服都敢穿,广州人什么钱都敢赚,北京人什么话都敢说"那样,某种习气成了一个众所周知的特点,肯定有形成这一特点的深厚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10.
崔晨 《北京观察》2021,(8):10-11
7月28日,政协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召开第二十五次会议.本次会议为议政性常委会议,围绕"全力推动'两区'建设,助力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协商议政. 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致辞中提出:"为更好发挥北京在中国服务业开放中的引领作用,我们将支持北京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加大先行先试力度,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设立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开放平台,带动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这既是中国扩大开放的新举措,又是给北京市的改革创新、促进服务贸易不断升级赋予了新使命.北京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劲头,全力推动"两区"建设各项任务落地.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中国,北京作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的地位,一时还没有受到严峻的挑战.其实,北京的优势还在于其旅游资源极为丰厚--这可不只是面子问题,更直接牵涉到文化形象与经济实力.谈论北京,不妨就从这最为世俗而又最具魅力的侧面说起.  相似文献   

12.
曾辉 《北京观察》2006,(12):12-13
北京城市文化个性与特色形象研究 通过分析北京城市文化个性,运用系统设计策略方法,使创意设计介入城市形象开发中,利用形象化的表现手段来传达北京城市的特征,创造有特色的北京城市形象、人性化的北京城市环境.因此,推广城市形象设计,让城市更具魅力,体现城市文脉,让北京成为市民的宜居家园是北京城市形象设计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3.
听雨 《北京观察》2005,(7):38-40
为尽快改变北京城乡部分地区破旧、脏乱和落后的状况,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2004年9月北京市第61次市长办公会议决定今后三年时间内对北京的"城中村"进行彻底的改造.  相似文献   

14.
"两区"建设是中央赋予北京在探索带动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中更加重大的历史使命,是在新发展阶段,既面向特定领域又面向特定区域的高质量集成开放.我们要准确理解、完整把握"两区"的含金量,这个含金量高就高在不仅是招商引资的政策红利,而且是在制度创新体系和长效开放机制方面形成示范的集成创新.  相似文献   

15.
"侯仁之"三字,对北京人并不陌生,因为他是被人们誉为"北京通"的.正是侯仁之先生揭示了北京城的起源、城址的变迁及其演进的规律,阐述了北京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水源问题,提出了北京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三个里程碑的论说……  相似文献   

16.
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促进北京科创中心的建设,必须要"两手抓",即一手抓中、小科技企业创新,一手抓大型企业创新。北京科创中心的建设是党中央在新的发展阶段确立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这次党中央给北京科创中心的目标,与改革开放初期中关村发展科技创新是不同的。中关村崛起时代,我国与国外先进技术差距巨大,中关村科技园主要集中在应用创新、模式创新和科技经营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7.
缪伯英、夏之栩、刘和珍、杨德群……她们是一群曾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在妇女解放运动中留下赫赫大名的进步女学生代表,她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来自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 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旧址位于西城区新文化街45号,1909年建成,原为京师女子师范学堂,1919年改称为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校舍由4座楼组成,文物建筑面积6702平方米.  相似文献   

18.
"有了电动爬楼座椅,我终于参加了爷爷的生日宴." 我叫杜鹏,十几年前,因意外车祸导致脊髓损伤,从此只能够依靠轮椅生活.当时北京的无障碍条件还不完善,受伤以后,我一直在家,连续7年没有出过家门.随着北京无障碍环境建设的不断改善,在北京独自出行的轮椅人士越来越多,我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9.
曹楠 《北京观察》2021,(7):86-91
"登高一呼群山应,从此神州不陆沉.大智若愚能解惑,微言如闪首传真."打开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历史画卷,总有一个闪光的名字不时映入我们的眼帘:他热情讴歌十月革命胜利,系统宣传马克思主义,影响和培养了一代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他率先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创建共产党北京早期组织;他为挽救"神州陆沉""再造中华"而奋斗终生,播撒的革命种子已在中国大地根深叶茂.他就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月6日,"中国第13亿个小公民"在北京出生了.当然这是象征性的,我们不必为象征性的数字较真.1月10日,我看到有报道说,这位"第13亿"还没出院,众多品牌生产商就想请他做形象代言;他老爸已给他定名为"张亦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