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台湾的“南向”政策即是以经贸搭桥,与东南亚国家建立起新的“睦邻关系”,希望打破其在国际上的孤立,是台湾当局“务实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向”相对于“西进”而言,“西进”是指由于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台湾商人近年来到大陆投资的趋势。台湾“南向”战略正式始于1994年。从去年底今年初,台湾当局借东南亚金融危机,重启“南向”政策。东南亚一些国家由于金融危机而遭受严重打击,对台湾的经援也表示兴趣,希望借台湾的援助来化解本国的经济危机,有靠近台湾的倾向。这值得我们关注。一、台湾实施的第一次南向政策从1994年开始…  相似文献   

2.
引言在1992-93年期间出现台湾企业大规模投资祖国大陆的“大陆投资热”的形势下,台湾当局于1994年起提出并实施了“第一轮南向政策”,即台湾“行政院”颁布的“加强对东南亚地区经贸工作纲领”,该纲领的实施期限为三年,实施范围为东盟七国(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越南、文莱)。“第一轮南向政策”的实施曾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台湾资本对祖国大陆的投资和促进了台湾资本向东南亚地区的投资。1996年该纲领期满后,1998年1月台湾当局将纲领的实施范围扩大到柬埔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区,并…  相似文献   

3.
1987年底,台湾当局允许台胞返回大陆探亲后,我就常常从台湾来的亲友嘴里听到“眷村”这个名称。当时,我还以为“眷村”只是台北的某一个地名,一个村庄。直到10年前,我从香港去台湾探亲后,姐姐们带我到他们儿时住过的地方参观,并详细介绍了“眷村”的情况之后,我才了解了“眷村”这个名称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4.
美国是造成台湾问题的最大外部因素,也是中国解决台湾问题和实现统一的最大外部障碍。中美两国于1979年1月1日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但长期以来,美国一直与中国的一部分——台湾保持军事关系。自1996年台湾海峡危机以来,美国扩大了它与台湾军事关系的范围,包括美台军官之间就战略和作战问题进行研讨、台湾军官赴美军事院校受训等。美国企图将台湾纳入“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美国国会一些议员还力图通过“加强台湾安全法”。美台之间保持和扩大军事关系使台湾当局和少数主张“台独”的分子产生错觉,促使他们顽固拒绝与大陆在“一…  相似文献   

5.
台湾当局为搞“台独”,以武拒统,不断加强台湾军事防线建设,构筑了所谓的“六大军事防线”。陈水扁上台后更是变本加厉,加强军事防线建设,并提出了“决战境外”的新战略,妄图把未来战争的战场推放在台湾本岛之外。且让我们来看一看这“六大防线”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6.
世界贸易组织号称“经济联合国” , 是台湾迄今加入的最重要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从 台湾问题在该组织的演变来看, 世界贸易组织中的台湾问题最为复杂、耗时最长、牵涉因素最多。 在大陆、台湾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再回顾加入的历程, 从政治、经济的角度研读世界贸易组织的 台湾问题, 对于打击台湾当局的“台独”企图也许更有借鉴性。  相似文献   

7.
“华商”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概念,一般指具有中国国籍或中国血统、具有中华文化特质、活跃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商人群体,其中包括港澳商人、台湾商人以及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中从事商业活动者。他们被统称为“世界华商”。从中国大陆走出去,正活跃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中国大陆商人,也在此研究之列。国际上有的研究者把在中国大陆的商人也称为世界华商的一部分,本文研究对象不包括这批商界人士。  相似文献   

8.
1996年以来,台湾“立委”选举制度的改革一直是台湾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特别是近期在“国会”暴力事件、“猫鼠大战”等一系列震惊全台湾的丑闻之后,改革的呼声再度喧嚣尘上,许多“立委”候选人纷纷把选举制度变革作为选举的诉求之一。台湾“立委”选举制度为什么迫切需要改革?既然需要改革,为什么近几年改革又总是纸上谈兵呢?本文拟对上述问题做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台湾问题一直是影响中美关系正常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然而,美国对华政策的基本取向始终是将台湾视为不享有主权国家之名的独立的“政治实体”。美国为了其亚太战略乃至全球战略利益考虑,不遗余力地为台湾“拓展国际空间”和制造“双重承认”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正是由于美国的支持和纵容,台湾当局在处理两岸关系上,已经逐渐背离了“一个中国”的基本原则,其“台独”的反动嘴脸昭然若揭。  相似文献   

10.
《日美安全条约》的“远东条款”包含干涉“台湾问题”的内涵。1972年中日复交时,就处理“台湾问题”形成了原则共识。冷战结束以来,日本正以渐进方式与台湾当局发展政治与安全关系。中国应把握日本的动向,挫败其阻挠和干预“台湾问题”的阴谋。  相似文献   

11.
国际变局中的台湾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9·1 1”到伊拉克战争 ,世界局势的变化可谓诡谲莫测。一方面 ,现有的国际秩序受到了强有力的挑战 ,国际关系特别是大国关系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各种国际力量也在重新分化与组合 ;另一方面 ,全球化与地区一体化潮流依然强劲 ,国际反恐斗争在出现令人担忧的扩大化倾向的同时 ,仍扮演着国际合作的推动角色。面对如此新局 ,台湾当局亦在伺机而动 ,从而引发国人的广泛关注。那么 ,在当前的国际新变局中 ,各国眼中的台湾以及所谓“台湾问题”的实质、价值、含义有何变化 ?各方的对台政策有哪些调整 ,调整的背景、方向、特点是什么 ?台湾当局拓展“国际空间”动作频频 ,伊拉克战争爆发后又表现异常活跃 ,这会对两岸关系产生什么影响 ?两岸经贸关系近年发展迅速 ,对未来台湾问题的解决又有哪些意义 ?对“台湾前途”的思考是否也应该从新的时代潮流、国际体系演化等新的角度出发 ,与时俱进 ?为了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比较深入的探讨 ,本期我们邀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的六位专家举行对谈。现将对谈内容整理发表 ,期望有助于大家对该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2.
进入90年代,台湾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关系获得了迅速发展,特别是1993年台湾当局抛出“南向政策”,企图通过“以经促政”和“政经互动”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稳固的政经关系,来增强与大陆抗衡的筹码,这对大陆吸引台资及发展与东南亚国家关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拟从投资、贸易、援助三个方面概述90年代以来台湾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关系发展的现状,并对90年代以来台湾当局发展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关系的政策措施作一剖析。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日本政界一直存在着一股被称为“台湾帮”的亲台势力,他们不愿看到中国的统一,始终或明或暗地帮助台湾与大陆对抗,特别是近年来,其活动日益频繁,他们一方面与“台独”分子相勾结,另一方面利用其在政界的力量影响日本政府的对华、对台政策。日本的“台湾帮”已成为我国统一台湾进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14.
踏铁车从南到北千里处女浏览真是好事多磨,经前后近一年各方努力,我终获国家体育总局和台湾当局通过,到台湾做体育文化方面的交流和访问。我们一行先到香港机场,在“台湾中华旅行社”窗口拿到大陆居  相似文献   

15.
蒋介石退守台湾以后 ,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饱受分离之苦。本是同根生 ,骨肉同胞日夜盼望团圆之日。当历史进入80年代末期 ,海峡两岸关系由紧张对峙转为沟通与对话 ,这主要是得益于中国共产党人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务实之举。尽管那时 ,中共方面曾多次发出和平的呼唤 ,希望两岸实现“三通”、“四流”等民间往来 ,然而台湾当局仍执迷不悟。1987年9月 ,台湾《自立晚报》策划了一次历史性的行动 ,冲破台湾当局的禁锢 ,秘密委派两名记者李永得、徐璐赴大陆采访。这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行动从决定到出发 ,只用了48个小时。出发前…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经济集团化、区域化趋势下,东盟“成长三角”已由三年前的构想变为现实,而今已成为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形式之一.台湾当局对此很感兴趣.最近,台湾政界人士主张当局在推向南进政策时,除将焦点放在“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东亚经济核心论坛”外,还要加强参与东盟“成长三角”计划.估计台湾参与东盟“成长三角”将成为今后台湾与东盟经济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台湾“务实外交”的国际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通过了2758号决议,对台湾地位做出明确规定。此后,“一个中国”的政策已逐渐被世界大多数国家所认可,台湾的“正式外交”严重萎缩。为扭转这一颓势,台湾当局大力开展“务实外交”,通过与“非邦交国”发展实质关系及积极参与多边外交的方式维持在国际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经济转轨以来,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的人口状况是极北地区最好的。主要表现是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迁入人数超过迁出人数。其原因是当地的工资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较高。使用“远方”的临时工作者近来有扩大的趋势,这将使常住人口的失业率上升、迁出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19.
台湾参与政府间国际组织的现状及两岸较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开拓所谓国际生存空间的对外战略中,谋求加入国际组织尤其是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参加的国际组织,是台湾当局最重要的目标,并一直企图突破国际社会确认的一个中国政策框架,由此不断引发海峡两岸在这一问题上的激烈较量。基本上,台湾当局企图加入由主权国家才能参与的国际组织,中国没有妥协的余地,会坚决反对与制止;对于其他国际组织或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只要台湾当局能够认同一个中国原则或国际社会遵循一个中国原则框架,台湾可以以适当的身份或名称加入,而且也创造了多种模式。然而,在台湾当局谋求参与政府间国际组织问题上,因牵涉国际关系与…  相似文献   

20.
吕耀东  鞠佳颖 《和平与发展》2023,(5):128-149+177
自2015年“存亡危机事态”概念的提出,到2021年宣称“台湾有事”会引发“存亡危机事态”,日本从国内立法角度为介入台湾问题做了一系列准备工作。“存亡危机事态”作为一个动态化的变量,当其事态尚未达到严重程度时,日本政府将其认定为“重要影响事态”;当其事态严重时,又将其认定为“武力攻击事态”。针对“台湾有事”,日本政府倾向以“存亡危机事态”“重要影响事态”或“武力攻击事态”予以认定,但受政治右倾化、国家利益导向、日美同盟等因素影响,又往往会出现恣意解释“事态”的倾向,实质是为其武力介入台海寻找最有利的说辞,也是为其借台湾问题随美遏华制造借口。日本通过舆论造势、加强立法、强化日美同盟机制等举措,加大对台湾问题的介入力度,势必会严重冲击中日关系和地区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