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柳永(约987—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又字景庄,崇安(今属福建)人。因排行第七,故又称柳七。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永是我国词曲史上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开拓者,他转变词风,用俚语入词,使词从上层社会回到市井里巷中,对词的形式的发展和词的艺术表现手法都作出了贡献。遗作有《乐章集》,集中除少数当时流行的小令外,绝大多数是长调,而且有不少是他创制的。他写的《雨霖铃》就是柳词艺术风格的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全词云:  相似文献   

2.
《台声》2020,(4)
正11年前,中国首届柳永学术研讨会在武夷山举行,来自加拿大、韩国、日本及港澳台大陆19个省市的140多位专家学者,对柳词的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讨会在柳永故乡武夷山市举办,使与会的柳词专家学者感到十分亲切。会议期间,代表们参观了4月11日刚刚揭幕的柳永纪念馆。  相似文献   

3.
北宋中期较有影响的是豪放派词的开拓者苏轼,而把慢词创作引向通俗、市民化道路的则当是柳永。自此,婉约词风雄踞北宋词坛,苏轼对词的革新竟未能起到很大的反响。但是,他把词的创作由俗的领域向文人士大夫的方向转化,这个贡献在词的发展中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北宋后期词似乎有些传承性地努力摆脱柳永的“俗”向“雅”的方向回归。在这  相似文献   

4.
陈艳秋 《前沿》2010,(12):146-149
柳永在词学史上的功过是非前人多有论述,笔者意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柳词的俚俗语言作深入解读,同时对柳永创作角度转换的因由进行探究,以期丰富读者对柳永其人其词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奔波了一天,余晖绕青山之时,我终于到了屯溪——黄山市政府所在地,一个清秀而古老的小山城,她坐落在黄山脚下,依偎于新安江畔,恬静而悠远。真是人杰地灵!我感慨着来到市公安局递上介绍信,说我要采访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屯光派出所所长胡松伶,他们说“拼命三郎”已经调到老街派出所了,“拼命三郎”一词让我立马来了兴趣,他们就说这个人办案子不要命,工作起来不要命,脑子里没有家的概念,黑道、白道都这么叫他,我说那就赶快去老街派出所吧,于是他们就帮我联系,那边说胡松伶办案子去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我的心一凉,难不成大老远的来一趟,还…  相似文献   

6.
今年四月十二日至十四日,中国首届柳永学术研讨会在柳永的故乡武夷山市举行,应邀出席的有来自加拿大、韩国、日本及港澳台地区和国内19个省市的160多位专家学者,对柳词的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次研讨会由中国韵文学  相似文献   

7.
就像是读了一首热情洋溢的抒情诗,那珠玉般的诗句扣人心弦;如同饮了一杯风味独特的陈封酒,那浓厚的醇香令人陶醉。然而,我没有读诗和饮酒,这诗情画意全来自于一幅幅清新亮丽的花鸟画,来自我市青年画家史振岭的《史振岭画集》。  相似文献   

8.
无论如何,柳三变都应感激宋仁宗,倘不是宋仁宗给他批了一张条子:“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去填词。”他这一辈子最多也就是做一个“为五斗米折腰”的小官,多搜刮些民脂民膏而已。可是皇帝老儿大笔一挥断了柳永的仕途,反倒成就了一代大师,不仅当时“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而且后世也把他尊为“婉约派”词人的祖师爷。  相似文献   

9.
一柳永是北宋词坛高手,武夷山是他的出生地。到武夷山不去见见柳永,肯定会留下遗憾。热情的东道主似乎把这里的山山水水都照顾到了,却没有安排去看看“柳永”。于是,在拜谒“朱熹”的路上,我和同行的唐瑜先生便匆匆拐了一个弯,来到了“柳永纪念馆”。这是一尊大理石雕像:风尘仆仆的柳永刚刚步出家门。柳永要去哪里?他一生颠沛流离,居无定所,不是曾自谓“流浪词人”吗?难道那尘世的风风雨雨并未使他疲惫,依然眷恋着家外的万千风景吗?二武夷山碧水丹山,人杰地灵,曾孕育生成了许多动人的传说和故事。历代达官来这里印下过足迹,…  相似文献   

10.
1 采访郭怡孮,有一点是因为缘分。在北京现时颇有名气的一条小胡同里,40年前,我们曾同住一个小院。虽然那时我才丫丫学语,但我仍记住了我们那个花园般的小院,和他整天背着画板跑进跑出的样子。大约一年前,我在电视屏幕上看到了他,那是一部介绍他和他父亲——中国近代著名花鸟画家郭味蕖先生的专题片。影片带我走进了他的家乡——山东潍坊,我才知道正是那个旧时文风很盛、素以民间木版年画和风筝闻名的北方“小苏州”薰  相似文献   

11.
一约三个月前,我就知道健民要出一本作品集,那时他叫我帮他找一些十年前在福建日报发表的几篇文章,语气听上去很焦急,大有找不到他那眼镜什么似的。那时我就对他的新书充满期待。以他惯有的精致与潇洒,这本书定会搞出什么动静吧?然而,真的看到《健民读书》,对那书名就感到有点失落。素雅清丽而又古气腾腾的封面上,竖排在右上角的大小不一的“健民读书”四个宋体字,让我很是意外:这就是健民新书的书名?知悉健民为文的人,常常叹服于健民从容流诸于笔端的方块字,那颇为时尚而又古韵悠然的语言,是那么顺从于他的感觉与心性、他的横逸的才情与灵…  相似文献   

12.
彝家说媒     
<正>每次回到久别的家乡的时候,最让我久品不厌的就是家乡那一幅幅风情文化。家乡彝人在长期与大自然顽强的抗争中,创造出了绚丽多彩的习俗文化。其中"彝家说媒"就似彝家一壶醇香的老酒。家乡彝家男女青年们谈情说爱大多在打歌场里,当一对对男女青年相识相恋后,小伙子家就会主动请寨子里一  相似文献   

13.
黄宗羲(公元1610—1695年)是我国明清之际一位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哲学家,又是一位著名的史学家、博学者。 黄宗羲一生始终矻矻于学术研究,从不稍懈,从未间断。他于政治、经济、军事、经学、史学、哲学、法学、数学等,无所不工、无所不通、无所不论,写下了许多著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黄宗羲不仅学问甚博,成就巨大,而且注重实学,反对空谈,讲究创新,不守成说,开启了一代学术新风,尤为可贵的是他精于治学之道,提出了综合百家,约之在我的学术思想。他为了“辨明国家治  相似文献   

14.
父亲那座山     
我从山里走来。在那遥远而贫瘠的山区,茫茫的天空下,横卧着几个古老的小村庄。每当夕阳西下,那层层叠叠的山啊,便将一座座小土屋房顶上袅袅的炊烟,将那牛背上牧童悠悠的柳哨声,扯得好远,好远。小时候,父亲常常牵着我的手,走在那坎坷的路上,一路讲着动人的故事……读山,便是读父亲。在我的记忆里,农村的生活是呆板而平淡的,农村的生活是艰苦而紧张的。每天早晨,父亲一声如雷般的吆牛声惊醒了太阳,迎着那火红的大球走向田野,走出了一幅希望的风景;每天黄昏,等父亲的锄锹磕碰硬土块的声音溅出了星星,惊起月亮,父亲才踏着黄昏的脚步,扛着那张银…  相似文献   

15.
忘不了那把钥匙李明海告别十五年的边关军旅,回到故乡,带着遗憾来到赵老师的坟前。赵老师是我高中二年级时的老师,他有慈父般的心肠,兄长般的情谊,我那时一直认为赵老师是天下最伟大的人。赵老师是大学化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的青年教师,只因在不适宜的年代因注重了教...  相似文献   

16.
神秘黔东南     
十月的贵州,已是轻寒剪剪。我游走在贵州黔东南。原生态的黔东南,每走一步都让我惊喜、让我羞惭,喜的是车子的每一个转弯都会转出一片新天地,一幅油画般的风景;羞惭的是少数民族的多彩和文明超出了我的想象,让我这个自以为是的“文化人”,做了回小学生。苗岭的山寨,是一部活的民族文化大词典……  相似文献   

17.
刘炜伟 《人事管理》2001,(10):16-19
这里的清华人密度最高 我到狮城后不久,获得了一个职位空缺,进入我先生所在的那家跨国机构,打短期工.这家公司的办公大楼,依我之见.是除新加坡政府大楼之外.本地最气派、最漂亮的办公大楼。它的技术开发部可不小,总共有三四十人,让我惊讶的是,其中约一半是中国人(另有一小半是印度人)。老公说,那里面至少有三人是他的清华校友。果不其然,午饭时攀谈,  相似文献   

18.
对于平常心,我的理解是把物欲、情欲、利欲等都看得很淡,就是对世间的得失看得开,不要对得失看得那么重,也就是得之不喜,失之不忧。虽然做到很难,但用这种心态持之以恒,时间久了,自然就有了平常心,而一个人若是有了平常心,那这个人就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即使人变老了,那他也有颗年轻的心,这样的人永远是年轻、幸福、快乐的。  相似文献   

19.
山岭上的基诺村寨榕叶悠乐山上的巴飘村。陈日浓摄公路离开澜沧江畔向深山密林延伸。从车窗前掠过的近山是浓绿的茶园、橡胶林,而那远山的热带雨林之上飘拂着轻纱般的云雾。“基诺族还是住在大山里,但现在有公路可通向他们的山寨了!”老龙指着前面的群山说。今天他陪我...  相似文献   

20.
竹林深处     
师范学校依傍着江南的一座名山。它悬在半山腰上,如山之耳目。四周尽是好风景,书读得单调而又热闹。每次父亲送我回校,一到山坡下,我就拽他下车,便有了悠长随意而又放肆的笑,父亲也就无奈而又钟爱地随我了。斜坡外是精彩的自然世界,奇峦异嶂、云烟飘渺、鸟语花香。山脚下,嫩黄嫩黄的油菜花一泻千里,波浪机伶伶地跃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