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社会心理学为何要本土化社会心理学诞生于西方,迄今为止,其主要的发展力量也一直在西方,特别是二战后更是首推美国。但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的社会心理学曾一度进入危机时期。这主要是由于美国社会心理学是以个体主义、实证主义和实验主义的价值观为基础而进行的研究,这种价值观导致其研究逐渐脱离社会现实,无法解释社会,更无法干预社会生活。后来的欧洲社会心理学研究即以此为鉴,努力实践社会心理学的本土化运动。另外,社会心理学之所以要本土化,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社会心理学所研究的是社会背景下人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以及人…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了一种以密歇根大学教授R.英格莱哈特为主要代表的新的研究价值观的理论范式,即"后现代化理论"范式.这一新的研究青年价值观的理论范式认为,发达国家青年的价值观已经并将继续发生根本性变化,即从现代价值观转向后现代价值观;这种后现代价值观不再强调实现经济增长的最大化、成就动机、法理权威,而是强调实现个体幸福的最大化、自由选择等;这种价值结构的转型,最主要的社会经济根源是经济发展对人类的边际回报已经递减;直接引起这种文化价值变迁的原因是西方发达国家在战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安全.研究发达国家青年价值结构的转型及其社会经济根源,对于我们正确地预测和对待中国青年的价值变迁,以及开展与此相关的工作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集体主义价值观是我们从传统到现代一直遵从和信守的价值观,但是,从传统到现代中国社会的变革和转型,集体主义价值观也应随之调整和更新其内容.从当今全球化趋势下的国际关系看,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社会主义中国与信奉个人主义价值观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体系在价值观上必然存在对立与对抗,但也同时存在对话、交流与融合,所以,本文进而对集体主义价值观和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从其产生和存在的社会发展基础、理论观念和思维方法上进行比较与反思,指出中国传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与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在看待和处理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关系上的正误利弊,并对两种价值观所涉及到的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及关系的协调与整合提出笔者的见解.最后,对当代中国应坚持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提出三点新思考.  相似文献   

4.
社会科学本土化:反思、批判与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源于西方的社会科学理论不能(很好地)解释本土的实际状况,并不构成本土化研究的充分条件,因为理论与实际的“脱节”并不必然是对理论本身的证伪,而在文化意义的理解上寻求本土化研究的论据,其否定的就不仅仅是西方社会科学理论的普适性,更是完全否定了社会科学知识本身的客观性。本土化倡导者正是因为混淆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取向,挑取人文主义的论据与科学主义的结果,才使得本土化研究看似论证有力、前景广阔,但在同一研究层面上,支持本土化的理由,更多的只是反应了社会科学理论自身的不完善,尤其是对本土社会科学“不加批判地运用”、“粗暴地套用”以及投机、功利式研究的不满,它与本土化本身必要与否基本没有太大关联。  相似文献   

5.
通过中西方女性主义教学理论与妇女/社会性别学教学实践的对比研究发现,中国目前妇女/社会性别学的研究虽然硕果累累,但对西方女性主义教学理论及实践的本土化研究不足。因此,我们要力图推进妇女/社会性别学学科建设的本土化进程,加强女性主义理论对现实社会中性别问题的解释力,以促进我国性别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杜新宇 《工会论坛》2007,13(1):155-156
《推销员之死》作为一部世界名剧,主要描述了推销员威利.洛曼的悲惨命运,从而揭示了建立在资本主义制度基础上的美国梦及其西方价值观必然破灭的结局。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社会变迁进程中青年社会心理变迁状况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或功能,主要表现为描述功能、阐释功能、分析功能、预测功能和干预功能.这种研究可以从社会心理变迁研究的主要理论视野进行探讨,其中关键性的工作之一是,构建能够对青年社会心理进行长期纵向研究或追踪观测的一个具有一定稳定性的研究框架.这一研究框架应该符合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学科规范,从而成为全面而系统地收集和积累中国青年社会心理变迁观测资料的一个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理论产于20世纪50年代,对社会心理与社会变迁之间关系的探索,形成了现代化理论中的社会心理学说。现代化理论中的社会心理学说的学术思想渊源、基本理论观点、多重分析视角和主要学科取向等因素,造成了现代化理论中的社会心理学说的学科优势与研究缺陷。  相似文献   

9.
关于调查性报道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西方新闻界主流流派之一的调查性报道,其发端于美国,在新闻事业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它的文体特征、发展史及社会功能作一个历史性的勾勒.  相似文献   

10.
我们这里所谈论的中国体验即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社会心态在最近30年中所经历的微观嬗变,这是转型社会学所必须关照的主题之一,或者干脆说是一种转型社会心理学,或是方文所说的"转型心理学".  相似文献   

11.
程序公平社会心理学兴起于1970年代西方学界,1990年代以来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但迄今为止尚未受到中国学者的充分重视。本文对程序公平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做了初步的介绍,并展示了它在法律、政治和公共管理领域的运用。本文详细讨论的三个经验研究——桑赛恩和泰勒对公众对纽约警察的支持、张光等对中国农村居民选举行为、鲁宾对美国国防部人事管理——都表明,程序公平知觉是决定组织合法性及其绩效的主要决定因素。论文最后就程序公平社会心理学运用于中国个案的重要性做了简要的提示。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文化价值观主要是通过三种途径对中国青少年产生影响的:一是文化产业的渗透;二是利用网络文化上的垄断地位;三是在中国网罗青年人才,培植西方代言人。中国青少年在社会转型期存在文化认同上的缺失,对主流文化价值观淡漠,没有明确的信仰和目标追求。为此,我国教育工作者应树立青少年的忧患意识,大力提升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强网络文化建设,防止本国文化被边缘化。  相似文献   

13.
社会网相关理论及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网络研究应借助国外的"弱关系力量"假设、"强关系力量"假设、结构主义网络论、资源论的社会网络理论,与资本论的社会网络理论以及国内的"差序格局"等相关社会网络理论,对中国特有的相关问题进行系统性研究,但不能照搬西方的理论,要考虑本土化的问题,要基于中国现实挖掘出更多的新问题,拓展社会网相关理论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大众传播的相关理论为背景,分析手机短信的传播特点,结合实践的研究方法,并运用传播学、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总结出手机短信的社会影响及其产生的原因。本文的主要框架:1、对手机短信传播特点进行剖析,运用传播学理论指出其存在的现有缺陷;2、运用社会心理学知识,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短信传播对社会的影响:一是手机短信传播给传统的社会信息传播格局带来的冲击;二是对人们生活和思维方式的改变,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5.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方向发展,西方社会思潮也纷至沓来,东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既相互交融,又相互交锋。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人才后备军,也是东西方意识形态争夺的主要群体,他们对社会思潮感应最灵敏,受其影响也最大。分析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有助于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奠定思想和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16.
20多年来,我国公共政策科学从无到有,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其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主要是对西方公共政策科学的粗略嫁接甚至是完全移植,这种先天的不足导致了我国公共政策科学缺乏本土化研究,其理论研究缺乏国际化视野,其论证过程缺乏技术理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其研究都滞留于较低水平。因此,提高我国公共政策科学研究水平,需要加强对我国公共政策科学理论体系的创新,处理好本土化研究和国际化研究间的关系;加强我国公共政策科学研究的技术工具体系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现代西方思潮是现代西方社会的一种精神存在,它们作为社会物质存在的反映,兴起于西方,涌动于世界。改革开放以后,西方的社会思潮不断涌入,大学生作为当代青年中最富有创新精神和超越意识的高智力群体,他们站在各种文化冲突的最前沿,由于他们还没有相应的社会经济、政治地位,社会经验较为缺乏,思想较为不成熟,其价值观极易被国外社会思潮所影响。有鉴于此,研究国外社会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的影响及其教育对策就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价值观教育离不开人的日常文化实践,离不开特定的社会文化土壤.所以价值观教育既是文化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可以从文化社会学研究中汲取理论营养.本文尝试梳理文化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议题——文化与阶层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维护价值观教育的公益性进行探索性分析.研究指出:鉴于现阶段我国社会较为明显的阶层分化现象,公立学校系统的价值观教育应充分关注非优势阶层子女的日常文化实践,检视其社会生成机制,并探讨其与学校价值观教育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社会结构作为社会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成为我国社会学界关注的热点.学者们在归纳总结了现代社会结构的特征之后,对处于转型中的中国社会结构的特征、变动趋势及其意义、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中的社会阶层结构、社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及其手段、调整的目标原则与重点等方面都作出了详尽的理论或实证研究.这些研究既是对西方社会学理论与经验研究成果的借鉴与运用,同时又是中国社会学迈向本土化的重要一步.伴随着这一研究积累,一个清晰而完整的社会结构调整思路与框架会逐渐呈现在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20.
社会工作研究的本土化:实践、反思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工作研究的本土化是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总结西方社会工作知识体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理念-伦理-人类多元化-理论架构-研究方法”分析框架,对于反思本土化的大陆社会工作研究和实践有重要作用,应当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