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父亲是军人,我是1964年父亲任空军中尉时出生的。1971年的冬天,我放学回家,见到了身穿军装的父亲。这是我有记忆以来第一次见到他。他入伍15年,按部队规定可以把家属、孩子带到北京去生活。和父亲生活在一起后,有几件事对我的成长影响很大。第一件就是教我学会了做饭。父母的工作非常紧张,又有了小妹妹,没有时间照顾我们,父亲便教我做一些家务,起初我不太愿意,也不愿意管妹妹,只想和小伙伴们  相似文献   

2.
莲花     
肖琳 《新青年》2006,(6):64
书名《:莲花》作者:安妮宝贝出版:作家出版社这是安妮宝贝的第七本书,依然是她锦衣夜行的文字风格。但在序中,她说,“谨以此书,给我的父亲。给我的母亲。给我所爱着的人们。给2004年和2005年的10月。一个微小且珍重的纪念。”安妮宝贝,比以往有了更多的从容与内心寂静。外表沉默内心跳脱。莲花代表一种诞生,清除尘垢,在黑暗中趋向光明。一个超脱幻象的新世界的诞生。如《圣经·启示录》中所说的“:我又看见一个新天新地,因为先前的天地已经过去了,海也不再有了。”我们永远是这个自己,但每一秒又都不是这个自己。我们为何而来?一路上遇到谁…  相似文献   

3.
阿冰 《新青年》2005,(8):17
父亲的肺癌已经到了晚期,家里为了给他治病,几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母亲为了能挣点钱,也不顾我们的劝阻做起了钟点工,去帮一户人家看孩子。家境困窘到了极点,也许,下一笔的医疗费就得向亲朋好友去借了。渐渐地,父亲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有几次说啥也不治了,挣扎着要回家。我们说有钱,母亲也说有钱,有一次还对父亲说,她自己还存着一大笔私房钱呢。父亲的眼光有点迷离,他似乎不相信母亲的话。他看看我,又看看弟弟妹妹,说:“你妈说的是假的,她哪里来的私房钱,我还不知道吗?”我想想也是,母亲没有工作,除了父亲的工资,她有什么私房钱啊!但为了延…  相似文献   

4.
马德 《新青年》2005,(10):6-6
父亲是个搓澡工,打我记事起,父亲就在城南李记澡堂给人家搓澡。我已经长了很大了,也没有人喊我的大名。只是说,他啊,是搓澡工家的小子,学习不赖。即便是在夸我,只要别人说到我是搓澡工家的儿子,我就会远远地走开。记得有一年夏天的晚上,我在旁边冲凉,父亲在槐树底下坐着抽烟,冲到一半的时候,父亲站起来说,小子,来,我给你搓搓背。我有些不冷不热地说,你给别人搓去吧,我用不着你搓。说完后,我把剩余的水一下子兜头浇下来,一转身,就进屋去了。黑暗中,只剩下父亲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那里。我很为有这样一个父亲而丢人现眼。上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  相似文献   

5.
妈妈走的远     
我3岁那年的一个情景总是挥之难去.那是一个傍晚,大雨天,父亲背着我,急急地往小城的车站跑.因为太急,在一个弯路处被滑倒,我大哭起来,父亲再次背起我,一边哄劝着我"不哭,爸爸背你去找妈妈",一边继续往车站跑.终于到了车站,但火车已经嘶鸣着开远了.当父亲把我背回家,我注意到父亲的一个膝盖满是血迹,血腥一下震住了我,我没敢哭,也没敢说肚子饿,我却看到有泪水从父亲的眼里滴落.  相似文献   

6.
父亲的张望     
王宪中 《新青年》2005,(10):7-7
离家3年的朋友要从外地回来,朋友的父亲从早晨开始就趴在窗口向外张望,一直张望到傍晚朋友进家门。朋友无意间说起此事,却勾起了我对父亲的回忆。父亲养育了我们6个儿女,在艰辛的生活中,却把我们一个个像风筝一样从偏僻的村里放飞,每个子女回家的时候,他都要像朋友的父亲一样一直站在村口长时间地张望。记得我考上师范的时候,报到的时候是个雨天,父亲打着赤脚,背着几十斤重的行李送我到十几里以外的县城坐车,到车站后饭没吃,歇没歇,就在我迷蒙的泪雨中又走进了雨中。第一年寒假,在一个飘雪的晚上,我回到了家中,母亲说:“你父亲听说你要回来,…  相似文献   

7.
原谅父亲     
父亲给我打来电话,他说他结婚了。那是在前年冬天的一个阳光慵懒的午后。父亲在电话那边淡淡地说他结婚了,但是怕影响我工作,所以没告诉我。一切都如我预料的那样,自从父亲认识了那个小他十几岁的女人,这一天迟早都会到来的。我记得当时我沉默了一下,我说是吗?我相信父亲能听出我语气中的冰冷和鄙夷。我说现在我很忙,就这样吧。然后我就挂断了电话。  相似文献   

8.
2001年底,墨西哥总统比森特·福克斯住进首都墨西哥城的松林总统官邸,而他的两个儿子并没有随父亲入住墨西哥城,继续留在位于墨西哥中部的自家农庄务农、上学,继续过农家生活。一年多过去了,这两位“公子”还是未改初衷,人们从他们身上也看不出半点儿“总统儿子”的派头。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他们这样说:“我们并不因为自己是总统的儿子而有半点优越感,也没有觉得高人一等,其实我们像千千万万个普通家庭中的儿子一样,是普通的年轻人。我们不想沾总统父亲的光,我们只想做回我们自己,做我们力所能及的工作。”在我深深敬佩福克斯…  相似文献   

9.
屈指算来父亲离开我已13年了,这13年中我也由父亲的孩子变成了孩子的父亲。有了做父亲的经历,使我更进一步体会出了父亲在世时对我那海洋般深沉博大的爱。父亲是位伤残退伍军人,在抗美援朝中负伤,左肘关节功能性僵硬,不能弯曲,左肋骨缺损两根。可以说生活中父亲是个有限体力劳动者,但家中两个姐姐早已出嫁,母亲又患有十几年的肺气肿哮喘病,生活勉强可以自理。实际上父亲又是家中惟一的劳力,因为我正上学。记得我上高三的头一个学期,父亲得了一种病——吃进去的饭马上又吐出来。父亲高大的身躯日渐消瘦,气色一天不如一天。当时,我的学习十分…  相似文献   

10.
《海内与海外》杂志社: 贵刊是广大归侨的良知益友,我有一个法律问题,请求给予解答。最近不幸得悉,母亲去年在澳大利亚病故后,父亲又相继病故。他在那里已是三十多年的老华侨,现在国外无亲属,留下一笔遗产,请问继承父亲的这笔遗产要办  相似文献   

11.
刘德良 《新青年》2004,(2):20-21
事实上,父亲和母亲是没有爱情的,如果说有,那也只能算是一种亲情和责任,是一种自然而又质朴的情感流露。也许,父亲和母亲就像是两株生长在同一块土地上的庄稼。他们相互守望,相互搀扶,然后,再一起走完那艰辛而又坎坷的一生。总之,父亲和母亲不会像现在的人那样甜言蜜语和山盟海誓。他们更不会说“我爱你!我想你想得要死!”之类的话语。在父亲的眼里,母亲只不过是他的一个女人,是一个能够为他生儿育女和同葬在一个坟墓里的人。而在我母亲的眼里,父亲也不过就是她的一个男人,一个能够与她共担风雨和同撑起一个家的人。父亲就像是一片天,能够让我的母亲活得踏实和知足,而我的母亲也会给我的父亲滋养和快乐。  相似文献   

12.
随风而去     
现在当成经典电影的好莱坞影片《乱世佳人》,是根据一本中文译为《飘》的美国小说改编的。我也不去查那英文原名了,只说这部影片是我大约十岁时跟父母在重庆看的,在电影院,我父亲对母亲用英语说了它的原名,解释道:“它的意思是‘随风而去’。”不知为何,“随风而去”四个字从此深深印入我脑中,直至今天,直到将来,随我一生。1968年我第二次劳改释放到农场就业,世道很乱,也不知向谁请假,自己偷跑回北京看望母亲。母子俩相见泪洒衣襟,但还没互相叙述完离别十年中各自的遭遇感慨,没几天,说是西单商场发生了爆炸,我就被“小脚侦缉队”抓走,又押送…  相似文献   

13.
那日去逛书店又遇上云浦,因为书店有明星签名售书,他来采访。我躲得远远的,生怕不小心上了他的镜头,他看到我,笑嘻嘻地:“你看人家前呼后拥的,你也出了书,怎么和张爱玲似的?”我气。“你俗不俗?别提张爱玲好不好,张爱玲让你们这群乌鸦嘴说得早就面目全非了,我14岁从旧书摊上看到《流言》时,全世界有几个知道张爱玲,现在全世界都说张爱玲,张爱玲被你们说恶俗了,她要不死,也会气死。”他说你怎么还是这么伶牙俐齿,这可怎么嫁出去?然后他又问,“最近有什么新作没有?”我叹口气:“哪里有,没有新的爱情,又没有优秀的男…  相似文献   

14.
吉安 《新青年》2007,(7):20
一个冬日的周末,我闲着无事,又帮父亲数头上的白发,数着数着,我突然说,爸爸,为什么你的白发我总也数不清呢?爸爸便笑,说,傻丫头,那是因为爸爸老了啊。  相似文献   

15.
严峻 《新青年》2007,(9):6-8
他曾是小学教师,现在,他身为大学教授带有22个研究生。他曾在文革中偶然捡到一部《史记》,一读便是41年。如今他把《史记》搬到央视讲给全国观众。2007年3月,他在央视接受易中天的"采访":"你一个教文学的来讲历史,不怕别人说是公鸡下蛋吗?"他反问易中天:"你不是下在我前面吗?"易中天随即说:"我不仅下蛋,而且是公鸡下鸭蛋,我们都是公鸡中的战斗机。"全场爆笑……  相似文献   

16.
沉石 《海内与海外》2014,(10):19-21
前些年,我深入太行山探寻八路军总部,收集了很多资料,有日军偷袭八路军总部的第一手故事,写了非虚构作品《谍杀》,然而,在临屯公路有一个伏击日军参观团的战斗,不仅记载不全,还有些模糊,我通过各种渠道采访,一直心系那次难忘的战斗。深秋,我约上王近山的儿子王岩、女儿王珍珍和女婿相征,前往山西洪洞县韩略村一带探寻,沿着山区的小路寻找当年伏击日军参观团的蛛丝马迹。王岩60多岁的人,长得墩实方脸,眼睛有神,神似他父亲王近山。  相似文献   

17.
我用了大约一个月的时间读完了著名苏联历史学专家徐隆彬研究员的新著《朱可夫大传》(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年)。关于这部书的特色和学术价值,著名苏联和俄罗斯问题研究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杂志社社长常玢先生在为该书所作的“序”中已作了剖析,这里我只想谈一下该书对于人们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朱可夫何以能在卫国战争前从一个只上过小学三年级的毛皮匠学徒成长为红军总参谋长,何以能实现从奴隶到著名将领的神奇跨越——的揭示。  相似文献   

18.
总有一些东西,终究是要在风中逝去的。比如炊烟。比如村庄上空的鸟声。比如父亲,像一朵柳絮,在村庄的枝头上悄然逝去的父亲。父亲说,我怕黑,我怕停电。父亲是怕无边的黑暗把他给吞噬了,怕在暗夜之中被死神牵住他的衣角,他怕寂寞,他怕冷,怕这样一个人孤零零地离去。尽管此刻我还守在他的身边。旁边,还有我的姐姐和我的母亲。现在,我们还是完整的一家人。但这种完整已经是非常的脆弱了,现在父亲努力地维持着这种完整,以他的抱病之躯,尽管另外的三个支撑点还顽强的坚持着,但仍旧显得无济于事。父亲说,我是有儿有女的命。父亲说…  相似文献   

19.
有一种论调,曾经一度甚嚣尘上.那就是如果在唐僧师徒4人中选一个做老公,一定要选猪八戒,而不要选其他3人,理由是:唐僧太枯燥、呆板;沙僧太老实、规矩;悟空太有本事,还是社会的焦点,爱惹事;惟有猪八戒爱美色有格调,懂得欣赏,浪漫多情.而我经过仔细的调查研究和分析以后认为,这师徒4人中,惟独猪八戒不可以嫁,其他3人任选一个,都会是很好的抉择.  相似文献   

20.
正看过醒园,我略识李调元这个人。醒园在四川罗江县城的北面,是本地进士李化楠故苑。李调元从父亲手里接过它,屡有增筑。这是一个很大的园子,已经荒秽了。荒秽也有味道。比起袁枚,李调元晚来这世上十几年,与之志趣却颇投契。一为吴人,一为蜀人;一个造随园,一个修醒园;一个做《随园诗话》,一个做《雨村诗话》;一个著《随园食单》,一个编《醒园录》,葺园之举、吟哦之事、调鼎之法,皆极用心。我的父亲有几本心爱的书,《随园诗话》和《随园食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