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桂海论丛》2021,37(3)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包括政治、价值、话语和学术四个维度。政治维度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核心维度,它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方向。价值维度侧重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观层面推动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知认同。话语维度强调要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管控的能力与效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学术维度则是通过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供有力的学理支撑,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事关党的执政地位、国家安全和民族复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需要从组织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三重维度探析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的有效途径,强化党政协同,建立领导体系;加强队伍建设,打造人才体系;抓好阵地建设,构建平台体系。  相似文献   

3.
完整理解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首先要从理解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和辩证法这四重维度入手,由此才能深刻理解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社会性、历史性、实践性、政治性及其现时代发展和价值。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和辩证法这四重维度看,马克思在对现代社会意识形态批判和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揭示了意识形态的总体性与特殊性存在的蕴涵,意识形态的虚假与真实及其他相关蕴涵,意识形态的先导、维护或批判功能的蕴涵,意识形态的过程性与相对独立性的蕴涵。  相似文献   

4.
《公安研究》2012,(2):29-29
林仕尧在《学海》2011年第2期撰文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关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要从内涵的角度阐明其具体理论和价值意蕴,又要从方法论的角度探析其逻辑和实践路径。概言:之,要着重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特性、实践特征、价值特色这三重维度来理解和把握其精神和实质。  相似文献   

5.
信息网络化境遇下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建设与以往有所不同,主要凸显三个方面的关怀:一是基于客观社会环境的转变所引起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时代创新问题;二是信息虚拟化网络平台的体制建设问题;三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践行主体的时代塑造问题。本文尝试从以上三重维度探索信息网络化境遇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路径,以期对当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巩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公安研究》2011,(10):90-90
林仕尧在《学海》2011年第2期撰文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关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要从内涵的角度阐明其具体理论和价值意蕴,又要从方法论的角度探析其逻辑和实践路径。概言之,要着重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特性、实践特征、价值特色这三重维度来理解和把握其精神和实质。  相似文献   

7.
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两大重要维度,即资源维度和价值维度.前者是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所依托的丰厚土壤,后者则是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所应遵循的方向指引.这二重维度之间又内含着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传统文化具有一种审视功能,而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则具有一种基源意蕴.这二重维度相互依存、相互牵引,在勾连与互动中共同推进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的国际观为全球治理提供了全新的价值观。其核心价值包括中华文化、社会主义价值、人类文明三重维度。从中华文化维度来看,习近平国际观的价值来源于深刻的历史、哲学、现实根基,呈现为成熟的思想体系形态。从社会主义价值维度来看,习近平国际观的价值生成于社会主义价值为之提供的"核心观念质料",彰显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超越性和包容性为之开拓了国际话语空间。从人类文明维度来看,习近平国际观的价值表现为紧扣和平发展主题,厚植人类共同利益;跨越意识形态藩篱,融通人类共同价值;优化国际表达体系,聚焦人类共同关注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刘涛 《前沿》2011,(24):29-31
本文针对新的历史时期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问题,在理论维度的层面,以实证的角度,在论证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地基础上,层递性地提出了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三个维度,即前提性维度、合理性维度和合法性维度,具体包括科学的意识形态前提,执政党正确的意识形态观和意识形态认同。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时代如何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已成为当下的重要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从“何为大数据”与“大数据何为”两方面对大数据进行双重析理。在认清“数据霸权”“数据特权”“数据强权”给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三重羁绊的同时,找准数据海量化、精准化、实时化对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三重助力,进而从价值引领、多元治理、工作队伍、话语浸润上制定大数据时代加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能力建设的四重策略。  相似文献   

11.
高校党的思想建设是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对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导向作用,是中国人民思想领域的巨大财富。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的整合,会对高校党的建设及其他工作的发展发挥巨大的功效。文章主要对传统文化对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性及高校党的思想建设要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而警惕不良传统文化的影响等内容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认知、制度、能力、科技和价值五个维度。在认知之维上,主要体现为对重大风险根源的系统性理解,对重大风险议题的体系性把握,以及对重大风险发生的总体性应对;在制度之维上,主要体现为健全风险防控领导制度,强化风险防控法治保障,完善风险防控具体制度;在能力之维上,主要体现为提高预防预警能力、应急管理能力、舆论引导能力;在科技之维上,主要体现为推进科技赋能精细治理,加强科技赋能科研攻关,加速科技赋能创新发展;在价值之维上,主要体现为以人民为中心、以担当为使命、以合作促善治。这五个维度分别反映了新时代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认知的科学性、制度的有效性、能力的基础性、科技的赋能性、价值的引领性,构成了习近平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重要论述的基本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13.
参政党思想建设,重点是巩固和发展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政治基础。各民主党派20多年来持之以恒地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通过实践来加强参政党思想建设;要把握好政治方向,使参政党及其成员与执政党形成政治共识,践行"同心"思想;要把握民主党派政治联盟的特点,为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风雨同舟。  相似文献   

14.
孙成武 《长白学刊》2021,(2):1-8,F0002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中国的领导核心,是中国政治体系的核心特征和显著优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党的十九大在党的建设方面最具开拓性的贡献,是第一次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突出新时代党的建设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我们不仅要把政治建设看作党建理论和实践的重大突破,更要把它作为党建重大课题的破题和任务的开启。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党的政治建设的深刻内涵和重大实践意义。从理性逻辑上看,中国共产党强调政治建设遵循了现代政党建设的一般规律和要求;从历史逻辑上看,中国共产党强调的政治建设是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经验教训所得出的基本结论;从现实逻辑上看,中国共产党强调的政治建设是推进党的自身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和理论创新,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党的思想路线与党的理论创新是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的。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贯穿于党的历史的思想红线,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就必然要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形成理论创新的成果。坚持党的思想路线需要进行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在要求。党的理论创新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深入有效的调查研究方法,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实践是检验理论创新成果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6.
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益复杂、意识形态安全日益重要的情况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一步深化意识形态问题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意识形态是一个庞大的观念体系和复杂的精神现象,我们必须进行多维度的研究。就层次而言,从不同主体看,可分为总体意识形态、群体意识形态和个体意识形态;从高低水平看,可分为理论化的意识形态和日常观念性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自身具有的层次性,为军队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以确保意识形态安全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在通识教育成为一个全球性教育话题和世界一流大学共同追求的背景之下,反观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虽然越来越活泼多样,但却往往流于形式而缺乏实质性的进展。梳理和总结可资借鉴的通识教育方法,可以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创新提供有益的思路,在对比中借鉴,在借鉴中超越。使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更加活跃,更具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公安院校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反映了社会发展对受教育者思想现状以及思想成长的客观要求。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促进功能以及实现社会功能两个方面的总要求,就要得到学员主观认识上的认可。心理契约的内容、契约维度、形成过程以及契约违背后的处理都会对其产生影响。心理契约有利于促成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为"因材施教"提供量化标准,并强调了教育内容要有侧重、教育形式要分阶段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要从中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19.
Jinghan Zeng 《当代中国》2016,25(100):547-562
Ideological campaigns in post-Deng China have a strategic function of discerning loyalties of local leaders. Previous empirical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Jiang Zemin’s followers are more likely to echo Jiang’s ideological campaigns. Through a content analysis of provincial newspapers between 2005 and 2012,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manner of displaying loyalties has completely changed. By employing a panel-corrected standard errors (PCSE) estimation, this study finds that protégés of both Hu Jintao and Jiang Zemin are less likely to echo their patron’s ideological campaigns, suggesting the shifting function of ideological campaigns from monitoring identified followers’ loyalties to recruiting new followers.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is is a result of changing elite politics and—more importantly—the different strategic use of ideological campaigns.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给人们以正确的理论方法,帮助人们树立科学思想信仰。目前大学生在信仰上存在迷惘、缺失甚至危机的问题。高校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战场,要在中国的现实场景中将马克思主义与当前大学生思想信仰的构建整合起来,探讨马克思主义走近、走进当代大学生的现实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