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爱你,《中国监察》,爱你是我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导师。1997年9月,我被市委任命为中共雨湖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上任伊始,区纪委办公室杨主任给我送来了一本《中国监察》杂志。作为纪检战线的一名新兵,我如获至宝,从此与《中国监察》结下了不解之缘,也使我的工作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军功章里有《中国监察》的一半。”这样说,我认为一点也不过分。这样说的不仅是我一个人。记得一位基层纪委书记曾感慨地对我说:“《中国监察》值得一订。如果说我们单位纪检监察工作取得了一点成绩的话,首先应该感谢《中国监察》,因为是她告诉我如何当好纪…  相似文献   

2.
《中国监察》她15岁了,我在纪检监察岗位上也工作15年了。可以说,《中国监察》一直是我的良师益友,伴随着我成长的每一步。1989年初到监察局工作,看到《中国监察》,就像刚上学的孩子领到教科书一样,让我爱不释手。一遍遍地恳读,一次次地思索,使我对监察工作逐渐熟悉起来。那时,  相似文献   

3.
作为纪检监察战线的一名老兵,自从加入这个阵营的第一天起,就与《中国监察》结下了不解之缘。13年来,我一直坚持订阅《中国监察》。当我草拟文件和审核材料需要依据时,是她给我提供;当我分析案件遇到难题时,是她给我答案;当我起草讲话、经验交流材料需要权威数据和资料时,她总是给我满足。有一件事至今使我难以忘怀。1992年夏日的一天,我看到《中国监察》征稿的启事,我心一动,何不试试?我写了一篇自己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体会文章投给杂志社。突然有一天,同事们拿着《中国监察》向我道喜,原来我的稿子被采用了,这可是我第一次在国家级的刊物…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名建筑战线的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是贵刊的忠实读者。我之所以爱看《中国监察》,是因为她给了我希望和力量。我边工作边写作,凭着自己一种勤奋踏实的精神写下了一行行充满真情实感的文字。《中国监察》是我成长的沃土,我每向前迈进一步,都与她息息相关。近几年来,我连年有幸成为建筑战线的先进工作者,也得益于贵刊指点。在报刊如林的今天,我衷心祝愿《中国监察》枝繁叶茂,越办越好。□《中国监察》是我成长的沃土@黄亦兵$湖南省黔阳县建筑施工管理站纪检监察办公室  相似文献   

5.
我是《中国监察》忠实的读者、极力的维护者和广泛的宣传者。我长期从事纪检监察工作,《中国监察》是我首选必看的杂志。我与《中国监察》的情缘已有15年,正因为如此,我愿为她的发展建言。既然是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之一,全国纪检监察工作综合指导性期刊,尤其是命名为《中国监察》,那么办刊宗旨就要突出“中国”,强化“监察”,只有这样才能办出自己的特色,发挥自己的优势,在报刊林立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中国监察》作为全国公开发行的重要刊物,一定要讲究导向性、针对性和可读性。导向性是文章或刊物的“灵魂”,就是要…  相似文献   

6.
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各类刊物的征订工作已经开始,局长问我最想订什么,我干脆地回答:“《中国监察》。”想起与《中国监察》的结识,还有一段不愉快。那是2002年10月份的一天,县监察局的王干事打电话向我介绍《中国监察》,说她是了解当前纪检监察工作的窗口,对工作很有指导作用,并  相似文献   

7.
宋卫国 《中国监察》2008,(14):60-60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中国监察》杂志已经走过了20年的历程。我与她从最初的相识,到相知、相伴,也已整整经历了20年。 回想与《中国监察》的相识,有一段难忘的往事。1987年,中断了28年的行政监察体制得以恢复重建,随着国家监察部的正式组建,地方各级监察机关相继建立。  相似文献   

8.
初识《中国监察》是1996年,其时我刚加入纪检监察队伍,《中国监察》先是启蒙者,再是引路者,后是陪伴者。我年年订阅,期期必看,久而久之,从相识到相知到相伴,她已然是我不可分开的知心朋友。我所面晤的90多个月100多期《中国监察》,一本不少地全部装订成册,时时翻阅,常读常新。□相识·相知·相伴@叶梓  相似文献   

9.
我1979年9月开始从事企业纪检工作,现任公司纪委副处级专职委员。我结识《中国监察》已有十多年了。她是一本不可不看、不可多得的纪检监察刊物,深受企业的喜爱。因此,我们每年组织基层处、厂征订纪检监察书刊时,都把《中国监察》列为首选刊物。所以,当贵刊因扩版年价由36元提高到108元时,我公司订刊份数不但没下降,反而上升了,这充分说明《中国监察》在广大读者中有很大的吸引力,刊物越办越“火”。尤其是《企业广角》、《警钟长鸣》、《学习研究》等栏目办得有特色,备受国有企业广大读者青睐。为了把《中国监察》办得更加出色,我借此次征…  相似文献   

10.
沈平 《中国监察》2009,(19):64-64
我是一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读《中国监察》也有五六年的时间了。现在每到月初或月中,我都会不自觉地惦记着《中国监察》该来了。  相似文献   

11.
吕玉东 《中国监察》2008,(13):60-60
全国监察机关刚刚恢复组建,《中国监察》就应运而生,从1988年创刊至今,已经走过了20年历程。1988年至1998年的十年间,我作为监察战线的一员,在北京市监察工作岗位上对《中国监察》办刊工作有所了解。我深深感到,《中国监察》在北京市创建行政监察工作中,特别是在探索、开创监察工作新局面的过程中,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为北京市监察工作取得有效进展和成绩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1997年3月,我从农技部门调入县纪委机关工作。6年来,是纪检监察宣传教育工作,使我对《中国监察》的认识由浅而深,不断拉近距离,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监察》最终成为我的良师益友。在我接手宣教室工作之初,县直党工委在县委党校举办一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其中有一堂党政  相似文献   

13.
张恒 《中国监察》2008,(18):59-61
雁来燕去,寒来暑往,《中国监察》已走过了20个春秋,而我也陪伴着她,同呼吸共命运,相依相守了20年。  相似文献   

14.
启辉器。手捧《中国监察》,我总有一种沐浴冬日暖阳的感觉。提纲挈领的卷首语、高屋建瓴的领导讲话、勤廉兼优的公仆形象等,让人觉得眼前一片光明。她让我充满正气、朝气、锐气和勇气,她让我选择纪检监察工作无怨无悔。除尘器。《中国监察》剖析的一个个反面案例,让我觉得正义终将战胜邪恶,更加坚定我反腐败的信心和决心。同时,她也提醒我经常反省自己的言行,时刻不忘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助跑器。《中国监察》是纪检监察干部必备的工具书。她是良师,教会了我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应具有的本领;给了我丰裕的精神营养,助我成长。从事纪检监察工作…  相似文献   

15.
李植明 《中国监察》2008,(17):60-60
我发自内心地祝贺《中国监察》创刊20周年。多年来,通过阅读《中国监察》,受益匪浅。我最深的体会是,她既是纪检监察的经典教义,也是内容丰厚的资料宝库,还是开展工作的有益指南,更是为官做人的警世贤文。因此,我真是学而不厌,用而博益。  相似文献   

16.
李锐 《中国监察》2008,(6):64-64
两年前,我从信访室调入案件审理室。说真的,这两年的成长很大程度归功于我的一位特殊的老师——《中国监察》。作为一个外行,要干好案件审理工作,谈何容易?起初我谨小慎微、心有余悸,惟恐一着不慎前功尽弃。后来是《中国监察》帮我打开了成功的大门,从此我便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白天,我通过不同的案例进行实践。晚上,手捧杂志,边读边想边写,期期必见、页页必读,边学边用。《中国监察》的业务指导作用,是其他刊物所不能替代的,特别是“业务讲座”、“审理经纬”等栏目,既可借鉴经验又能启发思维,不仅帮助我筑牢理论功底,而且也使我学到了对疑难复杂案件进行审理的技巧。  相似文献   

17.
坦率地说,最初接触《中国监察》,我是为完成任务以一种临时抱佛脚的心态去读她。但在后来的工作中,她确实让我受益匪浅。其一,鲜明的导向作用使得我们的工作思路更清晰。通过学习理论文章,及时了解大政方针,可以提高监察干部的业务修养。其二,向我们传授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使我们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不断得到提高。其三,典型报道振奋人,鼓舞人,教育人。特别是在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中,这些活教材使得教育内容更充实、更生动。《中国监察》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扩大了我的视野,培养了我的能力,《中国监察》是永远的导师。□为我打开了一扇窗$安…  相似文献   

18.
要不是由部队转业到纪检监察机关,当上了一名纪检监察干部,也许我至今还没有认识《中国监察》;要不是我从小就养成了一种爱看书学习的习惯和《中国监察》强大的吸引力,也许我不会喜欢上《中国监察》;要不是我在生活上、工作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拜师求教,也许我不会如此“热恋”《中国监察》。人生是一本不断被自己改写的书,而《中国监察》就是一本不需要你付出多大代价却能启迪人生的好书。我的一位战友转业到一个事业单位工作,曾经因对社会上的一些腐败现象不满而有情绪,我就将《中国监察》推荐给他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思考,使…  相似文献   

19.
新年寄语     
文苑这朵小花,伴着《中国监察》前进的脚步,业已成长了十五年。如果说她确实有着“净土”如一的纯净,有着小花弥久的清新,这要感谢众多赐稿者对她的不懈耕耘,感谢广大读者对她的倾情关爱。值此新年来临之际,我们刊发几位文化界知名人士贺《中国监察》创刊15周年并新年寄语,这是对我刊的鼓励和鞭策,也是对文苑这朵小花的又一次浇灌和哺育,更希望广大读者一如既往,施肥浇水,使文苑这块净土,百花竞放,与日争新。  相似文献   

20.
2001年11月,我被组织上调到一个乡里任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开始接触《中国监察》。起初,我以为《中国监察》只是一本严肃单调的政治理论刊物,但展卷细读,立即被她那精心开设的栏目、睿智大气的风格、经典实用的内容吸引住了,从那一天起,我便喜欢上了这本全国纪检监察系统综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