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法律文化能集中反映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念,在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中,法律文化占据重要的地位。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元民族文化交汇、碰撞和交融的地方。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各民族文化在互相渗透、相互交融中发展与变迁,从而造就了新疆法律文化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龙大轩 《现代法学》2002,24(3):129-136
通过对一爿在四川省茂县羌区发现的不为人知的清末石碑进行考证 ,运用法律社会学、法人类学的研究方法详加分析 ,揭示了在十九世纪末地方法律实践状况中存在的法律多元与文化互动的历史现象 ,同时指出 ,国家制定法与民族习惯法的二元并存格局以及二者间相互交融、相互冲突、相互补充的关系模式 ,既构建了民间的社会秩序 ,又构成了我国法律传统的一个切面 ,由此对日本学者关于中国法律传统中不存在习惯法的观点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3.
法律文化是对法律实践的客观反映.由于中西方的历史条件及物质生产方式不同,体现的法律实践就有所不同,因此,产生了不同的法律文化,在文化全球化的必然发展趋势中,中国法律文化与西方法律文化不断发生冲突与交融,本文通过对中西法律文化的差异进行分析研究,从法的本位、法的学术传统、法的精神三个方面对中西方法律文化的各自不同的特点进行阐述,促进中西方法律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法律文化学是以法律文化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它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法律文化的内容、本质、特征、结构,它发生发展的途径及其规律,它在社会上层建筑领域中的地位,它与社会生活方式、政治、政体、宗教、道德、哲学、艺术、风俗习惯、民族心理、思维方式等因素的联系,世界法律文化的分类及其特征,诸类法律文化的纵向、横向交融及其演变等等。法律文化学的主要  相似文献   

5.
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实现新疆长治久安,既要着力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也要用先进文化凝聚民心。推进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是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作为新疆工作的特殊重要力量,必须“在事关根本、基础、长远的问题上发力”,在推进文化交往、交流、交融中发挥积极作用,为实现新疆长治久安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6.
赵蓉  刘为民 《知识产权》2012,(10):40-53
在我国历史上,敦煌是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最早接触杂居,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交融、荟萃的地区.这里独有的地理、民族与文化优势,使得敦煌民间文学艺术在融合外来文化的同时,始终坚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本土文化内核,呈现出浓烈的地域民族性、反映世俗生活的本真性以及无限的开放与丰富的创造性;表现出了物质与非物质、平面与立体的民间文学艺术形式的多样态,展现出了多元化成果类型;体现了活态化承继.因之,也使得敦煌民间文学艺术绵延至今而弥久愈新,为我们从法律视角认知这类创造成果的法律特性,确立其可保护性和保护范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雷五兰 《政法学刊》2006,23(4):72-75
法律文化是法律制度的灵魂,法律文化概念是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它经历了近代、当代的变迁,形成了自身固有的功能和特征;法律文化的演进是在西方法律文化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冲突交融中形成的;它由义务本位观主导转变为权利本位观主导;法治文化最终取代政策文化。  相似文献   

8.
鄂温克族和蒙古族都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本民族独有的语言、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与此同时两个少数民族也有许多共同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本文通过对两个少数民族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状况的比较分析,想唤醒广大民众重视少数民族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挽救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和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9.
郝备 《政法学刊》2013,30(4):40-44
民族文化冲突造成的价值观念、民族心理和政治文化的嬗变是影响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隐性文化因素.缓解与避免文化冲突必须进行民族文化适应.目前,西部地区的文化冲突已成为影响当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为此,应当在尊重文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正视文化冲突的影响,将文化安全纳人法律的框架之内,在各民族间牢固树立团结稳定的核心思想借助法律武器捍卫国家的文化主权;我国的法律制度应当确立“国家认同”的核心价值观,让“祖国”、“中国人”成为各个民族间不可分离的文化纽带;要以宪法为核心,以文化法为主要内容,加快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权利法律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0.
族群(ethnic group)是一个自生自发的历史文化共同体,通常以共同的历史、语言与文化来界定,而民族(nation)是一个人为建构的政治法律共同体,通常以主权国家和公民身份来界定,族群构成民族的一个文化单元,而民族是一个或多个族群在政治上的联合。中华民族建立在大清所遗留的多元文化与族群关系之上,自始就呈现出文化与族群上的多元性,其一体性是在中国的民族国家建构与自由且平等的公民身份的实现中逐步实现的,从而构成一个整合起来的政治法律共同体。在此意义上,所谓民族国家,实即国民国家,一个经由宪法而组织起来的公民联合体。中国认同,即中华民族的自我认同,也因此必然表现为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认同,一种宪法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11.
法律移植是人类法律进步,法律文化互动与交融的一种主要形式,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法制体系过程中也具有重要意义。法律移植在促进移植国法律完善与进步的同时也会与本土法律文化产生冲突,本文以预期违约制度为例探讨法律移植以及如何避免和减少法律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12.
罗勖 《法制与社会》2012,(20):81-82
甘孜州是仅次于西藏自治区以外的最大的藏民族集聚区是内地与边疆过度的一个地带,是藏文化交融的走廊,这样地处边远、经济社会发育程度相对落后、长期受藏民族习惯法影响较深的民族聚居区,由于立法、历史、教育、风俗习惯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致使在刑事司法实务中存在现代司法理念不深入、刑罚执行效果不理想、民族习惯与刑法激烈碰撞冲突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徐忠明 《法律科学》2007,25(1):15-24
作为雅俗文化交融的产物,竹枝词可以成为研究法律文化的素材.清代竹枝词即对民间社会好讼或健讼的风气、乡民争讼的原因和技巧、衙役视诉讼为利薮的现象以及诉讼的危害进行了生动的刻画.其关注的法律问题的焦点,乃是帝国衙门的贪污腐败与乡野民众的诉讼风气.这两个问题构成了传统中国法律文化的基本问题,其中体现出来的思想和感情,也代表了传统中国法律文化的核心观点.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新视角、新境界──寄语新世纪的中国比较法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的一个世纪到来了!这个新的世纪对于人类将意味着什么?是和平相处共同进步,抑或兵戎相见彼此杀戮?是增进理解交融文化,还是自封霸主强加于人?是步人后尘东施效颦,还是知彼知己自强自立?我能肯定,一切有思想、有胸怀、有境界的人,在新的世界到来之时,都必然会思考这些问题,尽管他们思考的角度和深度可能完全不同.而作为一个民族灵魂的载体,一个民族文化与精神的承担与宣扬者,文化人更应该对此有所思考、有所认识、有所宣扬.况且,中国的文化人历来都是把自己的命运和社会、民族和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5.
官却当周 《法制与社会》2010,(4):274-275,292
倘若我们研究一个民族,就要从这个民族的社会意识形态开拓着手,从文化的演变、发展、变异中进行分析,并对其内在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化内涵、精神文化进行更深入的探究,而这也是这个民族对物质文化的需求,制度文化的遵守,精神文化的追求。早在原始时代起,藏族就有自民族的宗教信仰,也有以此为法律制度的准则,一直到苯教兴盛时期同样也以宗教信仰为法律准则的内容很多。到了吐蕃时期,藏族接受了佛教的传入,并发扬广大,同时也以佛教中的如"十善"作为人们的思维垫基,对当时的法律也进行了数次的补充、完善、改革等。而对于吐蕃而言这时是佛教兴盛期也同样是法律的完整期。  相似文献   

16.
一、法律文化 :法律的文化属性法文化或法律文化 (英文中的legalculture) ,是近年来法学界日益关注的一个课题。目前 ,尽管学界对于何为“法律文化”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 ,但是论者一般都从比较法的角度予以考虑 ,把法律文化视为对一个国家或民族一定历史时期所形成或存在的法律  相似文献   

17.
<正> 民族法律文化是我国法学研究的新课题。笔者提出和研究这个问题,并非出于一时的“灵感”,而是基于以下的考虑:其一,近年来,民族分离、民族纠纷、民族仇杀的烽火,燃遍了欧、亚、非各大洲,究其原因都直接或间接同包括法律文化在内的民族文化冲突相关。其二,在国内,正确认识和处理各民族法律文化问题,对于加强民族法制建设、增强我国各民族的友好团结,回击国内外反动势力挑拔我国民族关系、妄图破坏我国统一的阴谋,有极其重要作用。其三,在我国法学园地中,民族法律文化仍是一块  相似文献   

18.
《法治纵横》2014,(18):10-10
8月13日,新疆32名优秀文化工作者向全疆维吾尔同胞发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大力倡导现代文明》公开信,号召大家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大力倡导现代文明。新疆文化工作者的发声亮剑,充分体现出他们勇于肩负起自己的使命,积极弘扬正能量的心声。新疆美丽迷人,除了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异彩纷呈、丰富厚重的文化资源是牢牢吸引世界目光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生活在天山南北的各族人民在交往、交流过程中,运用卓越的智慧和创新能力,创造了一体多元、融合开放、具有新疆特色的文化。  相似文献   

19.
同为多元文化冲突与激荡的国家——印度,对西方法律文化的崇拜与锲入并未直接使印度本土文化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在西方法律文化的移植过程中,本土文化随之不断消解却又苦苦挣扎,由于西方法律文化的根本性要素与支撑性机制未能在移植过程中与印度本土文化全面契合,造成不同法律文化间的矛盾与冲突。印度作为“本土”与“西化”折衷的典型范例,在法律文化交融中产生的经验与教训将对我国法制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著名美国科学史家萨顿在他的《科学的生命》一书中曾引用过这样一句拉丁文格言:“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这句话绝妙地说明了近现代科学文明的丰硕之果,是东西方文化交融而成的。在萨顿看来,科学是国际性的事业,东方和西方在科学文明发展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思想清楚揭示了一个道理:世界文明包括科学文明在内,是世界各民族人民智慧交融的结果;同时也深刻启迪着我们,我们古老华夏文明的复兴,只有在东西方文化交融中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