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国际关系理论中新自由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软实力理论之父约瑟夫.奈从软实力的角度否定了美国国内新一轮美国霸权衰落论。奈认为,国家实力的来源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当前美国力量依靠的是包括信息技术优势在内的许多东西。大国衰落宿命论怪圈更多地表明人们心理上的担心,而这将导致政策制定出现错误。在中美力量博弈中,奈虽然承认中国经济的发展,但指出中国内部存在不确定性,中国的发展并不一定意味着中国将超越美国。中国时代尚未到来,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2.
《南风窗》2014,(16):19-19
中国对外援助饱受国内诟病之际,《南风窗》通过对比数据发现,中国对外援助确实正从“提供硬帮助”转变为“施展软实力”。主要对外援助资金的种类从无偿援助变成优惠贷款,更加注重社会公共设施的援建。  相似文献   

3.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老子一语道出了软实力的真谛。当今世界,国家实力不仅仅包括经济、军事、自然资源等物质方面的硬实力因素,更蕴含着政治、文化、价值、意识形态等精神方面的软实力因素,软实力日益成为21世纪世界权力竞争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软实力:讨论、资源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西方“中国观”的变迁与中国软实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世纪中期以来,西方中国观大体经历了停滞的帝国、沉睡的雄狮、革命的堡垒、崛起的大国四个时期的曲折变迁。西方中国观变迁背后是以文化、制度、民主等观念性要素作为主要变量的软实力话语语境。作为对西方中国观的回应,中国软实力在塑造西方中国观中的功能具体表现为议题导向作用、观念构成作用和价值评判作用。明确中国软实力在西方中国观形成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可以有针对性地建设中国软实力,形成对中国有利的西方中国观。  相似文献   

6.
《南风窗》2014,(11)
<正>5月份的《南风窗》以"友国在哪儿"为题探讨中国的外交布局。本期策划特别注意到,除现实主义冷冰冰的利益算计外,中国外交开始注重以软实力构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领导人将其称之为"命运共同体"。这是个富含感情和价值的名称,但问题在于,我们有无这样的能力将其传播并获致认同,这是设想中的共同体成为现实的关键所在。如文中所言,作为"软实力"这一词汇的创始者,约瑟夫·奈对中国的软实力前景并不看好,他认为政治因素是个短板。其他学者如肯尼斯·金等也认为中国目前在非洲的外交还够不上"软实力"的程度,顶多是彼  相似文献   

7.
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以文化为标志的软实力作用日益凸显。传统文化是文化中最具稳定性和影响力的因素,并成为识别一个国家的重要标识。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人几千年来延续至今并不断发展丰富起来的维系整个社会的共同理念、精神状态、思维、生存方式和价值追求的精神成果的总和。它是各种文化的融合和汇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社会潜文化、经典文化等方面。因此,大力弘扬和培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吐故纳新的传统文化并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内涵,将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华民族的聚合力、中华文明对外的感染力和中国的综合国力,而且也有助于向世界提供具有感召力的中国制造的思想、价值观、话语体系,从而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软实力是一种思想的影响力,虽然这一概念与约瑟夫.奈的名字相联,但人类对软实力的实践和认识可谓源远流长,追溯软实力实践及其思想的历史发展,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把握软实力以及约瑟夫.奈的理论实质。  相似文献   

9.
邓晓芒 《南风窗》2010,(15):97-97
<正>在《书屋》今年第6期上读到摩罗先生为他的《耻辱者手记》第二版所写的序言《我们是需要自审的一代》,终于对他10年来的心路历程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其实嘛,他所走过的路,不过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所走过的道路的一个缩影。想当年,五四知识分子何等激进、何等慷慨激昂,经过30年的奋斗,当1949年毛泽东在天安门喊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时,大批怀有五四情结的文化人都不禁热泪盈眶,用胡风当时一首诗的标题来说,叫做时间开始了!  相似文献   

10.
《南风窗》2014,(16)
<正>中国对外援助饱受国内诟病之际,《南风窗》通过对比数据发现,中国对外援助确实正从提供硬帮助转变为施展软实力。主要对外援助资金的种类从无偿援助变成优惠贷款,更加注重社会公共设施的援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正>和平队是20世纪60年代初肯尼迪政府向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派遣志愿者以改善美国国家形象、加深美国对外界的了解、传播美国文化和价值观的一项重要外交政策,它在美国与苏联冷战进入高潮的大背景下出台,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并服务于美国国家利益。和平队在美外交政策中的地位虽出现过波动,但作为软实力的重要资源延续至今。笔者以为,和平队的一些做法对中国提升在非洲的软实力亦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蕴岭 《当代世界》2015,(10):18-19
<正>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被区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硬实力是有形的,包括经济、军事、资源实力等等;而软实力是无形的,主要包括制度、文化、国民素质等。按照美国学者约瑟夫·奈的说法,美国既有硬实力优势,又有软实力优势,而中国,尽管硬实力在提升,但软实力还很欠缺。  相似文献   

14.
陶杰 《南风窗》2011,(13):102-102
所谓软实力,不靠硬销,凭其文化顺应人性中美好的追求:人是追求公义的,人是需要尊严的,人是热爱自由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英国,高规格礼遇接待,在国会发表演说,重申美英关系的历史渊源,确认民主、自由、人权,是英美两国共同信守的价值观。美英文化、语言、政治制度同气连枝,虽然60年来,英国衰落了,美国取代成为强权。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国人把这两国称为"英美",  相似文献   

15.
作为历史文化大国,中国发展文化软实力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相比,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任重而道远。中国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国,就必须具有一个强大且富有亲和力的文化存在,承担一个世界大国的全球文化责任,为国际社会提供具有引导力的文化形态,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吸引力、影响力和贡献力。在新时期,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表现形式是什么?如何看待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如何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国际竞争力?为加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本刊记者特约请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研究部主任季正矩研究员及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德定博士就新时期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同一民族的文化,其软实力有着"潜"与"显"的显著差别。"潜"表现为文化主体性的迷失,"显"则表现为文化主体性的确立。近代以来,中国文化主体性出现了性质和程度不同的两次迷失。第一次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源于民族的生存危机,是全局性的。第二次表现为改革开放初期一些社会思潮中的西化倾向,具有局部性质。两次迷失都凸显了硬实力是文化软实力彰显基础这一内在逻辑,文化软实力的有效解释框架仍然是唯物史观。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宣告了文化主体性的确立。当下中国学术领域文化主体性觉醒趋势显著,这既是中国文化软实力转向显在状态的表现,也是其进一步彰显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17.
俞天任 《南风窗》2011,(20):54-57
外交所反映的是一种实力对比的关系,从2005年中国发生反日示威,中日两国的实力对比起了相当大的,甚至是不可逆的变化,中日摩擦的增多对日本来说是一个正在被强邻赶超的国家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陶杰 《南风窗》2010,(20):94-94
<正>金庸获剑桥博士,剑桥圣约翰院长杜柏琛(ChristopherDobson)亲自从英国飞来香港,颁证书给他。其实在此之前,金庸也已是牛津的院士。当夜,剑桥院长身穿长袍,以拉丁文宣布金庸成为剑桥荣誉院士和文学博士。接下来再用英语讲话,说剑桥从来不在海外颁博士学位,因为金庸成就卓越,所以破例。院长站在历史高处,指剑桥创校500年,共有4位荣誉院士,都与香港有渊源,第一位是19世纪鸦片战争时的外相巴马尊,但这  相似文献   

19.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2009年7月出席东盟系列峰会,在第十六届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上,代表美国政府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TAC),并承诺美将于近期在位于雅加达的东盟秘书处派驻常设外交机构。此举打破了美国长时间游离于TAC之外的状态,彻底改观了布什政府期间对东盟的冷漠态度,  相似文献   

20.
人大到位,这绝不是一个只是旁观、期待的事,也不仅仅是人大代表的事。当我们发现这些代表我们利益的人有着法律规定的“惊人”的权力时,我们要问的,不仅是他们,还有我们自己:为把这些权力从条文变为现实,我们能做些什么? 去参加投票,去认识你的代表,去向他诉说你的要求,去听取他对选民的述职报告,去做你能做的一切。代表们需要你的力量——来自人民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