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候问室是公安派出所设置的重要执法场所之一.在公安派出所功能区改造过程中,部分派出所候问室被撤销或改设,其原因在于:由于严格控制继续盘问措施导致候问室虚置化,候问室启用标准设置过高与派出所基础保障相矛盾,警力不足难以落实候问室日常管理制度和派出所执法活动实际需要.在我国目前执法形势下,继续盘问制度具有不可或缺性和不可完全替代性,需要设置候问室作为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配套措施.因此,派出所候问室建设不仅需要加强,还要对其的设置标准、使用途径加以规范,对相关政策规范和监督机制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
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紧密围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个中心,以满足人的需要和发展人的能力为思考问题和实际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做到认识人、关心人、尊重人、开发人。  相似文献   

3.
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同时人本身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谐社会促进人的个性、能力的发展和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使人的发展成为自主、自觉、自由的。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形成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提高社会生产力和创造力,形成以人为本的社会伦理观是促进人的和谐发展的必须途径。  相似文献   

4.
马恩关于未来社会和谐发展的论述包含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和谐发展四个方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只有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才能和自然和谐相处,而根本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途径是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整个社会制度。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实现和谐社会创造着坚实的基础,未来和谐社会表现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其矛盾通过自身的调整来解决。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人与人和谐相处、使社会成为自由人的联合体,是和谐社会的最高境界。在人与自身的关系上,在克服物的依赖的基础上,人的体力和智力、能力和志趣、道德精神和审美情趣会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具有多重人学意蕴。人的自我意识或主体意识,人的价值和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与创造作用,决定了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中心地位和核心作用;人的存在结构,决定了人与社会及宇宙、自然界的统一性及因果联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同时坚持人、自然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回归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前人认识成果的基础上,为克服以绝对精神为本和以物为本的局限,把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其思想体系的基本价值,马克思的人本思想是马克思思想体系的一个基本价值,是其价值维度的最高目标;由于其他原因,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后继者却把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给丢了;在对中国实践发展要求和时代精神的反映中,在对人的问题的研究中,中国共产党人逐步认识到人在社会主义建设和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如果撇开人的现实性、社会性、历史性来谈论抽象的人、普遍的人和共同人性,来讲人权、人的自由和人的价值,就显得内容空洞、苍白无力,马克思主义所反对的,就是这种抽象的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批判的仅仅是离开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抽象的人",或抽象地谈论人的普遍性,并不批判与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相联系的、且从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科学抽象出来的人或人的普遍性;并不反对在坚持现实的人、社会的人、历史的人和实践的人的前提条件下,并与现实的人、社会的人、历史的人和实践的人统一起来,谈论抽象的人、普遍的人和共同人性及谈论人权、人的自由.  相似文献   

7.
人的自由发展是指人作为主体的自觉、自愿、自主的发展,是为了自身人格完善和促进社会进步而发展,是把人作为目的而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指建立在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的人类特性、社会关系、需要和个性的整体发展。人的自由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相互促进。我们认识人的自由发展和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应该从历史的角度,把它看作逐步提高、不断推进和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8.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自觉。人的现代自觉是现代人应有的存在和发展状态,是现代人在客观规律基础上的自我确认、自我强化、自我践行和自我超越的过程和结果,是现代思想观念自觉、现代素质能力自觉、现代行为方式自觉和现代社会交往自觉的统一。人的现代自觉生成的机理,是实践基础上的思想观念现代自觉、素质能力现代自觉、行为方式现代自觉和社会交往现代自觉的内在互动。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科学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和谐社会的为人处世之道、全体公民的安身立命之处。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是国家对每个公民的道德要求、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和人民自身利益的客观需求,也是整个社会科学发展、和谐进步的主体前提。只有牢固树立和普遍推广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真正做到全面地认识人、正确地对待人、同情地理解人,维护人的尊严和提高人的素质,改善人的生活,促进人的发展,实现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10.
人的现代化分为广义的现代化和狭义的现代化。广义的人的现代化是指整个人类状况的现代化,即适应社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整个人口素质的现代化和人的主体意识的现代化;狭义的人的现代化主要是指人的个体素质的现代化,即人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的现代化以及个体素质和社会现代化协调统一发展。无论是广义的人的现代化还是狭义的人的现代化,都必须依靠现代化的教育。人的现代化和现代化的教育是同一发展过程的两个方面,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进一步规范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在总结执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公安部对2003年制定颁布的《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进行了修改、完善。修订后的《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已于2006年8月28日以公安部88号令颁布施行。《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对维护法制的统一,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保障公安机关依法履行职责.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01年3月,四川省成都市公安局禁毒处"9·29"专案组在公安部和上级公安机关的统一指挥下,历经8个月,成功破获了全国最大的一起跨国走私、贩卖麻黄素的特大案件,抓获全部案犯.分析该案的主要特点,总结侦破的成功经验,反思该案侦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思路,为公安机关以后侦破类似案件提供参考和借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法无明文规定、没有上位法根据、举重以明轻、人权保护和尊重行为地国法律是《治安管理处罚法》没有域外效力的主要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没有域外效力会导致相关刑事案件侦破困难、规避《治安管理处罚法》行为多发、同样的违法行为不能同样对待和对违法行为地扩大解释牵强等问题。《刑法》与《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衔接、属人主义和保护主义的双重优先性、尊重受害人意志和对"举重以明轻"的正确理解是《治安管理处罚法》应该有域外效力的根据。通过增加规避《治安管理处罚法》行为是治安违法行为、司法解释明确、实现《治安管理处罚法》与《刑法》的全面衔接和公安部解释等途径,可以具体实现《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域外效力。  相似文献   

14.
为全面贯彻公安部、上海市公安局"三基"工程建设总体部署,紧跟上海现代警务机制改革步伐,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紧紧围绕"深化大练兵、苦练基本功"的要求,建立了以"四随"机制为核心,以培训中心(警训队)、网络学校为载体的基层教育训练体系,并以"权宜应变、积极适应、准确定位"为准则,紧扣"练、考、用"三环节,尝试探索和建立起一套更为完善的基层教育训练体系,从而增强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大理市公安局通过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建立了适合公安工作需要的警务综合信息系统,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能、规范了执法行为和程序,促进了警民关系的和谐,通过更进一步改进,并统一标准和规范,可以作为典型在全省推广.  相似文献   

16.
公安出入境管理基层,是指直接承担各项出入境管理工作的一线单位和工作岗位;公安出入境管理基础,是指为出入境管理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提供支撑、保障的工作;公安出入境管理基本功,是指民警应知应会的出入境管理基本知识和技能。我们必须抓好上述三方面工作,积极落实公安部、上海市公安局加强“三基”工程建设的有关精神和部署,以全面完成“三基”工程建设各项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7.
公安车辆驾驶技术是从事公安工作第一线人民警察必备的技能之一。研究公安车辆驾驶技术课程,分析课程的性质、地位、指导思想、核心内容以及“应知”、“应会”技术项目,是现代化公安工作的需要,是警察院校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同时,也是为适应日趋严重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打下良好基础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治安管理主体是治安管理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但是,目前对治安管理主体的理论阐释略显混乱。这种混乱的主要表现就是名称不统一,或称之为治安管理体制、或治安管理组织、或治安管理机构等。从逻辑学的角度,以职权为起点探讨治安管理主体的含义,可将其划分为国家机构类治安管理主体和社会组织类治安管理主体。  相似文献   

19.
论《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招摇撞骗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1条规定了招摇撞骗行为,正确理解其客观表现形式,解决认定中的棘手和难点问题,对正确区分违法与不违法、违法与犯罪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学科理论视野下治安学学科建设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安是不是学科”?传统学科观认为治安难于成为传统意义上的学科;现代学科观认为治安已经成为一门学科.审视治安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不难发现其学科成熟程度低,学科的外在建制尚未健全,内在建制与成熟相距遥远;治安学学科建设存在自发多、规划少,重专业、轻学科,无方向、研究浅,重名称、轻内涵等问题.为实现治安学科的跨越发展,应该在制定规划、明确学科建设方向,创新理念、提升学科整体水平,以人为本、加强学科团队建设,加大投入、提供学科建设保障等方面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