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作了一系列的精辟论述 ,第一次提出坚持发展民主和法制是我们党和国家坚定不移的基本方针 ,阐述了法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提出了实现法治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 ,为依法治国确立了明确的指导思想 ;科学地阐明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关系 ,强调两者相辅相成 ,必须紧密结合 ,同步发展 ;深刻地阐明了法制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创造性地提出了“一手抓建设 ,一手抓法制”的重要思想 ;最后 ,完整地提出了指导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十六字方针。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大》2013,(20):43-45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新形势下加强法制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强调要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去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下基层的第一站到广东视察调研,要求广东努力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排头兵、深化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探索科学发展的实验区,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今年以来,张德江委员长多次指出,立法质量直接关系到法律的实施效果,越是强调法治,越是要提高立法质量。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于2001年1月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明确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他强调,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初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那么,如何认识法治、德治、人治三者的关系呢?  (一)人治与法治  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是作为人治的对立物提出来的。现代意义上的法治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首先实行于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不仅提出了“天赋人权”等法制原则,而且建立了议会制、三权分立制、选举制、任期…  相似文献   

5.
张萍  李牧 《前沿》2002,(9):80-82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 :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 ,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 ,法治与德治 ,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 ,不可偏废。也就是说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必须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努力实现法治与德治的辩证统一。一、法治与德治的区别和联系法治与德治同属于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和紧密的联系。法治与德治…  相似文献   

6.
信息平台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出席全国宣传部长会议时强调 ,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依法治国 ,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 ,法治与德治 ,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 ,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 ,属于政治文明 ,德治属于思想建设 ,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 ,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7.
论邓小平对毛泽东法制思想的继承和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对毛泽东法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坚持毛泽东“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坚决摒弃“大民主” ,强调依法“专政”、依法“严打” ;二是坚持稳、准、狠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分子 ,强调用接二连三的战役形式 ,依法“从重从快” ;三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方针 ,强调狠抓政法队伍建设 ,深入开展全民法制教育。邓小平法制思想为我国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黄伟锋 《观察与思考》2002,(1):36-37,39
<正> 200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江泽民同志在今年初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明确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  相似文献   

9.
民主政治是各国现代政治发展的共同方向,然而民主的发展又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在我国应积极稳妥地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同时重视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首次对法治与德治的关系作了深刻的阐述。他指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1.
《群众》2001,(6)
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2.
例1: 材料一: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材料二:2001年1月10日,江泽民总书记在与出席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的同志座谈时强调,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我们应始终注意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教材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依法治国的含义、核心是什么? 2.社会主义道德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社会主义曲折探索时期(1957-1976)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发展与偏离不时交织在一起,经历了由交织至初步纠偏,直至完全偏离、严重破坏的历史过程。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含蕴着我国原初的法治建设的宝贵经验教训,认真反思这一法治中国历史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阶段,并以此为镜而不重蹈覆辙,从而真正使之对法治中国建设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法制建设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回顾50多年来法制建设的发展历程,可以加深对法制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更好地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5.
吴杰 《青年论坛》2002,(6):45-46
江泽民总书记曾指出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 ;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以德治国。高等学校要正确处理法治和德治的关系 ,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 ,突出以德治校 ,对大学生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服务和奉献精神、民主意识和科学精神、创新和超越精神等的教育 ,构建大学生良好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新时代如何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提供了根本遵循。一、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16字基本方针,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16字方针,即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建设"强调的是包含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全过程在内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我国社会法制建设成效很大,已经基本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但在文化法制建设领域而言,如果从1999年文化部发布了重点文化立法信息,一直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强文化法制建设",至如今10多年历程文化立法依然迟缓,空白点非常多。从现实发展看,国家治理理念转变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的要求,为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于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始终注意把法治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这一重要思想对我国现阶段…  相似文献   

19.
实行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客观形势之要求。顺应历史发展和客观要求,党的"十五大"不仅坚定地重申和更明确地提出了依法治国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而且还浓笔重书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法治原则。(一)民主原则。民主是法治的基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也不可能有社会主义法治。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突出强调发展民主,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把民主与法制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使民主法律化、制度化。这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发展,标志党对民主政治建设认识的深化。民主是手段,是过程,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及时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与当代中国法制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文章阐述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分析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概括出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特征,指出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