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大学生宿舍文化是指大学生在宿舍空间表现出的种种文化意识和行为,其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在宿舍中的生活作风、道德规范、思想意识、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等.近年来,大学生宿舍文化中出现了许多不健康的现象,一定程度污染了宿舍精神环境,也影响了大学生良好风貌的形成.其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宿舍中的"攀比风".近年来,社会上形成了一股不良的"攀比风".这种"攀比风"也席卷大学校园,使大学生宿舍成员之间常常产  相似文献   

2.
愿望与行为:大学生宿舍中的矛盾现象据统计,大学生在宿舍中的活动时间除去睡眠,每天仍有572小时,在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环节中居于首位。大学生宿舍成员间相互交往与接触的程度是高校其他学生组织无法相比的。宿舍里,他们朝夕相处。在密切的交往中,成员间各自的...  相似文献   

3.
《传承》2016,(5)
近年出现的"学霸宿舍"是高校学生宿舍的优秀榜样,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具有现实意义。宿舍环境、学生是否担任班干部、宿舍的非正式制度、宿舍成员目标的一致性和归属感等对"学霸宿舍"影响巨大。我们应从加强学生宿舍硬件环境建设、转变教师管理理念、强化大学生主体意识、完善宿舍管理制度等方面分析"学霸宿舍"的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4.
陈丽华  马桂芬 《传承》2010,(30):132-133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我院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现状,发现绝大多数同学注重宿舍环境和宿舍安全,宿舍成员团结友爱、人际关系融洽,学习氛围较好,但少数宿舍存在灰色文化现象,学生干部、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不明显,宿舍文化气息不够浓厚。基于分析的结果,最后提出了"一个中心,二进宿舍,齐抓三化"的宿舍文化建设的探索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作为数字原住民的当代大学生宿舍"宅"现象急剧增加。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宿舍"宅"是一种后亚文化症候,它的形成是世代效应和时代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折射出多元价值观念滋养、独处生活惯习助推、新新人类话语建构、现实生活挫折倒逼和网络信息技术支持等多重社会结构性力量对个体行为的形塑,并由此型构出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即长时间地待在宿舍之内,以即时性乐趣替代真实的生命体验,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进行数字化生存。从表面来看,大学生宿舍"宅"是一种具有共性的生活方式,但共享这一生活方式的不同大学生主体却存在多样化的自我体验,既包括舒适感和成就感等积极的自我体验,也包括孤独感、挫败感、焦虑感和负罪感等消极的自我体验。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宿舍,一般有8—10人,是高校中最小的群体,却是大学生在校学习、工作、生活逗留时间最长的主要场所。研究表明:大学生一天24小时,其中课堂环节占3.9小时,宿舍环节占5.8小时(不包括睡眠)。如果说,社会是一个大环境,学校是一个次环境,那么宿舍就是一个小环境,是高校组织中的一个细胞。同一宿舍中的8—10人,年龄相差无几,又是同性,长期生活在同一狭小区域里,这种时空的接近性首先易使他(她)们加强成员之间的相互  相似文献   

7.
青年是时代的晴雨表,大学生是时代晴雨表中的指针.本文试图通过对新中国培养的几代大学生形象嬗变的评价和研究,使人们了解不同时代的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及其对社会所起的作用.要研究新中国大学生形象问题,首先遇到的是新中国大学生代际划分的问题.笔者将新中国培养的大学生划分为三代:建国后17年培养的大学生称为第一代;"文化大革命"10年和粉碎"四人帮"后的前三级(77、78、79级)称为第二代(从第二代独特的社会背景出发,这代大学生又分为三个阶段:受"文革"冲击的五届老大学生、工农兵大学生和老三届大学生);  相似文献   

8.
张业清  杨秋霞 《思想战线》2011,(Z2):390-391
大学生学习期间,宿舍是最重要的生活、学习休闲场所。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对他们在学习、社会适应、心理健康成长具有积极作用。本文阐述有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现状将从以下3方面进行阐述: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类型;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大学生宿舍和谐的培养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社会转型期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其多维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宿舍文化建设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才的重要举措.在当前社会整体转型的大背景下,部分高校宿舍文化呈现了诸多不和谐因素,归根溯源,这是高校管理教育的错位、宿舍管理体制的缺失、社会多元文化的负面效应、大学生的个体本位意识强化交互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传承》2016,(9)
1977级、1978级大学生是结束"文化大革命"恢复高考以后招收的第一、第二批大学生,这一群体成员的命运和社会巨变、文化震荡及时代语境有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他们的智慧力量、情感力量与意志力量同社会相互融合,其个人实现、群体实现与社会实现的关系紧密统一,1977级、1978级大学生群体的这一历史现象在当代社会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相似文献   

11.
宿舍是大学生休息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更是产生思想的培植源和发祥地。早在上世纪80年代,曾经引领一代大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时代口号,就是由清华大学77级化工专业505宿舍的大学生提出的。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为更好地发挥宿舍的育人功能,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把改写"陋室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一个连接点,把宿舍文化建设作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优化育人环境的切入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一、大学生小群体及其成因小群体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认同而自发结合起来的、没有固定组织形式的社会群体.大学生小群体是指处于相同年龄段的青年大学生为了思想上认同的需要或情感归属及交流的需要,而结成一种伙伴关系.相对正式群体而言,它不用任何部门批准.成员没有明确的权利、义务、职责和行为准则.成员之间互相作用,互相理解,彼此沟通.  相似文献   

13.
熊锡征 《传承》2009,(18):42-43
高校宿舍文化建设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才的重要举措。在当前社会整体转型的大背景下,部分高校宿舍文化呈现了诸多不和谐因素,归根溯源,这是高校管理教育的错位、宿舍管理体制的缺失、社会多元文化的负面效应、大学生的个体本位意识强化交互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目标导向理论认为,青年通过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为自己制定人生目标,并通过这种人生目标导航自己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我人生轨迹,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本文以宿舍作为分析框架,宿舍对青年大学生来说是一个连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特殊场域,在这个场域里青年大学生会暂时脱离原生家庭的影响,在同辈的互相鼓励、支持和分享中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同辈影响尝试摆脱以往更多聚焦在结构性因素中的讨论,强调青年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希望为研究当下社会流动的固化和常态化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校外租房已成为当下一个普遍的现象.本文试图对该现象做一个功能分析.文章认为在大学和社会之间存在一个中间地带,即大学周边地区.对在校大学生而言,他们通过校外租房进入大学周边地区,这是他们进行社会化的一个途径;而对离校的大学生而言,校外租房说明他们尚未完全走上社会,而大学周边则是他们在大学与社会之间心理断乳期的避难所.  相似文献   

16.
社会建设包括优化社会结构、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以及促进社会公正等四个方面的基础内容。优化社会结构侧重于"如何促进社会更好的构成"的问题,包括形成完整社会阶层构成结构,使社会各个阶层"该有的一定要有";优化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比例结构,使社会各个阶层"该大的一定要大""该小的一定要小";畅通并拓展社会流动渠道,使社会各个阶层的成员"想动的一定能动"。改善民生侧重于"如何保障社会安全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基准线"的问题,包括摆正公共投入的优先顺序;消除与民争利的现象;充分发挥公益慈善组织在改善民生当中的重要作用。社会治理侧重于"如何有效实现社会良性运行",包括形成多样化的行动主体;以法治为基础;采取多样化的治理方式;充分协商;培育专业化的社会治理队伍。维护和促进社会公正事关"如何推进社会建设"的问题,包括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尤其是基础性的基本权利;维护社会成员机会平等的利益诉求;按照贡献进行初次分配;进行合理有效的社会再分配。社会建设这四个方面的基础内容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相互依赖,相辅相成,必须协调推进。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网红"这一新兴职业,并使其逐渐成为互联网领域中不可忽视的群体力量。在这个过百万的庞大群体中,大学生"网红"占相当比例,形成了"大学生网红"现象。结合当代"大学生网红"现象根植的中国社会背景,运用郑杭生教授提出的"社会互构论",认为"大学生网红"现象是社会主体互构的产物,建议基于互构主体采取复合措施,规范大学生"网红"行为。  相似文献   

18.
吴红兵  陶炜 《理论月刊》2003,(10):41-42
"社会遵从"也称之为"从众",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面前,采取与群体内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意见."社会遵从"现象的产生是有条件的,主要包括信息压力、规范压力、群体规模、群体的专长、群体一致性和个人心理特点."社会遵从"现象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作用,也产生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9.
正视高等教育的私人投资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上的讨论往往集中于找原因和设计解决方案方面,而对这一现象本身缺乏充分的分析和理解。我们必须认识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并非仅仅是在中国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时期  相似文献   

20.
仔祥 《楚天主人》2010,(7):46-47
香港大学的宿舍服务员"三嫂",44年如一日为学生做饭、扫地,前不久被香港大学授予"名誉院士",一时引来舆论大哗,赞扬声不绝于耳。"三嫂"名叫袁苏妹,因丈夫排行第三,她被港大人称为"三嫂"。这位82岁的老太太"一夜成名",并无惊天动地的伟业。她也只会写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