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比较法角度看继父母子女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离婚率的上升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因离婚而带来的新型家庭模式--重组家庭,在许多国家已成为一个亟待法律规制的社会问题.由于重组家庭中的"父母"与"子女"关系(即继父母与继子女关系)具有复杂性,如何调整他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各国的立法与实践存在差异.一般来说,普通法国家对重组家庭中的"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采宽松主义,法官和立法者通过扩大"父母"的法律概念的做法,将那些实际上起着"父母"作用的人纳入"父母"的范畴,并在他们之间创设了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而大陆法国家则采严格主义,对继父母子女关系的形成规定了严格的条件,并将继父母与生父母的法律地位加以区分,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仅具有有限的权利和义务.尽管如此,最大程度地保护重组家庭中儿童的权益,仍然是国际社会和各国立法的一致目标.  相似文献   

2.
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的代位继承权,不是基于继子女的固有权,也非完全基于被代位继承人的继承权,而是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应为法律所明确赋予。而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形成扶养关系的事实认定标准在客观标准难以标准化规定前,宜尊重当事人意愿,以意思表示形式化为要件,促进夫妻和谐和保障未成年继子女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民主与法制》2013,(4):68-68
编辑同志: 吴某与前妻乔某生有小川一个孩子。因乔某早年去世,吴某与孟某再婚,又生有小丽。小川自小由孟某抚养,小川成家后,生有一子强强,因遭遇车祸,小川去世,吴某与盂某一直居住在小丽处。  相似文献   

4.
许多父母称他们的价值观受到自己孩子的影响。然而,仅有很少的研究为此提供直接证据。通过回顾此类研究,我们提出了五种主要的子女影响父母价值观的作用过程:(1)消极的子女影响,指仅因孩子的存在和成长导致父母价值观发生变化;(2)积极的子女影响,指子女意图直接影响其父母的价值观;(3)差异化,指父母自身个人价值观与其社会价值观之间产生的差别;(4)交互影响,指父母与子女的影响交互进行;(5)对立性影响,指父母的价值观变化方向与其子女的价值观方向背道而驰。一项有关子女影响的研究阐释了以上影响过程的一些方面。在此研究中,还对诸如移民(migration)、成长(aging)、父母及子女自身的特征等在子女对父母造成的影响方面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国内学界对中世纪欧洲罗马法继受的性质讨论不够充分,并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读.近代萨维尼等主张,德意志与罗马法的关系是内生的继承关系,是特定政治环境下的一种价值陈述而非事实陈述的结果,继承论的支持者忽略了罗马人与日耳曼人是不同的民族、罗马法的影响在日耳曼统治区消失整整6个世纪等基本事实.罗马法继受性质的正本清源,对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试论继父母子女关系的确认张立新近年来,随着离婚率的提高,因生父母一方或双方再婚而形成的继父母继子女关系相应增多,有关继父母继子女之间权利义务的争议也越来越多。如何保护继父母、继子女的合法权益,调整双方关系,在稳定家庭关系、减少家庭纠纷、以及贯彻养老育...  相似文献   

7.
《公民导刊》2010,(4):34-34
问:我丧偶后带着一个儿子于1983年与带着一子二女的某妇女结婚,我俩含辛茹苦把四个子女抚养成人,子女们都各立门户。结婚前我有一套祖传的住宅房,世纪末单位集资建房我们又得了一套房。搬进新房不久,妻子病逝。睹屋伤情,我把此房出租,另买了一套房居住。去年我的祖传老宅被拆迁,继子说没住房要老汉帮助,  相似文献   

8.
《中国妇运》2000,(11):40-40
探视权是指夫妻离婚后,不与子女共同生活一方享有定期探望子女的权利。我国现行法律对此没有明确规定,但是,随着中国离异家庭的增多,探视权的问题被提上了《婚姻法》的修改日程。 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由于人口结构的原因,最近10年来,中国每年的结婚人数缓慢下降,从1990年的1897万人下降到1998年的1773万人;而离婚率则呈缓慢上升趋势,由1990年占总人口的1.4‰提高到1998年的1.9‰,现在的离婚人数比10年前增加了60万。不少离异家庭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与子女共同生活一方拒绝或不合理限…  相似文献   

9.
黄忠 《中国民政》2008,(10):44-44
案例甲男,37岁,未生育;乙女45岁,丧夫,已生育一男孩丙(丙现年17岁,已有工作可以独立生活)。甲男与乙女结婚后,计生部门发给了准生证。但乙因生理原因无法生育,所以甲乙双方收养了一名社会弃婴,并向当地民政部门申请输收养登记。但民政部门认为,甲乙双方的收养行为不符合《收养法》第6条关于收养人“无子女”规定,故作出了不予登记的决定。甲乙双方对此决定不服,遂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后,新社会的建立和知识分子自身特点,决定了它与执政党和国家关系调适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关系进行了全方位的调适,但这种调适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问题,为后来在对待知识分子问题上造成失误埋下了伏笔,留下启示。  相似文献   

11.
陈凡 《桂海论丛》2007,23(3):75-77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已进行了多年,但“看病难、看病贵”仍持续存在,医患关系凸显了社会矛盾,严重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文章从医患关系现象这一最基本的问题出发,探析其法律性质、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医改的法律原则。  相似文献   

12.
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正确认识和努力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是当前公安工作中具有全局性意义的一个重大课题。文章论述了警民关系与和谐警民关系的内涵,分析了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意义,提出了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一些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法律的自治性、司法与民主的纠葛以及精英主义思想,造就了法律人思维与大众思维的不同。其差异主要体现于思维焦点、思维背景和思维方式等方面。但当前学界夸大了两者的区别,使得其失真。这些差异并不当然意味着两者的不可共存。事实上,在法治社会里,它们在诸多方面是相互联系和融通的。就中国当下情形而言,须还原法律思维与大众思维的本相,并在尊重两者区别的基础上,以法律程序来沟通彼此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公安机关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公安队伍建设、改进公安工作的必然选择。公安机关必须从提升打防能力、加强警民沟通联系、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服务水平、树立良好警风等方面入手,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不仅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对公安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是做好新形势下社会稳定工作的根本保证。警民冲突的种种表现,应当引起我们重视。当前,只有加强公安机关的思想政治建设,提升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公安机关的群众工作和舆论引导工作,规范各种非警务活动,才能够有效避免警民冲突,改善与密切警民关系,从而推动公安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全能政治到有限政治: 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大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劲松  纳麒 《思想战线》2006,32(6):38-43
市场经济改革和体制内分权所引发的社会转型,客观上要求调整以全能政治干预为特征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即从全能政治向有限政治转变。有限政治的主要特征有:党、国家和社会三者间的相对分离性;社会权力多中心化和政治权力的有限性;政治体系的开放性和政治参与的有序性。  相似文献   

17.
陆传照 《桂海论丛》2002,18(2):53-55
法人道德行为问题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道德领域里出现的新情况 ,和个体道德行为相比 ,法人道德行为具有行为意识特定性、行为方式团体性和行为效应显著性的特点。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际情况看 ,都必须加强法人道德行为的调控。要从提高认识入手 ,以建立完备的法人道德规范体系为基础 ,建立具有法人特点的完善的法人行为调控体系  相似文献   

18.
法院调解一直被视为我国司法工作的"传家宝",在定纷止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在司法实践中也倍受青睐,"重调解、轻判决"倾向一直根深蒂固。2010年6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发《关于进一步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的若干意见》(法发[2010]16号)后,调解进一步升温。但在当前这种高度的调解热背景下,应当如何看待调解与判决的关系值得反思。本文主要以调判关系的历史变迁为视角,在对调判关系进行历史梳理,探究我国偏重调解历史原因的基础上,进而深入探讨时下应当如何正确处理调判关系,以期在调解问题上对我国制定适当的司法政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监狱法律关系是监狱关系的核心概念,其内涵的不同会造成监狱法律关系所涉主体、客体和内容的不同.进而影响监狱各方的关系性存在。监狱工作实践中.存在多元秩序规范,即国家法规范和非国家法规范共存.在法律多元已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肯定,多元视角取向对监狱法律关系发展研究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从法律多元视角透视监狱法律关系,拓宽了监狱法律关系研究视野;以法律多元视角为主线贯穿于监狱法律关系研究.倡导法律多元的差异共生,为基于法律多元视角情境下的监狱法律关系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和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20.
卢晓蕊 《桂海论丛》2007,23(1):13-15
乡村关系冲突是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乡村关系冲突从根本上主要是由乡镇政府在我国权力体制中的特殊地位、村委会在利益角色上的双重性和乡镇政府在利益上的自利性、乡村关系在法律规范上的制度供给短缺造成的。建设新农村,必须通过转变理念、创新体制和完善法治对其加以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