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升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这是“红包书记”丁仰宁的一句名言,说得直白坦率,一点都不虚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贪官的性格倒是很可爱的。其实,将升(当)官作为捞钱、发财的途径,又何止是丁仰宁一人呢?可以说,这几乎是所有贪官的共同特征。那么,丁仰宁的这句话说得对不对?只说对了一半。前半句“升官不发财”说得很对,因为这应当是一人当官动机的真实写照;而后半句的“请我都不来”,则就荒谬得很了。为什么?因为谁都清楚,共产党员的宗旨只有五个字:那就是为人民服务,而且半心半意不行,还一定要全心全意。所以,当官不…  相似文献   

2.
《理论与当代》2014,(4):55-56
李北方在第3期的《南风窗》上撰文指出,马年春晚上有一首歌叫作《我的要求不算高》,描绘了老百姓的梦想。那么.这个被说成是“踮起脚尖就能够到”的生活在中国有多少人可以过得上呢?看看国家统计局的数据。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国家预防腐败局成立了,这个事在网友申引起了反思。他们也比较赞同。有一个叫“知之甚少”网友说,报纸上把这个事情说得一片大好,他认为没有这么简单,国家预防腐败局成立了就能解决官员的腐败问题吗?我们老百姓可不可以百分之百支持它?苟欣文的回答是:  相似文献   

4.
夏永 《当代党员》2006,(1):17-17
“领导干部到底干没干实事,我们老百姓也可以说上话了。”万盛街道万北一段社区主任朱书勇感慨地说,“现在对领导干部的考核,我们老百姓说的话可是很有分量哟!”  相似文献   

5.
共产党的干部和老百姓,究竟谁是“父母”?写下这个命题,我想起了当年焦裕禄顶风冒雪访贫问苦时,握着老农民的手说:“我是你的儿子,看望您老人家来啦。”老人感动得直抹眼泪说不出一句话。更令人难以忘怀的是,邓小平生前所发的那句肺腑之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种视人民为父母,心甘情愿做人民的好儿女,是一种宝贵的“公仆”意识,闪耀着共产党人特有的人格魅力。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有一些干部常以老百姓的“父母官”自居,开口闭口,动辄便是“我作为父母官……”众所周知,父母官是封建社…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在“政治话语”上栽跟头的官员并不鲜见,有的官员说“你是准备替党说活,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活?”有的官员说“领导就得骑马坐轿,老百姓想要公平?臭不要脸”,还有官员说“你知道什么叫恶不?  相似文献   

7.
张宏志 《前线》2014,(3):62-65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既然这个梦想已经产生了一百多年,那么,我们党为什么现在要特别提出中国梦呢?归根到底是为了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而我们党要凝聚全民族的力量,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而奋斗,就必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8.
清晨 《党课》2006,(9):82-83
那天,妻子下班后把翻新的棉被褥从老远的地方用出租车拉回家。车到社区门前,只见大门紧闭。怪事,平时尽管社区大门管得很严,但居民出入还是很方便的.栽有居民的车辆出入也很自由,今天是怎么啦?她正想让门卫打开大门。一位门卫已经走到车前,礼貌地对她说:“阿姨,对不起,院里正在修路.修路期间车辆一概不能进院,只能停在门外了。”院门离家门还有五六十米的距离,而被褥大大小小有3件,体积又大,她一个人怎么能拿得了呢?正在发愁.两个门卫走上前来,说了声“阿姨,我们来帮您”,便一人抱起了一捆。轮到她.只剩下了一床最小的褥子。  相似文献   

9.
朱总理在和采访两会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有一段应邀评价自己的话,大意是:等我做了一任总理下来,全国人民能说我是个清官,不是贪官,我就很满意了,如果他们更慷慨一些,说朱镕基还是办了点实事,我就更谢天谢地了。 做清官,办实事,对各级领导来说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只是个起码的要求,不贪、不懒不就行了么?其实不然。要想真正成为老百姓口碑上的清官,真正办了老百姓希望的实事,并不容易。 比方说这清官。老百姓从来都是喜欢的。但当前的官场上到底是清官多,还是不太清的官多呢?应该是清官多吧。不过连颇获老百姓好评的朱镕基同…  相似文献   

10.
对官员来说,什么才算真有“面子”,什么才算最大的“面子”? 近来在报上看到一篇文章,对此颇为豁朗。 这篇文章介绍说,1993年,国务院准备制定“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时候,派了几个调查组到下面摸底。其中一组沿汉江调查,见这里的老百姓十分贫苦便找来当地一位地委书记问:这些情况你清楚不清楚?答说知道,并说还拍了个录像,调查组有些地方去不了,可以看看这个录像。但他说只能组长看,调查组问为什么?这位书记叹了口气说:“我搞了这盘录像,大家议论纷纷,说我给共产党抹黑。”调查组很生气,说这是讲真话,难道我们吃假话的…  相似文献   

11.
知道冯炎亮这个名字的人都说:“冯炎亮是个大老板。”了解他的秉性的人说:“冯炎亮是个一心为百姓的好村官。”与他相濡以沫的西关人发自肺腑地说:“冯炎亮是俺们西关人的好儿子。”从老板到村官,从村官到儿子,冯炎亮在近十年的时间里,扮演了三个不同的社会角色,而每个角色的交替更换,都阐释了一名共产党人永恒的情怀,那就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心里要时刻想着老百姓,装着老百姓,一切为了老百姓。“我的童年是在饥饿与贫穷中度过的,我创业的过程是与贫穷斗争的过程,也是接济和帮助贫穷老百姓的过程。”从“老板”到“村官”小时候,冯炎亮的家…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3,(10):56-57
劳动人民,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尊重劳动,是我们党的一贯传统。党的十六大提出: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并提出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其实,劳动光荣并不是个新问题,但为何今天要重申“劳动光荣”这个命题呢?  相似文献   

13.
多少人年轻时对父母说得最多的话就是:“你们一点都不了解我!”其实换位思考一下,他们什么时候又真正想着去理解父母了呢?有的人事业不顺利,很烦躁,在家里也总是发脾气,偶尔还对父母吼上两句。《论语》里有个小故事。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回答得很简单,  相似文献   

14.
参加省委举办的领导干部赴美培训班五个月,回来后在《党员之友》以“美国印象”为题连续刊载了十一篇介绍美国的文章。十一篇文章都是谈具体的“印象”,那么,对美国总的印象是什么呢?想起刚到美国不久,我们班里的几个同学一块儿到长春老乡家作客,这家的夫妇俩从长春到芝加哥已近十年,他们的女儿是四年前去的,我们去年到美国时,她正在读高二。有人问她:“你对美国的印象如何?”女孩说了一句很平实、很深刻的话:“美国就是这个样子,你们呆上一段儿时间就清楚了,它既不像我的同学想的那么好,也不像我的姥爷想的那么坏。”她的同…  相似文献   

15.
此次在汶川特大地震的抗震救灾中,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忠诚实践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人民日报》5月21日发表评论员文章《不愧为人民子弟兵》,总结了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在抗震救灾中的表现,说“中国人民为拥有这样一支英雄的子弟兵,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那么,“人民子弟兵”这个称谓是怎么来的呢?  相似文献   

16.
荒谬的忏悔     
报载,一位镇党委书记因经济问题被查处后,在“忏悔录”中写道:“平时放松了对自己世界观的改造,把自己混同于一般老百姓。”这话看似忏悔,其实是经不起推敲的,其隐含的观点是错误的。“老百姓”是对群众的俗称,是一个集合概念,是相对于“官”(领导干部)而存在的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毛泽东同志曾经讲过,人民群众,也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领袖,任何伟人都不会比群众更伟大,更崇高。老百姓辛勤劳动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他们不仅养活自己,还要养活那些并不直接从事物质生产的人,包括这个恬…  相似文献   

17.
有个成语叫水涨船高。这反映了一个真理。既然船是行在水上的,当然要随着水的高低而高低了。也有水涨船低的时候,那多半是翻了船,沉到了水下。现在又出现了另一种情况,那就是“水低船高”。曾在媒体上看到,有个乡乡政府的办公大楼盖得像皇帝豪华的宫殿。如果这个乡富得流油,老百姓都过上了小康、中康、大康生活,那乡政府的办公大楼“康”一下也无妨,有道是水涨船高嘛!可我们被告知,这个乡远不是富裕乡,老百姓的生活远在小康水平之下,老百姓的生活是低水平,人家乡政府办公大楼却是高水平,这不是“水低船高”又是什么?同样是在…  相似文献   

18.
贪官的胃口     
人吃饱了饭,肚子就不会饿。这不是废话吗?可话还得说。因为在当今社会,有些事把人们弄得越来越糊涂了。我的一位朋友就曾这样对我说,肚子吃得太饱,就撑得慌。而那些贪官们的胃口,咋就没个饱呢?是啊,如果贪官们的胃口和平民百姓的胃口一样,不就不叫贪官了吗?依我之见,凡称得上贪官者,大都是手中握有一定的实权,在单位里是绝对的“大哥大”。无职无权的平民百姓,即使你有贪心,可谁会给你送呢?这就应验了人们常说的“行贿要有钱,受贿要有权”。贪官权有多大,胃口就有多大,此话一点不假。当然,贪官们的胃口也不是一开始就像…  相似文献   

19.
秀才买柴     
《新湘评论》2013,(18):61-61
明人赵南星《笑赞》中有则”秀才买柴“的故事:一秀才对卖柴者说“荷薪者过来。”卖柴者听懂了“过来”二字,把柴担到秀才面前。秀才问“其价几何?”因“价”字明白,卖柴者说了价钱。秀才又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降价)。”卖柴人不知他说啥,担柴去了。后来,秀才做了官下乡去,问父老说:“近年黎庶何如(老百姓过得怎么样)?”父老说:“今年梨树好,只是虫吃了些。”  相似文献   

20.
去年三月,我受湖北省教育厅的委派到新加坡培华长老会小学华语教学交流,一晃七个多月过去了。在华文教学中,我发现新加坡的华文教学有“两多”“两少”的现象,即教师讲得多,孩子听得多;教师读的少,孩子说得少。国内语文教师都知道。作为语文教学.朗读是很关键且重要的一环.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朗读,华文学习也不例外。怎样提高新加坡孩子的华文朗读能力呢?通过和新加坡教师的交流及与新加坡孩子的磨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