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对近年来鲁迅国民性思想讨论进行反思,通过深入的考察和辨析,认为"国民性"虚构与否是隐含在大量讨论中最尖锐的问题,亟待加强研究;刘禾的质疑虽然偏颇,但在推动鲁迅国民性研究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应予肯定和重视;今后可从"国民性"概念、西方国民性思想发展脉络以及鲁迅国民性思想评价问题这三方面着手,继续推动这项研究。  相似文献   

2.
至少从戊戌变法后开始,一些有识之士就提出了中国的国民性问题。文化巨人鲁迅更是一辈子致力于国民性的改造。但是,由于极左思潮的泛滥,鲁迅关于国民性问题的意见竟被湮没了。我手头常用的《辞源》、《辞海》、《现代汉语大辞典》:三部工具书里,竟没有“国民性”的条目,似乎新中国一成立,国民性改造的问题已经解决了。然而,“文化大革命”中国民性中劣根性的大发作,却昭示我们,谁要忽视国民性的改造问题,谁就要遭受历史的惩罚! 那么,在经过改革、开放20年以后,中国的国民性怎样了呢? 一 国民性是什么?简言之,即全体国民言行中所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国民性改造是中国现代化事业中曩关键、最深沉、最艰难的工作,也是现代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毛泽东是从事中国国民性改造的先驱之一.建国后,他站在中国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的高度,立足国情,在对中国传统国民性做出理性批判的基础上,全面建构了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基石的具有崇高思想道德、丰富文化知识和强壮身体素质的理想新国民的目标模式,并从群众运动、教育变革,文艺宣传三个方面悉心探索了国民性改造的基本路径.但由于毛泽东对国民性改造的系统性、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充分,过分注重政治运动和主观精神的因素,而忽视客观的物质基础,以至国民性改造陷入了两难困境.认真学习和研究建国后毛泽东改造国民性的思想,一方面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刻领会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过程中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另一方面也为我们在新时期新阶段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有益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4.
任何人都无法否认,在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和《彷徨》中,剖析和批判“国民性”是这些作品的最突出、最基本的主题。然而,很长一个时期以来,我们的文学评论和研究对这一基本主题却是误解乃至曲解的。肯定它的人,认为批判国民性就是批判封建主义,无需另外加以阐释;否定它的人,则断定批判国民性是鲁迅前期思想局限性的  相似文献   

5.
改造国民性,是新文化运动初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提出的救国主张。陈独秀作为这次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发起者和核心人物,对改造国民性问题有其独到见解,本文仅就此问题谈谈粗浅认识。一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改造国民性”主张,是有其历史背景和思想基础的。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篡夺而告失败,中国开始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建立了中华革命党,以图重振  相似文献   

6.
鲁迅与胡适:现代启蒙的两种可能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迅与胡适既是当下文化界的热点话题之一,也是百年中国文化史上一个不能不认真对待的问题.理解鲁迅、胡适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启蒙思想,应当充分注意到他们对社会、对人的生命及其生存的体验,尤其要注意到他们个体生命世界的感受.鲁迅着重探讨人的生命生存世界,通过民众日常生活的叙述阐发关于生存和生命的哲学;胡适则着重解决人的语言问题,由语言问题进而解决文化的问题.胡适不像鲁迅那样直接面对启蒙对象,也不是立足于国民性的批判,而是在文化秩序的重建中试图建立一种规范化社会,从而达到启蒙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文学界标榜思想革命的旗帜高高举起,对当时的青年作家产生了深厚的影响,鲁迅先生无疑是这场革命的擎旗手,他对国民性的改造更是扩展为众多青年作家文学创作的主题。陆蠡与鲁迅同为浙东作家,他的作品同样以写故乡人,故乡情,故乡事为据点,展开自己对劳苦大众深切的关怀以及对黑暗势力的痛恶,最为痛心的是,他对于民众的愚昧性与国民的劣根性的揭露。文章通过对陆蠡散文作品语言的分析,挖掘他写作的心理路程以及他在写作过程中隐含的精神世界,探讨他与当时的文学领袖鲁迅文学思想的契合。再者,陆蠡也是在鲁迅先生文学火炬的照耀下,探索文学的创作。他们同样把文学作为擎在手中的武器,向恶势力投去强硬的匕首。  相似文献   

8.
由于社会角色的不同,瞿秋白和鲁迅在文艺思想上必然存在着诸多差异:瞿秋白主要是从革命与文艺外部关系出发来考察与认识文艺的,中心思想是"武器"论、阶级论、大众性,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党性和强烈的功利色彩;而鲁迅则是从文艺固有的内部规律出发来考察与认识文艺的,强调文艺改造国民性的启蒙作用,侧重点在于文艺的思想性和内部规律性。  相似文献   

9.
萧红的小说创作继承了鲁迅“改造民族灵魂”的主题 ,她把国民生存的原始和愚味 ,展示到极致。但是 ,每一个作家的创作都有自己的特色 ,她将自己悲剧性的生命体验和人生感悟融入作品 ,为我们观照国民的生存状态 ,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从中 ,我们可以窥视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是萧红小说的价值所在。萧红认为 :“中国人的灵魂 ,在全世界中说起来 ,就是病态的灵魂 ,中国人有一种民族的病态。”她继承了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思想主题 ,以“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暴露着国民的愚昧、麻木 ,对生与死的漠然。她将自己独特的生命感悟和人生经历…  相似文献   

10.
鲁迅精神内涵丰富,主要有理性批判精神、现代精神与开放意识和根源于爱的反抗绝望精神。当代中国仍需要鲁迅精神对国民性的再思考与批判,对现实社会的勇锐批判,对当代文化健康发展的指导,对当代青年思想的指引。要引导青年阅读鲁迅原著,学者和媒体要在社会中广泛展开鲁迅的研讨与宣传活动,使作为文化传承者的当代青年自觉地把解读、传承鲁迅精神作为自觉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