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房乐宪  王玉静 《现代国际关系》2024,(2):42-59+138-139
2022年2月乌克兰危机以来,欧盟已先后发布十二轮对俄罗斯的制裁措施,其过程经历了迅速升级、突出能源领域限制、打击规避制裁行为三个阶段。主要内容包括金融、能源、运输、贸易、技术等领域,规模和力度不断升级、重点领域措施日益扩展细化,并将制裁扩展到第三方国家。欧盟制裁给俄造成了经济、军事、外交等多方面直接冲击。然而,其成效也愈发受限,主要制约因素涉及欧盟的内部掣肘及其能源困境造成的软弱性、俄罗斯对制裁的适时应对及其经济社会韧性等。  相似文献   

2.
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一年来,对国际政治、经济和军事均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后冷战时代国际秩序逐渐崩塌,国际政治的阵营化和国际经济的逆全球化趋势增强,全球军备竞赛愈演愈烈,新军事技术的运用正将人类引向一个“新的战争时代”。美国利用乌克兰与俄罗斯打代理人战争,借机强化同盟体系,稳内、笼欧、制俄一起推进,成为这场危机的最大获益者。在西方支持下,乌克兰的战斗能力和战斗意志大增,俄乌双方均不会轻言求和。俄乌僵持将导致冲突长期化,进而推升核战争的风险。与此同时,谈判控制危机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危机向欧洲提出了战略自主重要性的命题,向亚洲国家发出了警惕美国在本地区挑起新的代理人战争的警告。中国发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和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立场文件,为当事方走出危机和国际社会构建持久和平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2013年11月,因政府宣布停止与欧盟签订联系国协定,乌克兰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2014年2月18日,相对和平的抗议演变为暴力冲突,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随后被迫下台;3月16日,克里米亚以公投形式“脱乌人俄”并引发连锁反应,东部的顿涅茨克、哈尔科夫和卢甘斯克纷纷要求“公投入俄”,而乌克兰临时政府则派遣军队围剿亲俄武装力量。新总统波罗申科上台后冲突仍在继续,乌克兰处在大规模内战和分裂的边缘,这是自2004年“橙色革命”以来乌出现的最大的政治危机。  相似文献   

4.
当前的乌克兰危机由其国内和国际两个囿域下的多重因素综合作用酿成。其中其国内的历史恩怨、东西分裂、政治腐败、经济不振等根源为内因,周边强权俄罗斯、欧盟和美国出于自身地缘战略利益强力干预等因素为外因。本文运用政治经济学分析方法,分别从乌克兰历史、地理(地缘)、民族、文化、国内政治与经济等国内囿域下的六个维度探讨了乌克兰危机的内部根源,并分析了其对世界和中国的可能影响以及中国在应对该影响时应该坚持的原则立场。  相似文献   

5.
张健 《现代国际关系》2024,(1):5-26+136
乌克兰危机的爆发加速了欧盟力量格局的调整变化:德国榜样影响不再,做贡献的意愿和能力下降,在危机应对上从过去的领导者沦为跟随者;“大西洋派”占居主导地位,“欧洲派”失势,德国对美全方位依赖加大;法国对欧盟牵引力下降,德法轴心缺位,中东欧和北欧国家声势上扬;欧盟委员会相对于其他欧盟机构及成员国的地位和影响力增强,主导对俄制裁,突破禁忌更多参与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助推欧盟经济政策“地缘政治化”。这些变化将增大欧盟内部纷扰,弱化欧盟国际地位和影响力,降低欧盟对华政策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  相似文献   

6.
2004年乌克兰总统大选触发政治危机,有其深刻的国内背景。历史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西部和东部的尖锐对立,而尤先科和亚努科维奇分别代表西、东部的利益。而最近几年的发展导致乌克兰人民中普遍存在对现实和当政者不满的情绪。俄美欧等大国在乌克兰政治危机的表现深刻地反映了大国地缘政治战略在乌克兰的博弈。未来乌克兰局势存在种种变数,也留下了种种思考,最终结局取决于乌克兰人民的选择和大国力量的对比,取决于俄美两国战略家们的理智和判断力。  相似文献   

7.
乌克兰危机是2014年世界政治舞台上的一出大戏,从“二月政变”、亚努科维奇出逃到克里米亚公投入俄,从乌东局势恶化到马航坠机,从西方全面制裁到俄罗斯“反制裁”,剧情跌宕起伏、高潮迭起,至今不断发酵演绎,未来前景仍不明朗。乌克兰危机对俄罗斯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2014年以来俄内外形势的变化。从时间的纵轴来看,乌克兰危机对俄罗斯的“国运”既有剧烈的短期影响,亦有深远的长期影响。本文拟从外交、经济与内政三个方面分析乌克兰危机对当前俄罗斯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乌克兰国防工业不仅是乌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开展国际军事合作的重要行为体。乌克兰危机及其引发的国内局势动荡,对乌安全构成了严峻挑战,也导致其国防工业发展的现状、方向和对外军事合作局面发生了明显改变。本文通过分析乌克兰危机及其发展态势导致的乌国防需求、外交关系、产业治理与布局等领域的变化,来探讨乌国防工业所受的重大影响及其带来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乌克兰危机升级后,日本紧随欧美对俄采取了一系列制裁措施,体现出鲜明的“挺乌反俄”立场。日本的举动引起了俄罗斯的强烈反制,导致两国关系跌入冰点。岸田政府对俄采取强硬立场是国内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在安倍对俄外交路线受挫的背景下,岸田文雄亟需借此重塑日本对俄外交政策,为长期执政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此举也有分担同盟责任,借机联合西方国家向中国施压的目的。俄乌冲突对日俄关系造成严重冲击,日本已不再将俄罗斯视为合作伙伴,而将其视为“需要应对的课题”。由于日本发展日俄关系的动力被严重削弱,加之日本国内对俄舆论趋于强硬以及受日美同盟等外在因素的影响,未来,除非俄罗斯在涉及日本国家利益的问题上作出重大实质性让步,否则日俄关系恐难以改善。  相似文献   

10.
此次乌克兰危机的爆发不是一次简单的偶然性事件,而是乌克兰经济、政治、社会发展问题长期堆积的结果。欧美与俄罗斯的地缘争夺和乌克兰东西部分裂的历史发展轨迹、经济转型的失败、政治制度与文化的扭曲等,都是酿成此次危机的重要根源。不论在对乌克兰危机的认识上,还是在对乌克兰局势未来走向的把握上,均应以这些历史和现实因素为基本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从11月22日开始的乌克兰选举危机既是乌国内亲西方势力与亲俄势力的较量,更是西方与俄罗斯在不同的价值观及战略利益上的碰撞。欧盟对乌大选危机反应迅速、步调一致,干预力度也较大,从而遭到俄强烈指责。这不仅加重了欧俄双方已累积多时的"互不信任感",而且势必影响到双方关系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2.
The structural problems characterising Mali interlocked with the dynamics of crisis triggered by the war in Libya in 2011, causing the collapse of one of the few African democracies. The Tuareg rebellion of 2012, the coup d’état and the Islamist takeover of Northern Mali were the three key phases of this crisis, which pushed France – the former colonial patron – to intervene military. After analysing the major local actors involved in the crisis, the article critically analyses the engagement of the EU in the crisis.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探讨导致德国政党体制变迁和政党危机的深层原因.作者指出,德国政党体制已经陷入困境,多重危机并发.各政党为了克服危机而进行变革,逐渐以中间化为长期趋向,但这一趋势弱化了政党作为不同阶层代表的存在意义,使得政党的先进性正在失去.在此基础上,作者分析德国大选的前景,指出德国政党政治已经锐减为挑选和替换精英的机器,因政党越来越世俗化而陷入信仰危机,因党内争议越来越大而陷入组织危机,因越来越着眼于具体问题的应对而陷入功能危机,因越来越失去民众的认同而陷入信任危机.德国政党政治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4.
2008年美国大选在即,经济问题仍将是选民的首要关注点。美国的政治版图和力量格局正在经历新的调整,党派政治分裂的局面难以改观。这种政治生态中的两极化与选民期待的“超越党争”的大选气氛相互交织,将会对美国政府的未来政策以及美国对外关系走势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据不久前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主席亚历山大·维什尼亚科夫透露,俄下任总统大选将于2008年3月9日举行。按照现行宪法,普京将不能再连任第三任期总统。他本人也多次表示,无意谋求继续连任。随着总统选期临近,谁是下任总统已成为俄国内外关注焦点。一方面,俄罗斯百姓期盼普京留任,甚至不惜动修宪念头;另一方面,各路候选人马跃跃欲试,选举前景更加扑朔迷离。  相似文献   

16.
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俄罗斯经济及其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始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严重依赖资源出口的俄罗斯经济带来灾难性打击.使俄复兴之途严重受阻.如何吸取本次金融危机的教训,抓住契机,调整经济政策,以尽快摆脱危机困扰,重启复兴进程,是俄国家发展战略的当务之急和中心目标.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给本已增长缓慢的日本经济带来了沉重打击,并迫使日本政府提出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该计划目标明确,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但涉及的范围相当庞大,实施过程中必将面临诸多结构性的困难。  相似文献   

18.
乌克兰危机发生后,2014年欧洲和国际能源市场总体上并未呈现大起大落态势,全球油气价格反而稳中有降,这一表象的背后隐藏着俄、美、欧之间复杂的能源博弈。虽然俄罗斯没有如2006年和2009年那样切断对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能源供应也未成为本次危机中威胁乌克兰和欧盟国家的焦点事件。但鉴于俄、乌两国分别是全球最重要的能源生产国和过境国,能源仍可能是俄、美、欧各方推进自身内外政策的重要工具。在此次危机中,俄罗斯“以我为主”,坚持政经分离的政策,不希望政治冲突影响自身能源利益。美国“主动进攻”,试图通过金融工具来影响能源价格,利用俄罗斯经济与国际社会接轨的一面,对俄罗斯施加压力。相比之下,欧盟在能源供应来源方面虽然仍旧处于弱势和被动地位,但已开始加速多元化步伐,并将继续强化与美国的合作。俄、美、欧三方激烈的能源博弈,围绕地缘政治的权力逻辑和全球治理的建章立制逻辑而展开,直接推动俄罗斯能源出口重心东移,为中国主动对俄施展能源外交、中日韩能源合作以及中美能源经贸合作提供了机遇。作为世界能源领域的需求大国,中国应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以确保充足的外部能源供应和国内能源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9.
印度是资本主义"最大民主选举国家",其选举具有广泛性、普遍性、实用性、多样性等特点。本文从印度对选举的战略部署和安排入手,以印度建国以来,尤其是最近两次联邦下院大选为例,试图发掘印度选举稳定发展背后的制度和组织实施因素。"简化有效、兼顾公平"的选举制度安排,"灵活多样、贴合实际"的选举组织实施,"规范、独立、有权威"的监督体系,是印度选举的战略部署。这种部署有利于克服印度经济落后、公民文化教育水平较低、社会多元、规模巨大等困难,保障了其选举的长久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0.
巴基斯坦今年将举行总统选举,穆沙拉夫希望在保留军职的情况下连任总统,反对派在美国支持下,力图同穆沙拉夫分掌权力;穆沙拉夫一方面大力打击宗教极端势力和恐怖势力,另一方面同人民党等反对党开展对话,企图继续维持其总统职位。穆沙拉夫要想在这场政治博弈中胜出,要解决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