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甲公司是一家从事对外贸易的企业.半年前与海外某乙公司达成买卖服装的意向.为方便快捷,双方一直采用电子邮件商定协议条款,甲乙双方就相关条款达成一致意见后由甲将签字盖章的合同扫描作为附件发送给乙.乙在收到邮件后将合同打印,也采取签字盖章扫描的方式将合同发送给甲。后来乙公司因经营不善.无法支付货款。甲此时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合同存在并真实有效。但甲公司业务员陈某一直使用Outlook软件来收发邮件.  相似文献   

2.
王悦 《法庭内外》2008,(12):18-19
55岁的张先生忤前被甲医院诊断为胰腺癌晚期,而且医院宣称他基本没有治愈的可能了。没想到在这家医院治疗了4年后,张先生却在一次偶然间被乙医院诊断为“胰腺等各脏器器官形态结构均正常”。张先生由此认为甲医院是误诊,给他造成了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以及经济上的损失。于是,张先生起诉向甲医院提出索赔。但在本案审理中,张先生却不幸去世,他的儿子,妻子和母亲作为继承人参加了诉讼。2008年9月27日,北京市丰台区法院对此案作出了判决,甲医院按照30%比例赔偿原告医疗费、误工费、营养费、残疾生活补助费、护理费及住院伙食补助费及精神损害抚慰金等损失共计90655.6元。  相似文献   

3.
杨洁 《中国公证》2010,(5):53-54
甲与乙系夫妻关系.乙于1988年死亡,乙死广后.1995年甲单位房改.分得房改房一套.但是该房同时计算了甲与乙二人的工龄,甲于1998年取得房屋所有权.经询问得知.甲自乙死亡后未再婚,甲与乙共有两个子女.现在甲欲将该房屋出售。对此案例,共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  相似文献   

4.
论投稿与刊登通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英 《知识产权》1999,9(5):17-19
著作权人甲将其享有著作权的稿件寄往乙报社或杂志社,一个月之后甲未收到乙是否刊登其稿件的通知。于是,甲将同一稿件又寄往丙报社或杂志社。此后不到十大,甲先后收到了乙和丙决定刊登稿件的通知。甲认为,丙比乙的级别要高、发行范围要大、社会影响面广,于是,甲向乙寄去了撤回稿件的通知。但是,当乙接到甲撤回稿件的通知时,乙已将甲的稿件编审完毕并交付印刷,撤回甲的稿件是不可能的了。 结果,乙和丙先后将甲的同一稿件刊登发行。上述一稿多投、一稿多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投稿与刊登通知行为不规范。本文拟就投稿与刊登通知行为的性…  相似文献   

5.
《法治与社会》2008,(9):49-49
我与前夫离婚已有三年,当时5岁的儿子由我抚养。前不久,儿子在玩耍时不慎把邻居家的小孩打伤,花去医疗费4000余元。邻居要求我赔偿,我不愿一人来赔偿,于是就找到前夫要求他承担一部分。不料前夫竞以小孩与我共同生活,他已每月给付了抚养费,不应再承担此赔偿责任为由,予以拒绝。请问:前夫有义务与我一起承担儿子致人损害的赔偿责任吗?  相似文献   

6.
《法庭内外》2006,(6):63-63
法官: 某市工商局决定吊销某中外合资企业的营业执照,该中外合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黄某是中方甲企业的董事长.他认为市工商局的决定是正确的.而且他正想终止与外方的合作,及早清算,另外投资其他项目。于是黄某决定不对市工商局的处罚决定提起行政诉讼。但是外方乙企业的投资则还未收回,不愿意终止经营,打算自行提起行政诉讼。因为经咨询,有人说乙企业不能以自己名义起诉.因为市工商局吊销的是中外合资企业而非乙企业的营业执照.乙企业不是处罚行为的直接相对人。请问,乙企业能否以自己的名义起诉市工商局?  相似文献   

7.
刘云 《中国公证》2007,(5):49-49
甲的丈夫吴某因意外事故工伤死亡,死亡时女儿乙只有19岁,儿子丙只有16岁,他的父母早已去世。吴某留有一处房产,且生前未处分过该房产,也未立有遗嘱。数年后,儿女各自成家,甲也再婚。甲听说前夫吴某留下的房产所处的地块几年后有拆迁的可能,于是来到公证处要求办理继承权公证,甲、乙、丙三人共同继承,且要求析产。  相似文献   

8.
《法治与社会》2004,(8):39-39
2004年6月,我的邻居关善锋老人因突然患脑溢血住进了医院。他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留下一处宅院共有四间房屋,他曾立遗嘱将房产分给两个儿子。后来,在他长达6年的卧病期间,小儿子和女儿一直对他的生活照顾得很好。如今他想立一份遗嘱将房屋给小儿子和女儿。请问:遗嘱公布后还能改吗?  相似文献   

9.
《法庭内外》2006,(2):62-62
甲设备生产公司与乙公司在丙地签订加工承揽合同一份,合同约定.甲在其设在丁地的分公司为乙加工三台设备,合同还约定.如果将来发生争议,原告住所地和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有管辖权。合同签订后,甲在其设在丁地的分公司完成了加工任务.乙公司将设备投入使用后.因该设备存在质量问题。导致加工出来的产品大部分为次品。为解决设备质量问题以及由此而给乙公司造成的原材料损失问题,乙决定向人民法院起诉。请问,乙公司可以向哪个法院起诉?  相似文献   

10.
《法庭内外》2006,(3):60-60
我是一家家具制作公司的经理。去年甲公司与我公司签订了一份加工合同.由甲公司提供原材料。我公司按照要求为其加工30套货柜。加工完成后我公司如期交付,经验收合格.甲公司也支付了报酬。前几天乙商场有限公司与我公司交涉,称甲公司为其加工的货柜因质量有问题,产生纠纷。甲公司无力赔付.乙商场有限公司认为我公司是共同承揽人,应该承担连带责任。请问,乙商场有限公司的说法是否有道理?  相似文献   

11.
一、基本案情被告人甲被逮捕前是某派出所下属的保安公司工作人员,其在担任派出所所长期间,因工作上的关系,与某动拆迁公司总经理乙结识并形成所谓朋友关系.这种关系在甲不再担任所长之后至案发之时仍维持了近五年。某日,甲受在银行工作的儿子之托,鼓动乙将动拆迁公司的公款1亿元存入某银行。  相似文献   

12.
黄旭萍 《中国公证》2009,(10):54-55
2008年9月,有一位户口在四川省的当事人来我处申办公证,以继承其女儿的保险金。同来的一位当事人户口也在四川省,他是要继承其儿子的保险金。详细询问,其案情如下:甲男与乙女户口所在地均在四川省,并在四川省登记结婚,两人育有一个女儿,两人的父母均健在。甲与乙于2007年共同来我市工作.工作期间乙的单位为乙购买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相似文献   

13.
甲某生有两个儿子乙和丙,甲某在1994年因车祸而死亡,留下9000元现金和10张100元的定期有奖储蓄券。乙和丙为争夺遗产发生纠纷诉之法院。法院将5000元现金判归乙所有,将4000元现金及10张100元的定期有奖储蓄券归丙所有。乙、丙当时对判决均未提出异议。1995年1月,银行摇奖,这10张有奖储蓄券中的一张中头奖,得奖金3000元,一张中三等奖,得奖金1000元。乙知道后,认为有奖储蓄券是父亲留下的遗产,因此中奖而得的4000无应作为遗产进行重新分配,应分给自己2000元。丙则认为有奖储蓄券是法院判归他所有的,属于其个人财产,因此中奖而得…  相似文献   

14.
甲单位的奥迪车与乙单位的三菱车在公路上行驶时发生追尾事件,两车均有损坏。事后,双方均未向交警部门报案,次日双方达成协议,约定:“1.甲单位的奥迪车在某汽车维修中心修理,所有修车费由乙单位承担;2.乙单位须一次性付清甲单位奥迪车的修理费,否则甲单位可将乙单位在另一修理厂修理的三菱车扣押作价拍卖付费;3.双方签字生效。”协议签订时,乙单位先行预付甲单位奥迪车修理费2000元,后甲单位修复奥迪车花去修理费20000余元,乙单位未按协议给付,甲单位经催付未果,遂诉至法院。 本案法院应否受理? 一种观点认为…  相似文献   

15.
赵红玲 《中国公证》2006,(10):37-38
甲、乙、丙三兄弟的父母去世并遗留下房产一套,但甲、乙、丙三兄弟一直未对该遗产进行分割。2003年,丁与甲、乙、丙三兄弟商量,决定购买这套房子,甲、乙、丙三兄弟均同意把房子转让给丁。于是,四人一起到公证处办理公证,公证处出具了两份公证书:一份为继承权公证书,证明被继承人所遗留的房产由甲、乙、丙三兄弟共同继承;另一份为转让协议公证书,证明甲、乙、丙三兄弟将房产转让给丁。  相似文献   

16.
甲出差外地办业务,不慎将其所带的密码箱丢失。箱内有十多万元现金和近千万元的支票。于是,甲登报寻物,并在寻物启事中称:有抬到者,必重谢,酬金5万元。拾得密码箱的乙看到寻物启事后,遂将拾得物归还甲;同时,向甲索要其允诺的酬金,而甲食言而肥,拒不支付酬金。于是,双方诉至法院。一审法院经过审理,判决乙败诉。那么,这笔酬金该不该给动呢?笔者认为,应该给!下面试作分析。一、一审法院的判决缺乏法律依据。我国《民法通则》第七十九条第二款规定:“抬得遗失物、漂流物或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失主。”最高人民法院《关…  相似文献   

17.
赵勇 《天津律师》2005,(5):36-37
甲(女)与乙(男)系夫妻关系.二人在甲区有一处住房,产权人为甲。2002年6月甲与丙签订了买卖协议.将此房以十万元出售并将该房屋以及甲的户口本.结婚证、乙的书面同意书(甲书写).房屋的产权证等办理产权变更的相关手续交付于丙。丙对该房委托评估并向房管局提交上述资料,经房管局审查对丙核发了房屋所有权证。此后.此房拆迁,丙领取货币安置补偿款15万元。乙得知此情形后以自已系房屋共有人,未在房屋转让协议上签字,  相似文献   

18.
案情甲、乙两居委会未经规划部门许可,擅自在马路两边各自搭建了网点房,城建部门发现后对甲作出了限期拆除的行政处罚决定。甲对此处罚决定并无异议,只是提出自己与乙居委会所建网点房属同一性质,既然自己的网点房该拆,那么乙的网点房也应该拆除。当时城建部门答复说将甲的网点房拆除之后再拆除乙的网点房。然而当甲的网点房被拆除之后过了一个多月,乙的网点房仍然没有拆除。甲到城建部门也未得到满意的答复,于是起诉到人民法院,要求法院判决撤销城建部门对其所作的行政处罚决定,或者判令被告拆除乙的网点房。法院能否受理该行政争…  相似文献   

19.
一、基本案情甲有机动车一辆,转让与乙,双方签订了买卖合同,该合同体现了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没有违反《合同法》第52条、54条之相关规定,甲如约将机动车交付与乙,但双方没有办理机动车的过户登记。之后,甲又将机动车转让与熟人丙.丙熟悉该车,对该车很喜爱.早欲购买之,甲隐瞒了该车已出卖的事实,与丙签订了买卖合同,双方办理了过户登记。丙向甲、乙索车无果。乙与丙就该车的所有权归属发生争议。  相似文献   

20.
一、违反先合同义务责任的缺失 甲原定于8月底前办理完出国手续后去国外定居,故想把自己现在国内的一间商铺租出去。乙得知后欲租下该商铺经营服装,双方就租金等相关事宜协商一致,签订了一份书面的租赁协议,其中约定,该商铺自甲办理完出国手续之日起10日内交付给乙经营服装使用。签订合同后,乙为服装经营进行了从银行贷款筹备资金、订购服装等一系列准备工作。而甲签订合同后又觉得乙的租金太低,想晚些出国再租个好价钱,但又一时未找到其他的承租人,于是拖至12月底仍未办理签证等出国手续,致使乙一直无法使用该商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