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不当看客     
《当代广西》2004,(8):4-4
4月17日,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倒计时牌在南宁民族广场的正式启用,南博会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时进入了200天的倒计时阶段。倒计时牌提醒我们:离南博会开幕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当前,全区各行各业已经迅速行动起来,正按照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部署,围绕为南博会提供一流的投资贸易场所、一流的会展场馆设施、一流的安全保障措施、一流的高效优质服务、一流的城市人居环境,确保博览会顺利举办和圆满成  相似文献   

2.
梁宝渭 《传承》2004,(3):30-32
随着南博会倒计时的钟声,壮乡首府南宁天蓝、地绿、鸟语、花香,处处洋溢着日渐浓厚的南博会气息。推介南博会在外国人面前谈“广西”、“南宁”,知者甚少;而谈起“桂林”,知者甚多。通过推介南博会,必将使世人对广西、对南宁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从南博会落户南宁的那一刻起,广西就不失时机地宣传、推介南博会,推介广西。就南博会的推介,自治区党委书记曹伯纯曾指出:“各级宣传舆论部门和新闻媒体包括电视、电台、报刊、网站等,要发挥各自的优势,精心策划,整合资源,加强宣传,使全区家喻户晓,形成喜迎南博会、关心南博会、支持南博会、服务南博…  相似文献   

3.
本刊综述 《创造》2013,(4):29-30
云南坐拥区域优势之利,又获南博会落户之先机,如何让云南的对外开放走出自己的特色?南博会不仅仅只是一个展会,而是云南对外开放的一个全面升级的系统工程。省长李纪恒指出,办好南博会,关系到中国的形象、云南的形象,关系到国家沿边开放和向西开放大局,  相似文献   

4.
为了大张旗鼓地宣传南博会,为南博会召开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起草,经中国—东盟博览会广西领导小组审定的“南博会宣传标语”业已发布,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要求各地结合自己的实际,利用各种媒体在显著版  相似文献   

5.
本刊综述 《创造》2013,(4):31-32
南博会正成为一个契机,一个提升昆明城市品质、城市形象及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契机。14年前,春城昆明因一次世博会,得到了城市面貌的改变并赢得了掌声。如今,她即将面临举办和召开有南亚各国首领参会的高规格南博会,并因此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那么,对东道主城市昆明而言,南博会又到底会带来什么?昆明人还  相似文献   

6.
《当代广西》2004,(11):4-4
随着南博会的日益临近,全区各地的筹备工作已进入倒计时阶段。南博会作为一个国际性的经贸盛会,无疑给广西带来了巨大商机。为把握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各市纷纷行动,努力改善交通、能源、通信和城市公共设施等硬件条件,以吸引更多的国内外客商前采投资发展。然而,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除了要有一个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捷等硬件作支撑的硬环境外,软环境更成为左右投资者选择的重要因素。各地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不无这样的历史记录:政府投入巨资建设的工业园、开发区等较完善的基  相似文献   

7.
《创造》2015,(6)
<正>又一年,春城湿润的空气里,吹来了印度洋的阵阵海风;又一年,普洱茶氤氲缭绕的清香里,融进了浓酽的锡兰茶香……在这个万木葱茏、鸟语蝉鸣的六月,第3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3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热切期待中拉开帷幕。回顾历史,南博会坚实起步、创新探索,结出累累硕果。从最初的省级商品展升格为国家级博览会,从政府主导办展到逐步探索市场化运作,从商品贸易展销演进为国际区域合作综合服务平台,南博会逐年突破,继  相似文献   

8.
建言     
《创造》2013,(4):28
给南博会一个文化定位为了体现南博会的氛围,昆明做了不少努力。如果能够以文化搭桥,给南博会注入更多的文化因子,譬如举办南亚电影周及文化艺术论坛、展览、演出等活动,或许可以通过传递更多的"南亚风情"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对话与认同。(人民日报海外版·易晖)也要密切关注负面效应我们在看到会展带来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9.
在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广西极大的关怀和重托,是我区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一件大事、盛事。办好南博会,对于加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对于搭建起中国与东盟各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的舞台;对于全面展示广西改革发展成就,提高广西知名度,加快广西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的步伐,有着重大意义。本刊从这期起,开辟《南博会之窗》栏目,以推介南博会,宣传广西,介绍东盟,激发广西各族人民当好东道主的热情。  相似文献   

10.
何颖 《当代广西》2004,(7):18-19
南博会作为一个大型的综合博览会,由于它鲜明的文化特性,也将为广西文化产业提供大有作为的舞台。广西文化产业一方面可以发挥自己软件的作用,为国际商贸搭建舞台、增色添彩;另一方面也将为“南博会”开拓一个新的市场空间,并获得一个充分展示自身价值和实力的机会,大显身手,成为舞台上一个重要的角色,推动南博会的繁荣。制定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为推动文化产业的大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一个好的规划,对于一个地方文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要根据文化经济时代的新  相似文献   

11.
江仕敏  穆希 《创造》2015,(6):24-25
盛夏时节,春城昆明花团锦簇、绿意盎然、生机勃发、万商辐辏。6月12日至16日,气势恢弘的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迎来"首秀",由商务部、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3届中国一南亚博览会暨第23届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这里隆重举行。这是一次承前启后的盛会。通过前两届南博会的成功举办,在继续扩大昆交会影响力的基础上,基本实现南博会"搭建一个平台,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构想,把云南建成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全新定位,为今年的南博会提供了更加宏阔的背景,注入了更加强劲的动能。鲜明的主题,丰富的内容,精彩的活动,使本届南博会高潮迭起,硕果累累。本届南博会,创造了规模最大、参展客商最多、累计外经贸成交额增长最大等多个之最。5天来,无论是人头攒动的会展大厅,还是研讨热烈的系列论坛,无不将"亲诚惠容、合作共赢"这一主题词阐释得淋漓尽致,向世界各国递交了一份"8+19"的完美答卷。  相似文献   

12.
举办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简称“南博会”)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决策,南宁市被确定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南宁市的极大关怀和支持,是南宁市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一件大事。办好博览会,对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促进广西和南宁的改革开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过去我们觉得东盟只是一个遥远的政治概念的话,那么,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尤其是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简称南博会)落户南宁,今天东盟已走到我们面前了。广西作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机遇与挑战并存。为了帮助广大读者认识机遇、了解挑战,本刊策划了这期《走进东盟》专题。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计划用十年的时间,南博会也将年复一年地举办。因此,关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南博会的报道,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本刊将持续关注这一话题,敬请读者留意。  相似文献   

14.
陈菁 《当代广西》2004,(11):5-7
首届南博会正在一天天地向我们走近,伴随着首府南宁的硬环境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绿城南宁披上了一件件亮丽的外衣,而作为城市建设的另一驾马车——南宁的软环境建设也在不断地优化、改善当中……再过几个月,万众瞩目的南博会就要撩开面纱喜迎八方宾客。届时,南宁会以怎样的城市文明展示在来自世界各地的政要、客商、游人面前,人们正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5.
肖珊 《当代广西》2004,(5):13-14
阳春三月,美丽的朱槿花再次向人们绽放她迷人的风采。伴随着南博会会徽图案的揭晓,壮乡首府南宁如火如荼的建设浪潮一浪高过一浪。3月1日上午,随着南宁市朝阳立交桥爆破的一声巨响,在离爆破现场不远的民族大道上,南宁市举行了朝阳—江滨立交桥改造暨竹溪—民族大道立交桥、南建—五一路立交桥工程项目开工仪式。这意味着为迎接首届南博会召开的配套工程建设大战拉开了大幕。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当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作为东道主如何将这次盛会举办成功,是众人关注的焦点。正如自治区人事厅厅长李康所说,要把南博会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要组建一支精通国际经贸合作、熟悉会展运作、能熟练掌握外语的专业人才队伍。因此要办好南博会,无疑是“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人才是万事之本。为了打响南博会的第一炮,广西——  相似文献   

17.
《创造》2015,(6):34-35
<正>传递发展共识,勾勒合作未来,一系列活动为南博盛会添彩。南博会不仅是一个经贸大戏的平台,更是一场把脉未来、传递共识的盛宴。本届南博会系列活动精彩务实,取得丰硕成果。例如,第10届中国一南亚商务论坛,中国贸促会与孟加拉工商联、尼泊尔工商联签署友好合作协议,云南省与印度西孟加拉邦签署旅游合作协议,中印6家企业签署了3个合作协议;第七届GMS经济走廊论坛,通过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走廊论坛部长  相似文献   

18.
蓝晓 《当代广西》2004,(10):32-33
面对国际经济一体化、国内投资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凭祥市近年来主动争取投资与合作,成效喜人。去年全市在建、在谈项目45个,投资总额11.8亿元人民币;今年第一季度与广东客商签定投资项目4项,投资额8.6亿元人民币。凭祥市要在与时俱进中先行一步,关键在于抢抓南博会机遇,切实理顺招商引资工作的关系,加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  相似文献   

19.
《创造》2015,(6):32-33
<正>74万人次逛展;累计实现外经贸成交251.9亿美元,签约金额7850亿元人民币。为期5天的第3届中国一南亚博览会暨第23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吸睛"更"吸金"——据统计,第3届南博会和第23届昆交会入场总人数达74万人次,其中专业观众及买家超过12万人;累计外经贸成交251.9亿美元,外来投资签约金额7850亿元人民币,同比均有较高增幅。除外经贸项目外,南博会期间还有诸多合作得以巩固和拓展。50多家企业参与了市场化运作,筹资超过2400万元。  相似文献   

20.
2004年是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的第一年,是广西承办南博会的开局之年。自治区农业厅决心以中央1号文件为动力,以南博会为契机,以“三增”为重点,举全农业系统之力,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一、用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1234610”工作思路统揽广西“三农”工作全局,指导实践,促进农民增收。二、继续坚持机关干部奖惩与农民增收“双挂钩”,开展“五抓三高三满意”活动,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