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人类社会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正是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之间又统一又斗争的矛盾运动,形成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但是,有人总感到困惑,既然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生产力这么落后,为什么能搞社会主义?既然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阶段,为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运用、丰富和发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运动和发展,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必然性。只有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对我国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一系列互相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进行改革,才能把我国建设成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相似文献   

4.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任何社会形态中的基本矛盾。其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正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打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桎梏,因而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取代。社会主义的诞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进步,是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根据变化了的实际,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一定程度的变革,同样是历史进步的要求,是生产力发展所必需的。一、社会主义的诞生就是生产力的极大解放,代表着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个人类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是革命的活跃的因素,是不断进步变化的,而生产关系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中则是相对稳定不变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必须变革生产关系,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当一种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  相似文献   

5.
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目的在于从根本上把握社会主义社会这个复杂矛盾系统的构成及其运动,提高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自觉性。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同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的认识紧密相联。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展开和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入。一任何社会的基本矛盾,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基本的社会矛盾。唯物史观的这个基本原理,是理  相似文献   

6.
在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方面,我们的教科书中都是这样讲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经济基础又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作为经济基础的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这种观点,被原封不动地应用到理论宣传中,支配着人们关于生产力和上层建筑关系的思考。这种观点认为,生产力和上层建筑之间是一种间接关系。这种观点只揭示了生产力和上层建筑关系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另一个方面,这就是生产力能够直接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可以直接反作用于生产力。上层建筑分为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两个方面,我们分别从这两个方面,看看生产力是怎样对它们起直接作用的。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种改革,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中央的《决定》以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为线索,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揭示了这场改革在我国出现的历史必然性和它在内容上的全面性、深  相似文献   

8.
自近代中国现代化启动以来 ,到底应该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还是应该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就一直是中国人争论不休的历史性问题。时至今日 ,仍不时听到一些不协调的噪音。实际上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早已以自己富有开创性的探索实践对此作出了历史性的回答 ,而且是最终的正确的回答。一人类社会总是按照其内在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性要求不断地为自己选择和开辟发展道路的。在人类社会内部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任何一种社会制度 ,不管其性质如何 ,作为一定生产力状况基础之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都是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作为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促进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能动作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能在社会意识形态方面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提供良好的上层建筑条件。这是没有疑义的。但仅仅这样认识思想道德建设对于发展生产力的价值作用还是不够的。还应看到,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不仅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形态的基本矛盾,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社会主义也不例外,正是由于这两对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和其他社会一样,是一个经常变化和发展的社会”。但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又具有同以往一切社会的基本矛盾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表现为剧烈的阶级斗争,那种矛盾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加以解决,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则不具有这种对抗性。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容许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还不够完善,这些不完善的环节和方  相似文献   

11.
现在有的哲学教科书,讲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关系时,是讲一般的反作用,充其量强调他们在一定条件下起“很大的”作用,而且,在这句话的后面还加上个话号,补充说“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认为这种提法含糊其词,用语不准确,而且,就其观点来说有些折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公式化解释框架表述为: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政治上层建筑→思想文化上层建筑的线性决定和反作用关系。其中,文化只是被决定者。这种生产力决定论其实是传统哲学(传统唯物主义和传统唯心主义)制造抽象理论元基点的形而上学理论方式。按照马克思终结传统形而上学、确立社会历史实践本体论的哲学变革理路,可以把唯物史观的解释框架理解为……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政治上层建筑→思想文化上层建筑→生产力……的循环。其中,文化又构成了生产力、经济和政治的源泉和基础。我们需要确立社会历史实践整体观,在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功后,确立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化自觉,为进一步的生产力提升、经济发展、政治建设和社会进步,充实文化上的源泉和基础。  相似文献   

13.
必须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这是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中提出的著名论断。何谓“现实基础”?简而言之,就是指社会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表现。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就是指把唯物主义对自然界的认识推广到对人类社会的认识,来探索和反映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这一现实基础对社会主义学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学说的性质和命运。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社会主义一直停  相似文献   

14.
一、县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上层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在服务上,即上层建筑在方向、方式、效果上都为经济基础提供服务.当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时,就起促进作用,反之,就起阻碍作用,延缓经济的发展.这种反作用有时还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5.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根本观点。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要求,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的核心内容。我们学习马克恩理论的目的在于指导自己的行动。如何能够克服经济建设中的脱离国情、超越国力、急于求成的老毛病,正确指导国民经济的稳定、持续、协调发展,关健在于正确坚持生产力标准。回顾四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总的来说,我们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处理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矛盾的。所以我国才能在旧社会遗留给我们一堆废墟上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这是任何历史唯物主义者都应该承认的客观事实。在这四十年中,每当生产关系制约生产力发展的时候,我们党就及时变革和调  相似文献   

16.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论断,是邓小平同志对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宝库的一个新的理论贡献。以往,人们都认为,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的任务就算完成了,剩下的就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保护下发展生产力。毛泽东同志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本适应的基础上,仍然存在着矛盾。对这一矛盾在人民内部的种种表现,要正确处理和解决。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论断纠正了所谓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完全适应的形而上学的观点,是一个有创见的重要理论贡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同志又发展了这一思想,提出了要改革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1985年他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就已提出,改革科技体制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改革的大趋势如滚滚洪流在我国大地上汹涌奔腾。短短几年时间所取得的成效,已为国内外人民所瞩目。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当对改革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作出科学回答,对社会主义及其发展规律进行再认识。按照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在阶级对抗的社会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主要表现为阶级矛盾。因而,只有暴力革命才是解决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根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论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爱强 《理论探索》2006,30(1):37-39
在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方面,邓小平和毛泽东有着共同点,体现为他们都把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看作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同时,又有不同点,体现为他们对实现这一根本动力的具体途径的认识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9.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是我们党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改革的经验,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这个观点,不仅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原理,而且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内容。革命就是解放生产力。当旧的生产关系和政治上层建筑阻碍和束缚新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时候,只有通过革命砸碎旧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旧的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才能由不适合变  相似文献   

20.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以来,在对生产力原则的认识上,在处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者的关系上,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从理论上到实践上最重要的成就,就是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进行了再认识,重新确立了生产力原则。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一些看法。不能离开生产力去改革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中建立的社会关系,即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