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服从中央决定,留守中央苏区1934年10月,秋风瑟瑟,落叶飘飘。这几天,红都瑞金处处是紧张忙乱的景象。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已经失败。博古、李德等“左”倾领导者们决定放弃瑞金,主力红军和中央机关撤离苏区,突围转移。各机关已经开始清理文件。红军兵工厂的机器和造币厂的造币机,正在拆卸装箱。得到通知参加突围转移的人们,忙于整理行装;没有得到转移通知的人们,脸上露出怅然若失的神色……瑞金城西40华里的云石山岩背村一幢土木结构的祠堂里,红军总政治部的工作人员也 是一片紧张忙乱。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贺昌,这位不…  相似文献   

2.
关于红军长征目的地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红军长征目的地的选择宋惜春红军长征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这次转移的落脚点选择在哪里,即新的革命根据地建立在哪里,是关系到长征的成败,进而关系到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红军把长征的目的地放在陕北并不是一开始就明确的,而是在长征途中经过反复探索,...  相似文献   

3.
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胜利完成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实现了战略大转移,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而对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撤离苏区开始战略转移这一行动,后来的大多数史著和历史学家都称为“长征开始”。其实,红军的战略转移一开始并不是就叫“长征”。当时,党中央和中革军委所确定的战略方针,是到湘西去与红军第2、6军团会合,开辟“新的苏维埃根据地”。因此,当时红军总部所发布的命令、训令均把红军的战略转移称之为“突围行动”和“长途行军与战斗”,并没有称其为“长征”。  相似文献   

4.
今年10月22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纪念日。3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长征,是震惊世界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红军在极端险恶的条件下,离开了原来的根据地,进行战略大转移,长驱二万五千平,纵横十余省,取得了长征的胜利。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颌导的红军是不可战胜的。1934年10月初,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红一方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不得不撤出中央苏区,进行战略转移。在转移中,红军广大指战员经过连续苦战,虽然突破了敌人四道封锁线,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过湘江后.红军由出发时的8万多人减少到3万多…  相似文献   

5.
叶青松 《党史博览》2008,(10):34-38
保卫中央苏区:罗元发指挥一个团接替两个师的阵地 1910年11月15日,罗元发出生在福建龙岩。1929年5月,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的红四军从井冈山转移到闽西。5月22日,红军打下了龙岩。放牛娃罗元发在红军扩红中参了军,当了红四军的一名战上。不久,罗元发被选送到闽西苏维埃政府创办的红军学校学习。  相似文献   

6.
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领导,历时一年之久的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终告失败了,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福建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于都等地出发,进行举世闻名的战略大转移——长征。宁化县在红军进行战略转移前和转移期间,为主力红军提供了回旋余地,并在筹集资财给养、输送补充兵员、牵制阻滞敌人兵力掩护红军进行战略大转移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70年前的红军长征,是在中华民族面临巨大危机、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进行的一次战略大转移。从1934年10月起,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25军,先后踏上了北上抗日的漫漫征程。在长征途中,党领导的各路红军将士战胜了难以想象的恶劣环境  相似文献   

8.
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领导,历时一年之久的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终告失败了,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福建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于都等地出发,进行举世闻名的战略大转移--长征.宁化县在红军进行战略转移前和转移期间,为主力红军提供了回旋余地,并在筹集资财给养、输送补充兵员、牵制阻滞敌人兵力掩护红军进行战略大转移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开始战略大转移。这一重大军事行动的落脚点是经过五次变更,最后才定在陕北的。中央红军最初的目标,是到湘西去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在那里建立新的苏区,并准备反攻。红军在向湘西转移途中,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层层堵截。12月初,红军过湘江后,损失逾半,由8万多人减少至3万多人。这时,蒋介石已觉察到中央红军的战略意图,立刻凋集重兵,在红军必经之地布置好口袋形阵势,等候红军钻入,企图一网打尽。在此紧要关头,毛泽东建议改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他的主张得到许多人的赞同…  相似文献   

10.
周鸿 《党史文苑》2023,(1):33-37
<正>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也是中国共产党绝地求生的伟大壮举。1934年10月,8.6万余红军实行战略大转移,这一重大决策是怎么作出来的?如此重大的军事行动,为什么国民党军在一个月后才发现?这得益于党和红军的一系列绝密行动。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己经整整80周年了。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在甘肃会宁会师,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妄想消灭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实现了红军北上抗日的战略大转移。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史的一项伟大壮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它不仅拯救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保存了红军队伍和革命力量,使我们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而且在这场远征中产生出来的伟大精神——长征精神,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丰  相似文献   

12.
长征中,红军转战11省(区),经过了苗、瑶、侗、壮、土家、布依、纳西、彝、羌、藏、回等13个少数民族杂居和聚居地区。民族问题成为当时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面临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为此,我们党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做了大量的工作,赢得了少数民族群众的支持,胜利实现了战略大转移。回顾红军长征时期党的民族政策,对做好当前的民族工作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1,(13):116-117
2011年的遵义古城,一座二层建筑前人来人往,但嗜杂的人流声依然掩盖不住里面那穿越70多年时空传出的争论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命运,就在此发生了改变。我们转移到哪里去!934年10月10日,中央苏区的红军在丧失了大部分根据地后,最终决定放弃中央苏区,进行军事转移。许多红军战士心中充满了悲壮:他们不知道,这条路会通向哪儿?他们也不知道,此行将成为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相似文献   

14.
张明 《共产党人》2009,(22):52-53
1935年8月到1936年10月,西吉县境内有过多次红军长征部队经过或会师的历史:1935年8月15日,红二十五军向陕北转移途中,由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率领的3000多名红军将士,从甘肃省静宁县进入西吉县兴隆镇的单家集。1935年10月5日,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博古等中央领导率领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一纵队,由甘肃静宁县、西吉县的玉桥乡一线,进驻了单家集,拜访了单南清真寺的阿訇,讲述了红军政策,并住宿一夜,于6日晨6时出发,向六盘山进发。  相似文献   

15.
一、应该肯定红军长征是有准备的。以往党史界的传统看法认为,红军长征是仓促决定的,无准备的大转移。在这次讨论会上,不少同志提出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是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酝酿和准备的。早在一九三四年夏,党中央就决定要实行战略转移,突出敌人的包围。作出了战略转移的决定后,即开始进行了多方面的准备工作:军事上重新部置中央苏区的红军力量,兵员上进行了  相似文献   

16.
徐亚娟  于占坤 《世纪桥》2006,(10):14-15
七十年前,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部队会师陕甘宁,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地实现了战略性转移。红军沿途经过11个省,除汉族地区外,还经过了苗、瑶、侗、布依、土家、白、纳西、彝、藏、羌、回等十几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三大主力红军经过少数民族地区的时间和全部行程,在整个长征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相似文献   

17.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从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抗日战争过渡的一次战略转移。红军主力从国民党统治的中心、阶级矛盾集中的焦点——南方,转移到国民党统治薄弱、民族矛盾集中的焦点——北方,为国共两党政策的转变带来了巨大影响。红军被迫长征的经验教训和实践锻炼,使中国共产党新  相似文献   

18.
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采取了一套比较科学、行之有效的优待俘虏政策,如尊重俘虏的人格并给予平等待遇、释放或改造俘虏、对被敌利用的不明真相的被俘群众进行特殊处理等。红军之所以采取优待俘虏政策,是由红军的性质所决定的,既出于阶级友爱的考虑,也是为了打破敌人对红军的造谣污蔑,扩大红军良好的政治影响。这一政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俘虏在下次作战时不再与红军为敌,并成为红军主要的兵员补充。  相似文献   

19.
陆轩 《支部生活》2011,(5):51-51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是全省47个革命老区县之一,红军长征曾两次过禄劝,并在皎平渡成功抢渡金沙江,实现了战略大转移的决定性胜利。从此,中国革命史翻开了崭新的篇章。禄劝,也因此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20.
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红军长征,影响了中国几代人.今天,人们继续从不同角度去审视这一历史事件.其中关于中央苏区红军战略转移的准备,过去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是没有准备的“仓促转移”.80年代后,一些研究者持相反观点,认为是有准备的,不能说是“仓促转移”.笔者认为,实行战略转移有一定准备,但对它不能估计过高.一、关于思想准备.1933年9月25日,蒋介石集中50万兵力,以对黎川发动进攻为标志,开始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由于博古、李德在战略决策和指挥上的错误,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一开始就处于被动.1934年春天李德对博古说,“要准备作一次战略大转移”①.5月,广昌、建宁先后失守,国民党军队进入中央苏区腹地,中央苏区形势日渐恶化.六届五中全会成立的中共中央书记处在瑞金召开会议,决定红军主力撤离中央苏区,并将这一决定向共产国际请示.为了准备红军主力的转移,书记处会议还决定由博古、李德、周恩来组成“三人团”负责筹划有关工作,政治军事由博古、李德分别作主,周恩来负责督促军事计划的实施.②6月25日,共产国际回电同意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