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侯春艳 《学理论》2010,(17):84-85
在近代历史中,中国和德国都出现了文化民族主义。这种以民族主义为基础的文化民族主义是对外来文化入侵的一种反应,它的缘起是各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中德两国的文化民族主义都是在外族入侵的大背景中,在本国知识分子的推动下被缔造出来的。但是德国文化民族主义的缘起更复杂一些,它还面临反对封建专制、摆脱分裂实现统一的另一任务,启蒙运动对德国文化民族主义的产生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在产生时没有遇到这些现实情况。中德文化民族主义的缘起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所不同,对此进行比较,目的是使两国共有的文化民族主义这一现象,在各国本土上产生原因的独特性更加鲜明。  相似文献   

2.
民族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主流是健康的,但其中也出现了一种非理性的表现形式。民族排外主义就是当前中国非理性民族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文章重点分析民族排外主义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具体表现及其消极后果,并提出民族主义理性化建构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从反清排满,到"五族共和",再到反对帝国主义和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体现着孙中山思想的进步。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晚年的民族主义实际等同于爱国主义,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4.
在非基督教运动中,不同党派、不同信仰的人们向基督教发起猛烈攻击,民族主义在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信仰的人们都无一例外地受到民族主义的影响。原因在于,20世纪初,反对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成为压倒一切的任务。在中国人的心态中,除了向西方学习的心理外,还有不可磨灭的“救亡图存”的民族情结。如果说非基督教运动中存在着某种支配力量的话,那就是民族主义。本文将就民族主义在非基督教运动中的作用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35)
民族主义作为近代产生的重要政治思想理论,不仅对西方,而且对我国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近代中国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社会危机,民族主义在唤醒民族意识、反抗民族压迫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作为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的孙中山先生,其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堪称是我国民族主义思想的重要代表。其民族主义先后经历了"排满"革命、"五族共和",最后到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族主义,是不断补充和发展的民族主义。他对于中华民族构建的思想,从最初狭隘的汉民族至中华民族,是不断补充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6.
张小炜  成媛 《学理论》2012,(16):280-282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上升、国内国际形势不断变化,民族主义在中国有新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便是:民族主义与网络结合,产生了新时期的民族主义即网络民族主义。网络民族主义由于网络传播的特殊性相对于传统的民族主义具有新的特点,使得它的影响更为广泛尤其是对网络民族主义主要参与者和传播者的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故本文将分析网络民族主义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以及消极影响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梁波 《学理论》2008,(18):16-17
民族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国的民族主义如何建设,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稳定与发展。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课题。具有现代性质的民族主义是开放的和非种族的,它必须置身于全球性的现代化大背景之中。中国的民族主义自然需要反抗各种世界霸权,但同时也必须借鉴包括西方在内的各种现代化模式。  相似文献   

8.
民族主义何以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主义,有坚实的历史逻辑支撑;帝国主义的掠夺与侵略是近现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生长之源;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直接缘起于对80年代后的中国思想界启蒙与现代性反思。它的再兴起,更基于全球化的新体验,是寻求民族复兴的新意识形态,是中国寻找进一步发展壮大动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他者"是西方民族主义的政治话语,是凝聚"我们"的狭隘想象.在崇尚"天下主义"的传统中国,"他者"是善意的、可教化的、不带有种族歧视的认同.中国"天下主义"精神孕育不出西方式的民族主义,只是由于帝国主义的近代侵略才被迫产生出救亡图存的民族主义.当代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日益加强,继续推动中华民族精神时民族主义的超越.对现代化、全球化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反映了他对于中国民族问题的总体认识及其解决民族问题的纲领和原则。就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产生根源,发展历程作了论述,并力求对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作出客观的评价,最后对当代民族主义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6,(2)
经济、政治的发展决定文化的发展,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五千年来所铸造的中华民族文化,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之下成为文化民族主义兴起的内在动因。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新文化运动以来的西化思潮流派逐渐分化,转而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文化民族主义随之兴起。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13)
在西方,民族主义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制度而发展起来的,经历了普世世界、王朝国家和民族国家几个成长阶段。现在发生于不同国家之间的冲突以及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摩擦,民族主义经常是这些冲突与摩擦的一部分。要理解诸如此类的冲突,我们就必须正确理解民族主义。本文在分析民族主义的概念基础上,疏理民族主义的发展脉络,用理性的眼光来评析民族主义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是近现代以来两种重要的政治思潮,二者之间有很大不同,但在许多价值观念上又是相融相通的,特别是在中国近现代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更是交融在一起。自由主义以民族主义为其理论前提和基本政治框架,而民族认同又以自由主义为理论基础,民族主义的许多理念融合在自由主义的价值诉求中。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三个不同方面内容的有机联系很好地诠释了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的交融关系。本文通过对三民主义思想的重新解读,将这种相融相通的关系进一步凸显。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的现代性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具有普遍主义特征的现代性由于具有“西方中心论”倾向,在其全球化过程中引发了民族主义的反弹,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的内在矛盾源于现代性的内在缺陷。面对全球化这一历史趋势和发展现实,后发国家的民族主义面临着两难境地:一方面,民族国家欲自强于世,必须全方位的追求现代性;另一方面要保持民族的独立品格又需要对带有浓厚西方色彩的现代性进行有吸收和借鉴。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就是在这一困境中进行着艰难的抉择。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与青年政治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主义是1990年代以来对我国政治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政治思潮之一。作为一种心理状态和思想观念、思想体系和意识形态、社会实践和群众运动的民族主义,对当代中国青年的政治社会化产生着积极影响;但由于其“应激型”的特点、理论建构的模糊和发展前景的多向性、运动形式的非组织性等也对青年的政治社会化产生种种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李建明 《学理论》2008,(18):44-47
民族主义是一种古老而成熟的社会意识,它对一个国家的各个方面均能产生影响。笔者试图通过对韩国民族主义的分析,把握其特性及韩国对外政策中的民族主义性格,将民族主义作为一种特定的思维模式并建立一个理论框架来说明它是怎样影响中韩政治关系发展的,并对中韩关系的发展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17.
别尔嘉耶夫在1915年到1917年撰写了一系列关于俄罗斯民族性和民族主义的论文。他认为,俄罗斯的民族性中包含着多层次的二律背反,只有创造性的精神才是真正的俄罗斯精神,才能使俄罗斯真正走向伟大之路。俄罗斯的民族主义应该是一种世界主义,应该超越西方和东方的矛盾,超越极端的斯拉夫主义和极端的西化派思想。上述观点对分析中国的情况也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其重视民族精神中的活力和创造力的思想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8.
人类历史上,执政者有时会采用煽动民族主义情绪的方式转移民众视线以应对合法性危机.但运用此方法会同时增加民众的民族主义诉求,当执政者可能无法满足相关诉求时,民众即会产生新的不满.在煽动民族主义情绪时,执政者必然要把握尺度,不断通过评估-调整的调控方式将民众不满情绪稳定于最低水平.通过数学建模分析可发现,此调控方式有趋于失序、趋于均衡两种结果,函数弹性差值是调控成败的关键.函数弹性差值又取决于社会信息化程度、社会祛魅程度和执政者公信力几种要素.  相似文献   

19.
随着学术界对民族主义问题研究的深入,关于民族主义的文章和著作越来越多.然而,作为和民族主义含义接近的词汇,爱国主义常常被代之使用.有些学者认为二者含义相同,可以等同使用,而有些人则认为民族主义是爱国主义的变种或者根本不同.试图综合各家看法,希望对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关系有一个清楚的梳理,从而有利于对二者的研究,也有利于学术的规范.  相似文献   

20.
彭传华  朱春珠 《学理论》2010,(21):98-99
王船山民族思想的近代性因素之一体现在其民族思想的种族民族主义的思想萌芽上。船山基于民族差别的思想,反对异族通婚,偏激地对待西学及西士,这些理性不足而激愤有余的民族思想,成为促生近代种族民族主义的思想酵母,近代排满革命利用的正是这种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