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丁利冬 《实践》2009,(1):53-54
一提起内蒙古的电影,很多人就会想到宁才这个名字.2002年,因为在电影<天上草原>中的出色表演,他获得了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2005年,由他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季风中的马>又在夏威夷国际电影节中脱颖而出,摘得亚洲电影大奖.短短几年,这位集导演和演员于一身的内蒙古电影人就成了内蒙古电影界的骄傲.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1996年以后"文革"研究的主要内容与主题、研究手段与方法、发展趋势及其限制因素等问题进行了叙述与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3.
《理论与当代》2010,(4):59-59
<正>孙颙在1月25日的《文汇报》上撰文指出:"老三届",最初代表的是"文革"爆发时在高中与初中就读的一批学生;后来,它又涵盖了"文革"初期尚在小学中高年级、以后才陆续进入中学的  相似文献   

4.
人民公社时期的中国农村合作医疗经历了1958年的迅速兴起、"文革"时期的"超常规"发展、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的大面积萎缩瓦解等几个阶段,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合作医疗兴衰演变的主要过程.  相似文献   

5.
作家邢野是天津人,出生于1918年2月11日。邢野写过不少剧本、歌词,还出版过几本诗集,但他最有影响的作品乃是由他担任编剧之一的故事影片《平原游击队》。这部电影1955年公演,当时直至以后发行量极大,影响长久不衰,到"文革"时期更是家喻户晓。原因并不全在于电影本身的艺术性,而在于其历史背景。作者经历与生活原型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还在读中学的邢野就参加了抗日活动。时值第二次国共合作之际,邢野参加了由郭沫若、田汉组织的抗日演艺队,后经八路军办事处介绍。  相似文献   

6.
我上学的时候,正值"文革"动乱年代.那时,我所知道的党的历史主要是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史.参加工作以后,虽然加强了学习,但是,对于党的历史只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对于地方党史,根本不了解.  相似文献   

7.
<正>"文革"之前,作家梁斌以《红旗谱》、《播火记》两部长篇小说而闻名。尤其《红旗谱》,不仅热销,1961年又改编成电影,由著名演员崔嵬扮演其中主角"朱老忠",获得巨大成功。电影放映,对小说的传播,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化大革命"时期人民群众的主流意识在其切身利益的要求和规定下,经过两个大的阶段,发生了两次大变化.即前期,由"文革"初对运动的消极观望,转变为积极主动地投入;后期,又由对运动的紧跟、热衷,转变为厌恶、抵制.民众主流意识的形成与转变,决定了人民群众在"文革"中的态度、作用和地位,也决定了这场运动的历史进程.研究"文革"时期民众主流意识及其形成和演化的原因、特点和规律,有利于深入认识"文革"的历史.同时,也会从中得到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散木 《党史博览》2007,(1):54-56
关于"文革",关于"批林批孔"运动,这里不消多说.尤其是后者,那是一场有政治背景的特殊的意识形态的斗争.笔者在酝酿《"文革"中的学人》一书时,对"文革"末期的学者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因为在那场"批林批孔"运动中,即将走出黑暗的一些学者,其表现是耐人寻味的,也是值得我们回顾的.这篇文章所记述的,是关于赵纪彬先生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2006年4月5日,笔者到北京市昌平区"文革"物品收藏家刘平起家看他收藏的名人手札.在他众多的藏品中,一封华罗庚在"文革"期间致周恩来的"请求信"引起了笔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11.
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迅速发动与当时中国的思想文化状况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平均主义价值观念的重新扩张,构成了民众参与"文革"的驱动力;个人崇拜的滋长和盛行,奠定了"文革"发动的重要政治资源;"革命的斗争哲学"构筑了"文革"发动的思想基础;"左"倾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形成了"文革"发动的理论基础;从众心理的影响,对民众参与"文革"具有重要的助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宣传工作要找准服务于经济的着力点郝世秀作者简介:郝世秀,一九七一年入党,一九七四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学院中文系,同年工作于内蒙古清水河县革命委员会政治部(七五年改为宣传部)。一九八二年以后,先后担任清水河县电影公司经理,县文化局副局长,县科学技术委员会...  相似文献   

13.
在"文革"前,山西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基本上是健康的;"文革"中的教训是极其深刻的.这一运动毕竟是一场在党的领导下以改变农业生产落后面貌为目的的农业生产运动,因而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文革"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是一场全民性的社会大运动."人"作为活动的主体,则演绎了这场运动一幕幕真实的历史剧.本文用群体心理学的视角,从群体的"人"、领袖的"人"和真正的"人"三方面分析"文革"中群体、领袖和个人之间的内在互动及相关原因,以便从另一个不同的角度去解构"文革"时代,去感估"文革"一代.  相似文献   

15.
正全国"模范检察官"、努力促成蒙冤的浙江张氏叔侄无罪释放的张飙,如今已经退休5年了。他说,至今仍为一封封求助信而思索。2016年9月底,在以张氏叔侄案为原型的电影《无罪》首映之际,张飚接受了专访。记者:您退休以后,全国各地都有人来信求助吗?张飚:全国各地都有,让我应接不暇。我很为难,但不忍心不接待他们。内蒙古有个74岁的老头,拿着登我文章  相似文献   

16.
霞飞 《党史博采》2005,(12):23-27
(续上) 与陈伯达在"中央文革"斗法 江青虽然是"中央文革"的第一副组长,但毕竟还有组长陈伯达.虽然中央规定陈伯达生病期间由江青主持"中央文革"的日常工作,但中央并没有解除陈伯达的组长的职务,因此,陈伯达还是名正言顺的组长,而且,陈伯达也不甘心只当个挂名的组长,他在"文化大革命"初期也想利用中央文革小组组长这一身份管一点事情.  相似文献   

17.
从最近逐步解冻的"文革"邮票档案来看,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总理在"文革"中曾对邮票工作有过多次指示,亲自纠正了邮票工作上的种种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18.
江青长期感到"头痛"的心病 20世纪70年代,外国的科学技术又上了一个台阶,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向前发展,而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国,正热衷于人斗人、人整人的"文革"运动中.生产的彩色胶片连质量都不能保证,红不像红,绿不像绿的.搞得电影也好,照相也好,都不敢用国产彩色胶卷,只好将拍摄出来的黑白胶片再染印成彩色胶片.  相似文献   

19.
肖忠纯 《党史文苑》2007,12(7):9-11
在1957年以后,毛泽东提出"需要有一点个人崇拜",但同时毛泽东对个人崇拜也有一些正确和理性的思考,对文革期间出现的不切实际的口号宣传提出了批评,对于抵制狂热的局面取得一定的效果.一些国家高层领导对于个人崇拜的宣传进行了抵制.社会群众也有一些人敢于冒险提出不同意见.当然,在当时环境下,真实情况是难以反对,所以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20.
廖玉  金戈 《党史文汇》2008,(2):59-62
薄一波伯伯在草岚子监狱中已是我们的父亲廖鲁言的领导,后来在山西太原接办牺盟会、创建新军时又成为我们父母的领导."文革"中因"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我们的父亲又跟薄伯伯一起蒙难.父亲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文革"后薄伯伯对我们的妈妈陶桓馥及我们全家多方关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