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促进全省烟草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灿 《今日民族》2011,(1):51-52
2007年7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界定为: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这一规定体现了国家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制度的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是我国市场经济中一个新生的主体,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利于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有助于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和提高农民自身的素质;  相似文献   

2.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支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制定本法。第二条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总是孕育着新的实践。继小岗村包产到户拉开农村改革大幕之后,历经三十几年发展,农村又涌现了新的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即为一例。它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政报》2007,(4):4-7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支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制定本法。第二条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第三条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成员以农民为主体;(二)以服务成员为宗旨,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三)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四)成员地位平等,实行民主管理;  相似文献   

5.
侬龚烨 《人民政坛》2010,(11):29-29
<正>问:听村干部说我们村要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说是为了帮助我们农户销售水果,请问什么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答: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二条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  相似文献   

6.
大力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党建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松鹤 《今日浙江》2008,(12):34-35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新经济组织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量涌现。这种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由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是新形势下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形式和重要力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周星辰 《中国人大》2011,(21):46-47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8月初至9月末,辽阳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用近两个月的时间,通过举行新闻发布会、组织开展问卷调查、征求意见座谈会、听取有关部门汇报等形式,先后深入农产品监测检验中心、农资经销站、农事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襄平贸易城、万隆大市场等19个现场检查,并与部分基层干部群众座谈,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传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体系建设等情况,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李发清 《当代广西》2007,(19):38-38
西瓜木瓜专业合作社,马铃薯合作社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社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根据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形势应运而生。并在促农增收,建设新农村中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9.
西部民族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特色农产品品牌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民族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产品产销对接的载体,一般以发展民族地区特色农产品和优势农产品为主。目前,在社会需求多元化、买方市场形成等因素的共同制约下,合作社有必要通过品牌构建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因此,应加大国家政策性扶持,打造民族地区特色农产品品牌;清晰界定民族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商标产权,构建打造民族地区合作社联合社,因地制宜地开发民族地区特色农产品品牌;可攀附工商资本品牌和渠道,实现特色农产品品牌定位;合理延伸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提高农产品品牌认知度。  相似文献   

10.
刘良军 《前进》2011,(10):43-45
1844年产生于英国的罗奇代尔公平先锋社揭开了世界现代合作社发展的序幕,经过100多年的演变,合作社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由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实行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通过发展农业合作社,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促进农户与市场的对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规模经营水平,增强抵御风险能力;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农村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定了农户在农业生产中的主体地位,给予了农户最大程度上的生产自主权和产品支配权,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是,农户生产规模受限于自然人和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联系起来的家庭规模,存在生产技术水平低、专业分工水平低和社会化程度较低的“三低”状况,为了克服这一矛盾,80年代中期以后,广大农民群众在坚持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兴办了各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根据我们对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典型调查研究认为,要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一要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二要以农民为本,让农民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三要有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的能人和大户当领头人;四要立足于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打造特色产品和品牌价值;五要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生产基地创办现代农业企业;六要各级政府全面组织、指导、扶植农民。  相似文献   

12.
《江西政报》2006,(24):4-8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支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制定本法。  相似文献   

13.
柳林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德芳  车能林 《前进》2013,(2):47-49
近年来,柳林县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提高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去年下半年,吕梁市老龄人才资源开发协会和柳林县老龄人才资源开发协会,在柳林县农经中心协助下,深入柳林县的2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调研,旨在了解基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推广情况、好的做法及存在的问题,以期提出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黄启昌 《今日上海》2012,(11):48-51
如今,上海郊区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农村经济组织形式——农民专业合作联社。合作联社是指相同、相近或配套行业在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联合的一种新型农村经济组织,是数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自愿共同出资组建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即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至今年6月底,上海郊区的合作联社总数共有8家,其中最多的是崇明,占其中6家。  相似文献   

15.
温家宝总理签署第498号国务院令,公布《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自2007年7月1日起施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设立、变更和注销,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该条例的规定办理登记。《条例》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经登记机关依法登记,领取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营业执照(以下简称营业执照),取得法人资格;未经依法登记,不得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名义从事经营活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机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名称应当含有“专业合作社”字样;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业务范围可以有农业生产资料购买,农产品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  相似文献   

16.
周末菜市场     
《时事报告》2011,(10):68-68
目前农产品价格起伏不定,居民买菜难、农民卖菜难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针对这个问题,商务部和北京市政府联手推出“周末菜市场”工程。北京市选择在三环路以外地区、蔬菜零售配套设施相对不足的小区设立了4个试点,蔬菜来自延庆、大兴等京郊农民专业合作社.  相似文献   

17.
正开办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险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安全事故预防和救助水平,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转移风险,提高农产品质量;有利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优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式,推进农产品安全社会共治。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普及,绿色食品、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2004年以来的5个中央1号文件都对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做了具体部署。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再次强调,通过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经济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必将有力地推动农村合作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个兼具经济与社会功能的组织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成、发展于乡村社会,在组织成员、活动空间、活动方式、资源使用等方面与村党组织为首的其他村级组织之间发生种种联系。根据资源依赖理论的分析,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建立互补性合作关系,对于两个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将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供销社在新时期实践为农服务的办社宗旨,实现把供销社真正办成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改革目标的最佳切入点,也是农民走向市场,参与竞争,缓解风险,实现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因此,多年来,全省供销社上下统一认识,立足当地资源,面向市场,发挥优势,形成合力,积极探索,扎实推进,创出了一条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新路。到2005年6月底,已建办农民专业合作社577家,占全省的1/3强,合作社的生产内容几乎涵盖了我省农业的所有特色产业、主导产业和骨干农产品,并有183个专业合作社开展了跨乡镇发展社员,现共有入社社员5.7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